苞米面烙出来的饼,在俺们东北叫大饼子。一提起大饼子,大概七十后及以前出生的东北人都很熟悉。俺小时候,在东北农村住过几年,那时乡下的玉米面大饼子十分不起眼,是再普通不过的主食。俺吃过大饼子,只记得面很粗,口感也不好,那时并不喜欢吃,所以很少吃。不过俺常看见大人们做大饼子。那时去小伙伴家里玩儿,经常看他们一手拿着大饼子,一手拿着小葱,一边蘸大酱一边吃。 东北的苞米面大饼子不知养育了多少代人。现在再回过头去想想当年常看到的玉米面大饼子,金黄色的外表,朴素的造型,香喷喷的味道,这些都在俺心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 过去东北大饼子是用大柴锅贴的。锅底烧水或炖上一锅芸豆,土豆,茄子之类的。锅热时,在锅壁上面贴一圈大饼子,大饼子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层厚而酥、香喷喷的糊嘎儿。所以说,一个大饼子两个色儿,一面浅,一面深,一面硬,一面软。 现在再吃大饼子,吃的是健康,吃的是情调。可是,这些养育了东北人的大饼子,早已深深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东北很多话都以大饼子作比喻,下面举上几个例子: “瞧,长了一副三天啃不完的大饼子脸!” “你瞅瞅,病了。你是生来的大饼子肚儿,想吃猪头肉得先换肠子,享不了那福…… “大饼子上桌, 上几个,剩几个,你是软硬不吃啊(大饼子一面硬一面软)!” “凉锅贴大饼子--溜了。” “眼珠子掉在大饼子上--就认得吃。” “摔个跟头检个大饼子--哭笑两为难。” 还有流传的一首叫《李大饼子》的歌谣,“李大饼子真有钱,满锅大饼子吃不完。娶了老婆一大串,肚子个个都撑圆。请个瓦匠进了院,大饼子当砖砌猪圈。。。” 介绍了半天大饼子,想着都馋吧?下面是俺做的发面大饼子。烙大饼子不能放油。可惜,俺这儿没有大铁锅,是用不粘锅捞出来的,形状不太对不说,也没有那层厚厚的糊嘎巴。现在的玉米面磨得真细啊,很香。不过俺怕口感不好,掺了一半儿的白面。白面和玉米面和在一起, 跟做馒头一样用面包机发好。烙饼子时, 加水, 等大饼子熟了,烧干水,把底烤糊,就成了。 好不容易做次粗粮,顺便把大饼子系列都做了,于是又蒸几个窝窝头和花卷。 再来一盘红烧花条鲈鱼,就着大饼子和窝窝头吃。 一边吃晚饭,俺一边给孩子们讲啥叫忆苦思甜。孩子们吃得这个香呀。儿子说:“妈,你以后能不能多做几次忆苦思甜饭?”得,肯定没听明白,只想着思甜了。 注:本文的大饼子歇后语和歌谣摘于续维国写的 “通辽故事” 上一篇文章:谷歌有关中国的 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