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瑞典茉莉的博客  
流亡的地平线向内心和远处延伸  
我的名片
瑞典茉莉
注册日期: 2011-02-03
访问总量: 1,573,04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友好链接
· 一草:逸草
分类目录
【诗配画为唯辛乌克兰绘画而作】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四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题画诗又10首(唯辛绘画《乌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
· 拜登正在扭轉助長「中國模式」的
· 中共新文革其實更像「一九八四」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認識新疆「種族滅絕」中國人要過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何清涟程晓农夫妇造谣贪腐案】
· 评何清涟“美式文革”论之荒谬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全文)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下)
· 于大海再次致信美国国务院OIG,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上)
· 于大海:关于美国民主基金会对公
· 于大海:我所认识的NED
· 翻出程晓农贪腐案的更多证据。
· 何清涟为什么仇恨民主党和奥巴马
· 何清涟怎样妖魔化默克尔?——其
【川普批判】
· 滕彪:走入歧途的中国自由主义
· 这些名人闹出了多少常识性笑话?
· 茉莉点评:法广《美国专栏》16篇
· 常与特朗普开怼的“欧盟总统”—
· “灰衣主教”班农,小船欧洲搁浅
· 请问,川普为共和党助选的旅行是
· 匹兹堡保重!川粉炸弹与屠杀 —
· 共和党从此成为特朗普部落党 —
· 至暗时刻,美国发生一个小小转机
· 欧洲人的智慧与彩色小卡片,令特
【个人照片存档】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罗马度假日志(2023年4月下旬)
· 旧事存档:柴玲当年“期待流血”
· 2000年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
· 与家乡老友旅游北欧四国(照片存
· 1989,那个春天的照片
· 存档:新年整理旧照
· 存档:2019年1月搬家
· 存档:用瑞典文教中文的旧教案
【李旺阳铜像捐款案】
· 关于唐柏桥骗捐的推特短评(2)
· 请伸出援手为已故的李旺阳主持公
· 茉莉追问唐柏桥为李旺阳铜像募捐
【评论美国之音断播门事件】
· 明镜对美国之音断播门公正吗?—
· 2007年,瑞典茉莉就记者北明做假
· 从明镜访谈看龚小夏忽悠公众——
· 我支持澳洲孙立勇的建议!请不要
· 美国之音处分未下,龚小夏募捐圈
· 美国之音能变成公园里的肥皂箱吗
· 知名主持人为何卷入龚式乱拳?(
· 龚小夏的猎巫运动
· 张裕致杨建利:对龚小夏停职审查
· 茉莉问:杯葛VOA,依据在哪里?
【欧洲难民故事】
· 德国女船长与地中海“人类废品”
· 背叛欧盟精神:匈牙利如何走上反
· 犹记惨痛流亡史,西班牙接收“水
· 美洲移民大篷车,合法还是“入侵
· 也门:一个记者之死与一场被遗忘
· 瑞典大选:难民政治冲击民族国家
· 跟踪人蛇“将军”去非洲——“欧
· 被围攻的罗琳及其同道的哲学——
· 奥斯曼帝国余晖,庇护三百万邻人
· 加缪与法国殖民地的“哈金斯”
【吴弘达性侵案】
· 美国之音:雅虎给中国政治受害者
· 廖天琪:吴弘达——一个共产文化
· 廖天琪:声援王菁,谴责无德无行
· 王菁:所有揭穿吴弘达的证据都会
· 王菁等六四受害者妻女控告吴弘达
【诺贝尔文学奖】
· 诺奖得主的道义偏执——品特和他
· 高行健离诺贝尔理想标准差多远?
· 津巴布韦,莱辛曾为你心碎
· 凯尔泰斯获奖的意义
· 刘晓波先生千古!
· 穆斯林女性获和平奖的意义
· 谈莫言的“获利恐惧”心理
· 颁奖中俄作家,为何南辕北辙?
· “鼹鼠”斯维拉娜与理想倾向——
· 女院士萨拉和她的前任(图文)
【遥望西藏】
· 达赖喇嘛“舌头门”:强势文化对
· “我们和平的维吾尔人为什么要起
· 汉藏“谈判游戏”还要玩多久?
· 格桑花时节,坦克来灌顶——从诗
· 那年咱们与西藏流亡议会议长游曼
· “请西藏佛母向我的智慧鞠躬!”
· 日内瓦,我们不伤心!──联合国
· 幸福的不丹和痛苦的西藏
· 蔡咏梅:为受压迫民族仗义执言—
· 香港书展专题讲座:支持西藏在台
【北欧经验】
· 玛格丽达与“悼词美德”
· 北欧经典诗歌与新纳粹宣传——谈
· 旧文:瑞典国王不幸的“文莱门”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扫帚与玫瑰之外:瑞典疫情中的移
· 曹思源瑞典演讲的一段插曲
· 不可召妓可卖淫--瑞典法律趣谈
· 文学与瑞典模式
· 茉莉谈瑞典电视台的“辱华”小品
【品书识人】
· 为一个童话世界招魂--读张郎郎
· 曹旭云:布衣包青天——都昌有个
· 美国之音越洋电话:“莫莉花”—
· 茉莉题画诗20首(唯辛绘画《乌克
· 针对盛雪的,“诽谤”还是揭露真
· 沈栋: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
· 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秘人—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 哲学重磅,美国人的治愈系?——
· 刘水:国保传唤记
【时事评论】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桑博zambos:“辱教”事件与言论
· 就滕彪被诬事件,茉莉给赵思乐的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法广:茉莉谈中国的新型冠病毒疫
· 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人反水事例(
· 查建国:愚蠢的崇高———《国家
· 茉莉:從日治台灣歷史看新疆暴亂
· 关注贸易战的讨论(1)
· 李柏光穿越中国版图的意义
【散文小品】
· 我和「人间鲁迅」
· 求偶猎艳去酒吧---北欧文化一
· 从阿里山的云雾到抗议前沿
· 打起火把照亮人生——刘燕子印象
· 囚徒们的新年──八九“6.4”系
· 傅正明:奥兹的墙纸能拯救中东?
· “吊半边猪”的岁月——乡下文革
· 绿色岛国的统独启示――爱尔兰古
· 伯格曼母亲的秘密日记
· 荷兰红灯区漫游闲话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11/01/2020 - 11/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那晚,我去瑞典文学院搅局
   

 

 

            那晚,我去瑞典文学院搅局

 

 

                                      茉莉

 

 

在莫言发表获奖演说的半个小时之前,我和瑞典女友玛格丽达就站在文学院演讲厅门前,笑眯眯地向各国来宾散发我那锋利如剑的文章——《瑞典文学院背叛诺贝尔》(中英文两种版本)。大约在发完一百多份之后,我们终于被人报警了。我并不意外,因为我知道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不是吃干饭的。

 

几个瑞典警察客气地我们到楼下大门外去,这是零下十几度的夜晚。我担心身有微恙的玛格丽达会染上风寒,就把正在和警察理论的她推进大门内。然后,我一个人站在斯德哥尔摩老城灯光黯淡的小街上,继续笑眯眯地用瑞典文和中文向前来的听众打招呼、派文章。一有空闲,我就和守住我的四个男女警察斗嘴,笑问他们是否已经学会了中国的专制手段。

 

瑞典文学院门外,我在警察看守下继续向来宾散发文章。

 

一个苗条而美丽的女人踏雪走来。她一把搂住我,充满同情地说:茉莉,我已经读到你的文章了。你千万不要太生气,我知道你的心脏不太好,你要注意身体!她就是翻译了莫言的三本书、目前名声大振的瑞典翻译家陈安娜。

 

我们两个不同民族的女人,在关于莫言获奖的问题上,立场是如此对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相互之间的真诚理解。初来瑞典时,我曾在国际特赦组织的会议上做过一个题为《中国的死刑和受害者》的演讲,当时,身为该组织成员的陈安娜为我担任口译。此时,她理解我们这些政治流亡者心中的痛苦,理解我们为什么无法接受瑞典文学院的这一选择。在暗夜的寒风中拥抱安娜,我欲哭无泪。

 

 

◎ 警察说:你这是一种抗议。

 

 

贵宾莫言的车最后才到。一群人簇拥着莫言走来,我用中文问走在前面的人:你们是莫言的朋友吗?”“是啊!是啊!他们以为遇到了热情的粉丝。我麻利地把文章的中文版一份份递过去,他们很高兴地收下了。

 

轮到莫言走近时,一个高大的瑞典警察用身体挡住了我。我踮起脚跟,拼命举起我的手,想从警察肩头把文章递给莫言,但他径自进门没有转过头来。我只好在一旁大喊:莫言,请你读一读我的文章!

 

莫言来了,左边的警察用身子挡住我。

 

到了听演讲的时间,我走进门口。一个警察担心我进了演讲厅继续散发文章,要求我把剩下的几十份文章留在寄存处。我辩解说,我的文章只是文学交流而已,你读一读就知道了。他摇头说:不!你这是一种抗议。

 

没错,这是一种公开的抗议。在来斯德哥尔摩的前几天,我早就用email把文章的英文稿发给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文学院,并要求接收邮件的秘书将此文转给基金会和文学院的全体成员。这就是为什么,翻译家陈安娜说她已经读到此文,而马悦然先生路过我身边时,对我摆摆手拒绝接受我递过去的文章,想必他早已看到。如果不是为了公开抗议,我不必和支持我的瑞典朋友顶着大风雪,从北方开车五个小时前来斯德哥尔摩。

 

1989年六四后,我在湖南邵阳市广场发表悼念死难者的演讲,几天后被捕入狱。此后二十年流亡,在异国他乡我仍然没有摆脱街头斗士的角色,免不了和各国警察打交道。曾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门前举起释放政治犯的横幅,我的示威被大使馆叫来警察干涉。曾在台北101大厦门前,独自举着释放大陆政治犯的标语,抗议来访的中共官员陈云林,我被台湾调查局要求交出护照查身份。……。

 

最难忘的一次是,1996年江泽民访问挪威。当时我应国际特赦组织之邀,前去演讲中国人权问题。在奥斯陆维格朗雕塑公园,江泽民在离我只有七、八米的地方下车,我冲上去大喊:平反六四!释放魏京生!挪威警察当即将我按住,抓捕搜身,然后用警车把我载到城郊才释放。第二天,那些因为让江泽民受了惊吓而遭到批评的中国便衣警察,用挪威人听不懂的中文臭骂我:骚货!

 

 

◎ 搅局者要在让人听见的地方发言

 

 

现在我已经不年轻了,教学工作也不轻松,常感疲累。莫言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我正在台湾参加西藏问题国际研讨会,看到海内外很多异议作家发出了尖锐的批评声音。我也觉得瑞典文学院颁奖给莫言很荒唐,错得离谱。十年前我就撰文批评过莫言小说,深知其作品之低俗和粗劣。在北欧的冬日里,我更愿意读一些温暖而诗意的文学,所以最初我不愿也不屑再谈莫言。

 

但最后,我又责无旁贷地,充当了一回被警察驱赶的街头斗士。因为我认识到,国内很多发不出声音的人会希望我为他们发声。当我从台湾回到瑞典,国内的一些学者朋友来信,气愤地追问我这个瑞典人:为什么你们的文学院要把这个奖颁给依附共产党的精神侏儒?读到一些异议作家在网上表达他们失望和悲哀的心情,我扪心自问:难道我就不能为此做点什么? 

 

写作就是行动。作家要在在公共生活中展开行动,承担揭露真实的责任,就必须如傅柯所说的,以不屈不饶的博学去写作。幸好这十几年来我一直撰写有关文学奖的报道和评论,对文学院的历史有一些研究,所以比较能看清这次评选丑闻的原因和后果。

 

如果我只在中文世界发言,不管如何有理有据、头头是道,瑞典文学院的那些老院士大都会不屑一顾。为此,我的一位中英文俱佳的美国朋友,承担了将我的文章翻译成英文的工作。她那精确的译文,使我的文章大大增色,并使诺贝尔基金会、瑞典文学院以及各位参加演讲会的外国学者无法轻视这篇檄文。

 

有了抗争的文本,我还需要做什么呢?赛义德认为,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和搅扰现状的人。在《知识分子论》中,他说:无权无势的个人见证事物的悲惨状态,这种活动包含一种戏剧感和起义感,善用一己罕有的发言机会,博取观者的注意,比对手更具才智、更善于辩论。

 

跑到文学院不顾一切地散发文章,我这个搅局者很有一点起义感。来宾争相阅读批判文章的情景,我被警察赶到门外的争执,其场面也颇具戏剧性。但至今为止,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文学院都对此保持沉默,莫言及他的宣传者假装不知道我的存在,原来约好要采访我的中国媒体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海外媒体的报道,我就没有展开辩论的对手。但是,莫言是一个伟大作家的神话,在一些阅读了我的文章的人那里,多少给增添了一些怀疑,有了一点破碎的迹象。

 

 

 ◎ 浮嚣泡沫源自糊涂官判糊涂案

 

 

中国留学生在斯德哥尔摩街上献歌献舞,女的大红绸衣,男扎白羊肚巾,一曲高亢的《红高粱》。虽然这里年年颁发诺奖,但好静的瑞典人这还是第一次,见识获奖作家的国人如此狂热闹腾的阵势。瑞典记者到中国国内采访,几乎人人都说:莫言获奖,中国人很高兴,因为这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就这样,由瑞典文学院的判官们一锤定音,中国就冒出了一位空前的文学大师。国家公权力的操纵,官方媒体的渲染,很多文学评论家立刻把对莫言的文学批评改换成文学赞扬,莫言获奖给国人制造了一种文学强国的幻觉。无边无际的溢美之词,加上爱国爱党的高音阶,吹出了一片轻浮喧嚣的泡沫,充满了滑稽的娱乐性。其中最大的一个气泡,来自瑞典文学院撰写的授奖词。

 

瑞典这个才九百万人口的小国,有着世界上最完善的民主制度。但是,1786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建立这个文学院时,就规定了一个院士终身制。这个陈旧僵化的制度至今未改,而人类的寿命又大大延长。这样就造成了今天这种令人悲哀的现象:一些早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老爷爷,一群不懂中文的评委,还有一个虽懂中文但自认缺乏文学理论修养的院士,由这些人来担任中国文学的终审判官,怎么可能不是糊涂官判糊涂案呢?

 

假如莎士比亚还活着,读到瑞典文学院给予莫言的授奖词,他都会自愧不如的。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奖评委主席维斯伯格在颁奖仪式上高度赞颂说:这位作家知道一切而且能够描写一切――一切手艺活、冶炼术、建筑业、下水道、畜牧业、游击队团伙的花招。他似乎把所有的人类生活带到他的笔端。”“莫言捍卫小人物反对一切非正义——从日本占领到毛主义的恐怖和当今的生产狂热。(根据瑞典文翻译)

 

然而据我们所知,莫言的写作是回避当今中国一切非正义的敏感领域的,从天安门的血迹、因言入罪的政治犯到藏地的火焰。看来,在宣布颁奖莫言的两个月之后,瑞典文学院实在无法向外界解释,为什么要颁奖给一个二流作家,一个站在专制立场上的中共文化官员,于是他们只好在庆典上用如此华而不实的夸张语言,给莫言披上反对一切非正义的子虚乌有的新衣。第二天,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关于中国言论审查制度的恶劣讲话,立即给了瑞典文学院一个耳光。

 

 

◎ 作家要在文学污染中寻找清澈水流

 

 

有时,名和利会顽固地躲避那些最应该受之无愧的人,而偏偏纠缠和降临到受之有愧的人身上。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曾向青年小说家道出现实的荒谬。莫言获奖的现实也告诉人们,如果你不能像莫言一样在生活中极尽聪明油滑之能事,你就很可能被置于盛宴的一旁,永远是一个边缘人。

 

那么,既不愿效忠专制体制、也不愿投西方人之好的中国作家,还有路可走吗?不止一位国内朋友来信说,他们同意我在文章中所说的,这次颁奖大大打击了坚持独立写作的人们。但是我相信,有人格尊严的作家会迅速地从这场打击中恢复过来,从此洞察人类的悲剧性与悖论。在对诺贝尔奖去理想化之后,他们可以利用文学的想象资源,在被污染的文学泡沫下,寻找那清澈的水流。

 

一位美国人说过:若一个公民批评自己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他是在向自己的国家交一份意味深长的贡品。我这次冒雪去斯德哥尔摩散发的批评文章,以及后来所做的多次采访发言,都是我送给我的母国和第二祖国的礼物——以诺贝尔精神为宗旨的公共说理。

 

让莫言带着诺贝尔那800万克朗走吧!我们只忠诚于自己心中的文学审美原则,承担诗人为世界道德立法的责任,以诗性对抗强权。这样,我们可能生活在清贫之中,但是不会生活在丑陋之中。

 

-------------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2013年一月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