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016
吴弘达在加勒比海度假,死于水中,我在台北的旅途中,第一时间收到这个从雅虎律师那儿来的意外消息。我曾在华盛顿的劳改基金会担任主任一职长达十年,最终因意见分歧而离开。同此一时,因我不断在劳改基金会和雅虎人权基金这两个理事会上当众批评吴的错误和渎职,而被排挤出理事会。 为一个有争议的人写祝词或悼词是困难的,特别是后者,尤其是当执笔人又介入是非之中,而死者是不能为自己辩护的。毕竟我同吴弘达共事过十年,也出过他的自传《昨夜雨骤风狂》,如今他骤然离世,内心不免感叹,有些话需要说,但求尽量平实,姑且算做另类的悼词。 说他是个传奇人物一点不为过,吴弘达不是英雄,他说:“我不是英雄,英雄都消沈在劳改营里了。”但是称他为斗士却是恰当的。“我经历的是一个摧毁文明的年代,一个泯灭人性的年代,这是一个谎言成了习惯,荒谬淹没正义的时代”。这是他在自传中前言的话,很动人,也是发自肺腑之言。吴弘达是中国共产文化的肉体和精神的受害者,最可悲的是,最后他成了这种文化的一部分。 1937年出生,成长在一个富裕的上海中产家庭,5岁丧母,青少年时代是在关爱他的继母的呵护,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接下来不断的政治运动,让他父亲入狱,母亲自杀、弟弟遇害,自己因言获罪,作为大学生右派,在劳改营中度过19个春秋,经历了饥饿、禁闭、酷刑,被家人背弃的痛苦。吴常说自己是条野狗一般的“幸存者”,这丝毫不算夸张,在那疯狂的年代,神经弱、自尊心强、求生欲不坚定的人都无存活的可能。劳改营那漫长的炼狱打造了吴弘达钢丝一般的神经、超常的坚忍和敢于冒险犯难的脾性。对于共产政权他有切肤之恨,他熟悉劳改营里的残酷、狡诈、弱肉强食的生存哲学。1979年他离开劳改营到外面的世界生活,一切都游刃有余。短暂地在大学任职,二度结婚,1985年他终于来到自由的天地美国。经历一番奋斗,在大学、在社会上混迹虽然辛苦,他却能很快地站住脚。九十年代吴弘达在毫无资金的状况下空手创办了劳改基金会,并多次亲身潜返大陆,重入当年的地狱之门,探访各地的劳改营,甚至走访摘取死囚器官进行移植的医院。他冒着危险在第三任台湾妻子的协助下,偷偷地录音录像,实地取证。他善于利用这些资料,将之提供给美国电视台,一举成名。1995年他再度从新疆入境被捕,判刑15年,在国际压力和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的旋斡之下,被释放回美,他的两本自传风靡一时,吴弘达从此成为民主自由斗士的同义词,西方媒体和政界的宠儿。“劳改”一词也因为他的推动,被收入牛津辞典。 吴弘达所做的这些冒险事,都有一些人在暗中支持他,他却往往刻薄寡恩,过河拆桥,这是性格使然,因此颇遭人诟病。笔者2000年底离开欧洲,到华盛顿加入他的工作班子。那时候劳改基金会只有极少的资金,多半是他个人拿出演讲费回捐给基金会的。接下来的七、八年我们得到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资助,总算小有规模。当时由我策划并担任主编,启动了中国政治良心犯的自传性系列《黑色文库》。十年之间出版了约30本传记,包括上述吴的自传。于此同时,我们也创立了“中国信息中心”,并开设“观察网站”,有很多大陆作者为我们供稿,其中包括刘晓波、高华等人,担任网站主编的有高瞻、陈奎德等,余杰于2012年到美国后,也曾短期当过主编。
2007年在美国议会听证会上吴和王小宁妻子俞陵及师涛母亲高琴声的照片
也许真正转变吴弘达,并且将他复杂的性格全然暴露的是雅虎资金的介入。当时师涛和王小宁两位异议人士因雅虎公司将他们的个人电子讯息透露给中共当局,分别获罪10年。2007年劳改基金会帮助他们的家属来美,国会举行了关于此案的听证会,由已经过世的民主党议员Tom Lantos主持。2008年雅虎当时的总裁杨致远通过吴弘达给予二位家属高额赔偿,并拨了巨额的款项给基金会作为人权基金,为今后因言获罪者的援救基金。吴弘达从青年时代就入狱,出来之后在社会上打拼,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和训练,对于法律规则没有概念,一切全凭直觉,在处理日常生活和小型的管理上绰绰有余,很少吃亏。在大事上他仍然一意孤行,不听专业人的劝告。大量的“权”、钱在握之后,他性格中的弱点全部暴露,有金钱(虽然这不是他的钱)做为后盾,他大胆地犯法、侵权,他试图私占家属的赔款,剽窃别人的出版物,出了事后他雇用一堆律师来为自己护航保驾。事实上吴弘达的劣迹原来捧他的美国政治家,甚至雅虎公司也知道,但是他们既然把吴推上了人权斗士的宝座,就不愿把他像一头贪婪偷腥的狼那样赶下台,否则只能证实自己“遇人不淑”、用人不当。更有甚者,他不好好管理支配人权基金,却用金钱手段来达到他性侵弱势女性的目的。如今斯人已逝,却还有官司缠身。可悲,可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作为公众人物,个人的错误和弱点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如果此人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时,那么对于事业的打击更甚于常人。中国不幸还在共产专制体制的掌控之下,海外民运的存在是一线微弱的希望,但是民运队伍里的成员多半是所谓喝狼奶长大,受共产文化薰陶的人,吴弘达还算其中老一辈的“佼佼者”,那么这支队伍将走向何方,实在堪忧。
2009年廖天琪和吴弘达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