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瑞典茉莉的博客  
流亡的地平线向内心和远处延伸  
我的名片
瑞典茉莉
注册日期: 2011-02-03
访问总量: 1,576,72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友好链接
· 一草:逸草
分类目录
【诗配画为唯辛乌克兰绘画而作】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四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题画诗又10首(唯辛绘画《乌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
· 拜登正在扭轉助長「中國模式」的
· 中共新文革其實更像「一九八四」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認識新疆「種族滅絕」中國人要過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何清涟程晓农夫妇造谣贪腐案】
· 评何清涟“美式文革”论之荒谬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全文)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下)
· 于大海再次致信美国国务院OIG,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上)
· 于大海:关于美国民主基金会对公
· 于大海:我所认识的NED
· 翻出程晓农贪腐案的更多证据。
· 何清涟为什么仇恨民主党和奥巴马
· 何清涟怎样妖魔化默克尔?——其
【川普批判】
· 滕彪:走入歧途的中国自由主义
· 这些名人闹出了多少常识性笑话?
· 茉莉点评:法广《美国专栏》16篇
· 常与特朗普开怼的“欧盟总统”—
· “灰衣主教”班农,小船欧洲搁浅
· 请问,川普为共和党助选的旅行是
· 匹兹堡保重!川粉炸弹与屠杀 —
· 共和党从此成为特朗普部落党 —
· 至暗时刻,美国发生一个小小转机
· 欧洲人的智慧与彩色小卡片,令特
【个人照片存档】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罗马度假日志(2023年4月下旬)
· 旧事存档:柴玲当年“期待流血”
· 2000年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
· 与家乡老友旅游北欧四国(照片存
· 1989,那个春天的照片
· 存档:新年整理旧照
· 存档:2019年1月搬家
· 存档:用瑞典文教中文的旧教案
【李旺阳铜像捐款案】
· 关于唐柏桥骗捐的推特短评(2)
· 请伸出援手为已故的李旺阳主持公
· 茉莉追问唐柏桥为李旺阳铜像募捐
【评论美国之音断播门事件】
· 明镜对美国之音断播门公正吗?—
· 2007年,瑞典茉莉就记者北明做假
· 从明镜访谈看龚小夏忽悠公众——
· 我支持澳洲孙立勇的建议!请不要
· 美国之音处分未下,龚小夏募捐圈
· 美国之音能变成公园里的肥皂箱吗
· 知名主持人为何卷入龚式乱拳?(
· 龚小夏的猎巫运动
· 张裕致杨建利:对龚小夏停职审查
· 茉莉问:杯葛VOA,依据在哪里?
【欧洲难民故事】
· 德国女船长与地中海“人类废品”
· 背叛欧盟精神:匈牙利如何走上反
· 犹记惨痛流亡史,西班牙接收“水
· 美洲移民大篷车,合法还是“入侵
· 也门:一个记者之死与一场被遗忘
· 瑞典大选:难民政治冲击民族国家
· 跟踪人蛇“将军”去非洲——“欧
· 被围攻的罗琳及其同道的哲学——
· 奥斯曼帝国余晖,庇护三百万邻人
· 加缪与法国殖民地的“哈金斯”
【吴弘达性侵案】
· 美国之音:雅虎给中国政治受害者
· 廖天琪:吴弘达——一个共产文化
· 廖天琪:声援王菁,谴责无德无行
· 王菁:所有揭穿吴弘达的证据都会
· 王菁等六四受害者妻女控告吴弘达
【诺贝尔文学奖】
· 诺奖得主的道义偏执——品特和他
· 高行健离诺贝尔理想标准差多远?
· 津巴布韦,莱辛曾为你心碎
· 凯尔泰斯获奖的意义
· 刘晓波先生千古!
· 穆斯林女性获和平奖的意义
· 谈莫言的“获利恐惧”心理
· 颁奖中俄作家,为何南辕北辙?
· “鼹鼠”斯维拉娜与理想倾向——
· 女院士萨拉和她的前任(图文)
【遥望西藏】
· 达赖喇嘛“舌头门”:强势文化对
· “我们和平的维吾尔人为什么要起
· 汉藏“谈判游戏”还要玩多久?
· 格桑花时节,坦克来灌顶——从诗
· 那年咱们与西藏流亡议会议长游曼
· “请西藏佛母向我的智慧鞠躬!”
· 日内瓦,我们不伤心!──联合国
· 幸福的不丹和痛苦的西藏
· 蔡咏梅:为受压迫民族仗义执言—
· 香港书展专题讲座:支持西藏在台
【北欧经验】
· 玛格丽达与“悼词美德”
· 北欧经典诗歌与新纳粹宣传——谈
· 旧文:瑞典国王不幸的“文莱门”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扫帚与玫瑰之外:瑞典疫情中的移
· 曹思源瑞典演讲的一段插曲
· 不可召妓可卖淫--瑞典法律趣谈
· 文学与瑞典模式
· 茉莉谈瑞典电视台的“辱华”小品
【品书识人】
· 为一个童话世界招魂--读张郎郎
· 曹旭云:布衣包青天——都昌有个
· 美国之音越洋电话:“莫莉花”—
· 茉莉题画诗20首(唯辛绘画《乌克
· 针对盛雪的,“诽谤”还是揭露真
· 沈栋: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
· 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秘人—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 哲学重磅,美国人的治愈系?——
· 刘水:国保传唤记
【时事评论】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桑博zambos:“辱教”事件与言论
· 就滕彪被诬事件,茉莉给赵思乐的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法广:茉莉谈中国的新型冠病毒疫
· 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人反水事例(
· 查建国:愚蠢的崇高———《国家
· 茉莉:從日治台灣歷史看新疆暴亂
· 关注贸易战的讨论(1)
· 李柏光穿越中国版图的意义
【散文小品】
· 我和「人间鲁迅」
· 求偶猎艳去酒吧---北欧文化一
· 从阿里山的云雾到抗议前沿
· 打起火把照亮人生——刘燕子印象
· 囚徒们的新年──八九“6.4”系
· 傅正明:奥兹的墙纸能拯救中东?
· “吊半边猪”的岁月——乡下文革
· 绿色岛国的统独启示――爱尔兰古
· 伯格曼母亲的秘密日记
· 荷兰红灯区漫游闲话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11/01/2020 - 11/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读廖志峰《书,记忆着时光》
   



出版人识乾坤之自在





——读廖志峰《书,记忆着时光》


(瑞典)茉莉



当年轻人的手指像跳华尔兹舞一样,一味在手机或iPad上滑动时,台湾出版家廖志峰心酸地想象:自己出版的纸本书会不会被送进焚化炉,像翩翩蝴蝶一样在火中纷飞呢?

2008年秋,我去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瑞典森林散步》一书,曾担忧地问主编志峰:出版业已是夕阳事业,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打算吗?志峰说,有朋友邀他去办茶园。之后我游阿里山,在盘山公路上看到一爿爿青绿的茶园,忍不住想,那里会是志峰未来的人生归属吗?


◎ 在高楼写字间劳作的农夫


好几年过去了,当我再去台北时,志峰仍然呆在南京东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里,孜孜不倦地经营被他戏称为“非营利组织”的出版社。亚热带的阳光照进写字间,像苦行僧一样的志峰,伏首于堆积的书籍与稿子之间。看起来,他做着和阿里山茶农同样的事情——播种,栽培而后收获。

海德格尔曾说他的哲学研究类似农夫的劳作。“当农家少年将沉重的雪橇拖上山坡,扶稳鞘把,堆上高高的山毛榉,沿危险的斜坡运回坡下的家里;当牧人恍无所思,漫步缓行赶着他的牛群上山;当农夫在自己的棚屋里将数不清的盖房顶用的木板整理就绪:这类情景和我的工作是一样的。”

身为作者,我与出版人见面的地方,不是在写字楼,就是在咖啡店或餐馆,因此我看到的志峰,永远是穿着整洁,风度翩翩的。直到读了他去年出版的这本《书,记忆着时光》,我才知道,这位文质彬彬的帅哥,干的活儿一点也不比山间农夫轻松。在书中,志峰这样描绘自己的日常工作:

“一楼二楼,二楼一楼,左脚右脚,右脚左脚,背著书反复登楼,直到汗流浃背、筋疲力竭为止。”“开始风檐展书、编书、搬书的工作,埋首在书

稿和纸页之间,目光如豆,直到戴上了老花眼镜。视力开始衰退,出现迭影。”

出版工作如此辛劳,又不赚钱,为什么志峰还依恋不舍、迟迟不愿离开?只有细读志峰的自述,才知道他这种精神丰富、情感细腻的人,对自己视为神圣的出版业,有着怎样令人感动的心灵体验与省悟。



出版人在书籍里漫游,“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足以物我两忘。二、三十年过去,志峰的功夫和修行,早就达到俗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 猿人、旅行家与焰火师


一般编辑是编而不作的,就如志峰所说:“不着一书,编辑等身。”因此我不曾料到,终日忙碌于事务的志峰,本人竟然是一位文笔极好的散文家。后来才知道,早在大学读中文系时,他就曾拿过好几个文学奖。

在这本记录出版人生活的文集里,为人真诚的志峰,不可抑制地显现出他浓郁的文学气质,使这本书成为一本独特而优异的美文集。文集中妙语时见,哲思如茧丝,悠长而隽永。

例如,志峰如此浪漫地形容他对纸本书的感觉:“我像是石器时代守着洞穴和篝火的猿人,喜欢就着火光,观看壁上的图形,冥想或发呆,这种在新科技世界里你感受不到,一种很古老的知觉,名为‘温度’。人有体温,书本也有。”

又如,谈到自己从工作中获得的内心满足感,志峰描绘道:“入行多年,直到近几年,才终于开始感觉到手中的文稿,仿佛可以随着意念翻舞,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觉的,编辑的渴望和无处宣泄的能量,带有一种音乐性的脉动,让我想赋予作品更殊异的形貌,更强烈的印象,就像钢琴家演奏乐曲时,对乐曲的理解,藉由手指的触击,滑动在黑白琴键上,来传导他的诠释意念。”

志峰还把自己漫长的编辑生涯比作一次旅行。“我就开始了一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旅行,……我们比读者先起步,成了阅读的先行者。接触的每一本书,你不知道作者会引你到什么地方,开展什么样的世界图景,而后,我们幸福的发现,我们已环游了世界一匝,却仍然在自家舒适的书房中。”

在纷繁浮躁的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梦幻般的职业更能让志峰满足、更能使他获得创造与想象的快乐呢? 我们因此能够理解,志峰为什么能在高楼上长久独坐冷板凳。

当然,出版人不是没有自己的企盼,和所有的编辑一样,志峰也盼望自己能独具慧眼,发现一块“和氏璧”——一个深刻独到的故事,那还没被人说出的故事,能打动读者的故事。就像一个焰火师,出版人每一次都满怀希望,点燃一支支焰火,待到满天绚烂时,他躲在暗处静静享受。


◎ 出版是一种文化的抵抗


最早在台湾允晨出书的大陆流亡作家,应该是我们家傅正明。2004年,志峰出版了傅正明的《百年桂冠--诺贝尔文学奖世纪评说》。之后陆续在允晨出书的海外中国人,有康正果、茉莉、李劼、曹长青、廖亦武、朱瑞、余杰、陈破空和华泽等,此外还有藏族作家唯色。

大陆流亡作家在台湾一般少有知名度,我们写作的题材、手法乃至语言,不一定符合台湾读者的口味。这样明显不赚钱的出版,志峰竟然一做就是十几年。他必须经营其他能赚钱的出版业务,来贴补这一块的亏损。我心里常怀愧疚,有一次对志峰说:以后我不敢再在你那里出书了。志峰回答说,他愿意继续为我出书,直到不能出为止。

在此书中,志峰在回答“为什么从事出版”的问题时,引用了萨依德的话:“凡是政治认同受到威胁的地方,文化都是一种抵抗灭绝和被抹灭的方法。”志峰没有忘记,在台湾戒严时期,《文星丛刊》是怎样为滞闷的岛屿,带来一点自由的想望,为一个开放的人文社会奠下基础。



一个有着清醒价值观的台湾出版人,相信优质的出版物可以改变社会,凭一己的力量,主动承担道义,给我们流亡欧美、失去母语土壤的大陆作家,提供了无私的精神支持。


◎ 溃败的出版,幸运的人生


因为痴迷书籍而进入出版业,在文字隧道的光影里留连忘返。已年过半百的志峰,仍然背着装有书稿的书袋,在台北街道骑着摩托车疾驰,在通勤的火车上读书,看起来生活还比较惬意。但是,电子科技以凌厉之势压过来,传统出版业的溃败已不可挽救。

其他人落在这个处境,也许会后悔自己当初入错了行,赶快想办法撤退。但骨子里清高的志峰并不后悔,即使坐困愁城,他仍继续点灯。志峰知道,编辑室的生活和世俗世界是不同的,虽然他的公司也要计较盈亏,但一旦他沉浸在书籍中,如一枚定海神针,心里安宁,世俗世界的价值观被关在门外了。

这是唯一不会背叛他的人生。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志峰这样幸运,因为各种原因的阻扰,很多人不敢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孑然一身的志峰,把心血和感情都贯注于书籍出版之中,这份工作大大地成就了他的自我,令他保持了高端的文化品位与人格尊严。

多年累积的书籍,堆迭起来早就超过出版人的身高。就像我的一首小诗所写,当人们“把空虚写满天空”之时,志峰在他与书本为伴的精神世界里“飞云走霓”,在沉思冥想中不倦地上演永恒的戏剧。

----------------

原载香港《动向》杂志2016年4月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