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瑞典茉莉的博客  
流亡的地平线向内心和远处延伸  
我的名片
瑞典茉莉
注册日期: 2011-02-03
访问总量: 1,576,57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友好链接
· 一草:逸草
分类目录
【诗配画为唯辛乌克兰绘画而作】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五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瑞典茉莉第四次自选题画诗10首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茉莉题画诗又10首(唯辛绘画《乌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 给徐唯辛的乌克兰战争绘画配诗(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
· 拜登正在扭轉助長「中國模式」的
· 中共新文革其實更像「一九八四」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認識新疆「種族滅絕」中國人要過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何清涟程晓农夫妇造谣贪腐案】
· 评何清涟“美式文革”论之荒谬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全文)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下)
· 于大海再次致信美国国务院OIG,
· 彻查程晓农贪腐案的意义(上)
· 于大海:关于美国民主基金会对公
· 于大海:我所认识的NED
· 翻出程晓农贪腐案的更多证据。
· 何清涟为什么仇恨民主党和奥巴马
· 何清涟怎样妖魔化默克尔?——其
【川普批判】
· 滕彪:走入歧途的中国自由主义
· 这些名人闹出了多少常识性笑话?
· 茉莉点评:法广《美国专栏》16篇
· 常与特朗普开怼的“欧盟总统”—
· “灰衣主教”班农,小船欧洲搁浅
· 请问,川普为共和党助选的旅行是
· 匹兹堡保重!川粉炸弹与屠杀 —
· 共和党从此成为特朗普部落党 —
· 至暗时刻,美国发生一个小小转机
· 欧洲人的智慧与彩色小卡片,令特
【个人照片存档】
· 2024年2月雅典之行
· 毕业证书存档
· 罗马度假日志(2023年4月下旬)
· 旧事存档:柴玲当年“期待流血”
· 2000年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
· 与家乡老友旅游北欧四国(照片存
· 1989,那个春天的照片
· 存档:新年整理旧照
· 存档:2019年1月搬家
· 存档:用瑞典文教中文的旧教案
【李旺阳铜像捐款案】
· 关于唐柏桥骗捐的推特短评(2)
· 请伸出援手为已故的李旺阳主持公
· 茉莉追问唐柏桥为李旺阳铜像募捐
【评论美国之音断播门事件】
· 明镜对美国之音断播门公正吗?—
· 2007年,瑞典茉莉就记者北明做假
· 从明镜访谈看龚小夏忽悠公众——
· 我支持澳洲孙立勇的建议!请不要
· 美国之音处分未下,龚小夏募捐圈
· 美国之音能变成公园里的肥皂箱吗
· 知名主持人为何卷入龚式乱拳?(
· 龚小夏的猎巫运动
· 张裕致杨建利:对龚小夏停职审查
· 茉莉问:杯葛VOA,依据在哪里?
【欧洲难民故事】
· 德国女船长与地中海“人类废品”
· 背叛欧盟精神:匈牙利如何走上反
· 犹记惨痛流亡史,西班牙接收“水
· 美洲移民大篷车,合法还是“入侵
· 也门:一个记者之死与一场被遗忘
· 瑞典大选:难民政治冲击民族国家
· 跟踪人蛇“将军”去非洲——“欧
· 被围攻的罗琳及其同道的哲学——
· 奥斯曼帝国余晖,庇护三百万邻人
· 加缪与法国殖民地的“哈金斯”
【吴弘达性侵案】
· 美国之音:雅虎给中国政治受害者
· 廖天琪:吴弘达——一个共产文化
· 廖天琪:声援王菁,谴责无德无行
· 王菁:所有揭穿吴弘达的证据都会
· 王菁等六四受害者妻女控告吴弘达
【诺贝尔文学奖】
· 诺奖得主的道义偏执——品特和他
· 高行健离诺贝尔理想标准差多远?
· 津巴布韦,莱辛曾为你心碎
· 凯尔泰斯获奖的意义
· 刘晓波先生千古!
· 穆斯林女性获和平奖的意义
· 谈莫言的“获利恐惧”心理
· 颁奖中俄作家,为何南辕北辙?
· “鼹鼠”斯维拉娜与理想倾向——
· 女院士萨拉和她的前任(图文)
【遥望西藏】
· 达赖喇嘛“舌头门”:强势文化对
· “我们和平的维吾尔人为什么要起
· 汉藏“谈判游戏”还要玩多久?
· 格桑花时节,坦克来灌顶——从诗
· 那年咱们与西藏流亡议会议长游曼
· “请西藏佛母向我的智慧鞠躬!”
· 日内瓦,我们不伤心!──联合国
· 幸福的不丹和痛苦的西藏
· 蔡咏梅:为受压迫民族仗义执言—
· 香港书展专题讲座:支持西藏在台
【北欧经验】
· 玛格丽达与“悼词美德”
· 北欧经典诗歌与新纳粹宣传——谈
· 旧文:瑞典国王不幸的“文莱门”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怨怼四年,特朗普给瑞典敲警钟
· 扫帚与玫瑰之外:瑞典疫情中的移
· 曹思源瑞典演讲的一段插曲
· 不可召妓可卖淫--瑞典法律趣谈
· 文学与瑞典模式
· 茉莉谈瑞典电视台的“辱华”小品
【品书识人】
· 为一个童话世界招魂--读张郎郎
· 曹旭云:布衣包青天——都昌有个
· 美国之音越洋电话:“莫莉花”—
· 茉莉题画诗20首(唯辛绘画《乌克
· 针对盛雪的,“诽谤”还是揭露真
· 沈栋: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
· 从与狼共舞的海归到红朝揭秘人—
· 孤寂 煉就了中國流亡作家茉莉的
· 哲学重磅,美国人的治愈系?——
· 刘水:国保传唤记
【时事评论】
· 茉莉:失败的巴勒斯坦之行(2002
· 桑博zambos:“辱教”事件与言论
· 就滕彪被诬事件,茉莉给赵思乐的
· 中共用灾难给自己加分的四种手段
· 法广:茉莉谈中国的新型冠病毒疫
· 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人反水事例(
· 查建国:愚蠢的崇高———《国家
· 茉莉:從日治台灣歷史看新疆暴亂
· 关注贸易战的讨论(1)
· 李柏光穿越中国版图的意义
【散文小品】
· 我和「人间鲁迅」
· 求偶猎艳去酒吧---北欧文化一
· 从阿里山的云雾到抗议前沿
· 打起火把照亮人生——刘燕子印象
· 囚徒们的新年──八九“6.4”系
· 傅正明:奥兹的墙纸能拯救中东?
· “吊半边猪”的岁月——乡下文革
· 绿色岛国的统独启示――爱尔兰古
· 伯格曼母亲的秘密日记
· 荷兰红灯区漫游闲话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11/01/2020 - 11/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巴黎骚乱的中国影子
   


              巴黎骚乱的中国影子


                                (瑞典)茉莉


当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巴黎郊区的熊熊火光时,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场大骚乱在电影和社会学家的言论里,早就被预告过了。


U1398P1T1D14404535F1394DT20071128093839.jpg


十一年前,法国社会学家Alain Touraine 就发出警告:“几年之后,我们将要经历和美国同样的遭遇。”他所说的“美国遭遇”,是指发生在40年前美国越战期间的一场民众暴动。1965年,黑人领袖马尔康姆遭枪杀,引发了洛杉矾市郊黑人区(Watts)的黑人暴动。暴动持续了六天,死三十四人,伤数百人,数千人被警察抓走。


这位社会学家的话不幸而言中。长期以来,法国人对逼近他们的灾难浑然不知,即使是法国电影艺术家用他们的镜头,细致而真切地描绘了郊区青年的暴力场面,也没有人把这些当作一个严肃的现实预警。


电影《怒火青春》写下悲哀预言


最近,一些身处骚乱之中的巴黎居民,终于记起了十年前的一部“问题电影”。在那部叫做《怒火青春》(La Haine,又译为《恨》)的影片里,开头的一段台词是:“某人自50层楼跌落,每坠下一层,他都在安慰自己:至今没事,至今没事……。”影片就以这样的开头,为法国社会写下了一个悲哀的预言。


二十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批很有特色的影片,探讨前法属殖民地的移民和他们定居的法国之间的爱恨情仇,《怒火青春》属于其中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一部,此片不像一般法国现代电影无病呻吟,而是关注现实,深入地切入种族冲突的核心,以艺术手段描绘社会底层爆发出来的不满情绪。导演马修•卡索维茨以这部影片拿下1995年坎城最佳导演奖。


此片剧情和十年后的巴黎骚乱有惊人相似之处。影片描写巴黎移民社区的集合住宅,那里弥漫着世代种族仇恨的气氛,年轻人忍受着压抑、无聊而无助的生活。面临如此危机,法国就像一个从50层楼跌落的人,在最后坠地之前总觉得一切还好。


这是二十四小时的愤怒实录:无业青年几名,一人被警察殴打成重伤,另外几个盲打误撞地弄来一把手枪,和警察发生冲突。青春的怒火引发仇恨,直接针对的物件 就是警察。而象征法律的警察,其素质也不比街头失业青年要好。影片似乎没有正与邪的差别,只有在每个人心中深深扎根的仇恨,最后以主角误杀警察而告终。


导演马修就以这样黑白而缓慢的镜头,杂乱无章的叙事,视觉效果强烈地描绘赤裸裸的街头暴力,借此告诉人们:这个社会生病了。然而,如此真实的电影只被人当 作电影,没有引起法国政治家的现实警惕。于是,那股青春之怒火从银幕上烧下来,烧遍法国几百个城市,甚至烧到了德国和比利时等邻国。


欧洲的恐惧与历史回声


整个欧洲都在询问这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法国骚乱是否也会发生在我们国家?


几乎在西欧大多数国家的郊区,都有一些贫困的、被歧视被隔离于社会之外的移民,也有一些极端宗教分子和犯罪分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问题已经是跨越国界的。那些驱使法国移民青少年展开街头战争的因素,在各国都同样存在。在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都曾发生过移民族群攻击社会的情况。


然而,法国骚乱有一些法国独有的因素,是瑞典这样的欧洲国家没有的,例如,法国城市郊外那种与外界隔离、令人压抑的公共住房。此外,“法国大革命”和殖民主义的历史,也是其中的特殊因素。


1789 年的法国大革命,喊出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这是全体人民共用的“共和国价值”,但是长期以来,法国政府和上流社会,并没有以平等博爱的精神,认真看 待底层移民的无助和绝望。法国大革命的正面价值没有好好继承,但在骚乱中,那冲毁闸门、混乱失控的场面,却与大革命如出一辙。


笔者在追溯瑞典文学院的历史时,曾经谈到十八世纪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这位才华出众的国王在北欧建立一个类似法国文学院的机构,既是因为他本人热爱文 学,崇尚法国文化,也是因为政治的需要。当年古斯塔夫三世在巴黎旅行时就敏锐地发现,法国下层人民不满的怒火,将要摧毁法国那令人骄傲的国家建构。为了使瑞典免遭类似的劫难,古斯塔夫三世创设了瑞典文学院,借文化活动控制革命因素。在避免社会矛盾激发这方面,信奉“中庸之道”的瑞典人比法国人成功得多。


与瑞典相比,法国还有自己不太光彩的殖民主义历史,这使法国人和北非移民结成了一种爱恨交织的关系。巴黎郊区的抗议者和纵火者,大都来自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撒哈拉南部的原法国殖民地,不少人是“哈金斯”的子孙。所谓“哈金斯”(Harkins),即那些在殖民地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支持法国宗 主国的阿尔及利亚人,即可以称之为“卖国贼”的一种人。


2_2015112441033005.jpg

                              上图蓝色区域为非洲讲法语的国家,墨绿色的国家为国家内部分地区说法语。


那些在祖国冒着杀头的危险跟随法国宗主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却在他们向往的法国陷入贫民窟之中,没有工作就无法过有尊严的生活。他们从母国带来特有的文化,但那些文化失去了价值。在法国政坛上,外裔移民找不到自己的发言人。正是无路可走的深刻绝望,引发了普遍的骚乱。


法国火光中闪现中国影子


民主制度促使欧洲人对此做出全面深入的检讨。法国和西欧国家所宣称的“多元文化及移民社会”,在这场骚乱中被广泛地质疑。人们一致认为,法国的公共政策和移民整合政策已经失败。目前,法国政府已提出社会改革的措施,试图帮助外来移民融入法国社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以解决危机。


在比较悲观的笔者看来,不管法国及欧洲各国的政府如何努力,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无可奈何的:欧洲无法解决大量劳工失业的问题。最近在瑞典《每日新闻》报上,有一篇署名文章谈到法国骚乱的原因:


“大多数西欧移民是殖民主义时代遗留的产物,也是西欧经济起飞时劳动力市场极需移民的后果。对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来说,工作机会大都转移到中国去了,给他们留下的只有歧视。”


在欧洲,光是阿拉伯裔的年轻移民就有几千万失业,他们的工作机会,不少是被中国那些更廉价的劳动力占去了。中国因此被西方人称之为“世界工厂”,又由于对工人的残酷压榨被称为“血汗工厂”。


德国《明镜》周刊如此评论: “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个你不能不进入的市场,那就是中国;充当未来世界经济火车头的,是中国;像一只巨大的猩猩,吸尽西方国家工作位置的,也是中国!”从经济角度上看,欧洲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铜币的两面。这是法国骚乱的火光中闪烁的中国影子。


欧洲人还有智慧和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吗?欧洲要怎样做,才能为自己的人民(包括移民)赢得生活的尊严?这些问题暂时没有答案。

…………………………………………

原载《开放》 2005年11月20日


补记:


就在此文写后不久,一家瑞典公司聘请我做翻译,接待来自中国的厂家。在去飞机场接机的时候,瑞典老板告诉我,由于地域和模型等原因,他们对和这个中国厂家合作没有兴趣。他们需要的这个机器零件,主要和法国厂家合作。但中国人主动前来,他们只好尽地主之谊,接待几天客人。

于是,我们商量到哪家餐馆去吃饭,商量请中国人去本市的国家赌场看看,瑞典人考虑给客人每人买几百克郎的筹码,让他们去赌一下好玩。

然而几天参观和谈判之后,形势峰回路转。本来完全没有合作愿望的瑞典公司,改变态度了,因为中国厂家提供产品的价格,低得超过了他们的想像。在商言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瑞典人很高兴。中国厂家不虚此行。

作为翻译,我只是被雇用的工具。看到自己的中国同胞高兴,我也为他们的产品找到了出路而高兴。但前不久的巴黎火光在眼前摇晃起来,这一次,又有一些法国工人要失业了。

由此思考起我过去很少思考的全球化问题:谁是最大的赢家,谁是输家?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