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之痕
您想把生活中曾有過的 "感動" 留在哪? 我幸而擁有許多感動,那怕在46億年的分子演化中,它只是 …
原民受苦了 … 澳總理道歉 (ZT)
【聯合報╱編譯樂慧生/綜合 13 日外電報導】
2008.02.14 03:00 am
澳洲國會 13 日通過歷史性議案,為原住民過去承受的委屈與苦難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全境原住民無不深受感動與安慰。 總理陸克文代表宣讀議案部分內容,表示要藉正式道歉除去「澳州國族靈魂上的一大汙點」,為澳洲沉重的種族關係史揭開新頁。陸克文道歉透過電視轉播,原住民聚集在學校、公園和社區觀看,無不表示歡迎。不過也有人提出存在已久的受害人數以億計的國賠問題。 陸克文在國會宣讀議案內容,他說:「歷任國會與政府推行的法律與政策,為我們這些同胞帶來深沉的憂傷、痛苦與損失。」 此案針對的道歉對象,是澳洲實施同化政策時期,強行自其父母身邊帶走,轉交給白人寄養家庭或社福機構帶大的原住民,亦即所謂「被偷走的一代」( the Stolen Generation )。當時的構想是藉著與白人通婚,讓純種原住民自然消失。 因為應不應該道歉而起的爭論,在澳州已持續多年,去年 11 月敗選下台的保守黨政府執政 10 年期間始終抗拒道歉。 http://www.udn.com/2008/2/14/NEWS/WORLD/WOR3/4217341.shtml
說真的,我不是那麼喜歡形像化、商品化的東東,但還是被大標題吸引了 。雖然個人對 politics 不是粉有好感,但用到信念與承諾這一詞(記得澳洲的朋友說他們普遍對政府的信任度還不錯),得看他的任期內如何詮釋……能將 道歉列為 2008-02-13 國會議程第一事項,能在國會中表示,過去把原住民孩童從原生家庭送到白人家庭撫養長大接受同化的政策,是這個國家靈魂上的污點。
他說:「今天,國會集會將這個大錯改正過來。對於過去政府與國會通過的法律與政策,使我們的同胞遭到深切悲痛、傷害及損失,我們道歉。」
11 年前,一項針對過去同化政策的重大調查報告發現,1910 至70 年間,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的原住民孩童被送往白人家庭。
這項報告呼籲政府出面向這些被稱為「失竊的世代」(Stolen Generations )的人道歉,可是當時由霍華德主政的保守派政府駁斥這項發現,且僅提出聲明表示遺憾。
屬於失竊的世代的長者貝卡說:「這是原住民部落長久以來首次真實感受到屬於澳洲的一部分,並獲得全澳洲的擁抱。」
…… 但願 ROC 不久人民也能有如此的胸懷、政府也能有此勇氣………
關於陸克文: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1/26/content_7145681.htm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1/24/content_7139634.htm
觀念平台:光說 Sorry 還不夠 (ZT)(ZT) 胡晴舫 中國時報 2008.02.15 美國導演薛尼波拉克在一九七四年拍了一部關於日本黑道的片子《高手》,裡面的黑道人物表達歉意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尾指切下來,包在漂亮的手巾裡,當作禮物送給對方。波拉克說,他為這種儀式所著迷,因為西方人的邏輯是,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怎樣,但,在日本黑道文化中,口頭道歉卻不夠,真心誠\意的道歉是要親身體驗對方所經歷的痛苦,因此,適度傷害自己的肉體才能完滿對方的遺憾。於是,片尾,一個美國角色亦有樣學樣,把自己的小指忍痛剁下,送給他深深致歉的日本人對象。 這個禮拜,新官上任的澳洲總理陸克 文含著淚光,代表政府在國會為了歷屆政府所實施的原住民同化政策,向「失竊的世代」鄭重道歉。 澳洲,當初被白人當作一塊荒無人煙的原始土地而登陸。從一八八○年到一九六○年,尤以廿世紀的卅年代為甚,無數的澳洲原住民孩子被政府從他們父母身邊帶走,送進孤兒院或寄養於白人家庭。這項政策乃包含在一大套國家方案,目的為了打造一個統一的國家身分,原住民文化被認定是一個遲早必須消失於白人主流文化的次等文化,他們的孩子於是成了「失竊的世代」。 迄今,澳洲原住民仍然生活在社會的邊緣,貧窮程度恍如第三世界貧民,平均壽命不超過五十歲,像樣的土地不曾歸還一吋,白人政府還在他們僅有的荒漠圈地上試射核彈,連聲招呼都不打。也因此,數十年來一直為了原住民族群發聲不遺餘力的澳洲記者 John Pilger 要求所有人抵制這個「道歉日」。他批評,白澳政府應該將原住民當作一個完整的國族,平等互簽協議,且擬定政策,幫助原住民脫離貧窮。 讓白人把土地權全面交還原住民,大概就相當於波拉克所驚迷的切指儀式,聽在白澳政府的耳裡可能不太實際。然而,如果不切指,如何顯現誠\意,是澳洲政府接下來必須規劃的步驟。同時,承認原住民在白人抵達之前就存在的事實,將重新挑戰兩百年來澳洲所致力建造的白人國家身分,歷史必須改寫。關於澳洲原住民的討論,其實是一場何謂「澳洲人」的激辯,如同台灣社會一直不能脫身的文化風暴。 作為台灣人,我一直都認為這種身分認同危機是件好事,怕就怕有個偉大的文化定論,把一個不過是護照和賦稅的法律層次升等成抽象的道德緊箍咒,隨便一個咒語,就弄得大家都頭痛。認同是一種自由,同化是一種選擇,沒有哪一套文化價值擁有不容挑戰的基因優勢,可以恣意踐踏其他文化演化的歷史機會。 但是,當所有人認為應該把歷史的結果當作一個既成事實來接受,因此要讓過去就這麼過去,這又是一個道德的陷阱。容忍應該擺在未來,而不是過去。如果不對歷史有個清醒犀利的理解與批判,未來的容忍將失去積極的社會意義。 當二二八紀念日又將來臨,因為台灣近幾年淹沒在選舉語言裡,人們容易將那段史實斥之為陳說,而輕忽歷史的重量。一黨專政時代的白色恐怖不僅是二二八事件的省籍衝突,還包括對左派知識分子、共黨同情者、民主異議人士的普遍壓迫。年輕一代需要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幫誰切小指,而是為了確保不遺失自己的未來。 我們選擇記憶,因為那是我們的集體故事。當台灣今日能以一個現代社會的樣貌向前推進,請別忘記,那是因為許多失竊的人生靜靜地躺在幽暗的歷史隧道裡。 (from Chinatimes; see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 ti/2007C ti-News/2007C 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21500127,00.html ) )
澳洲原住民失竊的世代
http://blog.roodo.com/claypatterns/archives/5529975.html
明天,二月十三號,是澳洲的「 道歉日 」。澳洲首相 Kevin Rudd 還有澳洲國會,將在早上九點史無前例的為澳洲原住民「 失竊的世代 」發表正式的道歉。
「失竊的世代( The Stolen Generations )」指的是澳洲在 1869 年到 1969 年之間,白人政府在優生學的政策下,強行將澳洲原住民家中的小孩子帶走,安置在孤兒院或其他寄養機構中。幾乎所有的原住民家庭都有受到影響,只是確切的數目字在澳洲政壇仍然頗具爭議性。有人說有十分之一的孩子被帶走,也有人說高達三分之一。 道歉無法帶來實質的補償 —— 但是對受害者來,要求承認和同理他曾經經歷的苦難,是最基本的權利(請記住,很多「歷史事件」中的受害者都還活著 )。對整個國家而言,也提供一個機會讓大家思考過去的錯誤,並且真誠\地將情緒表達出來。 對台灣來說,可以反省不同族裔在殖民潮、冷戰局勢中所扮演的角色。透過深入的瞭解,去認識族群問題之中複雜的權力關係、細緻的情感糾結。而如果我們至今仍然為這些議題爭論不已,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讓大家願意坐下來談話、互相理解? 延伸閱聽: Culture Matters (一個澳洲的人類學部落格) Marcia Langton - Even the Hard Men Know, It Must Be Said (關於這次道歉的評論) Follow the Rabbit-Proof Fence (談失竊的世代的小說) Rabbit-Proof Fence (改編電影) Bringing Them Home (澳洲官方調查報告) ps. 「 Sorry Day 」名字取得好。英文裡的「 Sorry 」可以說是致歉,但更重要的是「表達同理」。而就算局外人永遠無法百分之百瞭解,能夠說:「我願意去瞭解你曾受過的痛苦」就是第一步了。 圖片來源: AHMRC
關於 Stolen Generatio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olen_Generation
A fictional portrayal entitled The taking of the children on the recently installed (2003) Great Australian Clock, Queen Victoria Building , Sydney, by artist Chris Cook.
http://wendemail.blogspot.com/2008/02/stolen-generation.html
=======================
逛在朋友的 blog ,看到他推薦 胡晴舫 的這篇文章,蠻喜歡的 ….. 正確的說,應該說喜歡自己標了粗字的部分 : p
剖析的好犀利,卻還是有感知的死角 ....... 遺忘了手背下朝著自己的三隻手指 回想到第一次去澳洲,去之前及收集了一些資料,也深深的為他們原住民的文化著迷。書上寫著想想全世界的有袋類都絕跡了,為何獨澳洲的有袋類保存下來,不太具體記得那本書寫什麼,不過大意就是類似把 有個偉大的文化定論,把一個不過是護照和賦稅的法律層次升等成抽象的道德緊箍咒,隨便一個咒語,就弄得大家都頭痛。認同是一種自由,同化是一種選擇,沒有哪一套文化價值擁有不容挑戰的基因優勢,可以恣意踐踏其他文化演化的歷史機會。 做到物種的階段 ....... 不是悲天憫人、不是永續經營而是不貪、不殘 ....... 直到白人將哺乳動物大量引進(尤其是當成寵物的貓、狗等),簡直就是對有袋類的大浩劫。 那時我就感到蠻憤恨不平的 ........ 可是一想到咱們臺灣所謂的平埔族與原住民呢? 因過去 \" 無知 \" 或 \" 不文明 \" 從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已鑄成的錯誤,到文明進步到能將心比心彼此敬重。 當時代的軌跡象前移行, 在如此犀利解析的同時,是不是能同時解析與面對到在自己內心深處視為理所當然的角落 ..... 再 選擇記憶,因為那是我們的集體故事。當台灣今日能以一個現代社會的樣貌向前推進,請別忘記,那是因為許多失竊的人生靜靜地躺在幽暗的歷史隧道裡。
後記
記得一次在原住民經營的度假村 渡假時,與『村長』聊天
他們提供獎學金讓新一代回來參與尋根,也提到社會的捐助與支持
到末了他講了一些讓人蠻動容的話,
這些話在後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演講會上演講者也講了雷同的話
我們同在一艄船上,禍福同享、休戚與共 無論如何, 慶幸有你與我一起走過過去,擁有今日 也願相互珍愛,攜手共創未來
文章评论
作者:ebola
留言时间:2008-03-27 06:38:38
山哥 本想問您,您覺得"澳大利亞新總理不錯。",是他在這件事的處置不錯?還是他整體的政治目標、作風(對不起好像描述得挺矇懂的 :p)不錯? 突然察覺,自己太不經心了,應該多解一些陸克文,多瞭解一些失竊的時代,那是時代該深思與記憶的事件 2000年左右到澳洲開會,下飛機不久,看到他們下半旗致哀,依稀記得是有幾個兒童慘遭淹水意外,為他們愛惜人命與對家人的將心比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隨著國家、社會的進展,每個時代總有不同的問題要面對(也也許有不同的問題在製造),但本著將心比心與面對事實的勇氣,人道處理事務的毅力.....讓人感恩於這世界還是有人盡心的消除不平、維繫樂土 能承當這一切,陸克文(Kevin Rudd)真的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 謝謝您的回應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08-03-26 04: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