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網友閒聊中他無意摻了一句 biang biang ,當下並不瞭解是啥東東,在網海中沖浪一下,到找出許多的有趣的東東~~~
造字的趣事
中國的造字很有趣味,例如有人問吳稚暉先生:「為什麼叫「波」?」他回答:「水的皮。」又問:「為何叫 「坡」?」他說:「土的皮」。由此而推,什麼叫「被,就是衣的皮,用布衣做皮,就是被 ;人為什麼會「疲 」倦?因為生病了,所以從皮膚的顏色就可以看出端倪。
「倉頡造字」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旬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 ,但倉頡造字只是個傳說。漢字的誕生非一人一手之功,近代考古發現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流傳下來的倉頡造字的傳說,可能因為他是整理漢字的集大成者。 另外,歷史上並不一定有倉頡這個人。中國傳說中的人名,大多是根據其某種功績而起的,如:有巢氏,指發明建造房屋的最早祖先。燧人代,指鑽燧取火的祖先。倉頡,音近創契,是對古代史官的追稱。
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漢語拼音:cāng jie)是中國古代的傳說人物,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據說倉頡的媳婦是一個狐狸精,聰明伶俐,對許多事情都非常細心.狐狸精善於夜行,晚上出去,悄悄一抓,就抓了很多的鳥雀.抓多了,一時吃不了,就養起來了.她又挖一些陷阱,捉了不少的野豬、野牛、野羊,一時也吃不完,又都養起來了.
就這樣,人們才有了家禽和牲畜.
日子久了,倉頡家養的家禽牲口也就多了.鄰居有時就來借用.他媳婦心細,鄰居借頭牛,她就在野獸的皮子上畫上一個像牛的符號,借什麼就畫一個像什麼的記號.
事也趕巧,這時候,正趕上軒轅皇帝發出詔書,看誰能有辦法把世上的事物記下來,就可以做史官.
倉頡回家之後,就和媳婦念叨這個事情,看見了他媳婦做的記號,倉頡也是一個聰明人,一看這有門道,就反覆琢磨.琢磨了很久,他就造了一些象形字,送給軒轅皇帝看.從那以後他當上了史官而人們才開始有了文字.
http://cache.qihoo.com/wenda.php?do=snap&m=467e2ce7ed3d721e7891d9a812c99013&surl=http%3A%2F%2Fclub.tom.com%2Fitem_198_112722_0_1.html&act=fetchHtmlsnap&kw=%D4%EC%D7%D6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有虞舜、倉頡、項羽、顧炎武、李煜。
(怎麼聯想到分子生物學中基因調控 homeobox 突變的雙胸果蠅 etc)
(1) (2)
http://thebrain.mcgill.ca/flash/capsules/outil_rouge05.html
http://ourworld.compuserve.com/homepages/dp5/evod1.htm
Drosophila:(1) normal (left) and with Antennapedia mutation (right). (2)A normal specimen of the fruit fly Drosophila (top), and a mutant fly in which the third thoracic segment has been transformed so that it duplicates the second thoracic segment.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李斯在大篆和六國古文的基礎上,進行規範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為秦朝的標準書寫字體,「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在秦始皇統一漢字後,漢字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很多新造的字不斷出現:
帝王造字
隋文帝楊堅原為隨國公,但因「隨」字的「辶」有不穩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為國號。 唐朝時,武則天取「日月當空普照大地」而造字「曌」(讀「照」音)作為她的名字。 五代時南漢的開國皇帝,本名劉陟,登帝位後九年,夢見「白龍見南宮」遂創造了一個「上龍下天」的「龑」(讀『演』)字作為自己的名字。自稱「飛龍在天」的劉龑也是個超越前人的暴龍,史載「龑聰悟而苛酷,為刀鋸、支解、刳剔之刑,每視殺人,則不勝其喜,不覺朵頤,垂涎呀口甲,人以為真蛟蜃也」。 只是這名字用處過於狹礙,除了滿足當時自我感覺外現在是很難從電腦和詞典中找到了。
文人造字
宋朝的錢穆父(錢勰)與蘇東坡曾經互請對方吃「皛飯」與「毳飯」,這雖然是文人之間互相作弄的遊戲,也可以看出兩人善用文字的智慧。
話說我們的蘇大學士愛吃是出了名兒的,一天,愛開玩笑的錢穆父神秘兮兮地對老蘇說:「老蘇啊老蘇,今天我家做了一種你沒吃過的東西,叫皛飯,有興趣來嘗嘗不?」蘇東坡一聽有吃的就來神了,而且這叫皛飯的玩意還真沒吃過的呢,於是想都不想就答應了。
到了晚上,蘇大學士飢腸轆轆地去赴宴了。他滿懷期待伸長脖子等著吃那皛飯,結果錢穆父端出來三樣東西:一碗白米飯,一碟白蘿蔔,一壺白開水,賊\兮兮地笑著說:「喏,這就是我做的皛飯了,怎樣,還行吧?」蘇東坡看了只好無可奈何地乾瞪眼。這三東西的三個白組合起來就是「皛」字,這三樣東西加起來就是「皛飯」,一點也不假。
蘇大學士吃了個大大的啞巴虧,想來想去不服氣,就想個法子回治。時隔多日,蘇東坡給錢穆父發了請帖,邀請他來吃「毳飯」。錢穆父知道老蘇這是回敬他的,正想瞧瞧老蘇有什麼手段欣然赴會。來到蘇府,兩人聊了半天,蘇東坡就是不叫人開飯,錢穆父餓得夠嗆,忍不住問蘇東坡:「老蘇啊,你那毳飯在哪啊?我等半晌了哦?」蘇東坡吃吃了笑起來:「這毳飯不是早給你上了嗎?怎麼你還沒吃飽啊?」這個錢穆父問:「哪有出什麼飯菜啊? 」蘇東坡看他那鬱悶的樣子,哈哈大笑起來:「你看這毳飯的毳,三個毛字加起來組成的,毛等於沒有,三個毛更加是什麼也沒有,這就是毳飯啊!」朋友聽了,半晌說不出話來。 http://www.1363.cn/article/1719/88322
終於聊到這個biang字,大約是中文中最複雜的一個字。現在這個字卻火紅了,據說遍佈西安的街頭,隨處可見。
「Biang」字先有聲後有形是擬聲詞,相傳其相聲得名如下: 1. 面在製作的擀制和拉扯過程中在案板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 2. 面在下鍋時,在鍋沿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 3. 面在撈出和調味攪拌過程中,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 4. 面在入口時,在嘴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 5. 具備以上聲音特性的面十分柔韌而切有彈性,胃口筋道。
關於“biang”字的由來,有個秀才造字的傳說:
一位集懷才不遇憤世疾俗貧困潦倒飢寒交迫於一身的秀才來到咸陽,路過一家麵館時,聽見裡面「biang——biang——」之聲不絕,一時飢腸轆轆,不由自主的踱將進去。 只見白案上擺滿了和好的長條狀面塊兒,師傅拎過一塊兒,扯住兩頭,頃刻間摔打成褲帶般寬厚扔進鍋裡,頃刻間摔打了好幾塊兒,頃刻間從鍋裡撈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著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熱騰騰端上來。
http://life.cnwest.com/content/2007-02/26/content_436520.htm
「biang biang面」既寬且厚,柔韌筋道,越嚼越有滋味,像陝西人的性格,可靠厚重,相處時間越長越能體會老陝的好處。「油潑辣子biang bia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也是名列陝西八大怪之一。
秀才看得興起, 叫了一碗,狼吞虎嚥頃刻間碗中罄淨,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結賬時才發現,一時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秀才發現這家遠近聞名的老字號卻也沒招牌,店家做面,客人吃麵,誰也沒去想過「biang、biang」二字咋寫,提出以寫出『biang、biang』二字,換這碗麵吃。店家心想:“古來就沒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窮秀才怎麼賴賬。”
“biang、biang、biang、biang……” 秀才心裏嘀咕,嘴上嘀咕。秀才讀書,也最認書,古往今來偏偏沒有這「biang、biang」二字。
「書上沒有,豈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為名,秀才豈敢與之比肩?秀才滿腹心酸,一腔惆悵;寒窗苦讀,功不成,名不就,眾目睽睽下,落到賴賬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裡罵皇上:「什麼『日月當空照』?民間疾苦,哀鴻遍野;宮闈傾軋,豺狼當道;貪官污吏,橫行鄉里;我秀才寒窗苦讀,就因無錢無人,打不通關節,獲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罷罷罷,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秀才一聲大喝:「筆墨伺候!」只見他筆走龍蛇,大大地寫了一個□!他一面寫一而歌道:「一點飛上大,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長,東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咸陽。」一個字,寫盡了山川地理,世態炎涼。
秀才寫罷擲筆,滿堂喝彩。從此,「biangbiang面」名震關中。
關於這個字,要寫得出來,還要有口訣,關中城鄉有多種說法,但大同小異。按順口溜寫下去,就會在你前出現一個古樸端莊活龍活現的「 biang」字來。
口訣一: 一點撩上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裡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鉤鉤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口訣二: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中間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勾掛麻糖,座個車子回咸陽。
口訣三: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左一紐,右一紐,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月字邊,心字底,掛個鉤擔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 http://www.shaanxi.cn/Html/2008-4-30/112532.Html
在近代,由於大量西方知識的湧入,也造了許多字。例如隨著「Beer」傳入中國,如何用漢字表達是一個問題,最初譯為皮酒,後覺不妥,於1910年左右創造了「啤」字——譯為「啤酒」。為了表示英制的單位,還造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哩(海哩)、嗧(加侖)、佤(千瓦)、呎(英尺)等。不過這些多音節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陸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標準計量局發出《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但台灣等地仍可見到。
目前由於信息化及用字的規範,漢字已經不再任意增加新字。唯一的例外是元素週期表中的各種元素,如「氦」、「氯」、「氡」、「鍺」、「鉻」、「鈾」等。這種造字方法還在一直沿用,用於新元素的命名。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89%E9%A0%A1
http://www.xqyw.com/kwzs/zc/29382.html
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476643.html
http://life.cnwest.com/content/2007-02/26/content_436520.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213590.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70524088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fbe0301009ypw.html ← 還有個好玩的貼於下:
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覺得自己了不得,「老子天下第一」,不知道給自己加什麼尊號以顯示尊貴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首開先河,覺得自己的功勞比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功勞還大,於是取三皇中的「皇」和五帝中的「帝」為自己的名號,號稱「始皇帝」。後來的皇帝一代更比一代「強」,紛紛在皇帝前面加字,以示神聖不可侵犯,發展到清朝乾隆皇帝那,竟然號稱「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長達二十七字。(這ㄍ在近代大約就只有周星馳的電影可能有更長的名字8~ 另外,臺灣布袋戲中的武林糕手也寫許有這麼長的名號)
記憶中,小學時也玩過念了這段口訣,然後就寫了這個字出來(只比biang少了頂穴帽)。 「言絲絲 馬長長 心月戈 走馬仔揭( gia̍h)大刀」
http://tw.myblog.yahoo.com/a329yer/article?mid=2285&prev=2296&next=2281&l=f&fid=8
據說是古代的壹字 ~~~ 未考證不曉得是不是真的,只聯想到下面這個故事.......
城門跟雞蛋糕到底有何關係 (ZT)
今天在咖啡廳聽到歌手王心凌的歌:『啊城門城門雞蛋糕帶著愛騎白馬進城堡.....blah blah blah...』
於是給它想起,今天就來教育一下這位坐在面前的朋友吧
我:「coco,問妳喔,城門跟雞蛋糕到底有何關係?」
朋友懷疑一下,唱了一次原版童謠: 「城門、城門,雞蛋糕...36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朋友說:「不知道,只是我比較不了解的是為什麼要帶36把刀,白馬載得動嗎?」
我:「你老是文不對我題!我只問“城門跟雞蛋糕到底有何關係”啦!」
朋友哼了好久,最後還是搖頭說:「不知道,可能是因為給小朋友唱的,不需要邏輯吧」
我:「是啊是啊,你以為是YOYOTV水蜜桃姐姐他們唱的那些鬼歌喔? 狗屁完全不通的騙小孩的歌啊?不是啦!」
於是我拿出白紙在紙上寫著:『幾丈高』
朋友眼睛睜得跟她的眼睛一樣大,然後,很含蓄的狂笑了起來 ---------------------------------------------------------------- 當初聽王心凌的宣傳在電台(news98)糾正王文華時
我也是一陣狂笑!從小錯到大!「真相大白」後,心想,一定是…
從前從前,蕃薯小孩看著聽著跟著芋頭小孩在院子唱家鄉童謠
覺得好聽學了下來,久了…以訛傳訛!對.....肯定是!
但還是上網深入調查真相....發現.....
安徽人是這樣唱的:『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 走進城門繞一遭(問你吃桔子吃香蕉。)』
南京人是這樣唱的:『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 城門底下走一遭。』
傳著傳著到了台灣卻成了 :『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把刀,騎白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滑一跤』
超可愛的圖來自:nicochan100的地盤http://www.wretch.cc/blog/nicochan100/5046852
你錯了多久咧?
本篇由e-mail收到,原始資料由 nicochan100的地盤 考古到 →http://blog.yam.com/todoke/article/9719055 →衣倪爾繪本Blog- 口誤已久的童謠就不可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