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aba 一詞來自阿拉伯語,本意是長凳,因為以前的盜墓人認為從遠處看它看起來就像遠古的埃及時代常放置在住屋外的長板凳。
古埃及人認為,現世是短暫的,來世才是永恆的。那麼如何才能順利到達來世呢?
首要的就是妥善地保存尸體。如果尸體,尤其是頭部沒有保存完好,卡就無法識別,死者將無法進入天堂,所以古埃及人會不厭其煩地用如此繁縟的手續來處理尸體。
同時亡者在來世生活,需要有堅固的居住地。古王國時的金字塔和中王國、新王國時期在山坡挖掘的墓室,都是亡靈永久生活的住地。這就是在埃及看到的,都是陵墓和廟堂,而找不到古代村落遺址的緣故。
自提斯時代以來,來世觀便已確立,到古帝國時代墳墓已非單純為安置屍體的地方,同時也是靈魂居住的世界,因此朝拜供奉死者的設備也就應運\而生。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之說,認為人的肉體與靈魂是不可分離的,死亡只是二者暫時分開,經過一段時間後,靈魂就會回歸肉體,並獲得再生。他們認為如果屍體沒好好保存,靈魂就無法返回,只能永遠飄零,所以埃及人極重視墳墓的修建,當中以貴族和法老王為甚。他們不僅會把屍體製成木乃伊,並會在陵墓放置食物、衣飾、神像等,為再生作準備。他們亦相信太陽升起的東方象徵生命與今世,日落的西方象徵死亡與來世,故陵墓亦集中在尼羅河的西岸。
修築金字塔的雕刻家,泥瓦匠,工程師以及數不盡的工人並非奴隸,他們都是心甘情愿的勞動者,因為他們相信若能為他們的法老王建一道通往天堂的階梯,那么在來世,他也會保護他們。法老王對一般的埃及人而言是人間的神,他被認為是太陽神「雷」﹝Re﹞之子。在死亡之書(Book of the dead)中描寫著法老王死後會乘著太陽船到冥界,若通過冥王奧西里斯osiris 的審判,就能加入太陽神的行列,每天早上搭著太陽船,從東邊起來到西邊落下,晚上在地下繞一圈,又從東邊回來 (好像是法老加入太陽神取得永生之鑰,才能幫人民復活.......這是聽到的解說,尚未找到其他文字佐證)。古王國時期的法老王建造大型的金字塔,及陪葬的太陽船都是為了幫法老一步步到達太陽神之列。
公元前4500年前的古代埃及,胎兒在母體中左側蜷曲躺臥的姿勢,成為人們安放死者的形態,即要達到生與死、起點和終點的一致。此時的墳墓呈長方形或橢圓形的坑穴,一般挖在遠離耕地的沙漠裏。另外上埃及的人們習慣在他們的墳墓裏放置隨葬品,但在北方的下埃及的人們卻幾乎不把任何東西與死者葬在一起。
前王朝前期,一種新的喪葬習俗在全埃及出現。人們開始用蘆葦席或山羊皮包裹屍體,臉部朝向另一個王國的方向─西方;屍體下葬時伴之以葬禮儀式;隨葬品變得越來越普遍,並顯示出死者生前的社會地位與貧富區別。
初期王朝(提斯時代)
Mastabas 基本上是在金字塔被建造(在古王國時期第三王朝)之前用來埋葬王室低矮平台狀的墓室,最早出現在早期王朝時期(公元前3500年左右),比金字塔大約早1,500年。
大約是在西元前292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梅尼斯(Menes)統一了全埃及,成為第一個法老 (Pharao)。在公元前二七○○年的第一及第二王朝,埃及工匠已懂得運\用石材製造盤、罐等小型石器,但仍未能掌握大型建築,故當時法老王及貴族的陵墓主要以泥磚和木材砌造,呈長方形,被阿拉伯人稱之為「Mastaba」。這種古埃及墓室屬於當時典型的陵墓,做法是先在地下挖掘長形的坑以安放屍體,再堆成沙丘,沙丘外再用石頭圍起以作記認,即分為地下墓室和地面墓塚。這樣雖然給法老及貴族們提供一座豪華得多,也涼爽得多的墓穴,但是可讓古時的祭司們頭大了,因為無法讓水份蒸乾、防止屍體腐化,就無法為法老們保持完整的身體等Ka、ba地獄之旅冒險歸來會合以進入來世,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木乃伊...........
古埃及人對靈魂的看法
古埃及人相信,每個生命由「肉身」、「靈魂」兩個部份組成,而「肉身」是物質的,「靈魂」是非物質的。人的靈魂有很多種,卡(Ka)、巴(Ba)是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
「卡」可以解釋為「生命力」,是所有人共有的。常以高舉雙臂的圖像出現,就像活的東西一樣,它也需要食物和飲水,所以古埃及人常在墓中放置或在壁畫上畫食物。
Ka Theka is usually translated as \"soul\" or \"spirit\" The ka came intoexistence when an individual was born.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ram-headed god khnum crafted the ka on his potter\'s wheel at a personsbirth. It was thought that when someone died they \"met their ka\". Apersons ka would live on after their body had died. Some tombs includedmodel houses as the ka needed a place to live. Offerings of food anddrink would be left at the tomb entrance so the ka could eat and drink.
「巴」是的意義很接近「個性」,指該人的特徵及本性。通常用人首鳥身表示,人死後,\"巴\"可以變作其他形狀自由飛離尸體,但尸體仍是\"巴\"依存的基礎。
Ba The Ba is what we might call someones personality. It would leave the bodyat the time of death. During the days the Ba would make itself useful,at night it would return to the tomb. At this time, it would look forthe person to which it belonged. This would be the mummy, however,often the egyptians would supply the Ba with a statue in the likenessof the deceased in case the mummy was lost or damaged.
「卡」是所有人共有的,「肉身」和「巴」是每個人所獨有。人死後,「卡」到另一個世界去,「巴」和「肉身」留在世上。當「巴」離開「肉身」,人就不能說話、不能行動。「肉身」下葬後,「巴」白天離開墓穴,晚上回來進入「肉身」,起來享用陪葬的食物。所以「陪葬品」和「肉身」的保存非常的重要,如果「巴」餓死了,或「肉身」腐壞了,「卡」在另一個世界也不能活下去。若想獲得永生,巴和卡都必須回到木乃伊裏,「卡」、「巴」和「肉身」在死後的世界再度結合的時候,死者就得到「永生(Akh)」
The akh was the aspect of a person that would join the gods in the underworld being immortal and unchangeable. It was created after death by the use of funerary text and spells, designed to bring forth an akh. Once this was achieved that individual was assured of not \"dying a second time\" a death that would mean the end of one\'s existence.。
The sacred ankh as an instrument of healing and blessing. 永生之鑰(Ankh) The Ankh is a symbol of eternal life held by gods and goddesses of Egypt as a mark of their divinity. It has been likened to the orb of the sun with the long vertical arm representing its rays at midday and the shorter horizontal arms those at dawn and dusk, and that, as a sign of life and regeneration.
早王朝時期
盛行的墳墓形式─平頂石墓(Mastaba)便更形完備。墳墓結構發生了變化,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前王朝墳墓基礎上,發展成由平頂或垂直泥質牆組成的地面結構。屍體被放置在地下的木質棺材裏,並且增建了一個堆放隨葬品的墓室。
第一王朝中期,墓穴擴大,間隔成數小室,中央為墓室,四周小室供放隨葬品或作隨從墓室,建築物的東牆外壁上,有了徒具形式的假門,讓死者的靈魂出來接受後代的供奉。 這個時代,他們只裝飾墓穴的一小部份,註明擁有者的名字、畫像和祈禱\文。
王朝末期,開始重視地面建設,用泥土摻麥杆製成的土坯成長方形狀,墓頂為平臺,自頂往下稍向外傾斜,從四面看均呈梯形。
已發現的最早的“馬斯塔巴”是第一王朝第二任法老阿哈的墓葬。此後每位法老都有一兩個馬斯塔巴,一直延續到第三王朝“階梯金字塔”的出現。現在整個埃及有數千座石室墳墓,其中許多墳墓內有精美的壁畫。與描繪宮廷生活的金字塔繪畫不同的是,這些壁畫反映了各種日常生活場面。
Mastaba of Mereruka, Saqqara
古王國時期 Mereruka 的 mastaba是 Saqqara 最大最精緻的 mastaba,整整有 32個房間。Mereruka 是第六王朝法老 Teti 的大臣,娶了Teti 的女兒princess Seshseshet,他的Mastaba緊挨著 Teti 法老的金字塔。Mereruka大約死於 2323BC,夫妻倆與他們的兒子Meriteti都被葬在這個瑪斯塔巴中。
Mereruka\'s mastaba
This is the tomb of Mereruka who died around 2323 BC. 這是三座平頂墓在一起,最左方才是Mereruka\'s 平頂墓入口,
入口放大
在入口處的牆上裝飾的雕刻呈現了古王國時期他們的下棋、遊戲等生活景象,前三個墓室有製造傢具、打獵和金匠工作的浮雕裝飾。還有交不出稅金的被綁起來用鞭子海K (Also shown are images of the lawcourts to hold sentence over non-payment of tax, the mayor of one village failed to meet the tax quota and so is tied naked against a whipping post and beaten.)。
在這瑪斯塔巴的通道末端,有一個六柱祭祀廳中還找到一個與人同比例 Mereruka還保存得挺完整的雕像。
靈魂可以出來享供品的假門
祭祀廳旁的壁飾描述 Mereruka 在尼羅河旁打獵的景象,可以看到鱷魚在攻擊河馬,而下層描述牛群穿過一片沼澤以逃避在後頭虎視眈眈的鱷魚。
在尼羅河旁魚獵的景象
正在給金屬稱重的工匠工作的樣子,書記官 Ikhi記錄結果,爐膛邊坐了 6 個人正使勁吹火加溫好熔化金屬,然後做成珠寶。
Hert-watet-khet\'s, Mereruka\'s wife, rooms are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mastaba. 那個時代,老婆那怕貴為公主大人,還是小小的被雕刻在老公的腳旁~~好可憐歐~
希望帶往身後服侍的侍從,如圖上方有麵包工人等
一長14.5米深的豎井到達墓穴,有Mereruka的石棺 - 早已被古代墳墓強盜光臨,為找珠寶掀開棺蓋還對Mereruka的木乃伊一陣亂砍。
古王國時代
第二個王朝結束時,都城遷至界於上、下埃及的孟菲斯,此地興起的第三王朝即為古帝國的開始。由於這個時代帝王的平頂石墓經由過渡期的薩卡拉有座階梯式金字塔漸漸發展為真正金字塔的形狀,建造過很多金字塔故也稱為「金字塔時代」。
Mastaba是著名的金字塔的初模,已具有墓穴深入地底的形式,之後是地下通道的迷宮化、地上建築的步步高昇高,伸向法老永生的夢。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始建於第三王朝時期,以顯示其身分地位的不同。在公元前二七八○至二六五○年間,建築設計師Imhotep為法老王卓瑟(Djoser)設計了第一座金字塔,理念是在原有的Mastaba頂部層層疊上逐層縮小了的Mastaba,他是第一個用石磚代替泥磚並不斷擴建,最後築成了六級的階梯金字塔。卓瑟的墓室設在金字塔的底部,周圍有不少走廊與通道,並陳列了三萬多個石製器皿。金字塔的四周還有一些附屬建築物,如圓柱大廳、南北宮、祭廟等,並以城牆包圍。Imhotep的設計開創了金字塔的先河,其後的金字塔設計亦遵此而行,並同樣有三個構件,包括墓穴、向法老王獻祭的寺廟,以及給負責祭祀的祭司所住的房子和儲藏室。Imhotep的設計得到高度評價,在第二十六王朝起,他更被封為智慧之神,並興建不少祭祀他的廟宇。
這些國王ㄉ墓蓋成角錐形(pyramid) 而不是其他形狀, 推測式的說法粉多,但大部分認同金字塔的形狀是由一步一步經有許多過渡階段及失敗的嚐試,這證明金字塔是埃及老祖宗的智慧而不是外星人弄出來的...............
金字塔意指幫助達成其永恒的生命,古埃及法老的墳墓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設計成金字塔的形狀,而是經歷了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帝王的墳墓,歷經下列的演進:更早之前的平頂石墓(mastaba) 而來→ 階梯式金字塔,也或許是到達天堂的階梯→ 方錐形大金字塔,一般相信是太陽光灑向地面給予金字塔形象的啟發。
Sun and Mykerinos pyramid
參考資料: http://www.astrosurf.com/buil/us/egypt/egypt.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taba
http://www.scit.wlv.ac.uk/~in7019/egypt/pyramid.htm
\"人的靈魂有很多種,卡(Ka)、巴(Ba)是其中最重要最重要的。\"
Fenfen說:
我覺得這有點像華人民間講ㄉ三魂七魄 沒想到古埃及人有醬ㄉ想法
讓自己突然想知道 那到底什麼素 三魂 ? 什麼素七魄 ? 甚至 何謂魂? 何謂魄 ?
有人說佛教......佛教說他們沒這著說法 有人說道教、有人說來自日本、有人說七魄來自西洋
總算 http://www.iit.edu/~suhsinn/Jin-post3.htm 做了個總結 在《離騷》已可見到 \"魂\" 與 \"魄\" 二字連用, \"三魂七魄\"有時被人認為 三與七並不是有特定意義, 有時又被認為在醫學與黃老尚有其意涵, 她摘錄不同人的看法你瞧瞧哪種說法可靠.
也許下列這所謂『道教的說法』跟埃及的說法比較像吧........將人描述成由『魂』、『魄』、肉體三個部分所組成:
道教有所謂人有三魂七魄的說法:三魂乃是指「天魂、地魂、人魂」,古稱「胎光、爽靈、幽情」,也有人稱之為「主魂、覺魂、生魂」或「元神、陽神、陰神」或「天魂、識魂、人魂」;七魄乃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三魂在於精神中,七魄在於物質,所以人身去世,三魂歸三線路,七魄歸肉身消失。天魂歸天路,地魂歸地府,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直到再度輪迴,三魂才會重聚,七魄則隨新的肉身產生。「三魂」的根本是「真如」(生命實相),「三魂」是由於「真如動念」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形態並吸附了靈質而具形體,屬於「靈界」;「肉體及魄」則屬於「陽世的物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