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美國中文網 2008-11-22 14:20:55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366992&id=851316&dcid=31
16年前,成功發送世界上第一條短信的英國人帕普沃思一定不會想到,這項富有創意的發明有朝一日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不止一項調查顯示,與其他手機大國的民眾相比,中國人更喜愛收發短信。
中國人為何愛發短信?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一度對此不解。他的中國下屬告訴他,這是一種中國式的含蓄交流方式。...心理學家認為,短信讓內向害羞、不善言辭的中國人有了最快、最省錢並能釋放出中國民眾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的通訊方式。
Ÿ 表情達意或增加人情味,發短信成為一種年節禮俗,與吃年夜飯、看春晚,並列中國人的「春節三大事」。
Ÿ 民眾對官場積弊的諷刺,更有一針見血的官場現形記。一家境外媒體點評,戲說官場位列中國短信分類前三甲。
n 「狠抓就是開會,管理就是收費,重視就是標語,落實就是動嘴,驗收就是喝醉,檢查就是宴會,研究就是扯皮,政績就是神吹,匯報就是摻水,漲價就是接軌」
n 「打麻將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下舞池三夜五夜不睡,幹正事三年五年不會」
Ÿ 短信的超能量也隨之爆發,已不只是讀後令人會心一笑那麼簡單。部分社會學家認為,一種全新的民意表達路徑已水到渠成。
n 專家分析,這一指標性案例證明,當傳統媒體幾近失語、一般言路難以奏效時,以短信為代表的新媒體異軍突起、打破僵局—發揮了難以置信的重要作用。短信已躍升成為一種不可漠視、必須有所敬畏的民意載體。
近年來,中國官方也開始靈活運\用短信衍生的公共效應。當然,短信中也不儘是金玉良言,一些群發資訊裡也有泥沙俱下。對於性騷擾、欺詐等短信污染。
可以肯定的是,短信,令中國民眾的表達更趨多元,也為公民參與宏觀的利益博弈營造了新平台。身處資訊爆炸時代,走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中國人樂於收發短信,而不願當鴕鳥。
挺有意思的一篇文章- 「 為何中國人喜愛收發短信?」,答案是從「中國官方」、「中國民眾」兩個角色分析。
想到幾千年的帝制文化,不禁聯想所謂的「內向害羞、不善言辭」到底是先天遺傳還是「傳統媒體幾近失語、一般言路難以奏效」的後天影響?事實上,從「中國人為自己喜愛的超級女聲、好男兒加油、投票;中國人在第一時間收到了奧運\聖火登上珠穆朗瑪、神七宇航員漫步太空等經典圖像。」看,中國人是感情澎湃的。澎湃而失語是一種什麼樣的禁錮?.......(同樣的,感情澎湃是先天特質?還是政治需要你無條件袒護所需?)
文中有關官場現形的短訊是令人拍案叫絕,或多或少也出現在臺灣的政治及組織文化中,可是號稱「反省的一面鏡子」.....更令人莞爾.....常反省的到底是「人民」還是「官方」?而「反省」與「改進」間到底是少了什麼「價碼」,讓兩者常無法有效「接軌」?「重視就是標語,落實就是動嘴」導致「打麻將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下舞池三夜五夜不睡,幹正事三年五年不會」?
回想到過去與網友聊到:
「自由」是一種你沒得到不會了解「沒自由」的「侷限」(本想寫可悲.....一種沒擁有人權、不被當人尊重的狀態),不能體會被剝奪的程度。可是,在一個尚未落實科學整體教育的環境,即使在獲得自由之後,可能只是不願意在失去它,卻不見得瞭解該繼續學習如何經營自由,從自由中獲得幸福。
就像,以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幾千年來行之如貽也沒啥問題,可是在有了自由戀愛之後,只有在極少數有極端的責任或利益情況外,絕大部分人都想擁有自由戀愛,或擁有『是否要擁有自由戀愛的決定權』。而擁有決定權後,卻不見得真能在『擇汝所愛』之後,『愛汝所擇』......幸福的生活......
這是網路上看到Hans Henrik Knoop在演講中用來說明 Human nature與 Human culture 概念時所使用的圖片:
Human nature的進行已經是夠緩慢的了,一個鐵殼似的culture更是壓得難以前進,甚至難以透氣
只是這樣,就表示偶們能理直氣壯的停留在原點,幸災樂禍的笑別人的『緩慢』前進...........而那些緩慢前進的成果,卻是偶們目前生活中硬體組成的大部分
可是真的緩慢嗎?想想我們緩慢的只是內在,有些東東...........
http://www.nextnature.net/powershow2008/nextnature.php
我們要拿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參與我們改造的環境?
紅腫似桃花- -
http://publishblog.blogdriver.com/wenjunq/1299637.html
有下過鄉的朋友遞過來一個消息,說是《人民日報》要出知青下鄉40週年大慶紀念冊,正徵稿。按照他的指點,上新華網查得此告示,內中明言:「在新中國的歷史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作為史無前例的壯舉,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數以千萬計的知識青年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下鄉,在廣闊天地裡同廣大農民群眾一道,戰天斗地,用熱血和忠誠\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讀到此,腦子裡忽然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循著記憶,找出《魯迅全集》來翻,知道此乃《隨感錄三十九》裡說的,寫作時間當在1918年冬。搭上前言後語,那句話是:「即使無名腫毒,倘若生在中國人身上,也便『紅腫之處,艷若桃花;潰爛之時,美如乳酪』。國粹所在,妙不可言。」
你不能不佩服這老夫子的睿智與尖刻,說完此語三十多年,中國大地上此風便刮得昏天黑地,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義和拳」,這個楊梅大瘡不但「艷若桃花、美如乳酪」,而且還「異香撲鼻、提神益氣」哩!
時過境遷,又是幾十年過去了,朝風依舊。前些時,曾經作為「文藝恐怖主義」符號的「革命樣板戲」,既不「紅腫」也不「潰爛」,編入中小學教材裡去給孩子們當「乳酪」了。眼前又看見《人民日報》這份徵稿公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作為史無前例的壯舉,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何止「艷若桃花」,又何止「美如乳酪」,居然威風成「史無前例的壯舉」!
照此邏輯,當年李慶霖先生那封「訴苦信」,還有成千上萬「知青大逃亡」事件、東北、雲南「知青返城運\動」是否該算破壞此「壯舉」的逆流?有報道稱鄧小平發話:「我們花了三百億,買了三個不滿意:知青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也不滿意。」這「三個不滿意」是否也該算貶損了「史無前例的壯舉」?
知識青年大規模上山下鄉,分明就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反動,是一個狂人玩弄歷史的悲劇!教育學校化、生活城鎮化是人類近代文明的成果,它的完善與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老毛廢止學校教育,把數以千萬計城市知識青年驅趕到原始農耕社會裡去,借用馬克思在抨擊太平天國的《中國紀事》裡的一句話來描述:「只有在中國才能有這類魔鬼,這類魔鬼是停滯的社會生活的產物。」
我倒是想問問《人民日報》的編輯先生們,數以千萬計知識青年以及他們的家長們的痛苦、煩惱、荒廢;還有眾多被把持公權力者迫害甚至姦污的知青們,是否都算作「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你們是否也準備把那些悲慘的經歷也編輯入冊?倘若真如此,也算還有勇氣與良知,缺點僅僅在於分不清哪是楊梅大瘡哪是「桃花、乳酪」而已。
魯迅先生還說過:「中國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權力者的手,使他們又變成潔淨人物的。」(《我要騙人》,六卷,P395)這論點,大約魯老夫子有誤,此話似乎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御用文人,是常用人民的血和淚,去洗權力者的手,使他們又變成潔淨人物的。」捎帶著,他們自己也掙些榮華富貴回來以資消遣。
- 作者: 文軍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15:51
不小心看到小高推薦的一篇好文,在此 ZT2 ..... 是不是另一種東、西文化面對的 human culture and human nature.......
官場語錄
2008-05-08 12:57
http://hi.baidu.com/liuzhl/blog/item/dfee841b162db6ffaf513326.html
1,上下關係: 中央機關出上聯: 「上級壓下級 一級壓一級 級級加碼 馬到成功;」 地方政府對下聯: 「下層蒙上層 一層蒙一層 層層摻水 水到渠成。」 橫批:「和諧社會。」
3,官場之最: 最難找的部門--有關部門; 最難懂的官話--研究研究; 最神秘的機構--組織上頭; 最大的官位 --第一把手; 最好聽的語言--工作需要; 最不臭的馬屁--領導有方!
4,官場守則: 苦幹實幹,做給天看; 東混西混,一帆風順; 任勞任怨,永難如願; 會捧會獻,傑出貢獻; 盡職盡責,必遭指責; 推托栽贓,邀功領賞!
6,秘書寫作手冊: 開會沒有不隆重的,閉幕沒有不勝利的, 講話沒有不重要的,決議沒有不通過的, 鼓掌沒有不熱烈的,領導沒有不重視的, 進展沒有不順利的,問題沒有不解決的, 完成沒有不超額的,成就沒有不巨大的, 竣工沒有不提前的,接見沒有不親切的, 中日沒有不友好的,中美沒有不合作的, 交涉沒有不嚴正的,會談沒有不圓滿的。
7,官場尋找指南: 人民的公僕在髮廊裡找,重要的工作在宴會裡找, 幹部的任免在交易裡找,工程的發包在包廂裡找, 該抓的工作在口號裡找,須辦的急事在會議裡找, 妥善的計劃在抽屜裡找,應煞的歪風在通知裡找, 扶貧的幹部在奧迪裡找,寶貴的人才在悼詞裡找, 優質的商品在廣告裡找,輝煌的數字在總結裡找。
5,通行成語: 植樹造零;白收起家; 勤撈致富;擇油錄取; 得財兼幣;檢查宴收; 大力支吃;為民儲害; 提錢釋放;攻官小姐。
本來想作個官場語錄的收集,只是連看了幾個收集的網頁後卻也趣味索然 。莫非真是物以稀為貴~~~只是這網頁、這圖片讓偶聯想到好像粉適於當成這兒的↓室內設計藍本
http://big5.ce.cn/kjwh/scpm/zixun/200811/14/t20081114_17378675.shtml
他只是一個過程,一個經驗,
我們要學會的是健全制度,
防堵人性弱點有機可循的漏洞
而不是只會對立、生氣
學習的心態,重點是放在未來
批評的心態,重點是放在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