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里从老到小,就吃相的问题来回互相挤兑。 在来美国之前,从来就没有想过,这饭该怎么吃才对?只记得父母从小教育我们,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这句话:站如松,坐如钟,经常在耳边萦绕,也是那时心里向往的最高的境界;对吃相,好象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只要不是象从牢里放出来那样的狼吞虎咽就行。我想小时候家里那么穷,粮食,油,面,肉都是定量供应,何况有那么多张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嘴等着,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的过,吃的穿的,是省了又省,父母最操心的事,恐怕就是如何才能利用仅有的少得可怜的资源去安慰一家人的油水不多的肚子,哪还有闲工夫教育我们的吃相。 到了美国后,才注意到有吃相的问题。美国人吃饭,最注意的也是最主要的一条:嚼东西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不发出声音,那不就是嚼的时候闭着嘴嘛。说的容易,做起来就难喽,从小养成的习惯,哪说改就能改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我这里想说的只是有明显差距的最主要的一条。当然还有很多餐桌上的礼仪,饮料是摆在左边还是右边,桌上一排长短不一的刀叉勺,吃不同的东西该取哪把,根据场合或宴会级别的高低和不同,该有不同的要求。咱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正规训练,加上也没有什么机会出席多么重要的宴席,这里就不啰嗦了,废话少说。 不过想起,在去年公司整个部门一年一度的off-site training,公司还专门请人给我们150 多号人上了一堂 Table Etiquette 的课,从餐具的摆放,饮料的位置,然后如何取用,仔仔细细的过了一遍。当时心里就纳闷,这课不是为我们这三五个外来人员而开的吧,美国人还需要上这样的课?东西摆上来后,我就问左邻右舍他们都知道怎么用吗?答:不怎么清楚或不确定。哈哈,这让我放心不少,要出丑的话,我不是唯一的一个。 话扯远了,回归正题,只谈最重要的一条,吃东西不要出声。虽说咱们只是平民百姓一个,不用遵从那么多繁文缛节,但入乡随俗的道理,咱懂。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种礼节。在家里爱怎么吃,就怎么吃,没有什么要求。但在公共场合,有外人在的时候,就不得不注意形象啦。时刻提醒自己--嚼的时候千万别张嘴,要不制造出的叭矶叭矶声还不知道扼杀别人的多少食欲呢。静静的,文雅的,得体的,刀叉杯盘轻拿轻放的,。。。终于悄声悄气的吃完了。。。 老革命碰到了新问题,吃咱们的热气腾腾的大碗汤水面,不出点杂音什么的怎么可能?可坏坏他爸还偏好汤面这一口。中午,外面天寒地冻,坏坏他爸带孩子们上网球课回来,桌上已经摆上了热气腾腾的大碗面,咱投其所好呗!坐上桌,就开始稀溜稀溜的大干革命,虽说在家里随意些,可为了让孩子他爸在孩子们面前注意点形象,我就说:你这响动是不是大了点?他爸是理直气壮:我这样吃,爽,舒服!话没落口,小坏坏就在这边照猫画虎的学,稀溜稀溜的吃面条,你瞧瞧,你瞧瞧。。。这时候,平时话不多的女儿开口了:在日本,吃东西时,弄出来的稀溜声越大,表示你越欣赏主人的烹饪,没有声反而让主人感到尴尬了。呵呵,小坏坏可找到了借口,道:“I am in Japan now.”。晕吧!可日本的那点风俗也只不过是咱们文化流传的一个小分枝。 看来咱们的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就在这稀溜稀溜声中传承下去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