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那天问:“妈咪,你有我能穿的旗袍吗?” “穿旗袍干嘛呀?”,俺头也没抬,接着在厨房里忙乎。 “学校里有个活动,叫 International Day (国际日), 我和几个朋友想参加,代表中国。” 俺一听,好啊。斜着眼把丫丫从上到下扫了一遍,带着揶揄的口气:那件粉红色胖一些的,你大概能穿。 惹得丫丫直跳脚:猫~~咪~~。 俺以为到日子,穿上旗袍就是了。没想到,趁着春假有些时间,丫丫整出来的动静还不小 --- 一个图文并茂的中国展板。 藏在阁楼里的的福娃、对联又一次充当了传播咱中华文化的道具。好几回春节,这些东东曾被俺拿到在丫丫和小子学校的教室里, 让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中国春节的模样。当然,最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的,不是这些“金光闪闪”的纸,而是红包里那一美刀的实惠,呵呵。 “穿”的,长袍、旗袍和中山装。挺有代表性,不过,已经是历史的产物了。 “传统”,京剧、书法。。。快丢得差不多了。 “节庆”--- 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嗯,都还过着呐,保持良好。 “吃”,这是咱文化的精髓,还在继续发扬光大。不管是从网上哪儿抄来的,孩子至少知道有“八大菜系”之说了哈。 上周末转悠食堂供应春卷,丫丫吃得直砸巴嘴:妈咪,香!给我们的中国板块展览也提供一盘吧。俺说,嗯,有道理,哪有客人来访,“画饼充饥”就行了呢?上春卷。。。(嗓门扯得响亮地)。 丫丫回来说,一转身的功夫,盘子就见底了。。。俺说:春卷的吸引力比那展板大多了吧? 2011.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