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里在招人。人事部收到简历后,作第一轮粗选,能掉进我们画好的框框里呢,就移交给我们作进一步的考核处理。处理的其中一个步骤就是电话面试,今天下午就安排了一个,约好的时间是:中部时间 一点整。 组里这次负责招聘的R,是个谨慎细心周到之人。上个星期五不仅跟候选人通了话,告知面试事宜,包括时间和人物。随后又发了伊妹儿,让候选人回信确认。双重保险。 下午,差几分钟到点,参加电话面试的人聚齐了。整点,电话拨过去,电话叮铃铃~~叮铃铃~~地响得清脆,电话那端显然没有一个我想象的焦急守候在电话旁,随时抓听电话的人。。。R脸上闪过一丝的不快,但还是很有礼貌地留了言:我们会在这儿多等几分钟,如果听到留言,请拨打这个号码。 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从名字看,这候选人应该是个中国孩子,总希望孩子会有好的表现。 还好,几分钟后,我们面前的电话响了。R拿起电话,有那么两秒钟的,电话那头没啥动静,R试探着问:Are you L? “Uh huh”,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哼哼。 R给对方“引见”围在电话旁的其他俩人:今天跟我坐在一起的,是我们组里的两位领导,“谁”和“谁谁”。 “Uh huh”,又是一声哼哼。连个礼貌性的招呼都没有。 其实,到这儿,这场面试基本上就算是结束了,让我想起了刚学到的新词:秒杀。 但剩下的程序还得走。R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公司的?对公司有什么了解吗? “Not much.” 我心想:哦,你会说话的呀?以为“Not much”后还会有点啥下文呢,可人家就是不顺着你的思路走。 R见此状况,熟门熟路地把我们公司的背景、现状给详细描绘了一番。 “Uh huh”,电话那头又传来一声让我揪心的嗯哼。 至此,我是服了,被这个只会“嗯哼”的家伙彻底征服了,牛人啊!我又心想了:你到底想不想要工作啊?你说,06年毕业,手里揣着的是全美排名40左右的好学校的计算机和商业管理的双学位,这五年间,总计在两个小公司里工作不到两年,最近这两年就是在父母开的餐馆里打工,尽管给自个儿冠了个restaurant manger 的头衔。 R转向我:该你问了。 我上场:你好,我是“谁”,在组里是干啥的,下面会问你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你以前完成过什么样的项目?学校里的公司里做的都行:项目的时间,用的什么技术,和谁合作的,最后完成的产品等等。 可以想象,一通云里雾里,回答不得要领,逻辑混乱,不知道他想说啥。此时,那个在边上还没有发过言的“谁谁”,及时插话,给些暗示,试图把他引到正道上来,不见成效。 随后就是些程序化的收尾:我们会让人事部通知你面试的结果,和下一步的行动。 放下电话,我们三人面面相觑。几乎异口同声:That was the worst interview we have ever had. 这次填补的是entry level 的位置,瞄准的目标是从学校刚毕业的学生,或是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新手。对这样的职位,我们挑选的侧重点是候选人的软件:有学习新东西的愿望,能够畅通地和别人交流,有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东西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教会的,有时候也不一定教得会;至于掌握了多少新技术,考了什么证书等这样的硬件没有要求,这些都是可以培养,手把手调教出来的。 面试完后,心里堵得慌。想着这孩子的父母肯定为他找工作的事操了不少心。这孩子(其实都不能叫孩子了,二十老几的成人)本身也许不想找工作,这个简历是父母代替投送也保不准,从他的几个“嗯哼”就可见一斑。 回家后,拿今天的面试作反面教材给丫丫做模拟。丫丫的反应倒是让我舒口气,回答基本得体,至少没有让我抓狂的“嗯哼”。 2011.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