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舅舅是肺癌晚期,还和家里人打架。我想去和舅舅道别,可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刘健君的硕士论文是研究肺癌的,我去向她请教。她说,可能在过去,他积累了一些恩怨情仇或者有些事没做完,要死了,没时间了,所以烦心和家里人打架。 我问:“我想去和他告别,该说些什么?我正犯愁呢!怎么说?” 她回答:“超渡人的那几句话效果最好。” 我也听说过有那么几句话,要死的人爱听,听了就乐。很少人知道那几句话,知道的也不会轻易告诉别人。我问她那几句话是什么。她听了就跑,还笑,说:“我不行!我不知道!” 我气愤地嚷:“你跑什么呀!你觉得那几句话效果好,那不是你知道一些吗!” 她说给我讲也行,但不能坏了规矩,得先跪下给她磕头,叫她师傅。 我快被她给气晕了,血压一次次地冲击天盖骨:我才不给你跪下磕头呢! 过了一会儿,她说:“我爸常给他的朋友讲这事儿。我从小就爱听,每次都觉得听懂了,可我爸就说我不明白,不许我跟别人说。” 我奇怪地问:“你从小就听,现在都26岁了,研究生快毕业了,怎么就不懂,不能讲呢(注1)!?你爸爸对明白的要求高,定义不同。那你爸说什么是明白?” 她说:“我爸爸说,用你自己的话明白不算明白,用书上的话明白,也不算。你得用对方的话,把对方讲得,明白得像是全身透明儿似的,我算你明白。” 我又惊讶又迷惑地问:“心理机制学能像数学或机械学那么精确,达到100%吗!?” 她回答:“我和你的想法一样;可我爸说,他能!” 注解7.5-1,佛教律法中有说,五地(参见第16章的道谛)菩萨可以给人讲自己证明了的佛法;八地及以上的大菩萨才有资格通讲佛法。笔者小时候在一本佛学杂志上读到过,和尚说:“这说法自古就有,我们也赞同。但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太少了。以至于,我们都有困难举行佛教仪式,因为佛经说,没有一位摩诃萨(即佛,俗称大菩萨、大和尚、大尼姑、大真人)在场,那仪式不是佛教仪式。可我们不讲,佛法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研究决定:‘我们这么说,我们都是佛的弟子,我们是师兄师姐,你们后来的是师弟师妹,咱们一起研究,共同学习’。” (7.5-2 治疗恩怨情仇病) 刘健君开始给我讲超渡这几句话。她先询问我舅舅从小到老的个人经历,像似巫医和算命先生那样的问题。一边问,她一边指出结症的所在。比如打死过几只黄鼠狼(注,有些心理疾病具有地区文化性),文化大革命中他毁掉了许多他舅舅的道教器具和经书。她说这些问题都要解决。 刘健君说,“先解决家庭的财产纠纷,安排他死后财产的归属。孩子们都应该表现出顺从他的遗愿,让他走得安心。” 我说:“这一点是显然的,说下一条吧!” 她说:“第二条是治疗恩怨情仇病(注,即精神病)。得了这种病,不能去医院看医生。医院的精神病科医生懂不懂精神病是另一个问题;他们真的很忙,忙着挣钱,没时间给病人看病。” 我被逗笑了:“那怎么办?找谁去?” 她说:“得了这种病就得找明白人;或者自己看书,从书上找解决办法。” 我问:“我怎么能发现他和谁有仇,在因为什么闹心?” 她回答:“我刚才不是在询问他的个人历史么!你到他家后,要注意观察他家的布置,比如墙上的画,后院的神龛什么的;跟亲戚朋友唠嗑时,你就留意于发现问题。你舅舅他自己也会跟你说,因为他对那事闹心。” 她继续说:“恩怨情仇病的病理就是,以前跟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等发生了诤执,一般还是有些误会。这人就耿耿于怀;日子久了,诤劫进入了无意识,就成为心理疾病了。治疗的办法就是把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找来,面对面地把矛盾解决了。人不见面,病治不好。见面三分情,很少有不能把矛盾谈开的。病人的心结解开了,病就好了。” 我感觉为难了,说:“这不是几句话的事,这要能言善辩的人说和,从中调解。看来,我学不了这事儿。没知识,没经验,我还不健谈。” 注7.5-2、治疗恩怨情仇病,即心理疾病,有三条法则:
一、是无意识(即古代的神识)和前意识(即宗教中的夏娃识)没有时间性,所以寻找心病的结症(病因)要一辈子总体综合考虑。 二、心病是人际关系的矛盾进入无意识之后的症状;治疗就是恩人、冤家、情人、或仇人面对面地把那些矛盾解决了。人不见面,病治不好。这是因为无意识(古作神识)自主神经的功能,只处理、接受现量;只有直接的身体和语言行为才会被无意识接收到。 三、当创伤有了意义,痛苦就消失了;这是心理学原理。让创伤有意义,比如为了记念某人,为其修庙,著书立传。 (7.5-3 什么是法眼?) 她反驳道:“你错了!你还真就能办这事儿。如果你不行,从开始我就不会给你讲。我看你行,才说的。” 我迷惑不解:“你什么时候看我能行?” 她说:“这事你得这么看,学办事与性格有关。就这事,如果没有合适的性格,有的人学两、三年也整不好。你有这性格,现在我把道理和办事步骤给你讲清楚。如果你在舅舅家碰上这事,你办起来就得心应手,能办成。如果你不行,我也不能给你讲啊!那,人家那里要死人了,我怂恿你过去,打架生气,什么正面作用没有。我那办的什么事!我有那么缺德吗!” 我问:“我有什么性格?你怎么知道的?” 她说:“咱俩上次见面的时候,你和现在就不一样。当时,你笑呵呵的,那样儿,我都没认出来你!直到你问我,‘你是刘健君吗?’我就愣住了,心想:怎么还换人了呢!谈恋爱这事儿还带换人的!我想了好长时间,才想明白:你是个多重性格的人。就在刚才,你又变了,幸亏我知道了,若不然,可被你吓着了!截止现在,我看出来你有三个性格,其中一个就能办这事。” 她给我解释了好多,还举例子。我根本听不懂,处于云里雾里,问:“怎么能确定,我在我舅舅家的时候,刚好是那种性格?” 她说:“你的性格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现在你这性格是溜边儿、躲躲闪闪。你到你舅舅家,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就自然而然地变了;你就勇敢起来了,挺身而出。你相信我,这点事儿,我100%不会看错。这事儿只要有人牵头,就能办成,谁和谁有多大的仇,不能原谅一个将死的人。” 注7.5-3,法即轨持。法眼是从法轨上来看三世因果。三世,现在世是过去世的果,未来世的因。法轨是什么?在哪呢?无意识,古作神识,亦作法识,决定着人95%的身口意行为,而它的许多特性多年甚至终生不变,比如性格、特质等,且性格和特质随着年龄和生活劫难的经历而有变化。法眼就是观察无意识习性的能力,如上文刘健君看我,就能看见我的神(看见我的神识),预测我的未来,如上文她说的“这我绝对不会看错”。 (7.5-4 无所得) 人的生命分为智慧生命和身命(即形体寿命)两部分。智慧生命如发明创造,所撰写的书籍,名声等。形体命终后,智慧生命还会生存多年,甚至千年、万年。 在形体寿命方面无所得;佛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一、般若无所得,二、波罗蜜无所得,三、菩萨无所得,四、摩诃萨无所得。般若无所得,以实性无性故。转换成现代汉语,一、到达无所得,二、彼岸无所取,三、真人没得到什么,四、大真人也什么都没得到。佛什么都没得到的原因是法没有实性。 刘健君说:“世事无常,人死如灯灭,这一条就讲人生无所得,无罪无福。万法皆空,出世间就因为无所得。我爸说,要死的人就爱听这个,听了就乐。如果你和快要死了的人告别,只有机会说一句话,就说这句。这一条就围绕无所得来说” 注7.5-4、这是利用前意识遇空则止,懂(明白)的状态是空,净(空)识害有的心理学原理。从哲学方面来说,这是在运用虚无主义的解脱功能。虚无主义的解脱功能强,就是般若力量。 ↪️返回第7章《东北大学》的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