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根据我给舅舅送终时的谈话,整理出来的两个话题。 舅舅说:“这一条,我听明白了!无所得,看着不起眼儿,道理却很深,很有用。你说下一条吧!” 我对舅舅说:“这条讲圆满,我用书上的话说,你听明白意思。记住法无不和,不必修遣。遣是遣送,打发走的意思。” 舅舅说:“都合理合法了,就圆满了。怎么可能法无不合呢?” 我说:“对了,不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不会得到圆满,到不了完美的世界;明白了,稍作练习就功德圆满了。” 舅舅说:“我听懂了,你继续。” “云何满?法无不合,不必修遣。诸法无性不可修遣,如是不修不遣。心净无着,如是不起。能所如幻,如是无取无执。此其所以速得圆满也。” 我解释说:“佛说,无有少法与少法合。为什么?因为事实是现量(正在呈现的量体;参见11.4.5.2节),现现别转;道理是喻量(从比喻,比量中抽出的量,还是喻量),两者量体不同,极难匹配,肯定不合。从所以得到的结果,肯定不是现量的事实,因为推理得到的是喻量。” 我说:“所以佛说:不要修遣!这说法就是,不合是必然的,你不要修补,你的烦恼就是因为修补过错,永无止境。你放弃了,没有所取,没有执着,就是空或等,就是圆满。” 舅舅说:“我听明白了,但是没抓住要领,怎么做?” 我说:“佛经有说,万物自有功,当言用极处;事存函盖合,理应箭锋柱。这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千百年来存在,各自有它自己的道理和美德。当你把这道理推广到极限,一物一理,事物存在了就是道理和事物匹配了。当你觉得事情合情合理了,你应该知道,你正在攀爬一个布满剑锋的柱子,必定受伤。” 舅舅说:“我听明白了,你举个例子说。” 我说:“比如,你到后院溜达,看见一颗水稗草,就单看这棵草,别看苗儿。你就想,几天没注意,你长这么大了,又壮实,又水灵。你用不着对我二哥大喊:草长得都比苗儿高了。人家就三口人,不在忽这仨瓜俩枣的。你就想,我铲你都铲了50年了,你还长得这么旺盛,今天我饶你一命,不拔你了。你单看这棵草的美丽;这就是一物一理。你这么观待每一个事物,就远离了地狱,走向天堂,进入了佛的境界。” 舅舅问:“看草不看苗儿,看苗不看草。那会怎么样?” 我说:“当以单单欣赏水稗草的美的时候,美的等流果(即随顺习气而来的环境)就会随意而聚;这就是如意。如果不联想别的,世界就是美好的。一想到苗和收成,这不合理呀!美好的世界就被破坏了。” 舅舅想了想:“确实,水稗草壮实水灵!我能感觉到。这个例子挺好!你再举个别的例子。” (2) 我说:“你看你家的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随,一段时间不下雨,你以为它们死了,可人家年年都长得不错,还长生不老。” 舅舅惊奇地说:“那草长生不老?” 我说:“那草没有生老病死的烦恼。它们不知道生死,生死对它们自己来说,没有差别,所以会说话的人说它们长生不老。你得设身处地,从它们的角度出发!” 舅舅说:“那有啥用!?我没听明白。” 我说:“佛不生不灭,为什么?因为成佛前,要求把生死扔掉,就是别管生死了,忘了生死。这在佛经里都写着呢!” 舅舅问:“这是真的吗?” 我回答:“是真的!佛经里的修炼过程中就有这一步:舍掉生死的概念想法和记忆;就是除掉生死劣种。你这么看,这么做,就逐渐地步入了人间仙境。” 舅舅叨咕:“是这么回事儿!?” 我回答:“就是这么回事!人说佛祖的金刚山(和尚山),连鸟的头上都不长毛。我一看佛经,那是真的,那鸟是秃鹫。佛经说衣服长在树上,也是真的!他们用木棉织袈裟。佛就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为什么佛土总是那么好?他就单从事物的自身发现美,不相互比较。他们就单设身处地地从所观本身出发,想问题;这是极端多元主义,是佛的世界观。现在西方世界流行多样儿化;就是这种多元主义。” 舅舅问:“你练习过这个吗?” 我回答:“我琢磨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我还得挣钱吃饭买衣服,不能老是让父母养活,还不到进入妙智世界的时候。你不一样了,吃饭的时候,儿女给你放在这儿,供上。你就应该脱离苦海,登岸,进入妙智世界了。” 舅舅说:“这条叫圆满。这么看,这么作,就是圆满。按日常的道理想和作,那就烦恼无尽。你讲下一条吧!等回头再说说这条,你不就是来给我讲这个的吗!” 我回答:“是呀!你想听,我就一直说。” ↪️返回第7章《东北大学》的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