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的网友鱼片粥好像从来不写博客,今天却写了一篇《再谈寡言》,还上了导读。读了以后,玩味一番,觉得很有意思。
看得出这篇文章是鱼片用心写的,当然用他自己的思维逻辑,或者说价值观。把文章折射出来的价值观梳理一下,大致上勾勒出同鱼片粥有共同语言的一些华人的内心世界。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加在一起,自然构成一个华人世界。暂时还没有找到这种价值的最终出处,但不妨把其归类为儒家价值。
这一价值表达的中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一个有才华的人,碌碌一生,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成功,否则便是失败。鱼片说,“寡言有才,而且卓越, 有目共睹。他的才华是他的非常人可比的记忆力,描述历史事件,信手拈来,准确细腻。这样的人才是做文史研究的好材料,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可寡言选择了物理学并转行去作IT, 劳碌一生,无所事成。”
儒家价值和后来时兴了非常久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把中国知识人改造成了老实做事,小心做人的小乖乖。寡言的父辈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在我看来,虞富春教授事业有成,得享天年,但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远远不及他“不成器”的儿子在人文思想上的发掘和发现。可能连一个小指头都不到。父亲给这个华人世界留下什么?儿子给同样的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多少年后,下一代人一目了然。
寡言的奉献根本不是所谓他的什么惊人记忆力背出的古董,而是透过他对大量历史材料的准确占有,得出的独到结论。寡言对中国历史的结论,既不是儒家的,也不是法家的;既不是马列的,又不是修正的。你用现有的知识模式将他归类,根本不知道该把他归到哪里去,因为他独一无二。比如他对古今中外各种政治制度优劣的理性判断,其他前人权威从来没有过。即便是美国政府现行政当局,把他纳入智囊团队也不为过。
无法对寡言的思想作出任何判断,就只好对他的贫富作判断。用鱼片的语言形容,寡言“来美国读博多半读得幸苦,就业不易,说明学业上没有突破,改行IT大概是迫于生活压力。寡言的晚年很可能贫困,起码不富足。我自己家里也有三个留美物理学‘马屁’ (Master 和 ‘PHD’)。我本人也是理科出身,自觉没有爱因斯坦的天赋,都暗度陈仓,及早改行做了其他,生活‘嘛嘛得’。” 沾沾自喜之状溢于言表。这种表情出自于一只十足的井蛙。
满足于生活现状,满足于养家糊口,这基本是读过几天大学的中国知识人的最高理想。他们瞧不起没有招牌的杂家,动辄嘲笑别人是“洗碗工”。很庆幸寡言没有亦步亦趋地照着中国知识人的老路走,去读什么狗屁不通的文史。在中国读中文文史的人,十有九个成了鼠目寸光的书蛀虫。
寡言早年学习物理练习了大脑思维的周密性,后来自学文史,博采众家的精华。及早退休,不为五斗米折腰,为自己积赚了余生的大量宝贵时间。由于不跟着哪位“导师”走,走进死胡同;也不拘泥于某个项目,看老板和投资人的眼色行事,寡言的治学一生,非常幸运。鱼片猜测,如果照他的逻辑重新设计,寡言如今或许是中国历史学上的“家父虞福春”也未必可知。恰恰相反,那样才会什么都不是。如今,寡言的“身价”已经远远超过“家父”,甚至几个“家父”加起来也未必能及。
当然,有人对“身价”的判断标准不同。他们以为只有被官方认可,上了书报,进了文史馆,才有价值。这是儒家文化的又一误人之笔。每年时逢六四,都有很多人出来要求政府平反,这大概也属于儒家传统,以为官定或钦定才是正式结论。其实,六四早有定论。这定论存于民间,存于人们的心中,不需要哪个文人再出来多加一笔或减少一笔。从邓小平本人到毛左孔庆东,他们在内心对六四杀人的判断,都是一样的:错误,有罪。我注意到邓本人或他的传记作者,没有用一个字来赞许杀人。六四在中国人心中的铁案谁也翻不了。
鱼片之文有一笔我倒是肯定的:“寡言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是愉悦的,他终于在网络上找着了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从他好友的悼文里可以看出,他在写博里找到了自我,所以写博呈现井喷式,为此他不惜与生命赛跑,耽误了本可挽救的生命,惜哉。”
2014-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