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现量证成理 Verse 18 现量共有四,无误根现量, 以及意现量,自证及瑜伽, 现彼境自相,是故无分别。 量指现量和比量,现量和比量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智慧,是一种识,一种正确的识。具有这种正确识的士夫,叫做量士夫,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知道了量以后,那么真正最究竟的量谁具足呢?就是佛陀。……量指的是整个世界上最正确、没有任何错误的识。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了知量的法相,如果量的法相不知道,那因明就没办法了解。。。。量的法相是不欺识——不欺惑的识。 什么是根现量呢?不被眼翳或者坐船等各种迷乱因所染污,而直接现前外境的自相(在根识前现前),比如说我的眼睛亲自看见柱子,这叫做根现量。不被任何错乱的因所染,完全见到了名言的实相,这叫做根现量。所谓意现量,在相续中没有疯狂的因,自己了知所见的对境,这叫做意现量。自证现量,不管感受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不依靠其他原因,自己明明清清领受到它的本体,不用别人说,自己内心完全领受,这叫做自证现量。瑜伽现量,修行人通过修行、禅定或者咒语的能力等,起现超出我们凡夫根识能力的能知道一切万法真相的境界就叫做瑜伽现量,当然瑜珈现量有很多层次。不管是哪一种现量,它的对境完全都是自相,不像分别念的对境是总相,而且它绝对不会有分别念。 这个偈颂较易理解。4种现量,因为是显现自相,所以这4种都不依靠分别念(也就是分别识)。分别念就是我们的意识,意识“于六尘等种种诸境而起分别也。此言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第六意识能起分别,故名分别识也”。唯识将心识分8,意识为第六,主要作用是分别对镜,所以也叫分别识,或分别念。那么这里的自相显现就是直接通过前五识了。自相和总相,是因明名词,对于理解因明论述非常重要。自相,顾名思义,自己的独特的相状,指外在显现的形状颜色等等能被观察到的特征。是一个名言中实有的东西,比如一个杯子一根柱子等等。这些物体各有各的自相。总相,是一个通过分别念处理过的较全面的观察。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比如—— 观察一个杯子,人有眼根、眼识、意识。 杯子成像是通过眼根在眼识成像,但在眼根不成像。眼根,近似的的说,相当于视网膜吧。属于感官方面的物质部分。 产生影像,是在眼识。但此时没有意识判断。也就是说,影像在眼识中产生了,但看杯子的人此时意识中,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看到了杯子。这个时候,杯子是自相。即完全的客观状态。 当你用意识判断的时候,加入了颜色、形态、美丑等判断内容时。这时的杯子,就是总相,也包括杯子的名称。 总相不是自相,自相在形成总相时,一定有失真和变形。我们的一切语言描述的事物,实际都是总相的,不是客观事物自身。因为杯子自己没有美丑,也不存在颜色的判断。客观上有颜色,但判断的结果不是客观的,是主观的”. http://www.xinfajia.net/8614.html 因为谈及自相与总相,还有一个别相的概念一并交代了:“我们所说的概念“人类”就是总相,具体的“男人”和“女人”分别是别相,就是大类和大类中小的类别的区别,即总和别,总是抽象的,别是相对具体的。 按照因明的观点,只要是抽象出来的,必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抽象的概念,只存在具体事物。 抽象是指——人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在意识中的影像,再通过意识把这些影像综合,再通过意识把其中比较一致的特征在意识内假想式的分离出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自相上是无法分离的),再通过意识把假想的这些分离的内容重新综合成一个模糊的影像或概念(不可能完全精准完整如现实中存在的事物一样),此时这个纯粹的意识内的,由意识假想出的影像或概念,即是抽象的内容,即总相(或称共相)。 所以说——人在客观世界中不存在,客观世界中只存在具体的某个人某群人,人这个抽象的概念,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中,脱离了现实中的具体的人,任何人在现实中也找不出抽象的人”. http://www.xinfajia.net/8614.html 所以,看到这里,大约也就能体会因明的厉害了。因为概念非常精准,所以,人,是不存在的,人只是单纯的一个抽象概念。真正存在的(名言里),是张三李四单个的个别的人。 知道了总相的概念,也就明白为何总相是分别念的对镜,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