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要把学法的次第跟大家说一下。现在的人基本上也看出这个道理来了,欧阳竟无曾经说一个话:你如果学唯识,没有学过《俱舍》的话,等于说你造房子没有地基,一棵树没有根,是不会繁荣的,也不会长久的。那就是《俱舍》的重要,对学法相的人是必学的。不学的话,“无根之木,无基之屋”,决定是不行的,不长久,也不踏实的。 那么藏传的学法,它就是四宗。它把根本乘里边学二部,一部是有部,那是讲一切有,把有的法讲得很仔细。然后学经部,经部是将来我们要介绍,经部是从有部里分出来的,因为不满意有部的保守思想,它就是讲一部分的空。 有部是三世有,它说现在是有,过去未来是空。其他的方面,有部说三科都是有,蕴处界都是有,经部就是说,五蕴十二处都是假法,只有十八界才是真的,那么就是空了很多。 所以说第一个学一切有部的有,把一切法学得清清楚楚,然后一部分把它空掉,学经部的空。然后学唯识的空,唯识的空就把外界全部空掉了,只留下一个识,还留下一个主观的识没有空掉。再上去就是学中观,把那个识也空掉。 学法的次第必定如此,如果你从一步登天,直接学中观,决定学不好,因为你没有次第,你学法都是笼笼统统的,就是“鼠唧鸟空”,跟鸟一样,“啊,空空空空……”,空了半天,到底什么叫空也不知道。这个空大家都会说:“一切法空!” 我们昨天就是口试的时候也讲了一下。你要知道空,你知道什么空嘛。你要消灭敌人,你说敌人,什么样子叫敌人,或者你要抓一个逃犯,这个逃犯的样子特征要知道:他是大概几岁的样子?他的眼睛是怎么样子的?眉毛怎么样子的?人多少高?大概是脸型怎么样?身形怎么样?或者说走路样子怎么样?这个特征知道了,才好抓这个人。 你这个法的法相,缘起的法相都不知道,你说要空空,空什么东西啊?所以说,你要知道空,先要知道有,有了之后不要执著就对了。知道空,就是空这个东西——缘起,缘起知道它自性空,当下就空掉了。如果缘起都不知道,因果都不知道,糊里糊涂,你怎么空得了? 宗大师的《广论》再三强调,你要得一切法空的智慧,一定要从缘起下手,先要持戒、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闻思修,这样下去,慢慢慢慢才可以得到空的理解,然后通过定的修持,得到空的证验。 如果你没有经过这个缘起的次第,你直接要空,空不了的。所以许多人想走捷径,把眼睛闭起来,腿收起来,把一切法空,什么都不要想,以为是空了。这个不是空,这是无想,或者说是一个愚痴,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智慧就盖掉了。 我们说空,就是说知道这个东西,把它观察,深入观察,本身是缘起,缘起就是性空,从缘起的现象透入进去,知道它都是依靠其他的缘来的,没有独立存在的自性,当下就是空,这个要用智慧的。你说什么都不想,单是把心静下去,怎么会达到这个空的智慧呢? 阿毗达磨是对法,对法学了之后,能够生起无漏慧,这个无漏慧就是解空的慧。如果你阿毗达磨不学,听闻正法、如理思惟,这些阶段没有,那么最后那个无漏的智慧、般若,凭空生出来,那就是无因论了。 我们说佛教是缘起论,一切法生出来都是有因缘的,那么你过去的因缘,无漏慧、般若的因缘种子没有下去,凭空怎么会出来呢?单是你修定,腿收起来,眼睛闭起来,般若就出现了,那才是个奇迹了。这样子你倒很便宜,三藏十二部,一下都通了,人家学了一辈子还没有学通一、两部,你就是眼睛一闭,全部都通完了?那是太便宜了!可是这个做不到,那是没有办法的。 这个《广论》里边,广辩这一方面的偏见,大家可以去参照。总之,现在通用的“小乘”这个话,我们是一个习惯的用法,不是说真正的含义它是小乘人修的法,不要有这样子的偏见。 如果这个注意了,那么人家说小乘,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对了,也不要一定面红耳赤地跟人家大辩论:这个小乘不对,什么什么,跟人家吵,也不要吵。他们说小乘,你知道是一个习惯的名称,就是当时大小乘辩论的时候,对对方的一种贬低的称号,并不是说真正他们是决定修这个法一定是罗汉,不能成佛,不是那个意思就可以了。 (节选智敏上师《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说-第十一讲》) 发布于 2018-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