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题序』
小时候,我接触到的第一部声乐书籍是我妈妈买的林俊卿大夫写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其实,妈妈是我的启蒙老师,是由稚嫩的童声向成人的真假声结合唱法过渡的引导者。虽然,她不是歌手,音量也不大,但是很好听的抒情女高音。我那时最崇拜的歌唱家是邓韵和张越男,每天捧着半导体收音机听歌模仿。所以,一上初中,我就经常趁放学后教室里没人之际,引吭高歌,那时最爱唱的歌是“北京颂歌”,“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颂歌献给毛主席”,“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红太阳照边疆”,唱得眉飞色舞的,全然不知窗外站了多少人在听,还有人巡声而至,说以为是广播里在放歌呢。。。
林俊卿
1914年生,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厦门鼓浪屿人,对歌唱嗓音颇有研究。曾师从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波纳维学习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和“嗓音”练习方法。1974年后曾多次参加音乐会,以演唱意大利歌剧选曲见长,并灌有唱片。1953年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和访问前苏联、罗马尼亚、波兰、东德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被报界评论他的演唱具有世界水平。自那时起,对嗓音练声法作了系统的研究,尝试创立一套练声体系。著有《歌唱发音的肌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和《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等声乐理论书籍。
咽音唱法[转载]
林俊卿教授是一位医学博士,是国际上知名的男中音歌唱家,是第一位把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核心即“咽音”播植到中国来的嗓音研究专家.他通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发展成一套科学的歌唱发音体系,其体系在国内被称为“咽音”学派,并在国际上得到印证公认.凯沙雷在与吉利合著的《随心之音》一书中专论此“秘方”(理论上未成体系,较抽象)。“咽音”此名意文是VOCE FARINGEA ,是意大利少数人垄断的一种特别发音方法!林大夫对声乐艺术的科学研究集声学,物理学,医学为一体。结合自己实践演唱及教学成果破译了意派传统“秘方”,使“咽音”体系自成一家,独树一帜,大大的推进了人们对嗓音的理解。声乐不再是一门只靠口传(抽象)心授(非抽象)的艺术了。
林俊卿教授在他所著的《\"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一书的前言中简述了自己学习声乐的经历:从小爱唱歌,变声后唱高音很费力,念医大后两年利用业余时间向美籍女中音歌唱家威尔逊学习声乐(面罩唱法).学了两年在艺术上有进步了,但发音能力没增长!1941年在上海做医工作时跟德籍名教师雷萨克(面罩唱法)学习半年得不到进步,就停了!此时巧遇意籍音乐梅百器,对林感兴趣并收其为徒,在一年后他在学唱歌剧选曲时已可把G2唱好! 又在第二年幸遇意籍男高音歌唱家蓬那维塔.在蓬师的教导下用张小口的姿势练发(咽音),很快就有能力把很多高难度的歌剧选曲学好(包括对歌剧-丑角,序白的最高音降A.也能唱来毫不费力! 此后林大夫就开始对学到的\"秘方\"进行深入地剖析研究!
林大夫所著的科学练声法即《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不仅能适应男女歌唱的每个声部,而且能医治好嗓音病变的患者!声乐学者要在这理论的指导下刻苦训练,实践体会,才能得到真果!现各阶层的声乐教师很多,他们在理论上我认为有东凑西拼,北抄南袭之感! 但要做正确的示范演练就会无可奈何了!不少老师(包括有名望的)教学生从不示范,因为.....而林大夫在他八十高龄时还能唱出无数次响亮的High C .可见咽音练声所得的功力技巧是何等可贵!
1953年林大夫随中国文化艺术代表团出访东欧四国,他得了金奖,演出百余场受到高度评价!称之为天赋的意大利美声, 而对他来说\"天赋\"只是出于\"勤奋\"的同义词罢了! (1950年他开了自己的行医诊所:同时还兼职上海华东师大校医: 其又应邀登台演出……) 当时,文化部领导希望他弃医从艺.到音乐学院任教授工作,他没答应.到底是医学博士啊!他愿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歌唱实践寻找一条能延续\"歌唱生命\"和使失声复得的科学研究道路! 文化部将此事向周恩来汇报,周总理亲自同意批给了一笔费用,让林作为研究经费,不久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声乐研究所<上海声乐研究所>并任林为所长,誉一级教授!
对声乐界的青年一代(无论是专业,业余或爱好者)来说,林俊卿的名字可能较为陌生,但对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歌唱家和音乐教育者来说, 这是一个亲切而又尊敬(林大夫)的名字都崇仰他为中国和世界第一流少见的男中音歌唱家, 颂扬他对挖掘和发展意派(咽音)练声法进行科学研究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和贡献,在此我逐步介绍一些我所知的老歌唱家们(当然也有些较年轻的歌唱家)的亲身体会和经历笔录……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罗荣钜(已故),是林教授的大弟子,原来是唱男中音,由于发声方法存在问题:二十多年声音没有进展,学了(咽音)不到一年就成了戏剧性男高音,音域三个八度,他的学生遍及各地!
我国著名歌唱家胡松华在1956年陪同(当翻译)维吾尔族歌手阿依木莎到上海声乐研究所治疗嗓子,他亲眼见证林大夫在短短4个月治好了她的嗓音,便提出也要跟着学习.当时胡的嗓音较沙哑而细弱,音域不宽.大夫就说:那你就先跟老罗学学再说! 歌唱家罗荣钜就按大夫的要求从1957年2月起教了胡松华5个多月,使他的嗓音起了截然变化,音域扩展了,经林大夫听了满意后,接着就亲自教了胡松华4年多.在同期的学生中,他是学得最长的一个学生,回到北京上台演唱,立即引起轰动,成了一名男高音歌唱家! 至今德高望重七十多岁的胡松华仍活跃在歌唱舞台,嗓音如青春换发,在当今国内外舞台上是十分罕见的, 问其原因就是他有苦心造就强劲的发音机能和技能,即"咽音"的发音管在驱动着他美妙动人的歌喉!
歌唱家郭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歌大王! 这里我将郭颂老师的笔录转发:大约在一九六O年,我有幸到上海声乐研究所学习林俊卿教授的"咽音"练声法.从此我的发音能力逐年明显增强,音色美化了,表现丰富了,民族歌曲也越唱越得心应手了.我能发连续HIGH C,HIGH D,而且可保持母音的转换和力度强弱变化的高难技巧,林教授便用意大利歌剧《托斯卡》咏叹调(奇妙的和谐)等曲目为教材,一句一段给我重复示范,耐心教我用意大利美声唱法,使我拿下了这些高难度的大歌剧选曲.当我每唱到高潮音"降B"时,心里充满了快乐与激动,因为我获得了"咽音"这个宝!我曾两次受教于林教授,是"咽音"学派的直接受益者,同时还学到了许多有关发声与艺术表现的科学理论,得以提高了自己演唱技巧和艺术修养!凡(坚持)经常用"咽音"练声的,个个歌唱能力都不减当年,因为练"咽音"能使嗓音永葆青春!
在第五期《风采》编辑介绍:《声乐科学家林俊卿》一文中描述了歌唱家王昆!中国第一个演"白毛女"的歌唱家王昆,一九五三年遇上"洋土嗓子"之争,硬要她到中央音乐学院跟苏联专家学"科学的洋唱法".过了一段时间,她多年建树的民族风格唱法被毁掉了,声音空虚而暗淡,连"白毛女"也唱不了.一九五六年到上海跟林大夫学咽音练声,经过半年刻苦努力和重点指导,就恢复了嗓音,还能升高一个调!又如在《北京晚报》刊登(著名京剧演员新艳秋)自述: 今天能和首都观众见面,我要感谢一位老师,那就是原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教授.我早在一九五六年就坏了嗓子,不能再演唱了,一九六O年上级派送我去上海,经林教授用咽音练声法治疗,仅用了十个月,就使我的嗓音恢复了,如今我也在用林大夫的方法教学生.是林教授恢复了我的艺术青春!在这里我还可以摘录许许多多得益于林氏咽音练声法的资料,其中有:歌唱家罗荣钜(已故),胡松华,马玉涛,郭颂,张映哲,董振厚(已故),王宝璋, 贾博熙,贾淑珍,钟振发,廖一鸣,史贤文,谢桂芬,陈茹菊,宋惠玲,曾淑芳,李培良……北京河北梆子团长李桂云,藏族歌唱家桑姆,京剧演员童芷苓,电影演员向梅,越剧演员金彩凤,粤剧演员谭玉真,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以上这些艺术青春的永葆,则是林俊卿的丰功!林俊卿的身份,人称"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医学博士.大夫"!前者是艺术桂冠,后者是科学头衔.集两者于一身的人,寥若晨星.然而,林俊卿却一身二任,既有艺术细胞,也有科学细胞.他巧妙地把两者化在一起,熔铸成为一个特殊行业的特殊专家-嗓音专家.
许多追求学声乐的人, 对"咽音"不了解(误认为用"咽音"来唱歌,或任意评判指责)对练习"咽音"者发出的声音难能入耳,视练习的动作较难接受.确实,要认知科学的产物一定要得到验证,体会实践!上述的歌唱家们的成就不就是真实的写照么!这里我再介绍歌唱家陈茹菊:一九五五年始登台演出,到过许多国家,参加过"世界青年联欢节"得过奖,尝试过多种唱法,灌过唱片《三杯美酒敬亲人》,虽然在当时走红到处放,但她自己不满意,每次演出后总觉得咽喉部干涩.一九五九年出国前,排练时,马玉涛在合唱中任领唱,声音开阔,嘹亮,高底自如,委婉细腻并又保持民族特色,大大超出了民歌手的"天然状态".陈茹菊听后心里震撼了:"这才是我要追求的声音".请教后得知原来是林教授的弟子,学了"咽音"之后,曾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民歌比赛金质奖.出国回来组织部就送陈茹菊到"上海声乐研究所"经一年的咽音的学习,陈的歌唱状态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尝到了甜头.期间先后连灌了三张唱片《唱得幸福落满地》,《歌唱解放军》,《拔根芦柴花》.除了唱民歌外她还能唱好一些年青时未能演唱的咏叹调,如《你知道吗?好妈妈》.《晴朗的一天》,《人们都叫我咪咪》等等选曲."咽音"练习是专门训练气息,声带,咽部(包括会厌)三者能力的有机配合,形成含有高位置(京剧中所讲的"嘡音")2800频率高泛音的脆亮声音!就是先做几个无声动作,再作张大,小口,在这基础上进行上下二个八度的练习,然后结合母音的变化训练,唱出带有"芯儿"的歌声!要记住学会"咽音"只是为学习美声唱法打下物质基础,并不等于学会了美声唱法!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林大夫的歌喉就威震国外,音乐教育家们都称:"中国有这样的歌唱家,又是嗓音专家,为啥还派那么多人到国外(东欧,苏联)来学声乐……"当时由于我国向苏联"一边倒",致使国家十分闭塞,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都得不到正确引进,学习借鉴,在声乐界,大多数人只知道俄罗斯学派却不了解世界公认为最好的意大利美声唱法(更不懂意派咽音秘方)!在国内尤其是学院派陈腐的教学法还在影响着声乐界.正如林教授所谈的"难道就只准一枝独秀么!"(果真是"秀'到还好,只怕把好的声音给"修"坏了)其实声乐上多派是好事,有争论,有鉴别才能有进步嚒!当林俊卿的学术成就引起世界音乐界的注目时,在国内却又被个别所谓声乐"权威"视之"洪水猛兽"……此时我们可敬的林俊卿大夫仍默默的忍受着一切的艰辛,苦苦地坚持每晚研究着"咽音"练声的科学规律……不断的再现自己的论著……
林俊卿教授是一位热忱的科学家. 他不求名利, 但求把他研究的成果奉献人类. 自他在东欧各国受到声乐界的高度评价后, 国内文化部就重视了他, 指示其向民族声乐方向去从事研究! 从上述老歌唱们为例就知道了. 中央民族歌舞团是个多民族的艺术表演单位, 当时他们团派了一批演员向林教授学习声乐, 大家都深切体会到林大夫的方法对解决多民族不同风格的声音训练起到独特的作用! 而且对声音有病变者起到了治疗和保健的作用.经训练后使他们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唱演员及歌唱家. 如:蒙族男高音占不拉,乌日塔,女高音其木格,黎族女高音罗明英,朝鲜族女高音金贞淑,维族女高音祝玉莲,锡伯族男高音关尔加竟,回族女高音郭绍香等等.汉族有蒋大为,方明,郭旋,马志铮,江逊云,李颖,南宫华玲,刘维康,方蓉等等.除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外, 他们还能唱好各声部的古典歌剧选曲和艺术选曲,这些都是林俊卿在实践中结合"咽音"训练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但林大夫在当时的研究中,稍偏重于民族化的,问题,尚未发挥他美声唱法的真实专长。
林俊卿教授根据科学的推论教育实验的结论得到一个合理的唱民歌的发音法,来训练咽肌。使咽壁有“坚固站稳”的感觉及加强伸缩咽腔的能力,在喉头会厌周围形成管状,把调节共鸣的力量“集中”于咽部,集中的程度不同,得到的“泛音共鸣”也不同,运用不同程度的“集中”就可发出不同风格的声音。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应重视多民族不同风格的唱法。
林教授循序渐进地结合意派美声唱法,用发“咽音”来训练民族歌手,经实践证明其对任何唱法的发音能力都起到奇特功效!并且能使嗓音病变者得到治疗。单从林大夫的弟子薛天航(已故)为例,他就治好了三四百个嗓音病患者,又在上海戏曲学校和沪剧学馆中实验教育,用“咽音”练嗓,使学生们都安全的渡过了变声期,得到大幅提高!
上海歌剧院女中音歌唱家贾淑珍跟随林教授学“咽音”有四十多年,她十四岁参军,三次赴朝慰问演出,由于疲劳声带生了小结,失声,多种疗法都无效,准备改行,此时声乐界前辈王昆带他到上海求教于林教授的门下,想不到就成为她声乐事业的转折点,小结消失了,由原来“挤”出来的女高音(颤抖),还原到应有的女中音。练声能达三个八度以上,唱能用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现在她年纪虽大,仍坚持用“咽音”作练习,并能演唱及示范教学。她深有体会的讲:“咽音练声法是在林教授艰难曲折的研究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寻找和学习咽音的学者越来越多了,因为科学的东西必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海歌剧院廖一鸣老师(堪称上海声乐界的名人),他学“咽音”教“咽音”始于一九五六年,在教学的历程中积累了许多可贵的实践经验,教出了各种唱法,各种风格的歌唱家,名歌手和歌剧演员。他认为就是林俊卿教授给予他的独特练声法,是“咽音”造就了一大批歌唱人才;是“咽音”具备最良好的基音共鸣和2800以上的高频泛音之故;“咽音”能使歌唱者获得连音,颤音,花唱,柔声,使声音能自如伸缩,渐强渐弱等种种高难度的技巧;“咽音”能治疗嗓音病变;能使歌声具有不可思议的致远穿透力!正如林教授所讲的一样在意大利没有“咽音”就无所谓卡鲁索和吉利,林大夫在研究教育中一直提及我国京剧,梆子和地方民族的嗓音也有它独特的品质,这也就是老艺人称作的“嘡音”,真是“咽音”和“嘡音”是一家!可见卡鲁索吉利的歌声和金少山的戏音何其相似!要说卡氏的歌声在罗马十万人的广场上“响彻”,金氏的戏音在离大戏院两条马路外也能“耳闻”,而林氏的歌声在市府礼堂能把屋顶“震开”(这是人所共知的)
要说林俊卿教授在美声唱法上是他的专长,确实如此.他有正确的两个老师,一个是梅百器(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及上海交响乐团前期的第一任指挥),教了他意大利美声唱法和歌剧艺术的修养等,另一个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蓬那维塔,教了他意大利发声的"秘方"等.梅氏称他为伟大的男中音歌唱家(梅于1947年客逝于上海).蓬氏在1949年邀林大夫随从他一起去意大利歌剧大师班深造(手续备全),但被林教授礼貌地回绝,蓬很感叹地说:"你真是世界第一流的歌唱家!""由于两个老师对林的栽培,促使和激发了他结合自己广博地医学知识,使其专心地研究声乐-一套完整的"咽音"练声体系!现实和现在的声乐学者对这套练声法有不同和各执一面的评论和想法有待进一步的探讨,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应尊重,不应加以指责,要让事例来说服和证实!我在上述的文中讲到学"咽音"只是为美声唱法打下物质基础,并不等于学会了美声唱法.很多人(包括专业的歌唱者)不懂得什么是"咽音",它的功能及作用何在?都误认为用"咽音"来唱歌,特别是视"咽音"训练的手段为不可仿(近)矣!因为在我国声乐界的教学法"一边倒"和"权威"的影响太深了!这里我举例:姚明是具有打篮球的天赋条件,如不学习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技能和体能),能有现在吗!朱健华跳高如不用"背跃式"而用"跨跃式","俯窝式"能破世界记录吗!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训练方法!林大夫训练嗓音是根据人的生理条件和物理现象来研究科学的练声法.(至于生理和物理的依据是什么有待以后讲述),希望同行们及声乐爱好者进行有价值的交流和研讨.
集声学:人的声音从声学的角度去认知,是气息振动声带产生颤抖(音频),经各共鸣腔体,空气传播,传出声音.属气鸣音;物理学:声带的闭合是气动原理即贝诺利氏原理(声带的闭合应是被动的);医学:是人体各神经和气息运动现象外,应从解剖学的角度去分析发声运动时的相关肌肉群的肌体部位与肌肉组织的有机功能(喉,口,鼻,咽部,胸,腹,横膈膜等部位)"自成一家":研究和挖掘"意派"练声法的"秘方",经林俊卿大夫40多年的研究,从实践-理论-实践,经无数次的科学实践,成功地研发了整套科学发声理论"咽音"练声体系;"独树一帜":将声乐和医学巧妙地结合,研究嗓音疾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嗓音专家;"口传心授":在意大利"秘方"是"口传心授"的,犹如中国的祖传拳法.在理论上没有研究成册的"文献",如有文所闻,理论上也很肤浅."口传"(抽象),无感认识,"心授"(非抽象),有感认识。
早期俄国著名音乐家格林卡,从意大利回国时就曾很感慨地说:"意大利声乐传统有一套特别的练声法,可以训练歌唱家有很强的唱高音能力,可是我们学不到,他们不教我们这些外国人"(和中国的古传拳法一样).侨居意大利名教师凯莎雷几十年来一直不懈地宣传"咽音"的好处,在其著作《意派传统与吉利》书中叙述了他学"咽音"及重要性;苏联派出许多声乐学者去意大利向大师巴拉学习发音法;美国名师维那德在美推行一套练声法很似"咽音"练声,世界最有名的花腔女中音霍恩(M.HORNE)就是他的学生,维氏在其著作《歌唱的技能与技巧》中表示赞成用"集中"的方法来训练嗓音,可参照林俊卿著作,关于应用"咽音"练声的理论《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可见,科学的真理是没有国界的!再之,国外许多学者也不是到中国来学京剧,少林功夫,中医么.....我国著名嗓音专家林俊卿的名字与有关"咽音练声法"的相关书籍在国外早就扬名,出刊!就其本人及弟子培养了许多歌唱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各自的才华.可为何没有把"咽音"练声法得到普遍流行!这里想说除了外部的环境和客观的条件影响外,有以下几点原因:(阅林教授著作)
1:对歌唱具有一定能力的民歌手(自身条件较好,能唱较高音)是不太会去学习应用;
2:那些天赋条件较好,只求唱一般音域(音域不宽)的艺术歌曲的歌手,及在发音能力上还不很弱的歌手也不会去认真学;
3:现在各国都有其本国的歌剧,选曲中虽要有较强的发音能力,由于经验不足,创意不出近似"意派"的练声法,随条件所限,较难去学;
4:意派"秘方"在其本国很少人所知,随歌剧艺术的发展,要求男高音及其他声部都应有很强的发音能力,没有经过此方法的学习是很难提高发音能力的!因此"黄金时代"的声乐学派方法是只被少数人所垄断的财富!
歌唱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结合的音乐",其行为的第一要素是人的声音.目的是表达思想,要使歌唱艺术在声音的本质上纯净美妙而悦耳(动人情感).响亮丰满而圆润(珠圆玉润).均匀平稳而"韧性"(刚柔亮暗),要达到这几点靠人天生的声音和自然发音是办不到的.但不少人认为,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声音和有唱高音的能力,惟有按自然发音训练"循序渐进".因此这种人往往是一辈子在"循序",其结果是"不进".嗓音专家林大夫在研究中证实,一般人说话发音情况,声带是被拉长拉紧的,声带的振动是整体的,而在歌唱中声带要训练成(靠气息,肌肉等部位的控制)能伸缩自如,"缩短,张紧",在发音时只限于声带的边缘变薄部分振动.这就是歌唱时应用一种与天然说话发音截然不同的发音方法.因此歌唱家在唱高音时用"关闭""扣盖"等方法上高音,往往容易"破"音.其原因就是声带振动面太大,靠"气冲"(或紧压喉头)所造之.缺乏"焦点感".即使有那么几次唱上去,也很乏力,久唱就不行了.这原因主要因为这些歌唱者是在自己天赋条件较好或说有"本钱"的情况下,靠发声的喉器尚有"弹性"时,拼命硬撑出来的声音.当嗓音出了病变,发声困难了,这些人在艺术道路上就会遇上"曲折",他们还不认为这是发声方法的问题.林俊卿教授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讲,要在声乐艺术上有成就"第一天赋"(天赋有两个要点:发音器没有重要的缺陷,对音乐的感觉要很敏感);第二良师的指导(正确的科学发声发,音乐理论,艺术修养);第三是勤学苦练的恒心(扎实的基本功,表现力和对理论的学习).声音的天赋条件即"本钱"果然重要,艺术院校的教师们把这作为招生学生的第一条件,但这不是决定因素,更不能看作是成才的"对象";教师们的指导是主要的,但不少老师在声乐理论上缺乏研究;歌唱实践中缺少示范指导,由于这些就误导了学生,使条件好的,本该成才的声乐学者走了"弯道",甚至改行!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鲁索"在《我的声乐经验》一文里说:"我们看到有许多极有希望的人才,最初演出时曾轰动一时,而不久后就销声匿迹了.
能够正确地使用自己声音的声乐家他们真实的才华盛况,空前地发展声音的能力是到五十多岁才算达到高峰".(事实如此)在意大利这年龄段的歌唱家依然光彩焕发是很多的!"咽音"练声发在国际上得到认知,在国内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由于许多原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待我们进一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弘扬林教授的"咽音"练声。
林俊卿教授去美国探亲期间受到声乐界和同行们的密切关注,他当年的学生汪链,是美国四大财团之一"东亚经济总裁"的夫人,夫妇俩极力想与林大夫合作在美国开"嗓音保健所",以向美劳工局提出申请.按林教授的真才实学而又富有事业心的医学博士,他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建立一所世界第一流的嗓音研究所!在美国他举行了多次音乐会,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与赞赏.当时,在他近七十岁的歌声中不用麦克风,还具有强大的"穿透力",不但使听众感到震撼,而且美国音乐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更是大力宣传他:"......我相信他的成就必定伟大,因为一个科学医学家同时具有第一流的音乐天赋是稀有的巧合.林大夫的不平凡的经验将对美国声乐界极为有利"."林教授这样的歌声怎么在六十年代就被淹没了?他的才华真的从六五年起被冷落了?""他是咽音练声体系的专家......在美国,林大夫这样的才华是寻求不到的......他将造福美国社会......"行家们的宣传评论,同行及朋友的挽留,金钱,名誉,地位一个又一个的砝码加在天平上.林俊卿教授没有点头而是摇头!他不仅是一位歌唱家,一位医学博士,更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
八十年代初,在国内文化部的桌上对着一大堆音乐,声乐领域的群众来信要求恢复声乐研究所,并要求恢复林的职务,不久林俊卿接到文化部通知,希望他回国,林带了三百多册声乐参考书以满腔热情回到了祖国,***同志作了亲笔批示,落实了政策重建研究所!林教授自称:"我是被冷冻了十几年,不,是被冷落了,但我的学生却没有冷落我,我到过的(讲坮)地方没有排斥我","我这样受尽打击,嘲笑,煎熬的人,而还在搞嗓音研究,如不是意志大于艰难困苦,是很难在科学研究上有成果的","我知道议论我的人很多,人总要在议论中生活,干得多的人,尤其是干得出色的人,议论也成比例的增长,我的咽音练声法的成就呢?承认自己的缺点要有勇气,认可别人的长处更需要勇气,我们的学术,思想空气欠活跃,原因很多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故步自封,同行相轻......""人活着,天天都应该有收获,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一个新课题,我现在研究的,已远远不只是咽音练声法,而是咽音与健康的关系.我在美国带回这么多书,每一本都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研究成果,我们为何不把人家的智慧拿来充实自己,而要去嫉妒呢?"
(上文栽自陈祖芬,***两位同志的文章笔录)
美国前声乐教导协会主席维娜德所著的《歌唱的技能与技巧》文中所述:歌唱者如果能耐心控制咽部,咽部是能够相当准确地被控制的,而这共鸣腔也就会成为最重要的一个共鸣腔.……共鸣腔是可以相对控制的,一个是鼻腔,他的容积是不能改变的,但它可以被隔绝或被打开来与其他共鸣腔串通.……另一个共鸣腔是产生共鸣2800频率的共鸣腔,这2800就是给歌声有"芯儿"……学生必须学到能识别2800频率的音色,而在歌唱发音时,必须学会使每个音带有这种频率2800的音色.(这频率2800的音色即是"咽音"的音色)……维哪德是赞成用"集中"法来训练嗓音,好的歌唱声音必须"集中"而有"焦点".我教学生用象eh不是eh, 象ee不是ee的所谓"四不象"的音来练习发音,要求音质尖锐音色脆亮,模仿高频率的"Twang "音(高鼻音),开始练习阶段时,声音可能细小,刺耳难听,可它犹如一株梨树的干,将来会在上面开花结。
世界上最贵的乐器是人的喉器.人声乐器与其他乐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自身就是生物体,其各部位的存在都有感觉性和可塑性,除头腔各窦穴外,其它共鸣腔都有或多或少地可调节容积.引起的振动都是由声音带给各共鸣腔的共振,使各器官有压觉神经,反射感觉.因此歌唱时,这振动的声波频率位置,就是我们所谓要寻找的最佳共鸣位置,也是各学派都说的"位置安放","脑后音","上支点","焦点","嘡音","眉心"或"气息通达点"等内容的主要含意.要做到或达到这"含意",主要是靠丹田的气息支点,使声带的振动符合"贝氏原理",使声音的焦点带有2800音频的位置.对声乐学者来说,一定要知道人声乐器的共鸣系统.咽腔:指从口的后部延伸到食管口处的一段管腔;鼻腔:是从鼻孔到咽腔口这段管腔(上呼吸道);头腔:头上的额窦,蝶窦,筛窦,上颌窦等(与鼻腔相通);口腔:由咽腔边缘到唇这段腔区,包括唇,齿,舌,上腭,悬臃垂(小舌头)等;喉腔:是从喉器(声带)到会厌口的部位;胸腔:是指横膈膜以上至气管的整个腔区.在歌唱中共鸣系统的整体配合,是根据人声乐器的各声部,随声音的高低,强弱,宽窄,亮暗,钢柔等艺术变化需要所发挥的效应来进行运用.下文我想简述(举例)一下,林俊卿教授指出学声乐者要具备三个条件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