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湯唯的旗袍裝超越了張曼玉在《花樣年華》的裝扮,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兩種氣質的女子,在旗袍裝的演繹上,能有多大的風格變化呢?湯唯迷離的眼神,清秀的面孔與張曼玉的成熟嫵媚,各自都有着不一樣的美感,現在就讓編者帶大家來,領略中國傳統旗袍的魅力。
湯唯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擁有如此的氣質,據說她是經過了數個月“淑女課堂”的調教培訓,才讓人眼前一亮的。她與張曼玉一樣,身材高挑勻稱,穿起旗袍來透着一股古典性感。但是有人說,《色,戒》中湯唯的旗袍,讓人有更上一層的感覺,你們又是怎樣看的呢?
王佳芝穿旗袍的門道 雅致,精巧,性感,嫵媚。上世紀30年代是旗袍最光輝燦爛的年代。王佳芝身處的1942年,旗袍仍在其黃金時代上延續,27件旗袍勾勒出上海女子的一派風情。
開衩 1932年以後,旗袍的流行款式開始下擺變長,使得開衩成為必要。從這個時候開始,旗袍從低衩或無衩變成高衩。上海當紅明星顧梅君當年常穿高衩旗袍出入交際場,衩高過膝甚至及臀,蔚然流行。《色,戒》中王佳芝的旗袍大多開衩至臀,既符合其貴婦身份,也微含挑逗之意。
無袖 1937年之後,主流旗袍的袖長縮至肩下兩三寸,幾乎沒有袖子,被稱為旗袍史無前例的特色。由於無袖,所以王佳芝給易先生唱《天涯歌女》時,腋毛若隱若現,成為電影話題之一。李安稱,那個年代上海灘淑女,原本就是不刮腋毛。
緊身 1940年代的旗袍隨着兩邊開衩升高,腰身緊繃,女性的曲線美顯露無遺。王佳芝為了色誘易先生,自然要穿緊身性感的款式,尤其是她帶易先生做西裝時,自己讓裁縫改小的那身旗袍,更是精緻玲瓏,勒得她不敢喘氣。一旁的易先生開始上鈎,在她準備脫下旗袍時終於發號施令“穿着!”
布料 當時穿的旗袍,夏季多選擇純棉印花細布、綢緞、麻紗、提花布等薄型織品。王佳芝的旗袍在香港時期略顯透薄,與其海洋性亞熱帶氣候相合,回到上海則花樣百出。與牡丹、荷花、龍鳳、鴛鴦等有傳統寓意的花紋不同的是,王佳芝旗袍上的花紋多為唐草、臘梅、玫瑰、雲紋、幾何等圖案,顯出素雅。
配搭 中西合璧,是上海淑女穿着旗袍的一大特色。穿着方法多種多樣,大多數女子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王佳芝外出時經常在旗袍外裹一件風衣,有時還會系圍巾。
配飾 燙髮、絲襪、項鍊、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都是當時的時尚裝扮。王佳芝的絲襪在電影中出現過數次,充滿誘惑味道,也是照應張愛玲的文字,“她又看了看表,一種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
湯唯vs張曼玉誰穿旗袍更美
450) this.width=450\">
(圖一)兩件旗袍的款式相仿,都是從頸部至鎖骨位置以透視的設計去詮釋旗袍的性感之美,給人以若隱若現的感覺,湯唯的略顯青澀,張曼玉的卻嫵媚有餘,你喜歡哪一款呢?
450) this.width=450\">
(圖二)大花朵似乎是旗袍的指定圖案,兩件旗袍的花紋非常想像,雖然簡單普通,但穿在她們身上,都散發出不同的氣質。湯給人感覺總是柔弱無助,張曼玉卻在眉宇之間多了一分攝人的魅力,你又喜歡哪一款呢?
湯唯旗袍秀
《色戒》中的旗袍裝,湯唯迷離的眼神,清秀的面孔,把那個年代女人的柔弱、無助、愛欲表現的非常到位。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450) this.width=450\">450) this.width=450\">
張曼玉旗袍秀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border=0>
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旗袍裝,感覺是一個空虛的貴族婦人,對生活厭倦,卻對自己的真愛苦苦追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