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this.width=450\"> |
■ 名片 汪国真,诗人,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做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后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至今。1990年出版首本诗集《年轻的潮》,其后陆续出版《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诗集,并有多种《汪国真诗文集》出版,掀起流行阅读风潮,其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时称“汪国真现象”。 |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这首诗题为《热爱生命》,曾被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抄在笔记本上、贺卡上和给姑娘的情书上,他们朗读、背诵这首诗,觉得希望在手,浑身有劲儿。诗的作者是个身材微胖、文质彬彬的青年,他叫汪国真,当年他在诗坛乃至文化界掀起的波澜,被称为“汪国真现象”。
1 年轻的潮
汪国真微笑着起身和记者握手,这笑容和十几年前印在诗集上的照片一模一样,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汪国真说,他现在热衷于跟别人谈论他的书画和音乐,至于诗歌,于他已是陈年旧事,很少提起。
汪国真算得上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最火的时候,出了五六十种诗文集,别人研究赏析他的书就有16种。汪国真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1990年出版,印了15万册,接下来出的《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销量都很可观。但最流行的还是许多出版社纷纷推出的《汪国真诗文集》,动辄几卷本,花样繁多,印刷精美,很多人拿来送礼。有个女军官给汪国真写信,说自己生日那天收到了八份一模一样的生日礼物,全是汪国真诗集。河南有个记者告诉汪国真,说他给女朋友写情书的时候抄了一首汪国真的诗,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女朋友看后大怒,因为她特别熟悉汪国真的诗,无法容忍男朋友的“不真诚”,俩人就此告吹。类似这样的故事,汪国真听了很多,直接感受最深的,还是学生们对他的热情。汪国真走红以后去各大高校演讲,有时一天要赶几个场,总是疲于奔命,因为每场演讲结束后都走不了,学生们把汪国真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要他签名合影。这样总是耽误下一场演讲,汪国真很不好意思,只好事先跟学校打好招呼,安排一帮身强力壮的学生充当临时保安,手挽手开出一条路来让汪国真逃走。
但是所谓青春记忆,往往随着年岁渐长,变得模糊不清。曾经有大学生给汪国真递纸条说:“初中崇拜你,高中喜欢你,大一时很少看你,大二以后就不再读你。”对汪国真的批评和赞美一样喧嚣,主流诗坛似乎一直对汪国真看不过眼,汪诗被批为“过于直白”、“浅陋”,甚至有人说他的诗根本就不能算诗,“就是把一句话分几行写”。对这样的批评,汪国真有一套系统的辩护词:“评价作品的标准,我觉得就两个方面,一是读者,二是时间。”汪国真认为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足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写出来没人看的作品能叫好作品吗?类似的话他当年就写进了文章里,不少拥趸深以为然。时至今日,汪国真依然坚信,并不是只有年轻人才喜欢自己的诗。他举例说,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和徐沛东就很喜欢自己的诗,徐沛东还给汪国真的一首诗《挡不住的青春》谱了曲,作为电视剧《万岁高三(2)》的主题歌,演唱者是蔡国庆。“以谷建芬和徐沛东两位老师的年龄和阅历,他们一样喜欢我的诗,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汪国真说。当然,他也承认,喜欢他的读者主要还是中学生和大学生,“我就是以青春写青春,二三十岁时候写的诗,不会有七老八十的心态。”
二三十岁这个年龄段,对汪国真而言,完全属于诗歌。
2 迫不得已去学文
汪国真没上过高中,初中毕业后,他成为开铣床的工人。工厂里有个说法叫“车钳铣,没法比”,说是车工钳工铣工,属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种。在1971年到1977年的六年多时间里,汪国真做着一份在当时算很不错的工作,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上山下乡,他觉得很幸运。
就这样等到了恢复高考,汪国真的兴趣是去学理工科。但是汪国真仔细衡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觉得没上过高中,报考理工科肯定吃亏,而文科相对来说把握更大。
迫不得已选择文科的汪国真,考上了刚刚复办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大学时代的汪国真属于各方面都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以至于老师和同学对汪国真后来的走红都大跌眼镜。那时他每天都跑到阅览室去翻阅各种报刊,目的很简单,就是投稿。汪国真抄录了很多报纸杂志的通讯地址,并且细心揣摩它们的文字风格,然后挨个投稿。那也是汪国真遭遇退稿最多的几年,退回来的稿子就换一家再投,如此循环,乐此不疲。
1979年4月13日,汪国真对这个日子记得很牢。那天在食堂吃饭时,一个同学告诉汪国真:“《中国青年报》发表你的诗了。”汪国真第一反应是“你蒙我呢”,自己没往《中国青年报》投过稿啊。同学说真的,好像是写学校生活的一组小诗。找来报纸,汪国真看到4月1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确实发表了自己的诗,一时狂喜,可还是摸不着头脑。过了一礼拜,《中国青年报》记者梁平给汪国真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汪国真同学你好,我在你们学校的刊物上选了你的诗发表,现寄上稿费两元,希望你以后继续给我们报纸投稿。这封信和稿费给汪国真“莫大的鼓舞”,两块钱够他请同学们下一次馆子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没主动投稿,居然能被大报选中,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汪国真觉得自己“还行”。
3 从手抄本到畅销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汪国真已经在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很多诗作,一些读者给汪国真写信,大意是说有一天偶然看到一首诗很喜欢,就抄在了本子上,没注意作者是谁。过了几天又看到一首好诗,复抄之。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发现自己抄的好多诗居然都是同一个人写的,这个人就是汪国真。这样的来信让汪国真很高兴,他据此解释“手抄本”流行的起因。
汪国真诗歌的手抄本尤其在大中学校里传播甚广,北京某中学一位女教师有一次上课时偶然注意到,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好像在偷偷摸摸地抄什么东西。她“查获”了学生们传抄的东西,发现是汪国真的诗,便问学生们为什么要抄这个。学生答,喜欢。女老师回家后无意中向丈夫说起此事,很巧,她丈夫孟光是学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敏感地意识到这里潜藏着商机。孟光找到汪国真,要求出版他的诗集,并且开出了三个条件: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稿酬,最好的装帧。
“最快的速度有多快?”汪国真问孟光。
“你给我书稿后,一个月之内让你见到书。”孟光说。
“最高的稿酬有多高?”记者问汪国真。
“当时报刊发表我的诗,十行给40元,他们给我80元,翻了一番。”汪国真说。
又一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汪国真连忙答应下来。1990年某天,《北京晚报》发了一条消息:“诗人汪国真首部诗集出版。”可当时书还没发到书店,孟光说有一帮读者当天就把学苑出版社包围了。汪国真去逛王府井新华书店,发现柜台上贴着条子:“汪国真诗集未到,何时到货不详。”汪国真好奇地问书店售货员,贴这条子什么意思。售货员不认识汪国真,说:“谁知道这汪国真是谁啊,反正问的人太多了,麻烦,干脆就贴一条子。”
1990年,汪国真的诗集大卖,有人把这一年称为出版界的“汪国真年”。
“我的诗集加上盗版,总印数大概有一两千万。”汪国真总会提到盗版。
4 诗人变成书法家
暴得大名后,汪国真成了《辽宁青年》和《女友》的第一个专栏撰稿人,这两本杂志都以励志类文字为主打,在年轻读者中拥有很高的阅读率。
2000年以后,汪国真的诗歌和散文开始被收进一些地方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他觉得这代表了权威机构的认可:“我不清楚(作品)要被收录进课本需要经过哪些程序,但编课本的人总是认真负责的吧,几个诗人能有这种荣耀?”
但是,1993年后,汪国真便少有新作发表了。
“那是因为我开始练书法了。”汪国真解释说,因为经常要出席社交场合,遇到要求签名题字的,他总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就下定决心开始练字。也就正儿八经练了一年时间,汪国真开始用毛笔写信。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一位美术编辑有一次看到了汪国真的信,建议他可以出本书法作品集。这个提醒让汪国真开了窍,他感觉馅饼第三次从天而降。1993年之后,多本《汪国真诗文集》里都出现了诗人汪国真的书法。通过这种“捆绑销售”传播开来后,汪国真的书法开始引人注意,一些机构慕名来求字。1997年汪国真给安徽某地修的“周瑜纪念碑”题了字,陆续又有韩国大韩航空公司、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找上门来。“这都是赫赫有名的啊。”汪国真很激动,最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为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题写酒标。“在很多国家,香格里拉酒店的酒标都是由该国最有名的诗人来题写的。”汪国真说,酒店方面辗转找到他,提出要他创作一首诗并亲笔题写,对这首诗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必须有“酒”,第二必须有“生活”,第三必须有“香格里拉”,第四,这首诗不能太长。汪国真提笔写下:“酒中豪情雾里花,唯愿时光尽潇洒。人间仙境何处寻,香格里拉请回家。”后来全国18家香格里拉酒店都使用了这个版本的酒标。
5 假新闻与真生活
兴趣转移后,汪国真就淡出诗坛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汪国真说自己看不惯诗坛提倡的那种深奥、晦涩的诗风,也是原因之一。热闹一时的“汪国真现象”逐渐退潮。汪国真说自己没什么失落感:“我的诗都进课本了,怎么会失落呢?”
但是这种平静在2002年被打破了。有一天汪国真和几个朋友吃火锅,席间朋友问他近况如何,汪国真开玩笑地答道“卖字为生”。这句话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传成了“汪国真开火锅店赔本,穷困潦倒卖字为生”。汪国真一怒之下起诉了发布该消息的两家报纸,官司胜诉,获赔共3万元。这件事后来还被评为“2002年十大假新闻”之一。
实际上,自从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以后,汪国真就没换过单位。不过他也不用坐班,每年去单位的次数屈指可数。“我们单位主要是搞创作的,我的创作状态一直不错。”目前汪国真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单位的固定工资、图书再版的版税、作词作曲的酬劳和题字作画的收入,凭这几项,应可衣食无忧。“火锅店我是绝对没开过,说到做生意,以前帮人做过一个咨询公司。现在我自己有个工作室,主要为一些企业、风景区和城市制作宣传歌曲。”
谈到音乐这项新爱好,汪国真很兴奋。“和音乐相比,诗歌就枯燥多了。”汪国真觉得不是诗歌不好,而是表现形式上确实不如音乐更有魅力,受众覆盖面也不如音乐更广泛。“原先我是没得选择,不会作曲才去写诗啊。”汪国真说。
但他心底,还保留着少年意气的回忆。1979年第一次发表的那组《学校的一天》,打头的是《晨练》:
天将晓 同学醒来早 打拳、做操、练长跑 锻炼身体好
汪国真随口就背了出来,然后笑笑说:“就跟顺口溜一样。”
450) this.width=450\">
①
450) this.width=450\">
②
450) this.width=450\">
③
450) this.width=450\">
④
诗歌对于汪国真已然是陈年旧事,但是他的诗集依然在出版(①②),同时,汪国真还创作了不少书法国画(③④)。
汪国真的诗
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