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怎么就让香港人说了算?
什么事?是香港独立让香港人说了算吗?大家别急,当然不是。今儿咱不讲那么大的事,只讲讲我感到迷惑,找不到思路,关于一个生产疫苗厂家的事。
当第一次听到“辉瑞”这个制药厂家的名字时,我知道它不是中国的制药厂,而且是个世上有名的大厂。那我,听后,很自然地就去寻找这个厂家的非中文名。但就是猜不着。比较了英文媒体提到的两个制药公司,我才知道,“辉瑞”就是“Pfizer”.
Pfizer 是1849年在纽约,由德国来的移民,就是这位老头,Charles Pfizer 创建的老厂,并于他的姓命名的。它的产品 1956 年进入中国市场。当然是香港市场。因此,“辉瑞”这个名字是香港人起的。 据说用广东话,“Pfizer ”被念成“fai seoi”。我不知道是因为这里面有了英国人的掺乎,还是英语广东话就是那样。但是,再把它译成普通话,就变成“辉瑞”?我就怀疑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不会讲广东话。从字面上,我可能会把它译成“坏水”了。有人给 Charles Pfizer 的中文名是,查尔斯·费泽。“费”也不对呀。明明是“ai”不是“ei”。查尔斯·怀泽 不是更好?当然这里“f”被“h”替代了。 人名字里有“坏”的音还行,药可就不行了。大家知道,有一种译法叫混译。就是一半音译,一半意译。比如“Starbucks”译成“星巴克”。“星”是“Star”的意译,“巴克”是“bucks”的音译。如果“Pfizer”用了混译,不就成了“很坏”了吗?当然还不是最高级的“最坏”。这大概也是1989年Pfizer 进入大陆市场后也没改名的原因。这事就这样让香港人说了算了。 香港人算是也译成了一个名字,“辉瑞”虽然着不上调,一点儿都听不出能治病的意思,但也不难听。让天津人去译外国名牌就不行了。天津人楞是把“Coca-Cola”译成了“蝌蚪啃蜡”。真没水平。要说天津人就是“咵”,“蝌蚪啃蜡”?连说相声的幽默都没了。“可口可乐”,你听听,上海人译的多好听。连语调都配的那么好。 外国名牌的中文译名,有的是译得很棒,有的只能是算运气好。 比如: 奔驰,那就是好译名,即有了音译,又有动感。这样给汽车起的名,确实很棒。 法拉利,明明是(乏)缺少牵引力的意思。那里面有马,但不拉车。乏拉力,它昂贵呀。钱多了变傻,也就顾不得了。 BMW 是什么,即不是宝,也没有马。但是,中国人刚看到B和M,还没来得及看到W,就觉得牵得了一匹宝马了。还把香车硬扯到一起。其实,BMW车对很多人来说是进入豪华的第一层。刚把宝马开回来,那种心理很特别。擦了又擦,停下来都生怕被蹭了。还好,它还有一个更贴切的译名,叫:别(Bie)摸(Mo)我(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