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怎麼就讓香港人說了算?
什麼事?是香港獨立讓香港人說了算嗎?大家別急,當然不是。今兒咱不講那麼大的事,只講講我感到迷惑,找不到思路,關於一個生產疫苗廠家的事。
當第一次聽到“輝瑞”這個製藥廠家的名字時,我知道它不是中國的製藥廠,而且是個世上有名的大廠。那我,聽後,很自然地就去尋找這個廠家的非中文名。但就是猜不着。比較了英文媒體提到的兩個製藥公司,我才知道,“輝瑞”就是“Pfizer”.
Pfizer 是1849年在紐約,由德國來的移民,就是這位老頭,Charles Pfizer 創建的老廠,並於他的姓命名的。它的產品 1956 年進入中國市場。當然是香港市場。因此,“輝瑞”這個名字是香港人起的。 據說用廣東話,“Pfizer ”被念成“fai seoi”。我不知道是因為這裡面有了英國人的摻乎,還是英語廣東話就是那樣。但是,再把它譯成普通話,就變成“輝瑞”?我就懷疑某個環節出了問題。我不會講廣東話。從字面上,我可能會把它譯成“壞水”了。有人給 Charles Pfizer 的中文名是,查爾斯·費澤。“費”也不對呀。明明是“ai”不是“ei”。查爾斯·懷澤 不是更好?當然這裡“f”被“h”替代了。 人名字裡有“壞”的音還行,藥可就不行了。大家知道,有一種譯法叫混譯。就是一半音譯,一半意譯。比如“Starbucks”譯成“星巴克”。“星”是“Star”的意譯,“巴克”是“bucks”的音譯。如果“Pfizer”用了混譯,不就成了“很壞”了嗎?當然還不是最高級的“最壞”。這大概也是1989年Pfizer 進入大陸市場後也沒改名的原因。這事就這樣讓香港人說了算了。 香港人算是也譯成了一個名字,“輝瑞”雖然着不上調,一點兒都聽不出能治病的意思,但也不難聽。讓天津人去譯外國名牌就不行了。天津人楞是把“Coca-Cola”譯成了“蝌蚪啃蠟”。真沒水平。要說天津人就是“咵”,“蝌蚪啃蠟”?連說相聲的幽默都沒了。“可口可樂”,你聽聽,上海人譯的多好聽。連語調都配的那麼好。 外國名牌的中文譯名,有的是譯得很棒,有的只能是算運氣好。 比如: 奔馳,那就是好譯名,即有了音譯,又有動感。這樣給汽車起的名,確實很棒。 法拉利,明明是(乏)缺少牽引力的意思。那裡面有馬,但不拉車。乏拉力,它昂貴呀。錢多了變傻,也就顧不得了。 BMW 是什麼,即不是寶,也沒有馬。但是,中國人剛看到B和M,還沒來得及看到W,就覺得牽得了一匹寶馬了。還把香車硬扯到一起。其實,BMW車對很多人來說是進入豪華的第一層。剛把寶馬開回來,那種心理很特別。擦了又擦,停下來都生怕被蹭了。還好,它還有一個更貼切的譯名,叫:別(Bie)摸(Mo)我(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