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文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吴晶珠 本文探讨的教学对象为出生在海外或出国多年,没有中文基础的小学生。这些学生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家可以和父母用普通话交流,第二类只讲英语或广东话等方言。 在北美,中文教学一般在周末中文学校进行,大温地区的中文教学亦然。每周一课固然方便家长接送,但却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即使很有自制力的大学生,语言课通常也只有50分钟。集中在两三个小时之内的周末中文课,将好动好玩的孩子禁锢在单一的语言学习之中,对他们不蒂是一种折磨。 再者,学习语言需要一个经常接触和练习的环境。学生平时得不到接触的机会,周末学习的东西经过一周忘记了许多,令孩子进步缓慢,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不愿学中文;这也在情理之中。我的一个说广东话的学生,在周末学校学中文已有11年之久。现在不但在两三分钟说故事的表达上仍然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在书写上也常把“因为”写成“应为”。即使普通话比较流利的小学高年级学生,遣词造句也停留在简单的陈述上,缺乏起码的描述能力。最为严重的是孩子对中文产生的抗拒心理,成为学习与继承本族裔语言文化的阻力与障碍;应当承认这是多年海外中文教育的失败。 跟家长聊起来,大多对周末中文学校亦持怀疑态度。但又觉得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就是尽了义务,至于成效如何则没有时间和精力多加考虑。作为海外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不仅从教学方法上,更重要的是从教育体制上。 我在海外教授中文十五年。学校类型有大学,周末中文学校,和课外补习学校;含大、中、小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是十三岁以前,可以把任何语言都学得和母语一样好。我本人的教学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大学生学中文固然有主动性,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少有人能在听说读写四方面都掌握好,洋腔洋调是根深蒂固的。中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尚有优势,但因学业繁重和课外活动忙碌,时间不易保证。而加拿大的小学阶段最为空闲;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把中文学好,千万不要荒废这段时光。 当然,学好任何一种语言的关键是要有语言环境,也就是要经常接触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周末中文学校的实践结果已经证明,把中文集中在一天里学是不足取的。同样多的时间均匀地分隔开来,将令教学效果产生质的差别,方为科学合理的安排。 基于以上考虑,沈校长倡导开办了中文夏令营和小学课后中文班。我是从2009年夏季开始在课后中文班任教的。小学课后中文班每周一、三、五上课,每天一个小时。和每周一次的周末中文不同,我们让学生频繁地接触中文,在英语社会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中文小环境。每次一个小时的安排也符合语言学习的接受限度。每周多次教学,数人小班上课,老师对学生的长处和弱点了如指掌,教学和备课也更有针对性。 通过七八个月的学习,小学课后班成效已十分喜人。在词语认知方面,能写出的汉字有200左右,认识词语300 多,掌握部首70多个。在语言运用方面,可以写出100字左右的介绍自己,我的一家,我的朋友,以及人们的穿着等等各种题目的短文。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看图作文,字数在70~100字左右。能用中文采访同学和家人,写出有关颜色喜好和父母家庭的近100~120字的采访报告。除此之外,学生还能背诵唐诗,并能说出诗意;会唱儿歌;会查字典。照这样发展下去,学生在五年之内可以达到美加所有中文考试的要求,包括挑战考,省考,IB 中文B 和AP,SAT II。基础扎实了,对中文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专攻IB 中文A。 小学课后中文按背景与程度分为拼音识字班和读写班。前者针对不会普通话的学生,后者虽然可以用普通话沟通,但很多会说的话认不出也写不来。这里谈一谈读写班的教学。 顾名思义,读写班重点在认和写。我采用的是典型的族裔中文教学法。为帮助学生认字,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比如字卡,拼字卡,笔划字,部首卡,句子条等。并用学生喜爱的竞赛方式把这些认字活动设计进教案中。但是认字不等于会写。比如,即使已能认“加拿大”,但一动笔,有些学生还是不能确定“口 ”在左边还是右边。针对学生对中国字结构的困惑,我收集和编写了许多字谜和口诀。先告诉学生左右字都是先左后右,“加”就是“有力出力,有口动口”,这样学生马上就猜出是“口”后写,所以在右边。然后又延伸字义帮助记忆,告诉他们如果你看中国队的比赛,要为运动员“加油”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做义工(所以是出力),一种是在看台上喊(所以是动口)。学生发现,记忆中国字不再是一个单调机械的过程。他们当中开窍的学生甚至开始自编字谜,而自编的字谜在帮助他们写字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机械地抄写生字一直是学生抗拒的,也是我尽量避免的。常常抄写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之后没有机会运用,学生无法切实掌握。我也让学生抄写,但是在写词语或句子卡住时,我会让他们找到相关的生字页,有针对性地写他/她需要写的字。 听说训练在认写之后及时跟进。尽管在日常对话上没有问题,语言表达还是需要练习的。我采用一些小故事作为练习的蓝本,逐渐加入描述性的词语。先让学生阅读短文,不会的字查字典,并出一些词语理解的练习;然后让学生发挥表演才能进行表演。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是学习中文最好的动力。故事表演一直是学生做不厌的作业。 目前海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提倡“五C”,分别是沟通(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学科连接(connections)、 比较(comparisons) 、和社区(communities)。作为外语教学,我们的任务就是将“五C”贯穿在教学中。保持中文课的趣味性,交际性,体验性和联通性始终是我准备教案的宗旨。 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前提是兴趣。趣味性是我准备教案的第一考虑,将中文课教得趣味横生是我们中文教师一生的追求目标。多样性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我备课的准绳。所谓交际性就是让中文能帮助学生进行交流,为此我设计了切合学生生活的句型练习和专题采访。体验性就是让学生能够用中文表达自己的生活或情感,自我介绍是我们中文班学生的必备技能,而且随着内容的加深,学生的自我介绍常常可以做到滔滔不绝。联通性就是不要把中文作为一门孤立的学科来学,触类旁通可以激发孩子的各种兴趣。比如,在‘国家’这个主题下,我采用世界杯的节目预告表作为阅读理解的蓝本。联通性的另一个意义是要了解海外教学的特点。我们校外中文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和熟悉正规学校的教学体系,教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我们的课程与之联通与配合,避免孩子产生中文是一门“天外语”的感觉。 在海外教中文多年,尽管深深体会到没有一套教案是能够“不变应万变”的,但有几个基本点必须坚持。一、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也就是要有环境,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二,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即不能打持久战,要遵循语言界普遍的一个小时左右的课时;三,按照标准的外语教学流程准备教案,也即整堂课应该是复习和学习,听说读写,讲解和实践,静态和动态相互交叉替换的。曾有孩子告诉我一上了中文课就想一直上下去。那是因为一堂课有变化,学生就不会厌倦。 海外华裔儿童中文教学的探索,有赖于我们海外中文教育界的共同努力。对于初学中文的孩子,走出传统的周末中文的框架,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是我们的责任。亦希望家长对孩子中文学习的成效务必给予关注,勇于尝试和创新;使孩子能够兴致勃勃、扎扎实实地学习中文。并通过中文的学习领略本族裔文化,培育对数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的认同与自豪感。当然,也让家长在时间与金钱上的投资得到切实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