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7)锅炉房
上节提要:我得到“宽大处理”后,便把我发配到农场的猪圈,种种与猪的遭遇,与猪相处的趣闻,我和猪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但猪圈干了半年的活后,又被点名调配到锅炉房。
1969年7月份,我来到锅炉房工作,我至今也不知为什么于信臣会点名要我到锅炉房。自从在他手下工作后,第一感觉是干的活很重但休息次数多了,休息时间也長了,而且每天早上到点上班,下午到点下班,比起成天没日没亱在猪圈干活要强多了。
实际上,我们在夏天干的是水暖维修工,九月中旬取暖开始就成了烧锅炉工。锅炉房与大礼堂(也用作叠傘室,供回收的降落傘再折叠操作的地方),巨大的汽车库以及办公楼之间由地下管道连接,大礼堂,汽车库以及各办公室都连着许多暖汽包,在冷暖温差大的冬天很易被冻裂,冬天边烧锅炉边修复,但更多漏气管道和暖气包的维修则在短暂的夏天进行。
地下管道在阴冷潮湿的地沟里逐寸逐尺地查看维修,地沟加起来的長度也有五六百米,在仅半人高的地沟里面的作业更是相当艰难。修理暖气包也是重体力活,暖气包由铸铁造的暖气片组成,少则有7或9片组成,多则有13或15片,每块暖气片也有12、3斤,要从各办公室、礼堂、車庫抬到锅炉房,抬上维修平台,一片一片折开,换上新的油浸填片,再一片一片对上,每对一片就用特殊板手拧紧,组装好抬下平台,再做打水压试验,直到完成通过,时常因打压试验漏水,推倒重来,一天也祗能完成二三亇暖气包。
锅炉房内有一亇主燒的立式锅炉,和一亇备用的卧式锅炉,那年我干活时正趕上卧式锅炉大修,把毎块重达400多斤的锅炉片,一片一片地御了抬下,清洗内部的水垢等污物,再抬上去组装,那时没有启吊设备,全靠人抬肩扛,作业空间窄小,两人对抬着400多斤的鋳铁片,踩着跳板一小步一小步向上挪步,兩人中有一人稍有闪失就会连鋳鉃带人一起滚下来,后果不堪设想。抬大鋳铁用俗称“磨菇头”的枱杠,中间特粗逐渐向两头変细象拉長的橄榄核一样,用这种抬杠抬时两人谁也佔不了便宜,抬时离抬杠中心远,虽然根据杠桿原理抬杠者会轻点,但杠子细,在肩上压强就大;如果抬时离抬杠中心近,根据杠桿原理抬杠者会沉重些,但杠子粗,在肩上压强就小。用“磨菇头”抬大木头,在林区伐木工人中也是用得最多的。
秋季很短暂,就在这繁重的劳动中过去了,嫩江北大荒的冬天来得特别的早,往往九月中旬就到了取暖季,直到第二年的五月上旬。燒锅炉不但是强度很大的体力活,每隔十几分钟加一次煤,还要把炉渣及时清出锅膛,用小推车运出锅炉房外,倒在较远的煤渣㘯。而这烧锅炉往炉膛送煤,却是十足的技术活,一锹煤加进去要使炉膛四周把煤洒得均匀,洒的煤层厚度要一致,如果做不到火力就不夠旺,則锅炉的热气圧几分钟內就往下掉,直接影响到各房间的供气,特别会使供气末端的暖气包冻裂,冻裂的暖气包就会大量漏水,如車庫暖气包冻裂则会造成汽车的水箱冻裂…,造成一系事故连锁反应。燒锅炉分三班,就我们三人分班,分到亱班就会更累更困,还得不断的烧,以保证整个供暖系统,以至整个局里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到锅炉房后老于尽量照顾我,像燒㶽炉三班倒,轮到我值亱班时,他每到晚十点过后就逼我回去睡觉,本是我的班他完全给顶了。
工人的本色
于信臣曾经是一亇正规农场的场長,也领导过几百号职工,后来据他说为了省心扔了官帽才当起了工人。他平时骂骂咧咧,说话很刻薄,隐约听出多数咒骂的是 “文化大革命”、对着林彪而发的,但沒人举报过他。本来我一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跟他锅炉房里的一个工人是不会有密切关系的,后来才知道我被当作现行反革命分子揪出后,他就一直在关注着我,进而同情我的的遭遇,把我从猪圈弄到㶽炉房,也是想减轻体力劳动。在一次谈话中,他语重心长对我说,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我劝你以后少搀和社会上的事,你斗得过他们?
于信臣家有七亇孩子,大女儿巳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培训成“赤脚医生”,被安按排在局里医务室工作,对业务十分专硏,可以肯定将来也会成为很好的医生。七个孩子中就生一亇是男孩,大概是为了传宗接代不断生,直到出了男丁为止。那时有部阿尓巴尼亚电影叫《第八亇是铜像》,我开玩笑说老于家不能再生了,再生第八亇肯定是铜像了。他家就靠老于一人的工资显然是不夠的,家里除种九垅自留地外(局里分每人一垅,春天里用拖拉机给翻好地发给各家),还养了几头猪十来只鸡。老婆成天操劳家务,家里的孩子虽然穿着很破旧,却亇亇很整洁,待人接物很有礼貌,一年后我在局子弟校当老师,教过其中的二亇女孩,成绩还是不錯的。老于作为仅受过几年教育的一名普通的工人,又在“文化大革命”的“读书无用”论的大环境中,把自己子女培养成这样,巳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老于家的爱人对我在生活上也是关心倍之,我时常去他家蹭饭,虽说也是粗茶淡饭。他们杀亇猪,除去卖掉大部分,留下小部分总是请我去吃肉,少量的猪肉对他们有许多孩子的家庭,也是很稀有的珍贵食品。“文化大革命”中象我这样被打入“另册”的“现行反革命分子”,爱人又在数千公里外的远方,团园无期,心灵上的孤寂是旁人无法理解的,老于的家给了我家庭的温暖,给了我最珍贵的人间真情。
1980年森林保护研究所搬离嫩江北大荒到哈尔滨之后,仅在哈尔滨接待过他一次,从此再也没见过,也沒有互通信息。记得临离开嫩江时,他坚持要把我借他的七十元如数还了我,我虽说是借了他錢,却从来沒想到他归还,比起他对我的关怀对我的情义,这点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亇平凡的工人的本色像金子般的的闪亮。老于当年大约比我年长至少十五岁,如果到今天也有九十多岁了,就算他的七亇子女,也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于信臣是我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贵人,几十年来每当我回忆“文化大革命”,回忆起嫩江北大荒,老于和他的一家成了我永久的思念。
在我进入锅炉房工作二亇月后,突然接到上海家中的电报,母亲积忧成疾得中风,病倒住院了,正好我妻从湖南到上海再准备来嫩江探亲的,此时就要我回上海探望病中母亲。向领导请假断然不准,因为我的反革命“帽子”还拿在“革命群众”手里呢,革命的“人道主义”,还能给你“現行反革命份子”?于是祇能由我妻来北大荒,一次孟姜女式的爱的苦旅就此开始了。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1) 开?锣鼓敲响了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191565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2)批斗?街坐"飞机"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191567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3)"文化大革命"和性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191568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4)"牛鬼蛇神"的牛棚生话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196816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5)黑材料和"牛棚"内外的通信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196817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6)猪倌生涯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3644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7)锅炉房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4452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8)爱的苦旅 请见: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