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天安门广场事件,今年是26週年纪念。 从《维基百科》及其它文献资料中,编写了一亇系列文章,这个系列称作《从獨裁走向民主》,收集了一些国家的人民经过与獨裁者的殊死斗争,最后走上自由民主的大道。在这亇系列中将收集欧亚有关史料,如罗马尼亚革命,德国柏林牆的倒塌,韓国的光州事件,红色高棉的覆灭,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台湾的二.二八事件…,让各位自己去思考“6.4”的过去、现今和未来。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六 –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亦称苏东剧变、东欧革命、蘇東波,西方社会称之为1989年系列革命)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領導人戈尔巴乔夫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指在1990年前后东欧及中欧的共產主義統治国家,发生民眾推翻共产党一党制统治的急剧政治变化。六四天安門事件发生后,剧变开始。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最後以蘇共亡黨、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除了羅馬尼亞是流血事件外,其他國家的事件都是用自由选举,由共產黨和平地移交政權结束的,而所有東歐國家中,阿爾巴尼亞是最後一個共产党结束执政的國家。
剧变背景
冷戰時歐洲格局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結束後,雅爾塔體系開始形成。1949年,美國主導的北約成立,大力扶植反蘇政權(暫不论是民主或独裁體系)。另一方面,蘇聯则加強其對東歐各國實行軍事佔領,推行共產主義並扶植親蘇的共產黨政權。1955年,華沙公約組織成立,除了南斯拉夫外,所有東歐國家均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東歐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美蘇兩國之間的政治集團於歐洲展開全面對峙,历史进入「冷战时期」。
冷戰后期,东欧各国在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内因上:在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準仍然很低;在政治方面,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因为缺乏监督和选举,贪污腐败、践踏法律和人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在外因上: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同时戈尔巴乔夫采取「辛納屈主義」减少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可以说,东欧剧变是东欧各国在冷战期间长期积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在这些地區推行和平演变政策并協助其民主化。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媒體僅為执政黨的宣傳工具,完全被政府用以控制資訊流通和人民思想,各種資訊的傳播遭到當局嚴厲地控制,因為知識的流通可能導致高壓政權的黨國體制瓦解。
儘管共產黨當局的強勢管制,西方國家的媒體傳播工具還是靠著各種管道與媒介進入東歐的鐵幕中,而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反對者常藉由地下秘密出版的文宣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经济方面,东欧袭用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生活水準仍然很低,日用品等产品严重短缺,在商店门前排队购物是很常见的场景。
1986年5月1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民排長队抢购食品
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是社會主義國家非常普遍和嚴重的問題,而空氣污染、地下水污染。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已变成代表社会主义的标志,这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廠的核子反應爐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為止第二例為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主因為功率的劇增導致反應爐被破壞,並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放射線。
事發後的核反應爐,四號反應爐(中)、渦輪機房(左下)、三號反應爐(中間偏右)
剧变经过
蘇聯瓦解前,東欧共有八個社會主義国家:波蘭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這些國家在1940年代中后期都曾遭蘇聯強勢鎮壓反對勢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時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被迫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鬆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統治,实行政治多元化,減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在德國的柏林圍牆倒下後,東西德經歷45年的分裂後重新統一。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亦一分為五,包括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及南联盟(2003年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解体,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实为一分为七),而捷克斯洛伐克則於1993年分裂解体為捷克及斯洛伐克,最後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亦於1991年12月25日解體,十五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成立,部分加入獨聯體。
波蘭共和國
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早在1956年就发生震惊世界的波兹南人民起义事件。
1956年波兹南人民起义纪念碑
波蘭是第一个发生改革的国家,1980年11月,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成立,这是东欧国家第一个独立的工会。1981年底至1983年7月,全国实行战时状态,取缔团结工会。1988年5月再度爆发大规模工潮,1989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和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
1989年6月4日举行大选,改選议会的部分议席,团结工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获得改選的35%和99%的席位,選舉首位非共產黨總理。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并更改国徽。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该党停止活动,該党后來演变為今天的民主左翼联盟。1989年,以團結工會為首的聯合政府上台。同年的總統選舉,瓦文萨成為首位民選總統。
莱赫·瓦文萨(1943年9月29日-)是現代波兰政治家、人權邉蛹摇⑶?团结工会领导人,1967年在夜校毕业后即进入格但斯克的列宁造船厂任电工。1970年,他参与组织了一次流血罢工,在这次罢工中,80名工人死于防暴警察镇压。瓦文萨之后被指控犯有“反社会主义罪”,入狱一年。1976年,瓦文萨在造船厂征集签名,要求为死难工人立纪念碑,因此被开除。1978年,瓦文薩加入了一個非法的地下工會。1980年,格但斯克的列寧造船廠再度發生罷工,瓦文薩成為罷工的領導者。格但斯克及波蘭各地陸續有其它罷工響應。瓦文萨之后入狱,這次工叽俪闪?團結工會的誕生。1981年當選《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198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匈牙利共和國
1989年匈牙利政治局面發生劇烈變化,極不穩定,就在當年的2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公開講:放棄執政位置,開始多党政治。接著,黨內矛盾開始逐步進入公開化,導致黨的最終徹底分裂。
1989年10月6日,匈牙利社會主义工人党在提前召開的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會上,決定將社會主义工人党易名匈牙利社会党,並且把黨的意識形態轉變為“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體制意向。
1989年10月23日國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易名“匈牙利共和國”,決定取消為集体國家元首的共和國主席團,開始總統制;确立多党制和議會民主的法治國家;取消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的政黨在國家機構中領導作用的原規定。
纳吉·伊姆雷曾于1953年到1955年短暂出任总理,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时他再度出任总理,试图推动自由化与退出华约的计划;但是苏联迅速调派红军长驱直进布达佩斯「平乱」,納吉试图尋求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援助失败,與其追隨者進入南斯拉夫大使馆避难,11月22日離開南斯拉夫大使館,立即被捕,1958年在秘密审判后以叛国罪之名被处決。纳吉死后被草草掩埋,所葬之处更被苏联列为机密;直到1989年匈牙利民主化后,他才获重新安葬。納吉在匈牙利得到相當高的评价,被認为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为拯救国家而斗争的,被视为自由的先驱与英雄。
1989年1月底,匈牙利宣布1956年事件不是反革命事件,而是一场人民起义东欧剧变后,匈牙利宣布把每年10月23日匈牙利事件爆发日作为国庆节之一。
纳吉·伊姆雷(1896–1958)
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
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发生举世瞩目的天鹅绒革命,發生了反共產党統治的民主化革命。超过九成的捷克斯洛伐克民众在全民公决中要求开放言论自由,组党结社自由,释放政治犯等要求。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被迫答应举行选举。选举的结果是,由社会不同人士组成的公民论坛大获全胜,刚刚出狱才42天的瓦茨拉夫·哈维尔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新总统。而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遭受惨败,无力继续操纵军队警察和其它国家机构,被迫交出政权,在选举半年后停止一切活动,宣布解散。
1991年,政局继续动荡,各派政治力量分化 组合,相互斗争激烈,民族矛盾进一步发展,斯洛伐克要求独立的倾向日益明显。1992年6月,捷克和斯洛伐克政府就联邦国家解体达成协议。1992年12 月31日,联邦解体,捷和斯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继承国。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正式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瓦茨拉夫·哈维尔,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捷克作家及劇作家,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天鹅绒革命的思想家之一。於1993年到2003年間擔任捷克共和國總統。哈维尔等人曾首先提出77憲章在1977年公佈。七七憲章主要內容是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遵守赫爾辛基協約中的人權條款、公民權和人權尊嚴,“促進每個捷克洛伐克公民作為自由人生活和工作的可能性的實現”。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捷克共和國成立;1993年瓦茨拉夫·哈维尔當選捷克共和國總統,並且於1998年連任,2003年卸任。2010年1月6日,发表《捷克前總統哈维尔等人就刘晓波案致胡鍧墓_信》。2011年12月18日,他在家乡Hrádeček去世[17][18]。時任總統瓦茨拉夫·克勞斯宣佈由12月21日起全國哀悼三天,並定於12月23日為他舉行國葬。布拉格大主教於聖維特主教座堂為哈維爾主持追思彌撒。12月23日,鳴放21響禮炮向他致敬。
哈維爾逝世當日,民眾在布拉格瓦茨拉夫廣場悼念他
羅馬尼亞共和國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革命中街上的民众们,挥舞着挖了洞的罗马尼亚国旗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发生革命,獨裁統治多年的齐奥塞斯库總統倒台,並被處決1990年5月,罗马尼亚举行大选,救国阵线获得胜利,随后扬·伊利埃斯库当选总统。但救國陣線的很多領導人原來也出自共產黨,他們執掌政權後仍有利用國家機器和媒體打擊反對派的行為。縱使如此,由於羅馬尼亞結束一黨專政,實行民主化及多黨制,多個政黨可以輪流執政或組建聯合政府,但由於彷效法國實行半總統制,總統及總理權力相當,因此經常關系出現不調和,現任總統特莱扬·伯塞斯库更兩度被反對派控制的國會彈劾,但最終在全民公投中獲得民眾的支持,未能通過。
保加利亞共和國
1980年代後期在蘇聯開始的新思維也給保加利亞帶來了影響。保加利亞共產黨和日夫科夫都逐漸無法抵抗要求改革的呼聲。1989年11月,在索菲亞發生了關於環境問題的示威,示威后進一步擴大至要求全面政治改革。保加利亞共產黨一些人也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對此反應迅速。1989年11月10日,日夫科夫被迫辭職。1990年2月,共產黨自行宣布放棄一黨专政體制,黨名也改為保加利亞社會黨。同年6月,保加利亞舉行了1931年以來首次自由選舉,保加利亞成為多黨制國家。同年11月,国名改為保加利亞共和國。
东德加入西德统一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國
1989年民主德國(东德)政局嚴重變化。自當年5月開始,利用匈牙利開放奧匈邊境之機,东德國大批公民逃往西德。10月份,多城市爆發了規模不一的游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聞自由的限制。
在勃兰登堡前推倒柏林墙
10月18日,东德最高领导人昂納克宣布辭職。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
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德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12月,德國統一社會黨改名為民主社會主義黨,後演变為今日的左翼党。
1990年2月13至14日,东德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西德。3月18日,东德人民議會舉行首次自由選舉,東德基督教民主聯盟的德梅齊埃任總理,兩德統一的步伐急劇加快。
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约。
9月24日,东德國家人民軍退出華沙條約以及相關若干組織。10月3日东德加入西德。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前14專區為了適應西德建制改為5州,一併進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德至此统一。
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1991年,阿爾巴尼亞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专政」,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同年发生三次阿公民大规模出逃到意大利、希腊等国的事件,总人数达15万,占全国人口的5%。3月31日举行首次多党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更改国名為阿尔巴尼亚共和國。原執政黨也由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為阿尔巴尼亚社會黨。被中共政权赞美的“东欧社会主义的明灯”从此湮灭在民主自由化的世界潮流中。
南斯拉夫分裂成六亇独立的共和国
塞爾維亞人抗議者在前往斯洛文尼亞時被克羅地亞阻止一事,使得1990年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會議上出現了政治危機。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總書記、後來的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支配下的塞爾維亞強烈主張塞爾維亞人在聯盟的特權,在共產主義者联盟的會議上要求實施黨員一人一票的制度。
由於塞爾維亞人在人數上佔據優勢,實施一人一票制度將對塞爾維亞非常有利,並使塞爾維亞支配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反對這一方案,塞爾維亞和黑山的代表對斯洛文尼亞施壓,威脅將對所有斯洛文尼亞提出的改革案投反対票,試圖使其贊成新的投票方式。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代表們拒絕了要求,宣佈 退出共產主義者联盟。在此之後,共產主義者联盟崩潰,南斯拉夫所有的構成國都實施了多黨制。
1990年之後,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國都舉行了基於多黨制民主選舉,共產黨未能在選舉中取勝,失去了執政地位。在幾乎所有的共和國,代表民族主義勢力的執政黨都取而代之掌握了政權。各加盟共和國的共產黨後來也改組為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
1991年年初,和克寧危機進展的同時,波黑、克羅地亞、馬其頓、斯洛文尼亞都通過選舉選出了傾向獨立的共和國政府。斯洛文尼亞根據公民投票的結果,要求獨立[3]。1991年5月,在克羅地亞實施了決定是否獨立的公民投票。大多數克羅地亞人支持從南斯拉夫獨立,而居住在克羅地亞的塞爾維亞人抵制投票[3]。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國都在1991年6月25日宣佈獨立。其後南斯拉夫發生多次獨立戰爭,包括克羅地亞戰爭、波黑战争及科索沃戰爭。戰爭進行逾十年才結束。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一–1989罗马尼亚革命,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028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二–德国柏林围墙倒塌,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507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三–韓国光州事件,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888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四–红色高棉的覆灭,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1360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五–苏联解体,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1982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六 – 东欧剧变,请参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2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