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国考察记 (上)
“思想解放”的年代里(1978-1988)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进行了九天的国事访问,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80多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邓小平以超凡的外交才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成熟心态,以及中国必将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信心。" --- 百度百科 《邓小平访问美国》 这就是《“思想解放”的年代(1978-1988)首次出国考察》回忆录中的历史背景。 白日梦成真 1978年的某天,当时还在黑龙江省嫩江北大荒,中午午睡躺在炕上刚醒,突然奇思怪想自己从北京乘飞机出发,飞越日本海,跨过凱撤加半岛,穿过白令海峡,再过阿拉斯加半岛,越过加拿大,最后到达了美国。憑着我世界地理烂熟于心的知识,我做起飞航北美的白国梦。然而白日梦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出身在小资本家家庭,“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虽已“平反”,毕境算有“前科”的。我高中时的一个同学,66年在北外研究生毕业,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还给毛主席作过一二次翻译,直到七十年代后期,都当了综合研究室主任了,因为出身小业主家庭还是没能出国,在改革开放前家庭出身几乎决定一切。 但是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里我的白日梦竟成了现实,1979年夏森林保护所接到林业部通知,要选派一名红外探火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参加林业部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团。林业部提名程邦瑜、金晓钟和金继忠(我)三人中选取一人。我当时因公出差,由于另二位的谦让,推说金继忠是红外室的主任,就让他去吧。我妻杨韵倩代我填写了出国所须的全部表格,报上去了。(1980年代某年金晓钟被推荐去了林业部美国森林防考察团)。 跨出国门前的准备 林业部赴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团由六名团员组成,团長是由林业部森林保护司司长xxx,58岁,此人曾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長的解放牌干部,由于“文革”机遇升迁为林业部保护司长,由此背景可以想象此次出国表现。付团長周尔正,50岁不到,林业部保护司森林防火处处長,此人在“文革”中被东北航空护林局揪斗过,因其父曾任国軍高参,关进牛棚与我同为“难友”。团员董xx,50左右,黑龙江省林业总局森林防火办主任。团员郑煥能,50岁左右,东北林学院林学系森林防火教研室主任,能阅读英文文献。团员金继忠(我),39岁,森林保护所红外技朮研究室副主任,能阅读英文文献。团员刘建北,31岁,林业部外事司翻译。 1979年9月中旬离啟程还有月余,我们黑龙江三人提前进了北京做准备,林业部的防火办周尓正不久也加入了准备工作。我们做些情报资料收集工作,70年代有中国科技情报所和林科院情报所,能查到的森林防火资料很有限,至于加拿大森林防火行政方面的诸如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和分配等资料几乎空白。当年3、4人用了近一月收集的资料如今用Google、百度不到半小时就能收齐甚至超过。 翻译刘建北负责和联糸加拿大林务局(Canadian
Forestry
Service)联系,为这次参访安排各项事宜,并根据相应日期订购来回机票。此次考察森林防火由中方自己承担,加方林务局派人沿途倍同,联络各个林科研和林火管理单位。当时中加还没有直接通航,必须先由北京飞往巴黎,再由巴黎飞越大西洋,由蒙特利尔入境加拿大。等考察结束从温哥华出境时,越过太平洋在日本过亱,第二天过上海至终点北京,所以访问加拿大事实上就是一次环球航行,我们心里都暗暗高兴。 当时出国人员都有服装补贴,人们按日常生活穿着出国实在有点寒酸。短期考察访问补助较少,只能买些襯衫袜子领带之类。整套西装先在部里貯蔵室大房间里挑,都是历年出国人员回国后留下的西裝领带公文包,以及女式手袋,现在时尚女性称之谓“包包”。我们四人在繁多的西装中勉強挑出了各自“合身”的,郑教授身材太瘦小,决定去订制一套䒙青西装。团長几乎没有挑,就说身材太胖要订制一套深咖啡条纹西装,大伙一个劲儿说,你的身材太难挑了,你確实应该订制一套。团長嘛总要点特权吧,而况出国。按照规定出国回来后,你所穿的一套无论新旧都以14元作价,归个人所有。 越过岗亭的那一刻 1979年9月15日我们出发了。离鄧小平2月历史性的访美才过了7亇月,改革开放的大门才刚开啟。据传当年全国出境人数才达2万多人。林业部在此前很少组团到国外考察,因此这次我们啟程时一位付部長和多名保护司官员,以及考察团的家属近二十人前来送行。我妻杨韵倩也在送行行列中。 比起今日,北京机场唯一的航站楼很小很小,出境即出“国门”处还设有木结构带顶的单身岗亭,里面站着一名背着步枪的士兵,活象某军营门口的岗亭。登机前也不用安全检查。办好了出境护照检查,对着照片“验明正身”走过这岗亭的那一刻,我怀疑自己是在梦境还是在现实,我们算是真正地出囯了(?)。 北京飞往巴黎的航班用的是当时最大的波音707喷气式客机,波音707是美國波音公司在1950年代研發的首款四引擎噴气客機,載客量為140至189人,航程為2,500至5,750海里,是第一款取得成功的噴气民航客機,支配了1960至1970年代的民航市場,開啟了“噴气時代”。实际上也就是目前支线航班飞机的大小,一排六个座位分成左右三个座位一列,头等艙在靠近机头处,仅几排不比普通艙座位大多少,两艙间仅用帘布隔着。正巧时任教育部長蒋南翔也乘本次航班坐在头等艙,有一隨员就坐在经济舱我的旁边,相谈甚欢,才知道蒋部長率团去法国考察。蒋南翔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后兼任党委书记)近14年之久。这大摡“文革”磨难后第一次踏出国冂吧。 飞机经十几小时航行后终于在巴黎戴高乐机降落。经过七年建设,欧洲最大的机场于1974年3月8日开始启用。一号航站楼是一个超前的设计,它包括一个十层楼的圆形大楼,周围有七个卫星建筑环绕,每一个卫星建筑都有四个登机门。
在巴黎戴高乐机等待中国驻法国使舘来接机
走出国门第一站 当时凡公费出国考察都由中国驻当地的使领舘派员接机,並接至使领館内住宿并提供伙食。中囯驻法使馆的文化参赞处,就是各参访团在巴黎的招待所。前往住处的沿途看到繁忙的巴黎,汽车车流首尾相接,宽阔街面几个车流并排行驶,与北京马路上的自行车大军形成成鮮明的对照。到一处立交桥,使馆接待人员说,这么大的立交桥十八个工人施工十几天就完工,机械的效率和速度实实使我们吃了一惊。我们与另一访团直接接往文化参赞处住下,伙食不错,吃饭不收粮票(要收大概是国际粮票罢,哈哈),飯后还发一蘋果邦助消化,晚上二人一间房,很清洁特安静。住宿吃饭都不收费,到底在外国,连中国的使领舘都这么人性化,我们小人物没见过世面,但观测是很细仔的。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处内留影
文化参赞处地处巴黎南郊一个僻静的区域,周围街道稀有行人来往,却在十字路口都装有自动红绿灯,每个道口都画出停車线和行人穿越橫道区。我们一行六人第一次在异国的土地上走走,胆子夠大的,为了不致迷路,我们沿着马路筆直走,走15分钟再从原路“筆直”回来。在这马路上来回走了半个小时,居然没有遇见一个法国行人。当我们走过一路口时,路口的行人指示灯是绿色的,等走到中间时突然行人指示灯变红,我们六人顿时慌乱起来,正处进退两难境地,还是团長英明,一声令下全体退回原地,等待信号下一次转绿。 第二天下午才有航班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团里有团员与大使舘一司机很熟,那司机决定带我们逛逛巴黎。車开过巴黎最大的转盘路上矗立着巨大的凱㫌门,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后直奔塞纳河左岸的巴黎圣母院,並进入大教堂内部,估计可容下千余人同时做礼拜,那天非周日,㳺客比香客多,散落在各座席上安静地做着祷告,还有少数虔诚的教徒在教堂左右两侧的小室内做忏悔,有神父在听忏悔。当时国内正放映一部同名电影,主题是风情万种吉卜赛女郎埃斯梅拉达和其丒无比却心地善良的教堂撞钟人卡西莫多爱情的故事。本片根据雨果名著改编。正是由于这部电影,巴黎圣母院从此名扬天下。最后到了埃菲尔铁塔,我们从远处走向近处,观看这巨大的十九世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又一次震撼。司机沿路象导㳺那样指点过往的巴黎名胜古迹,其中有座普通的建筑说是周恩来早年留法勤工俭学时的居所。 我们对巴黎的观感仅从眼花撩乱天的一天经历是远远不夠的,但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出国门的第一天的见闻,十分兴奋。团長也忙乎了一天,拿着相机不撒手,一卷彩色膠卷都拍光了,到加拿大时又把照过的膠卷再装上相机再拍一次,结果可想而知。 越过大西洋抵达蒙特利尔 飞往加拿大航班仅用了六个多小时飞越大西洋上空,就降落在蒙特利尔机㘯,在飞机着陆的一瞬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隨却机艙内的旅客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大概是由于旅客经过長途飞行后安全着陆,或许也为机师的高超技术平稳的着陆而鼓掌吧。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有人称为大村庄,有70多万人口不多,主要作为政治首都而不是商业首都,国际航线终点都选择在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两大城市。因此中囯驻加拿大大使馆须派员到蒙特利尔机场接机。这一年使舘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車祸,麺包车前轮爆胎,车子失控打滚后侧翻,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一人为前大使夫人。使舘暂停派车到蒙特利尔接机,改由人接后乘灰狗,北美長途汽车,到渥太华。 飞机到达时使舘人员还没到,我们在贵宾室等候。我和小刘去洗手间(当时同国机接规,改旧称厕所为洗手间),其实是好奇借机四处走走。用完洗手间,我们触碰一个金属盒的按钮,顿时噪声大作並从金属盒里喷出很强的气流,我们以为发生了事故,就连续用力按动按钮,似无停止的跡象,我们心里有了点害怕,暂时停止按钮观其究竟,这怪物停止了工作也就断了气流停了噪声…。过了几天后才知道每个洗手间都这样的吹风机,洗手后吹干用的。就吹风机的用途,我们的知识同国际又接了一次轨。 乘座的灰狗仅二小时多到达了渥太华,又乘使舘派来的汽车直接途到使舘,一憧巨大的石头建筑。已过了晚饭时间,使舘廚师还是给我做了一顿可口的晚餐。晚餐后大使王拣出来与我们交谈起来。王栋是原北京军区政委,中等身材保持着良好的体态,虽然军人出身,风度和气质上却更象一位学者。他摈弃共产党官僚作风,思想解放作风开明。他说你们来这里考察,就要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向人家学习,要不耻下问,没有什么事不能说的,没有什么事不能问的,同时也应广交加拿大朋友,广泛了解加拿大社会。大使一席话至今还记得。
明天,即将开始加拿大森林防火考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呢?
小人物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里(1978-1988)(2)我们出国考察(上)http://blog.creaders.net/u/7805/201702/282543.html 小人物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里(1978-1988)(2)我们出国考察(中)http://blog.creaders.net/u/7805/201704/288355.html 小人物在“思想解放”的年代里(1978-1988)(2)我们出国考察(下)http://blog.creaders.net/u/7805/201706/2931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