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序决定成败
管理有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做正确的事情;其二,正确地做事。第一个问题属于决策层,第二个则属于执行层,即当一个组织确立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之后,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目标。目标有大有小,有长远规划,也有近期计划;有远大的革命蓝图,也有个人的“小算盘”,但一步登天的事情是极为少见的。这就意味着,在向目标攀登的过程中,恰当的次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所谓:次序决定成败。
1.苏东坡和石田三成
苏东坡才绝天下,可是,其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外放到蛮荒之地。不过,这正好创造了苏东坡四处云游、交朋会友的机会。有一次,苏东坡去一个寺院闲逛,走得累了,口干舌燥,想讨一杯茶喝,就走到住持所在的大堂。主持看他衣着平平,膀大肚圆,招待极为简慢。住持就在前堂设座,淡淡地吩咐小和尚:“坐,茶”。
小坐闲聊几句之后,主持发觉来者见识卓著,谈吐不同凡响,起了敬意,就把苏东坡请到后厅雅座,语气加了几分恭敬:“请坐,上茶”。茶过三巡,主持知道来者竟然是名满九州的大学士苏东坡,惶惑不安,当下把苏东坡请进方丈精舍:“请上座,上香茶”。
告辞的时候,主持请苏东坡写几个字,作为寺院的镇庙之宝,这下算是正中下怀。苏东坡手起笔落,挥毫而就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上茶上香茶。老主持一看,面有菜色。
这个故事,是否确实,不得而知。可是,因为苏东坡是最受中国人爱戴的文人之一,人们也就不加考证而确信其实。唯一有疑问的是,以苏东坡之大人大量,不至于为了一杯茶的缘故而和住持计较。但通过这个典故,人们都明白了一点,做人要厚道,不能像住持一样“看人下菜”。要是住持像阿庆嫂一样精明,奉行“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的对外政策,见了苏东坡,直接献上香茶一杯,岂不是可以避免被苏大学士奚落的难堪结局吗?
真的这样吗?且看日本一例有关喝茶的典故。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因为“三碗茶”而成为一代名将。公元1574年,丰臣秀吉为长滨城主的时候,石田三成15岁,在观音寺当侍茶童子。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外出打猎,口渴到寺里喝茶。三成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后又捧上半碗微热的茶,秀吉也喝了。秀吉再一次要茶的时候,三成献上了一小茶碗更热的茶,秀吉大喜,又喝了。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三成解释说:第一杯茶是解渴的,所以,量要大,茶要凉;第二杯用中碗的温茶,是因为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带有品茶的意思,因此,茶的量要小,温度要适中;第三杯,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茶闻香,所以要奉上小碗的茶,器雅茶醇,气动香氲,只有这样,才能让客人感受到喝茶的乐趣。丰臣秀吉被石田的细致入微所打动,于是将其招在自己身边,使石田成为日本历史上战功赫赫的名将。
在这两个故事中,喝茶的次序是一样的,可结果却大不一样。苏东坡老大不乐意,而丰臣秀吉却深为感动。原因是什么呢?是中国的住持搞错了次序。试想,苏东坡本是散漫之人,他在被流放期间,任的是闲职,管的是闲事,除去风花雪月、世外美景能让苏大学士上心之外,没有什么能让他风尘仆仆紧张起来的。因此,苏东坡喝茶之意,不在解渴而是为了品茶赏景,所以,他要精致的茶具、优雅的环境和香气浮动的茶水,可是,住持却偏偏会错了意,给苏东坡端上来一大碗凉茶,海碗粗茶,哪还不把苏大学士惹毛了啊。
和苏东坡相比,丰臣秀吉乃是一介武夫。对他来说,喝茶的本意永远是解渴为主,品味为下,是可有可无的。而石田三成是一个有心人,他好像是一个调情高手,开场茶高山流水,激流滔滔,产生的是酣畅淋漓的快感;二碗茶中流戏水,微波迂回,要的是不紧不慢的步调;三碗茶荷花带露,凝而不发,玩儿的是云山雾罩的高雅。丰臣秀吉从来没有过这种享受,石田这三招下去,他就没有一处不妥帖,没有一处不舒服了。
次序决定成败,喝茶也不例外。(2007年6月28日星期四,10:22,于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