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包围城市和城市辐射农村
任何一个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中国革命所走的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由农村到城市,先农村后城市,这就是中国革命的次序,也是唯一正确的次序。之前,通过武装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先例是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不过,苏联的次序和中国相反,他们是在城市举行武装起义,一举推翻沙皇政权,并建立起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
后起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缺乏经验,对中国革命的环境和现实也没有充分的了解。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走苏联的路子,在中心城市、在反革命武装的心脏发动武装起义,形成全国范围的巨大的政治影响,并一举推翻现政权,建立起工农执政的新政权,可是,中国的实际是,城市工人阶级数量稀少,缺乏组织,反革命力量却异常强大。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却由于经济落后、交通和信息不畅,存在着反动统治的真空地带,这些真空地带恰恰是红色政权存在的自由空间。
不过,“农村包围城市”并不是一条预先设定的战略,而是迫于中国经济社会实际的“自然路径”。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大多是在农村建立较为稳固的根据地,或者说是大本营,“占山为王”,就是这个意思。显然,“山头”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统治者的力量比较薄弱。毛泽东也说过共产党人是被蒋介石“逼上梁山”的。因此,中国革命的自然路径只能是先在农村集聚力量,“占山为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然后才能“进城赶考”,取州府捣龙亭。
可是,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由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干预,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就冒然进城了,结果导致了非常惨重的失败。在总结这一教训之后,中国革命才又回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轨道上,这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农村包围城市”,而事实上,以前改朝换代的时候,那些没有理论支持的农民领袖,也是这么干的。
我是非常反对将战争思维移植到商业领域中来的,不过,“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具有次序的战略。即,如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就能成功;反之,革命就会遭受彻底的失败。所以,这里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只是用其次序的意义,其余的手段和策略不足为借鉴。
中国城乡的巨大差别,不仅为“农村包围城市”创造了适宜的土壤,也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在中国迅速普及,随之,辅助用户学习计算机的软件也行销全国,各种不同种类的电子出版物、光盘等摆满了各地书店的柜台。现在知名的洪恩公司,就是以此起家的。不过,这类软件有一个非常大的风险,就是时效性特别强。例如,Win 98一出来,有关 Win 95学习的软件就没人买了。此时,如果这些光盘没有销售完,就只能当作垃圾回收了。
可是,中国市场是一个“级差”市场,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是一线城市,领风气之先;省会城市随后,而更多的地级市、县级市和广大的乡村只能遥望大城市的背影。当某些产品在城市落伍之后,更多的农村才刚刚兴起,也就是说城市和乡村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差”。以电子出版物为例,在城市淘汰的,恰恰是农村所需要的,而其收购成本十分低廉。
某公司发现了这一奥妙——他们走的是“城市辐射乡村”的市场推广战略。这个公司既没有产品,也没有技术,却有敏锐的市场嗅觉。他们的操作思路是,迅速建立覆盖全国县及以下城市的销售网络,然后,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特大型城市的书店,收购已经和即将淘汰的电子出版物——因为,这些出版物将要过时,所以,成本低廉到几乎是白送。之后,再将这些出版物迅速发往各个县级市的销售点,以低于标价的价格出售。
这一成功的市场战略,收到了奇效。最初,他们是靠120万元贷款起家的,5年之后,他们所累积的财富已经上亿元,并成为中国电子出版物行业最重要的发行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