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ladybug
  来来去去
我的名片
ladybug
注册日期: 2010-08-12
访问总量: 669,80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俺的电影on youtube
· 必备的50道菜谱(ZT)
· 轻轻的我走了
· 那年,俺疯狂地开车经历
· 想起科罗拉多的小丑案
· 华裔政客去哪儿了?
· 我喜欢的短片:蓝影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寻找回家的路-原创小说(节选)】
· 消失的映秀(英文小说节选)
· 梦回卧龙 (小说节选)
· 樱花国的秋子(小说节选)
· 海地少年 (小说节选)
【杂货档】
· 求:如何在文中做活性链
【学习心得】
· 学习“lie & lay” 心得分享
【电影与现实】
· 陈果的《香港制造》
· Bogart咖啡与《卡萨布兰卡》
· 食与《阿甘正传》
· 电影《换子疑云》揭LAPD丑闻
· 蓝可儿与《The Lovely Bone》
· 纪录片《冷血》揭9年悬案
【工作手记】
· 《解码》2011一部未曾制作的电影
· AOL展出(万维)网友主创电影
· 就ABC事件谈电视制作
· 关于电视节目中的reenact-重现
· 浅谈电影创作基本概念
【八哥侃电影】
· 我喜欢的短片:蓝影
· 闪侃奥斯卡最佳提名片
· 精彩绝伦的《Interstellar》
· 与乐园谈电影白雪与巴人
· 为了张艺谋归来
· 短评几部奥斯卡片
· 电影《将军的女儿》揭军中腐败
· 被奥斯卡遗弃的《巴菲》
· 中國電影票房黑馬《泰囧》
· 从《银》片了解美国
【早期影评】
· 也谈《金陵十三钗》 part II
· 也谈《金陵十三钗》 PART I
· 《E.T.》你在哪里?
· 贾东朔电影《浮出水面的影子》
· 地震之时 重温《积木小屋》
· 《玩具总动员3》心目中的奥斯卡
· 《唐山大地震》 徐帆独领风骚
· 从《新宿事件》看成龙的少年情结
· 《三枪》张艺谋与科恩25年后的邂
· 《投名状》观后
【闲话影业】
· 俺的电影on youtube
· 有感于李安谈电影
· 就好莱坞挑演员说起
· 好莱坞演员从哪儿来
· 说说纪录片的拍摄
· 电影入围提名得奖三部曲
· 我所知道的电影评奖一二事
· 乔布斯与Pixar的不懈之缘
· 谈谈《上甘岭》的创作背景
【草根烹调】
· 必备的50道菜谱(ZT)
· 去油香辣烤鸡翅
· 新年启示与皮蛋粥
· 山寨版湖北豆皮
· 中西合璧懒人葱油饼
· 留守怨妇的“麻辣香干龙利”
【读故事】
· 八十老奶奶才艺秀让我泪奔
· 从《亲历空难》看孩儿的能量
· 不是寓言胜寓言
· 谈冯小刚的《不省心》
· 爱你一生一世
· 张爱玲的故居(文/叶周)
· 回忆《四只鹅蛋》
· 读《六四前后几同事》
· 读《一根面条人命案》
· 《殉情》: 一个难得的好故事
【奇谈怪论】
· 想起科罗拉多的小丑案
· 华裔政客去哪儿了?
· 总统夫人win the battle but…
· 写在当下 虔谦与嘎子
· 惊闻张靓颖任国际影展评判
· 艺术是一条不归路
· 自嘲与内心犟大
· 从ABC[辱华事件]所想起的
· 她是一个诚实的作家吗?
· 鬼节往事
【职场小咨询】
· 如何对付裁员适应公司文化
· 职场如秀场:面试小贴士
【original story】
· 写在《安迪与房客》(概要)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五 ,完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四)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 (三)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 (二)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一)
【travel】
· 395道与曼莫斯湖
· 寻找恐怖大师的足迹(二)
· 寻找恐怖大师的足迹(一)
· 英国:别来无恙(五 全文完)
· 英国:别来无恙(四)牛津剑桥
· 英国:别来无恙(三)西敏寺
· 英国:别来无恙(二)
· 英国:别来无恙(一)
【silly me】
· 轻轻的我走了
· 那年,俺疯狂地开车经历
· 万圣节的遐想及上网心得
· 网路网缘 我与虔谦
· 网路这玩艺。。。嘿嘿
· 我的世外桃源
· 新三年;旧三年
· 老歌囘放
【non-fiction】
【daily comic】
· 转发:一小学生奇文【我的家】
· 篡改 《Life of Pi》(搞笑版)
· 年底烈士纷纷来电
· 包二奶大奖赛决出九项冠军
· 美国总统的选举就要揭晓啦
· 如今: 笑一笑十年少
· 东方的帕瓦罗蒂
· 因为我老婆不见了
【general talk】
· 永远的怀念:马祥生
· 尿童或唯一(最大)受害者
· 爱从那一刻开始
· [冲突]也许可以这样化解
· 从陈安娜想到的趣事
· 作品的风格决定其世界性
· 挺莫言
· 美国老人的独立精神
· LadyGaga惊艳格莱美
【talk film】
· 柯恩兄弟西部片True Grit
· 奥斯卡前夜谈奥斯卡2011
· Oscar Awards for 2011
· 纪录片《Up the Yangtze》
· 《Up the Yangzi》令人思索
· Johnny Depp与惊悚片
存档目录
11/01/2020 - 11/30/2020
11/01/2016 - 11/30/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9/01/2015 - 09/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闪侃奥斯卡最佳提名片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又来了! 我知道我们这里的华人朋友对这个“好赖无”的游戏感兴趣的不多。 如今我自己其实也不算什么热粉 --- 以前在不明真相的时候,还是热过一小会儿。。。今个儿在这里随便侃几句,作为茶余饭后的调剂。万一有某兄某日很无聊地说起, 至少你感觉有点ring the bell。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 by Alejandro G. Iñárritu, John Lesher and James W. Skotchdopole 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过气的老演员, 自己搞了个自编自演的舞台剧, 试图东山再起。 电影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个是: one single shot --- 就是采用一个连贯的镜头从头到尾把故事讲完。事实上,肯定不可能一天连续拍摄,其实是一种拍摄和剪接的技巧, 让你感觉是连贯的。 从拍摄来说, 难度是很高的, 因为你得事先预计好你的摄影机走向。 要我说, 这个办法对这个电影并不合适, 因为这个电影场景变化还是很复杂的。 有的镜头含两个以上的演员, 那么你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特写。 所以无法捕抓他们脸部的表情。 这种拍摄方法, 早在1948年,电影祖师爷Hitchcock 在他的试验性电影《Rope》中就使用过。 但Rope的场景集中在一个apartment里面, 而且它对镜头的计算精度比这个birdman 优越很多 (原因是,以前用胶片太贵了, 搞电影的这帮人也不宽裕。人家都是先一张张画storyboard在纸上谈兵练好后, 才上机,因此出来的结果都是expected), 所以观众不觉的演员们的面部表情没有完好的表达出来。Birdman 的第二个特点是: 写作手法。当男主人翁用真枪在舞台上对准自己脑门开了一枪后, 其实是“死了”。 但电影继续让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是用“死的瞬间和境界”来诠释“生还的意义和动机”的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然而, 这个手法在1962年法国奥斯卡短片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中就有着生动的描述 --- 可见当时法国人的文艺思维意识是非常前卫的。 虽然说《鸟人》这部片子有这些突出地表现, 但是我个人觉得故事的plot写得很不够; dialogues 也比较平凡(有很多无意义和重复的对话感觉在混时间)。所以它不能成为我心有所属的最佳。不过目前据说是奥斯卡呼声最高的片子。

Boyhood by Richard Linklater and Cathleen Sutherland 这部片子内容其实很平凡。 就是描述美国一个普通小男孩的12年成长过程, 采用“跟拍”长达12年的手法。 观众对这个片子的看法比较两极。 一方面觉得这个片子的内容切实反映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生活, 对话方面写得栩栩如生。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电影没有“实质”的故事。 欧洲人估计对该片也不以为然。据悉该片曾在去年的柏林影展中输给了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国新锐悬疑片《白日焰火》。BOYHOOD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拍摄了十二年。 所以从制作上来说, 难度很高。 因为这十二年中, 他们的拍摄计划要不断地更新。但对很多观众来说, 作出这样的“牺牲”没有意义。 因为他们并不能从你的努力中收获更多。 我尊重和仰慕电影艺术家的执著。 但实话说, 这部电影的内容的确太平凡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十二年不懈地努力和代价, 我也不会给它太高的评价。该片据说是当前呼声第二的最佳。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by Tim Bevan, Eric Fellner, Lisa Bruce and Anthony McCarten 目前呼声屈居第三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在我眼里应是第一名。 这部由残疾天文物理学家 Stephen Hawking的生平改编的电影(剧本改编于 Hawking前妻Jane Hawking的书),无论在剧本,拍摄, 剪接, 音乐, 表演都呈现一流的水准。由于是英国的production, 所以从拍摄(shots and set design) 都比较classic, 几乎没有采用近日在好赖物横行当道的handheld 或 steadicam等。所用的动镜头全是用升降和轨道拍的。 从电影的拍摄中, 也无不体现老牌英帝国主义的严谨。我个人也非常喜欢他们的dialogues, 没有多余的废话。年轻的Eddie Redmayne有极为突出的表现。 估计奥奖男主非他莫属。

The Imitation Game by Nora Grossman, Ido Ostrowsky and Teddy Schwarzman 同样是英国的production, 所以从拍摄(shots and set design)来说, 如同上面的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都比较classic。我个人喜欢他们电影中的dialogues外, 也比较喜欢该部电影的色彩。 该电影也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改编的。讲的是一个电脑的发明先驱,如何帮助英军解码德军的战略部署。 其中还穿插一个homosexual的side story。 很喜欢影片结尾的处理 --- 男主人翁关掉了灯 , 走进了他心爱的“人”(电脑)的身边。这种寓义echo 着一个事实:他最后不堪煎熬,自杀了。男主Benedict Cumberbatch也有相当突出的表现, 但估计很难打败对手Eddie Redmayne。这个片子据说为奥斯卡呼声第四,在我的心目中则排行第二名。

American Sniper by Clint Eastwood, Robert Lorenz, Andrew Lazar, Bradley Cooper and Peter Morgan 这部片子,主要是突显美国人的 patriotic的精神。 尤其是最近又出现新一轮的恐怖活动。 加上最近法庭又在审判枪杀英雄Chris Kyle的杀手Eddie Ray Routh。所以这些外在的因素给这个片子加了不少筹码。作为电影本身,个人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一开场,就出现了最精彩的片段。 之后,虽然男主人翁不断地出行,遗憾的是却没有给人递增的感觉 --- 比如从故事的intense方面和主人翁的情感变化方面,等等。另外音乐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地烘托作用。其实,精心的音乐布局可以为电影增色不少,比如上边的两个英国片。这是该电影的不足之处。话说回来,政治正确也是一大难题,不好把握。能拍出如今这样的效果,也是很难为他们了。如果不是因为与其他的拼比,也算不错的电影。cooper 虽说是当红炸子鸡,不过他的表现并不突出。

Selma by Christian Colson, Oprah Winfrey, Dede Gardner and Jeremy Kleiner 这部电影主要是Martin Luther King的生平电影。 没有特别的表现和手法。 去年有关黑人的电影《12 Years a Slave 》(2013)已夺冠, 估计不会因为照顾黑人再给一奖。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by Wes Anderson, Scott Rudin, Steven Rales and Jeremy Dawso 这部电影最为突出的是色彩。 故事讲的是一个lobby-boy在偶然和必然的机会里, 成为了一个曾经壮观华丽的hotel 的老板, 整篇就是透过他的flashback对前老板的回忆。 我觉得故事方面。。。假如能多写些较为深度的plot和twist来强化它的娱乐性会更完美,尽管依然可以保持其夸张的comedy手法。 可以说, 目前这个电影主要立足于style。 如果你的优选是基于style, 那当然无疑是个很难得的好片。 现实中的电影行当,的确很少有人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因为多数人都追求剧情,所以这种将style做到极致的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毕竟电影跟小说不同,是讲究视觉的 --- 如果你在视觉上有突出的创意和表现,也未必不能称之为佳品。有消息称,它在内部的排名甚至超过the imitation game。

Whiplash by Jason Blum, Helen Estabrook and David Lancaster 老实说, 这部电影本人没有看, 没有自己的感受。 所以不敢多言。

Ida Poland; Directed by Pawel Pawlikowski 这部外语片大热门故事本身很单薄。也许对那些走过或走向“神”的怀抱的人来说,因为有更贴切的体验,他们会从自身的角度加以衍生复制,而获得深层的共识和理解。然而,对于一些普通观众来说,会有感内容比较空洞。尤其是习惯于快节奏的现代人,会觉得节奏太慢了。于是,领悟的程度也因此会受到制约。不过从拍摄的艺术角度和追求来说,还是相当有特色和韵味的。 特别是它采用黑白片加上3x4的screen, 有点儿复古的味道。

Leviathan Russia; Directed by Andrey Zvyagintsev 据说这部电影与Ida有得一拼(外语片)。 只是这部片子有不少action, 会被人曲解太commercial。 通常, 电影评奖都不会给具commercial价值的电影。 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你不能选“票房与娱乐性强”的电影, 但似乎这些评判自己心里都有那么一把尺 --- 能不选commercial电影,就尽量不选。当然, 也有很多双料冠军的电影, 比如titanic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所以, 人为的事没有绝对。

然而,我最崇尚的Christopher Nolan的《Interstellar》(2014)没有得到奥斯卡的青睐。 也许是在意料中;也许这是fate --- 有些人并不为获奖而生。


其他参考博文:

天婴:最佳外语片《修女依达》

电影入围提名得奖三部曲

我所知道的电影评奖一二事

精彩绝伦的《Interstellar》

借花献佛,祝大家中国新年愉快, 身体健康!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