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中国某导演私访洛杉矶,其间也来本尊的家里小坐。在一番必需的寒暄过后,我们的谈话就进入了正题。这些正题无非也是一些有关电影方面的创作和感想。不知怎的,话锋一转,谈起了张艺谋。于是,我这个“初生牛犊”就开始劈头盖脑地数落起张大导近年的大作来。从这位导演含糊的表情里,我看到了对我的观点的许许认可。不过,末了,他却丢下一句:看看这回的《金陵十三钗》吧。那表情和语气隐隐约约流露出该电影将大有为张导打翻身仗的意思。(据说,他来美前还与张大导倾谈了一番。所以,我相信他的直觉是对的。) 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起该电影的发片情况。当我听到该片的制片人在票价的问题上大势炒作的时候,我有点为张导不值:因为一部好的片子,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大势喧哗,搞得大家都有一个抵触的情绪呢?————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担心归担心,不过我毕竟与张导没有什么私交,所以这事也随着我的休假给逐步淡忘了。几天前度假回来,才知道错过了《金陵十三钗》在洛杉矶的首映。于是,我也只能等到公演了。 为了提前过过瘾,我找来了电影的trailer和严歌苓的小说原著,这些东西着实满足了一点点我那先睹为快的心理。也让我对故事和电影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金陵十三钗》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作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以名妓“玉墨”为首的一群青楼女子,为了逃命,躲进了由英格曼神父主持的教堂, 并在此与本教堂的唱诗班的少女们邂逅相遇。在“纯洁”和“污秽”的较量中,她们逐步认识到一切都莫过于生命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在日军将魔掌伸向这些未成年的唱诗少女时,这些“窑女”决定挺身而出,假扮唱诗少女,用她们曾经“污秽”的身体,带着必死的决心去阻挡恶魔对“纯洁”的侵犯。 小说以“我姨妈”的方式开始,(听起来怎么有点类似张艺谋《红高粱》中的“我奶奶”。。。),而这个姨妈就是当年唱诗班的少女。严歌苓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口述历史”的松散写作方式,有些段落的跳跃甚至有些唐突。句子和用词也比较随意,看起来并没有经过精雕细琢。有些甚至接近网络文学的语言。这种写实主义,容易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之,她对细节的描述:如谈及神父如何向日军下逐客令,自己先走到门口等等,都无不反映了作者本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个人对事物的洞察能力。不过小说本身对战争的描写不多。但我认为,这也是作者本身的意图,也正好点题了————《金陵十三钗》。 至于张艺谋的电影,据说增加了不少战争场面。在这方面,从中方的宣传片来看,甚至都偏题了。除了看到某位金钗扭动的屁股和一个类似做爱中的半裸女人,几乎剩下的全是战争爆破场面,打得稀里哗啦,也不得而知为什么要与这《十三钗》扯上关系 ———— 如果你从来就不知道这个故事,你还真是想不出来。纠结啊! 可是老美的宣传片却做得有声有色。首先由一个voice over道出了这是一个发生在那个不寻常的时期的故事。紧接着用少年与“神父”无奈的对视。还有那些唱诗班女生从窗户的破洞中偷看那些既让她们羡慕,又让她们憎恨的青楼女子。“玉墨”的那一句“I got an idea”,让我们突然发现这是一个不寻常的青楼女子。这个“idea”里,必定深藏一个玄机 --- 这个“金钗”不仅仅用屁股征服世界,而是用她的脑袋--- that’s where the idea comes from! 在这个宣传片中,不是没有体现战争,而这些场面却与唱诗班那些女孩子们在教堂里唱着圣诗的情景用蒙太奇的手法平行交叉地进行着 (这个手法在电影God Father中用过)。这使得追求和平的愿望与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形成巨大的反差。真给力! 看了美方的这个宣传片,就有一种非看不可的感觉。这使我感叹咱们中国人制作trailer的水平真是要提高啊。不然的话,一部好片子会因为一个不太理想的trailer给搞砸了。 因《蝙蝠侠》出名的Christian Bale在该片中出演第一男主角。不同于小说里的英格曼神父,他的角色是一个浪荡的出殡师。 当他发现神父死后,面对日军的暴行,他的正义感油然而生,决定化身神父,保护那些需要被保护的女孩子们。Christian Bale曾说,他个人比较喜欢这个角色的改变。理论上讲,一个有变化的角色,是一个interesting的角色。但我不能肯定这个改变好过原著的定位 ———— 因为从小说中,我看到了作者的意图————为什么要塑造神父这个角色,而不是其他。当然,张艺谋兴许有他改编的道理————也许他想说明:战争改变了一切,造就了一批这样的anti-hero hero ———— 无论他们是浪子,还是妓女。 不愧为摄影系毕业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往往在摄影方面显示出极强的优势。该电影基本上采用了国际战争片上惯用的冷色调(蓝调)色系。 有别于其他的蓝调片,张艺谋发挥了他的独到的色彩鲜明,层次分明的特点。 所以,电影的视觉感很强。 其他的,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courtesy of imdb: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