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不应该算影评,因为不想花太多时间查资料,所以只是个人的一个不成熟的随感。欢迎大家利用这个机会探讨。不过作为本博,不会花很多时间来解释你的疑问,因为我觉得思维是很个人的东西,是一种长期的习惯。要说让某某人立马从一种思维方法改成另一种,那是天方夜谭。 所以这篇文章可能只适合于那些有疑问,并有tendency去了解其因的,比如秋树。 Silver Linings Playbook,算是好莱坞近年比较人性化的片子,少有那些special effects,以故事为主。这一点是值得赞赏的。如今可以说是特技泛滥,刚开始大家可能还有点新奇,到现在也变得审美疲劳了。所以,无论是评委们也好,还是普通观众,看此片的时候反而感到轻松。如果你有心问一下你周围的美国人,你就不难发现,他们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原因很简单:其实美国人看电影是把它与真实的生活分开的,但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寻找电影里的不朽精神 --- 也就是所谓的American Dream --- 美国梦。这也是当年《平民富翁》取胜的原因。 同样的,Silver Linings Playbook里也传递着这样的精神。不像中国人,他们的American dream很小,不需要大富大贵。加之美国人对自己要求不高,而且常常期盼奇迹的降临。他们都很naïve, 所以Silver Linings Playbook正是他们期待的生活方式。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因素,美国人喜欢谈论球,无论你是会打的;还是不会打的。“看球说球”是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中国人喜欢讨论政治一样。你看,去年的《Moneyball》这么一个无聊的电影都入围了,更何况《银》片还有那么多剧情可言。 有些国人认为它的逻辑转换太快。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曾经一位执导教授的话:电影逻辑不是生活逻辑,生活:你可以用一生的经历去讲故事;而电影: 只有那么有限的两个小时。所以,你一定要选用“能说明问题”的剧情。这句话,也许适合《银》剧: 只要把精神传递了,至于像某些国人郁闷地“那个神经病”真地能转变这么快吗? --- 就不需计较了。加之,如果你仔细看了电影(尤其是看看配角的表演),也不难看出它实在也没有把男主人翁刻画成一个真正的精神病人;而恰恰相反,它却想说明另一个问题 --- 那就是:其实在当今的社会里,由于各种压力,很多人都有这样和那样的精神问题,关键是你如何去对待 --- 这一点又和美国人的思想相吻合了。。。所以又为该片争取了一分。 当然国人的疑问也是有其道理的。有这样的观影思维方式,是情有可原。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从看电视剧中成长的。不要说观众,连中国的电影创作人都受这个思维的影响。所以往往电影剧本写得像电视剧似地。。。这大概也是国产片迟迟打不进国际市场的原因之一。 另外,《银》片的语言对话非常经典 --- 这种语言运用除非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才可能写得出来;即使你受美国教育,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 --- 尽管琢句来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跟李安的《派》片,甚至《ARGO》---其实《ARGO》已经非常美国化了,都不同 :就像是张艺谋和冯小刚的片子,虽然都是中文,但大家可以想一想他们的不同之处:) 所以《银》片从电影(思维逻辑)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结构上,还是语言上,都属上乘。比如说,几年前的《JUNO》,语言上可以与《银》抗衡,但结构上却略显不足。所以,依我个人的想法,《银》片得到多方的青睐一点也不奇怪,甚至与《ARGO》有得一拼。 见早先评论:《ARGO》,操你的! 天婴:2012年难得的好电影-Silver Linings Playbook 另:电影入围提名得奖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