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ladybug
  来来去去
网络日志正文
《唐山大地震》 徐帆独领风骚 2010-09-02 17:26:59

周围的朋友都说:大家都在谈唐山大地震,你怎么不说两句呢?

唉。我是一个经不起事儿的人。听说唐山大地震很惨。因此,我尽量避免看这样的题材。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唐山大地震是一个真实的事,我对这一段历史不了解,也对中国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心里没有底。因此,就有意思地避开它。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看了一篇有关它的介绍。让我知道原来这个电影并不是讲什么地震发生的事,而是讲地震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于是,我鼓起勇气看了。

听说这个电影在中国反应强烈,冯小刚导演也能自豪地宣告5亿票房的佳绩。网上一查,全是好的评语。这下,我真觉得自己被西方的文化给异化了。我怎么觉得这个电影有那么多的遗憾之处呢?

1. 首先电影的名字就不靠谱。据说是从一部小说改编的。但小说的名字《余震》倒是恰如其分。英文翻译Aftershock也不错。可是我不明白电影为什要取名叫《唐山大地震》呢?明明讲的是地震发生以后的事嘛。

2. 电影里,有多条线(plot)poorly developed。好多次都是刚刚有进展的时候,就嘎然终止。这包括张静初与那位男同学短暂的爱情。

3. 主要角色的个性不够鲜明。除了徐帆的以外。

本来,这是一部相当有潜力拍得很好的电影。有大的历史事件作背景,讲述一些普通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从选材上,可以说是一种突破。这一点,冯小刚确实在中国的电影史上迈出了一大步。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电影离国际市场上的好电影还有一段距离。

首先从角色方面来看。张静初这个角色的个性是不够鲜明的。因此,观众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方向来看待这个人物 。(到底是应该同情她呢,还是应该怪罪她?)因为每一个看电影的人,无论文化程度的高低,或多或少都会用自己的立场来看剧中的人物,而这个立场则基于电影提供的先决条件。

张静初是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她的性格直接地影响电影的质素。因为她受了地震的打击,更确切地说:是她妈妈的选择,改变了她,从此她的人格发生了变化。但遗憾地是,她的变化并没有清晰的表现出来。除了有点寡言以外,基本上还是循规蹈矩的。至于她退学,也是因为未婚先孕。而未婚先孕也未必与人格变化有绝对的关系:当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两情相悦,发生这样的事情不需要用地震来做解释吧?当然,后来她要保留小生命,因为她知道生命的可贵,这才好不容易又跟地震挂上了钩。试想一下如果将张静初描述成一个抽烟,喝酒,对人失望从而变得冷酷,甚至变态的人,那观众就能一目了然地体会到她心灵受创的一面了。至于她与养母之间的隔阂,并不能表示她的叛逆,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只不过是每一个少女成长的过程。后来她嫁给一个比她大16岁的加拿大人,也看不出跟心灵创伤有什么关系,况且电影里也没有一个交代。我想,导演该不是以此来打国际市场吧?

有个别的网路自由影评们,将张静处的养父描述成一个性变态的人。当时,我的感受是:不会吧。是不是言过其词了?但另一方面,我又多了一份期待:难道中国的电影已经变得如此前卫?养父与养女之间的关系?那太微妙了!可是电影并没有给我那份惊讶:刚开始,我看不出养父有什么异样。父亲嘛,总是会比母亲对女儿多一份溺爱。很正常。可是,到了后来,养父突然开口说要带女儿出门,而且还要强调这一次是“自己开车”。这下,我的神经系统马上调动起来了: 难道性变态的事情就这样演变开了?可是让我失望的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因为张静初很机智地拒绝了养父的提议。之后,导演对养父的性格描述便开始逆转。将他彻底地塑造成了一个慈父。这样出尔反尔的设计太让人捉摸不透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而另一个可以伸展的角色,应该是张静初的胞弟。这个角色的存在就会反射到张静初的存在意识上。该角色的定位是好的:一个没有因为失去了一支手而变得颓废和消沉的人。只可惜他的起点太低了。除了能开一辆宝马的车和取一个四肢齐全的漂亮老婆外,看不出比张静初有更大的社会价值。理论上,这两个角色的存在价值,距离拉得越大,就越具说服力。其实,导演的意图也不外乎如此:当张静初在四川和弟弟相遇后,才感觉到:多好的弟弟啊!为什么不把生机留给他呢?可是如果将这个弟弟的起点再拔高一点,比如说,为了一个在四川地震中受伤的外国记者或者当地的一个儿童捐出一个肾脏,并且还配上一句台词:“我的生命也是我姐姐的生命换来的。如果她知道她的生命挽救了两条生命,我想,她一定会很欣慰。”对比之下, 张静初不是会感到更加愧疚吗?

两姐弟的见面本来应该是这个故事里比较能出彩的地方。设计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见面,是电影创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关键之一。目前的这个方式,只能谈得上是凑合。试想一下,如果将他们的见面安排在有更多的目击者的场合里,会更有气氛,从而对观众的影响力也更大。至于目击者,可以是认识他们的,也可以是不认识他们的。

另外,该电影在连续性(continuity)和剪接上也有不少漏洞。所以电影的中期有点杂乱,抓不到头绪。一般来说,如果人物不改变,而且是说的同一个事情的时候,是不转地方的。除非是Montage (蒙太奇)。而这个电影中有些转接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观众的视觉思维。举例来说,当养父与张静初再次见面的时候,导演采用反打镜头,用养父的视觉来看张静初和她的女儿:剪影式的镜头倒是用得非常的美。但仅此而已。这里应该是父女俩多年再次见面,感情最复杂的地方。而正当观众的情绪刚刚被调动起来的时候,电影却转了镜头,于是,再讨论什么感情,都已经too late.

好的电影,无论再复杂,丢出去的线头都是有回收的。在这方面,有两次大的把关机会:第一次是;电影写作定稿 screenplay, final version)。如果发现有什么丢出去的线头没有办法回收的话,那么,无论字面上写得多精彩,那场戏就得拿掉。第二次是;剪接(editing)。如果拍摄完毕,发现有线头没有办法回收的时候,就得忍痛割爱。这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过程。但你不得不这么做。

大家可以注意到,在《唐山大地震》里,有多条线都是没有回收的。最明显的就是毛主席逝世的那场戏。毛主席逝世,的确是当时的一个历史,如果你一定要把这件事写进去,那么就得让它发展成为对该剧有作用的一部分。不然像现在这样,好像是硬塞进去的。这该不是在政府的要求下,临时加的一场戏吧?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导演确实是勉为其难的话。那么,我们看看另外一场戏:当张静初的胞弟,踩着三轮车,载着张静初的养父去看女儿的时候,满以为有什么精彩的事在后面。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电影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太多dialog indication --- 语言提示。无论是哪一种电影学派,甚至是“野鸡”学堂,都会告诉你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show, not tell --- 意识是,能用镜头画面来表达的东西,就不要用语言。可是该电影里,却多次用对话的方式,来提示一个重要的情节:张静初两次提到她与一个比她大16岁的加拿大人结婚。一次是跟养父说,另一次则是和生母重逢的时候。记得在电影创作中有这么一个原则:所有的对话都是说给观众听的,而不是说给剧中人听的。当听到两次说同样的一件事,但并没有剧情来展示它的时候,(无论剧中谈话的对象是否有改变),观众是会感到乏味的。

说了这么多的不是。我想,冯小刚都有足够的理由来暗杀我啦。为了给自己留条活路,我还是谈一点好的方面吧。其实,这个电影确实是有不少好的地方。ACT I,就是描述地震的那一段,几乎可以说是完美无缺。ACT III, 也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回答了ACT I 里设定的“问题”。所以不足之处都表现在ACT II的那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的时间最长,最容易暴露缺点。

尽管上面我提到有关dialog indication 的问题,但并不妨碍我欣赏冯小刚对局部对话的掌控能力。机智和诙谐的对话一直是他的强项。他的电影多半在这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该电影也不例外。

徐帆是这个电影的最大亮点。无论是在角色的创作上,还是她本人的演技上,都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也使我明白了几分为什么中国人对该片狂热追捧的原因。我想,如果每一个角色都能像她这个角色这样rich(丰满);如果每一段故事,都像ACT I那样精致,的确,这个电影离奥斯卡的距离就不远了。愿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们加油吧!

浏览(2777) (0) 评论(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ladybug 留言时间:2013-03-08 14:25:57
这篇博文和评论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不过,针对这位欢乐博的评论,我还是想花一点时间说一下,以免误导大家。

欢乐博有很多独立的思维,这是好的。由于他不是学习电影专业的(本人与他有点私交),所以对电影中的三个ACT的理解不明确: 这三个ACT,只是电影专业人士在创作的时候必须考虑的规范,跟歷史事件或真实性没有关系。 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找些资料来读。或者给我留言,我尽量回你。
回复 | 0
作者:欢乐颂 留言时间:2010-09-03 21:27:19
谢谢ladybug的讲解及对一些电影原理的介绍,让我受益非浅,但我的观后感与你的有些不同。

首先,电影名是基于宣传和票房方面的考量,可以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分开来。所以名字的问题我认为并不是太重要。其次关于角色个性不够鲜明的问题,有这个可能性,但问题是在这里个性是不是需要鲜明。

张静初确是核心,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这正是观众不知应该同情还是怪罪她的原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是有生活根据的,如果将她设计成为一个经历了地震就自甘堕落那就过于简单化了。实际上张的表达很不错,由于母亲的选择使她的心灵受创后形成自闭,所以当远赴他乡求学后早恋并怀孕也就有必然性了,而正是由于不肯流产的决定使她具有异于他人的独立人格,这些安排是合乎逻辑的。

至于养父是性变态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养父要自己开车是因为想带张去(唐山)寻亲,张拒绝是因为她无意寻亲,这不是很明显吗?把这个情节如此曲解,国人的想像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啊!

关于你进到的剪接的连续性的问题(养父与张静初再次见面),这个场合的剪接我认为并无问题,而且非常合理,言情换到下一个场景,很多电影都是这么作的。

关于毛主席逝世的那个线头,其实是ACT I的收束,你可能不了解大陆的历史情况,毛死后不久后老邓上台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和社会从此转向,面貌一新。电影从些也进入ACT II。但这个地方确实用墨过重,有点让人莫名其妙。

从整体来看,冯小钢超额完全了任务。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这个故事的根基没打好,两个孩子必得救其一有些人为的牵强,而且那个场景拍得很不好。小女孩受内伤后其后续的行为有否有心理学上的必然性有些可疑,造成整个影片的故事不是太让人信服。ACT III的重逢也过于戏剧性了。不过对于定位于商业大片,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部电影算是很不错的了。
回复 | 0
我的名片
ladybug
注册日期: 2010-08-12
访问总量: 671,86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俺的电影on youtube
· 必备的50道菜谱(ZT)
· 轻轻的我走了
· 那年,俺疯狂地开车经历
· 想起科罗拉多的小丑案
· 华裔政客去哪儿了?
· 我喜欢的短片:蓝影
分类目录
【寻找回家的路-原创小说(节选)】
· 消失的映秀(英文小说节选)
· 梦回卧龙 (小说节选)
· 樱花国的秋子(小说节选)
· 海地少年 (小说节选)
【杂货档】
· 求:如何在文中做活性链
【学习心得】
· 学习“lie & lay” 心得分享
【电影与现实】
· 陈果的《香港制造》
· Bogart咖啡与《卡萨布兰卡》
· 食与《阿甘正传》
· 电影《换子疑云》揭LAPD丑闻
· 蓝可儿与《The Lovely Bone》
· 纪录片《冷血》揭9年悬案
【工作手记】
· 《解码》2011一部未曾制作的电影
· AOL展出(万维)网友主创电影
· 就ABC事件谈电视制作
· 关于电视节目中的reenact-重现
· 浅谈电影创作基本概念
【八哥侃电影】
· 我喜欢的短片:蓝影
· 闪侃奥斯卡最佳提名片
· 精彩绝伦的《Interstellar》
· 与乐园谈电影白雪与巴人
· 为了张艺谋归来
· 短评几部奥斯卡片
· 电影《将军的女儿》揭军中腐败
· 被奥斯卡遗弃的《巴菲》
· 中國電影票房黑馬《泰囧》
· 从《银》片了解美国
【早期影评】
· 也谈《金陵十三钗》 part II
· 也谈《金陵十三钗》 PART I
· 《E.T.》你在哪里?
· 贾东朔电影《浮出水面的影子》
· 地震之时 重温《积木小屋》
· 《玩具总动员3》心目中的奥斯卡
· 《唐山大地震》 徐帆独领风骚
· 从《新宿事件》看成龙的少年情结
· 《三枪》张艺谋与科恩25年后的邂
· 《投名状》观后
【闲话影业】
· 俺的电影on youtube
· 有感于李安谈电影
· 就好莱坞挑演员说起
· 好莱坞演员从哪儿来
· 说说纪录片的拍摄
· 电影入围提名得奖三部曲
· 我所知道的电影评奖一二事
· 乔布斯与Pixar的不懈之缘
· 谈谈《上甘岭》的创作背景
【草根烹调】
· 必备的50道菜谱(ZT)
· 去油香辣烤鸡翅
· 新年启示与皮蛋粥
· 山寨版湖北豆皮
· 中西合璧懒人葱油饼
· 留守怨妇的“麻辣香干龙利”
【读故事】
· 八十老奶奶才艺秀让我泪奔
· 从《亲历空难》看孩儿的能量
· 不是寓言胜寓言
· 谈冯小刚的《不省心》
· 爱你一生一世
· 张爱玲的故居(文/叶周)
· 回忆《四只鹅蛋》
· 读《六四前后几同事》
· 读《一根面条人命案》
· 《殉情》: 一个难得的好故事
【奇谈怪论】
· 想起科罗拉多的小丑案
· 华裔政客去哪儿了?
· 总统夫人win the battle but…
· 写在当下 虔谦与嘎子
· 惊闻张靓颖任国际影展评判
· 艺术是一条不归路
· 自嘲与内心犟大
· 从ABC[辱华事件]所想起的
· 她是一个诚实的作家吗?
· 鬼节往事
【职场小咨询】
· 如何对付裁员适应公司文化
· 职场如秀场:面试小贴士
【original story】
· 写在《安迪与房客》(概要)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五 ,完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四)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 (三)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 (二)
· 情景喜剧:安迪与房客(一)
【travel】
· 395道与曼莫斯湖
· 寻找恐怖大师的足迹(二)
· 寻找恐怖大师的足迹(一)
· 英国:别来无恙(五 全文完)
· 英国:别来无恙(四)牛津剑桥
· 英国:别来无恙(三)西敏寺
· 英国:别来无恙(二)
· 英国:别来无恙(一)
【silly me】
· 轻轻的我走了
· 那年,俺疯狂地开车经历
· 万圣节的遐想及上网心得
· 网路网缘 我与虔谦
· 网路这玩艺。。。嘿嘿
· 我的世外桃源
· 新三年;旧三年
· 老歌囘放
【non-fiction】
【daily comic】
· 转发:一小学生奇文【我的家】
· 篡改 《Life of Pi》(搞笑版)
· 年底烈士纷纷来电
· 包二奶大奖赛决出九项冠军
· 美国总统的选举就要揭晓啦
· 如今: 笑一笑十年少
· 东方的帕瓦罗蒂
· 因为我老婆不见了
【general talk】
· 永远的怀念:马祥生
· 尿童或唯一(最大)受害者
· 爱从那一刻开始
· [冲突]也许可以这样化解
· 从陈安娜想到的趣事
· 作品的风格决定其世界性
· 挺莫言
· 美国老人的独立精神
· LadyGaga惊艳格莱美
【talk film】
· 柯恩兄弟西部片True Grit
· 奥斯卡前夜谈奥斯卡2011
· Oscar Awards for 2011
· 纪录片《Up the Yangtze》
· 《Up the Yangzi》令人思索
· Johnny Depp与惊悚片
存档目录
2020-11-18 - 2020-11-18
2016-09-13 - 2016-09-13
2016-03-05 - 2016-03-05
2016-02-11 - 2016-02-19
2015-09-30 - 2015-09-30
2015-05-01 - 2015-05-06
2015-03-16 - 2015-03-16
2015-02-02 - 2015-02-17
2014-11-05 - 2014-11-17
2014-10-14 - 2014-10-20
2014-09-19 - 2014-09-30
2014-08-21 - 2014-08-25
2014-05-04 - 2014-05-28
2014-04-15 - 2014-04-29
2014-03-01 - 2014-03-31
2014-02-03 - 2014-02-03
2014-01-07 - 2014-01-07
2013-11-04 - 2013-11-26
2013-10-02 - 2013-10-31
2013-09-30 - 2013-09-30
2013-07-01 - 2013-07-03
2013-06-04 - 2013-06-24
2013-05-01 - 2013-05-31
2013-04-28 - 2013-04-28
2013-03-04 - 2013-03-25
2013-02-18 - 2013-02-28
2013-01-06 - 2013-01-31
2012-12-11 - 2012-12-16
2012-11-01 - 2012-11-12
2012-10-11 - 2012-10-24
2012-09-19 - 2012-09-19
2012-01-04 - 2012-01-04
2011-12-14 - 2011-12-27
2011-10-06 - 2011-10-27
2011-08-30 - 2011-08-31
2011-06-06 - 2011-06-06
2011-05-05 - 2011-05-17
2011-04-27 - 2011-04-28
2011-03-02 - 2011-03-12
2011-02-10 - 2011-02-27
2011-01-19 - 2011-01-31
2010-09-02 - 2010-09-10
2010-08-12 - 2010-08-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