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回流 中国拉近与美国差距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9月05日 转载) 清华大学近日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蓝皮书同时还指出,虽然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但是人均产出效率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仍非常稀缺。
上述消息发出后,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诸多讨论,不少人指出中国与美国科研实力还是相差很大,而且这些年中国人才流失现象使得很多高精尖人才在华无法施展空间。
中国缺高端创新人才么?
侨报网通过梳理相关媒体消息发现,实际上中国并不缺乏高端人才,只是因为过去某些政策配套的不够完善使得不少人才纷纷出国镀金并滞留海外,其中在北美地区就集中了不少华裔顶级人才。
此前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2014)》显示,目前在美国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约有240万。美国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1/3出生于外国,其中约21%是华裔。
该报告指出,近70%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企业工作,行业分布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为主,19%在教育机构工作。除了传统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也开始向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行业分散,大量跨行业专业人士也开始出现。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为此称“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正在崛起,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海外华人群体,他们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科技变革的引领者,文化交流的民间大使,也是中国宝贵的‘海外人才库’和‘战略资源库’。”
另据汤森路透近期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含港澳)共有134人入选2014年“高被引科学家(论文成果被广泛引用的科学家)”,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1702人)、英国(304人)和德国(163人)。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海外人才回归 科研能力提升
美国向来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引以为豪,但近年,不少海外顶尖的华人科学家回归中国,正收窄中国与美欧等先进国家在科研能力上的距离。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创业环境的改善,海外人才回国投资、工作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同时,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各地引进外来人才的想法也日益迫切。尤其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的“千人计划”战略使得海外人才的回归更加便利。
由于长期工作在国际科研前沿,“千人计划”专家的大批回国,加快了中国与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对接。《科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中,“千人计划”专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就占3项,其中中国科技大学赵政国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海军参与ATLAS组实验,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上帝粒子”作出直接贡献,列“十大进展”之首。
“大家在科研领域的出色表现向世界证明,在中国同样能取得一流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甚至比海外实现得更快更好。”“千人计划”专家丁列明此前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这是‘千人计划’最鼓舞和凝聚人心的地方。”
随着人才的大量回归,2013年中国迎来“海归潮”,当年海归人数达到约35万余人,创下历史新高。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侨办主任裘援平今年早些时候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称,“海归潮”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对海外的游子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希望能够回到祖国、祖籍国来寻求自身的发展。
裘援平指出,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先后下发多个文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包括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的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多形式为国服务的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回来创办企业的政策,提供科研经费资助的政策,给予回来定居、工作的专家特殊的优惠政策,提供出入境及居留便利的政策,子女入学和保险方面的政策,等等。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为创新、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据美媒报道,中国决意运用其充裕的财政资源,以及日渐提升的地位,招揽在改革开放期间流失的顶尖科学家及学者回国,美国一项研究更指出,未来中国将较美国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化为产品推出巿场。
来源:侨报 _(网文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