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天安門廣場事件又臨近了,今年是26週年紀念。 從《維基百科》及其它文獻資料中,編寫了一亇系列文章,這個系列稱作《從獨裁走向民主》,收集了一些國家的人民經過與獨裁者的殊死鬥爭,最後走上自由民主的大道。在這亇系列中將收集歐亞有關史料,如1989羅馬尼亞革命,德國柏林牆的倒塌,韓國的光州事件,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匈牙利事件,蘇聯解體,紅色高棉的覆滅…,讓各位自己去思考“6.4”的過去、現今和未來。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五 – 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以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為標誌,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
戈爾巴喬夫的總書記身份證 (1986-1991)
蘇聯解體的原因
1991年以來,國內外政治界、學術界許多人士對蘇聯解體的原因、影響和後果進行了多視角的探視和研究,已經出版的著述和發表的論文數量浩繁,觀點各異。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主要觀點。
體制缺陷
史稱“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集權的體制。這種體制為應對國內外緊張局勢,能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適應備戰和應戰的需要,取得工業化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顯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使蘇聯成為歐洲第一強國、世界第二超級大國。然而這種體制嚴重背離現代經濟的發展規律,壓抑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加上它在政治上無情地消滅各種反對派和壓制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嚴密控制,使整個社會在急速的大爆發之後,處於僵化、封閉和麻木的狀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着時代主題逐漸向着和平與發展轉移,這種體制使經濟發展緩慢,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更加嚴重,制度性的弊端進一步凸現。顯然,這種體制,不但不能把蘇聯建成現代化民主國家,完成歷史性任務,反而使蘇聯在同資本主義的世界性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說十月革命後出現了“一球兩制”的新格局的話,那麼,半個多世紀的比較和競賽,沒有顯示蘇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種體制未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來越多的民眾的支持和擁護。
改革失敗與領導失職
蘇聯從1922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列寧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改革,並強調更加發揚黨內民主。然而自1926年史達林當權以來,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經濟體制。雖然在這種體制下蘇聯實現了工業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礙了蘇聯的發展。隨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後進行了改革,但他們只是對原有體制進行小修補,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最明顯的就是蘇聯內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裡充滿了外國名貴以及蘇聯國內極缺的商品,專供蘇聯的特權階級享用。相較之下,大部分蘇聯人民必須忍受劣質、陳舊且無人想買的東西。此種體制傾向於犧牲下層人民的利益來解決上層權貴的問題,從1989年開始,蘇聯由於改革失利與嚴重的通貨膨脹,開始對下層人民實行進一步的緊縮政策,在煤礦礦區造成了嚴重的消費品短缺,導致長期受壓迫的煤礦工人進行大罷工。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和困難重重的國內環境。有人比喻此時的蘇聯猶如一艘滿載軍火的航船,船體鏽蝕,方向不明,運轉緩慢,在茫茫大海中瀕臨下沉。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可是,這名“船長”很不稱職,缺乏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膽略和能力,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他倉促應對,在領導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的導向,致使整個國家迷失方向,危機驟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關頭,戈爾巴喬夫又只顧自己的得失,在複雜的政治較量中節節敗退,主動放棄陣地,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會有質的更新”,就是要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義已經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變更現存制度。
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着中央權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開始尋求更大的自主權力。隨着“公開化”的日益深入,蘇共的歷史問題和歷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時,導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東歐共產黨國家的體制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積累的錯誤發生了總爆發,共產黨及其政治目標在東歐國家日益不得人心,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政權紛紛倒台。蘇聯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法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
直至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共產黨處境到了危難關頭,戈爾巴喬夫自動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蘇共衰敗,是蘇聯劇變的前兆;蘇聯解體,是蘇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結果。
然而,國內外有些學者把蘇聯解體的原因過多地甚至全部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一個人。例如,博爾金認為,“蘇聯是被人從內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葬送的,是被反對派搞垮的”。國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所謂“叛徒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亡黨、蘇聯解體的罪魁,是社會主義的叛徒。
民族問題
蘇聯是在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以民族為特徵的邦聯制國家。因而民族問題由來已久。斯大林時期強行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和芬蘭的卡累利阿,為確保統治權,歷代沙皇均對被征服的民族實行殘酷壓迫與奴役,極力煽動大俄羅斯沙文主義情緒,唆使俄羅斯人鄙視、仇恨、欺壓非俄羅斯民族。非俄羅斯地區的一切重要職務都由俄羅斯人擔任,俄語為官方語言,禁止用非俄語出版書報,學校禁止用非俄羅斯語授課,非俄羅斯民族被迫俄羅斯化,並經常遭到蹂躪和屠殺”。
另外,俄羅斯在歷史上一再對外擴張。俄國十月革命後,一度承認各民族有自決權,但蘇俄及其後來成立的蘇聯仍採取對外擴張的路線,從1919年至1944年,先後駛入了獨立的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烏克蘭、阿塞拜疆、格魯吉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圖瓦人民共和國等國家,並對外侵略和武力兼併了包括羅馬尼亞與芬蘭等民族的大片聚居地。蘇聯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問題可謂頭緒紛繁、盤根錯結。
民族主義被視為蘇維埃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面而受到打壓,各民族的政治、文化和經濟精英多被處決,民族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遭到摧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時和戰後,蘇聯還對境內的波蘭人、芬蘭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伏爾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和遠東朝鮮人等少數民族實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和種族遷移。
政黨腐敗
蘇聯各級幹部的官僚主義早就存在,二次大戰後逐漸形成為特權階層,享有各種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時期,更形成一個個“官僚氏族集團”,這些集團內部兒女聯姻,官官相護,貪污瀆職,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黨的幹部群體逐漸蛻變為與人民對立的特權階層。使執政黨與民眾之間隔閡越來越大,民心盡失。當群眾日益感受到特權階層與自身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馳時,這種政治體制的衰敗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
具體地說,20世紀80年代末,這個集團羽翼已經豐滿,他們已將大量國家財富占為己有,此時,他們急切希望共產黨的垮台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劇變,以便通過國家制度的公開變更,在新制度下從法律上承認他們攫取的財富合法化,並能名正言順地將這些財富傳給子孫。基於這樣的認識,有的學者認為,蘇共的垮台和蘇聯的劇變,是“一次來自上層的革命,舊統治集團中的主體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對自己藉以統治的體制的忠貞,掉頭而去”。
軍備競賽
美蘇兩國間的軍備競賽使國家財力過多地投入國防軍事預算,加劇了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特別是勃列日涅夫時期窮兵黷武,發動阿富汗戰爭,使國防軍事開支猛增,國內各類矛盾積聚,成為蘇聯解體原因之一。
蘇聯的罪行
蘇聯還對本國人民和其他國家犯下了諸多罪行,如農業集體化時期對“富農”階級的流放和屠殺,蘇聯1928年-1934年間農業集體化過程中,穀物的總產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國家收購量卻增加了150%,這直接導致了波及烏克蘭、北高加索、伏爾加地區、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等地的嚴重的饑荒。在此次饑荒中死亡的人數大約在600萬-1000萬之間,其中以烏克蘭大饑荒最為慘重(餓死250萬-500萬人)。1947年二戰結束後,蘇聯再次出現了饑荒,約有100萬-150萬人因此而喪生。
1930年代斯大林搞的“大清洗”時期對黨員、知識分子、軍人和其他無辜者的屠殺,上百萬人死於大清洗,逾十萬被槍斃,上百萬人被迫遷居。許多人被關押、拷打或者送入勞改營和古拉格。由於飢餓、疾病、惡劣的環境條件和沉重的勞動,許多人死在勞改營中。
集體處決波蘭軍官是蘇聯秘密警察機關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聯共產黨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遇害人數估計約為22,000人,最常見的數字為21,768人。
這些罪行隨着“公開化”的進程被逐步公諸於世,對蘇聯人民造成了極大的思想衝擊,並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滿情緒。
蘇聯法律
蘇聯成立宣言和成立條約,蘇聯歷次憲法均規定了: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享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這為加盟共和國獨立,蘇聯解體,提供了法律依據。
八一九事件
蘇聯國家安全緊急委員會與俄羅斯領導的部隊彼此對峙著
1991年8月19日,蘇共中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不成功的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共中央總書記兼蘇聯總統的戈爾巴喬夫,試圖收回下放給加盟共和國的權力,同時終止不成功的經濟改革。但是在人民、軍隊和大多數蘇共黨員的聯合反對下,政變僅僅維持三天便宣告失敗。
雖然戈爾巴喬夫在政變結束後恢復了職務,但聯盟中央已經無法控制在平息政變的過程中,大大加強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勢力。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宣布蘇共為非法組織,並限制其在俄羅斯境內的活動。戈爾巴喬夫辭去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委員會自行解散,讓下屬各黨組織自尋出路。很多共和國的共產黨或自行解散,或更改黨名為“人民黨”或“社會民主黨”等,蘇聯共產黨就此正式解體。
葉利欽站在一輛坦克上向人群發表講話(1991年8月19日下午)
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
在蘇聯解體之前,立陶宛於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獨立,其他共和國也紛紛加以仿效,先後發表了宣布恢復或收復主權的聲明,並開始制訂實現獨立的步驟和措施。8·19政變後,除俄羅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布獨立,在俄羅斯境內的韃靼斯坦、車臣、西伯利亞等地也出現了要求獨立的主張。
俄羅斯1990年6月12日宣布恢復主權,1991年12月25日宣布國名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更名為“俄羅斯”,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事實獨立。
蘇聯的終結
在1991年年底,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舊蘇聯。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以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並加入獨聯體,蘇聯在此時已名存實亡。隨後葉利欽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告知聯合國秘書長蘇聯在安理會及其他聯合國機構中的成員國資格將由俄羅斯聯邦及其他獨聯體11個成員國繼承。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時38分,蘇聯國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取而代之的就是俄羅斯國旗。
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就此正式解體。
對中共政權的衝擊
蘇聯解體和東歐衛衛星國的変天,是繼二戰勝利從世界範圍內消滅法西斯主義後的又一次歷史性勝利,是證明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制度鐵定的事實,儘管在九十年代初歷經了“蘇東波”巨變後,仍有少數國家如中國、北朝鮮、越南、老𢰸及古巴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受6.4天安門事件的影響,蘇聯解體對中共政權的衝擊是致命的,除前所末有的維穩措施外,還對蘇聯解體後一系列的改革帶來的陣痛進行攻擊,其中以新華社和解放軍報文章最為典型:
2013年8月至9月,中國大陸媒體新華社和《解放軍報》分別發表文章提及蘇聯解體。新華社發表文章《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內容刻畫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崩潰、民生凋敝的場面以及一些異見人士的不滿情緒,稱俄羅斯“從一個強大的國家變為一個在經濟上無關緊要的世界二三流國家”。《解放軍報》發表文章《鉚在意識形態鬥爭陣地上》稱蘇共軍隊變質變色甚至倒戈的根本原因是“他們喪失了理想信念,忘記了黨指揮槍的原則。”這些文章由於其實質意義被扭曲,引起了中俄雙方的強烈反響。俄羅斯之聲引用新浪微博上中國網民的評論對新華社文章中的觀點予以反駁。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瓦西里·卡申認為新華社的文章“毫無邏輯”,使用了過時的、顛倒是非的和被歪曲了的資料,認為蘇聯的解體“更多是人心理的崩潰”;還認為蘇聯的解體並非《解放軍報》所說的軍隊喪失理想信念所致,而是由於蘇共對武裝力量和情報部門的集中控制產生的反作用造成的。
俄羅斯人民真不幸福,我等也想過這麼慘的生活,”網友“羽淼網絡”在評論新華網昨日刊登的《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一文時寫道。文章作者是博主王小石。王小石在自己的文章中對俄羅斯的民主改革進行了批評。根據至少是十年前的統計數據,王小石得出了一個結論:蘇聯解體導致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衰敗。“俄羅斯已經從一個強大的國家變為一個在經濟上無關緊要的世界二三流國家了。如果中國走了蘇聯的老路,又沒有那麼多資源,中國老百姓吃什麼?”王小石問道。
俄羅斯之聲”在自己的微博中問道:新華社能公布這種文章?此文被轉發幾十萬次。許多網友向王小石發出猛烈抨擊。
請看俄羅斯現在‘慘狀’:全民免費醫療;實行學齡前、基礎和中等職業免費教育,並提供免費午餐;女55歲,男60歲,就可領養老金,不論是否為國家工作過;2014年人均收入達12,925美元,世界排名56位(中國是7,589美元,世界排名75位)。
現在都2013年了,還拿2001年的統計數據騙我們。致新華社:當今要洗百姓的腦可沒那麼容易了,”“心靈的覺醒”氣憤地寫道。
“俄羅斯人真不幸福,多費事啊。還去投票,我們都是由人大代表替代投,”卡卡羅托諷刺道。
作為蘇聯解體後社會狀況惡化的證據,王小石指出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為58歲。“中國的人均壽命就高?多少年輕人三高?”網友“隨遇而安的現實”問道。
“支持新華社觀點!不過,蘇聯解體後國家財富被少數寡頭竊取可是事實,”網友“吃完就俄”爭辯道。
“嘲笑別人褲子拉鏈開了竟然忘了自己還光着腚,”汶金讓譏諷道。“俄羅斯的魄力豈是中國能比?從庇護斯諾登就可以知道,俄羅斯仍然有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底氣,而中國只敢一邊正面舔美國屁眼,一面背後扎美國小人,就這還有臉說俄羅斯是三流國家,可笑可憐至極”網友“貓咪呢朋友7 ”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重大外交事件,俄羅斯人民現在多幸福,誰願意回到蘇聯。新華網趕緊賠禮道歉吧。”網友“見底何如此”建議。“完了,普京哥知道以後很生氣。聯合軍演白搞了”盛唐運河半開玩笑地寫道。“SU35會不會漲價?”“李牧2008”擔憂,“俄羅斯,要不要中國解放水深火熱的你們啊?中國有的是錢,”網友“現實總是夢想”諷刺地寫道。
“民不聊生是蘇共獨裁統治造成的,俄羅斯民主化才給人民現在以福祉,”網友“我們信仰的主義”指出。
儘管俄羅斯在從獨裁走向民主的道路上充滿曲折甚至反覆,但是民主體制巳成為各界群眾的普遍共識,任何人要想頑固地拒絕從政治體制上作根本的改革,將永遠地被歷史淘汰出局。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一–1989羅馬尼亞革命,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028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二–德國柏林圍牆倒塌,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507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三–韓國光州事件,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19888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四–紅色高棉的覆滅,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1360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五–蘇聯解體,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1982
從獨裁走向民主之六 – 東歐劇變,請參看:
http://blog.creaders.net/jjin/user_blog_diary.php?did=222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