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晚成的博客  
杂草园―兼收并蓄  
我的名片
晚成
来自: Canada
注册日期: 2013-08-03
访问总量: 611,64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 阅读 分享 批评 指正
最新发布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友好链接
· 韵茜:韵茜的博客
· 安水如:安水如的博客
· 竹韵:cqs408738769
分类目录
【生活在自由的国度里 (1989- )】
· 五 重返大湖林业中心
· 四 美国,马里兰大学
· 三 我的 Honourable 母亲
· 二 渥太华,加拿大遥感中心
· 一 苏圣玛利,定居后艰辛岁月
【转发朋友博文 2】
· 北欧七国行(9)邮轮和船上生活
【亇人回忆录 2】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小说 2】
· 渥太华之秋
【“思想解放”年代回忆录】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
· 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三)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下)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中)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上)
· 一封通天投诉信
【摄影 3】
· 我和摄影六十年
· 四川自贡元宵灯会 - 凤凰城展出
· 云山雾罩阿拉斯加 — 邮轮七日游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安大略省牛仔竞技-2016.6.17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4)
【“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2】
· 《足迹-难忘的岁月》 第三章 南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文献资料】
·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上)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中)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下)
· 文革道县大屠杀骇人听闻 青年妇
【摄影 2】
· 小草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3)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2)
· 我家孙女初成長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1)
· 聖彼得堡(1)冬宫 俄罗斯艺术魄
· 聖彼得堡(2)叶卡捷琳娜行宫 宫
· 聖彼得堡(3)东正教堂的前世今
· 聖彼得堡(5)随笔及摄影拾遗
· 聖彼得堡(4)彼得大帝夏宫
【文献转发】
· 50祭:文革是中国人民5000年灾难
· 老百姓这样评价2015年
【从擉栽走向民主】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六 – 东欧剧变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五 – 苏联解体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四 – 红色高棉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三 – 韓国光州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二 – 德国柏林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一 — 1989罗马
【“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1】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南大旧事】
· 南大旧事(0)-气象系1958级同学
· 南大旧事(1)1958年‘大跃进’
· 南大旧事(2)郭校長说:‘坐下来
· 南大旧事(3)飢餓的校园
· 南大旧事(4)校园恋爱面面覌
· 南大旧事(5)最后的围捕
· 南大旧事(6)后记
【转发朋友博文 1】
· 北欧七国行(9)邮轮和船上生活
· 北欧七囯行(8)瑞典-斯德哥尔摩
· 北欧七国行(7)芬兰-赫尔辛基
· 北欧七国行(6)俄罗斯-聖彼得堡
· 北欧七国行(5) 爱沙尼亚-塔林
· 北欧七国行(4) 德国-柏林
· 北欧七国行(3) 丹麦-奥胡斯
· 北欧七国行(2) 挪威-奥斯陆
· 北欧七国行(1)丹麦-哥本哈根(
· 北欧七国行(1)丹麦-哥本哈根(
【摄影 1】
· 安大略省姗姗来迟的春天
· 初秋阿岗昆公园
· 凤凰城夏日清晨 - 鳥比人起早
· 跟着外公学拍照
· 凤凰城夏日清晨拾零
· 枫景这边独好—安大略之秋
· 嬉水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们
· 小小“画家”作画
· 拉斯維加斯-賭城大道的山寨世界
· 拉斯维加斯五花八门的广告
【亇人回忆录 1】
· 我学英语六十年
· 五十年前我们的结婚进行曲
· 晓钟一家和我五十年(上)
· 晓钟一家和我五十年(下)
· 我的足球少年的回忆
· 25年前在加拿大小镇,看天安门“
· 爱的苦旅(3)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爱的苦旅(2)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爱的苦旅(1)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相 亲 - 献给我妻秋韵
【散文】
· 我的一个童年的记忆片段
· 外婆的背影
【小说 1】
· 和一个中德混血女孩的情缘 (小说
存档目录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1/01/2018 - 01/31/2018
08/01/2017 - 08/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1/01/2014 - 01/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我和摄影六十年
   

我和摄影六十年
    
    《我和摄影六十年》其标题並不十分切贴,因为摄影是我的业余爱好,这一爱好虽然伴随我几乎一生,组成我人生经历一部分,但我象芸芸众生的大多摄影爱好者一样,对摄影没有作过真正的贡献,祇能借助“我和摄影六十年”,作为我回忆录的一部分。
    
    摄影 - 定格的纪忆,我一生的爱好
    
    我最早对摄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童年时代两張照片。一張是我大哥结婚时我当小傧相,其时正好抗战胜利,我比大哥小十六岁,1946年我才五岁多,想当年我也算是小小帅哥一个,于是被选中当我哥的小伴郎,正式称谓“小傧相”。那时拍婚照也是横一張竖一張拍了无数,印楼想多赚点钱,其中一張是同嫂子娘家方选的小伴娘俩人单独拍的一張“婚照”,可惜几经搬家己找不到照片了。另一張是1947年我父親五十大寿,我的父親和母亲,以及三个姐姐和我,在杭州西湖三壇印月,一个陈列着全套红木家具的客厅里,由摄影师拍摄的,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照片,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扫描了当年的合家欢乐的情景。照片清晰,神态自若,那些年正是我父親在事业上的上升期。
    
    图1.一九四七年父亲五十岁生日在杭州三壇印月合影
    
    1958年我考入南京大学气象系,直至1960年我爸给买了我一生中第一架照相机,我开始对摄影有了更浓厚兴趣,在以后将近六十年的时间里,我拍的许多照片,定格了不少人事和景象,成为我永恒的纪忆。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大跃进产品,仿造徳国30、40年代的倈卡(Like)相机,国内能仿制也算相机研发制造上一次“大跃进”。这称为“上海58-II”相机的参数如下:速度有B门、丅门,从1秒到1/1000秒,光圈是3.5到16,快门是帘布式,双重重合式自动测距,膠卷是所谓135即分装在膠卷盒内,(有36張、24張甚至12張一卷的规格),每張尺寸是36毫米X24毫米,当今全幅数码相机的传感器也是36mmX24mm,大概考虑到兼容性。上海58-II的价格不菲260元一台,1963年我大学毕业后月工资才每月56元,这相机价将近我五亇月的工资。
    
    图2上海牌58-II型相机
    
    不过父亲为我买了相机,并不给钱买膠卷和冲洗印制照片,一卷黑白膠片约二元,还是国产的上海牌,若买进口的柯达膠卷更是贵得离谱。冲洗膠卷少说也在五六角一卷,当时上海一家叫“科艺”的照相器材公司,冲膠卷分一般冲洗和微粒冲洗,选择微粒冲洗就得一 大小,洗印照片不放大也就是24mmx36mm。


1960年摄影菜鸟起飞了

    
    我拍摄的第一卷膠卷是36張,冲印出来的第一批照片是14張。没有出图片的24張底片简直是惨不忍睹。从此开始我的“摄影生涯”,摄影菜鸟起飞了。
    
    我的第一亇摄影啓蒙老师是我一位堂兄,他当时在有品牌知名度的上海皮鞋厂工作,兼任出口皮鞋样品的摄影师,他使用倈卡和罗萊等德国名牌相机,他有时到我家里拍照,有时带我和我的大学同学到公园去外拍。有几次到他厂里暗室里学习放大,以后我给妻拍的照片,质量高的都在他暗室里完成的。 
    
    学习摄影初期,很少有拍风光片,䑅卷和照片冲印放大都很贵,留下风光照很为稀少,好的很难找到,下面这风光張照片当年没有放大,仅和底片一样尺寸 24mmx36mm,现在扫描放大已无清𥇦可言,也是为了记录当年拍摄风光片的水平。
    
    图3龙沙公园的小艇
    
    大学时期摄影活动
    
    虽然身在大学,对国内外摄影各流派各名家知之甚少。但是国内还是有少数几位摄影家为我所欣赏的。如被称为“中南海红墙内摄影师”,当时在摄影界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吕厚民是其中的一位。吴印咸是老一代摄影家,曾任北京电影学院付院长兼摄影系主任,后任中国摄影学会付主席,当时有一幅《白求恩大夫》摄影作品,记录白求恩大夫在抗战前线的破廟里为伤员做手术,非常传神。吴印咸的《摄影构图原理》作为精装本上下两册出版,国内少有的摄影著作,出于对他的敬仰,我还是买下了这套书,確实对我以后摄影构图邦助不少。
    
    图4箸名摄影家吴印咸1939年作品:白求恩大夫
    
    国内每年都开全国摄影展览会,届时凡假期在上海就必去上海美术舘参观,后来毕业后有机会去北京出差,就必定去北京美术舘观看。题材却相当贫乏,经典的是往往农妇抱着一大捆麦穗,工人手持钢扦在炼钢。几位御用摄影师的领袖活动的大照片,总能在历次影展上看到,千遍一律的雷同。堪称全国摄影展其水平大约相当于现今拿着数码机的人一半以上人都可达到。
    
    大学期间学习压力很大,鲜有时间去認真地拍照,大多记录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照片,而且我这一生生活过许多不同的地方,几次搬家这些照片都很少保存下来。那时大学生拥有一台相机很少,因此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拍照既不多也很低调,不像当下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几亇还自認为拍照水平很了不起,想弄个颇有几分颜值女朋友,摄影就成为撩妹的武器之一。
    1960年摄影菜鸟起飞
    图5南京大学东南大楼1958级大气物理专业全体,前第一人为作者
    
    给我女朋友拍照片
    
    我和女朋友(即后来的我妻)在大学期间关係好好停停,停停又好好,终于在1963年毕业后马上確定了恋爱关系,那时男女確定了这种关系,就等于订婚。但此刻却面临毕业分配帶来的分居二地后果。我在即将分别的前夕,在上海为她拍摄的几張照片,是我有了自己照机以釆“最佳摄影”。她去了湖南省零陵地区气象台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派性斗争,城头経常变换大王旗,我妻那一派被打败,在外流亡了一段时期,后二派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联合了。回单位后,发现她的宿舍被打砸搶过,劫后惊现这几張“最隹摄影”被撕,並被“展览”,标题为“请看资产階级臭小姐”(其实她父亲是医生),这就成了我的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亇人摄影展”。我妻好心痛,仔细用胶水粘了起来,现在扫描后的照片还能看到撕过的痕迹。
    
    
    
    
    图6,7,8,9在1963年夏秋之交在上海同女友惜别前夕留影
    
    大学毕业后和“文革”前摄影活动
    
    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沈阳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1965年春节我的第一个探親假,回到上海发现我父亲又为我买了一架上海4A 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后称“海鸥4型”),75mm焦距、使用f/3.5,速度1秒-1/300秒,旋钮输片,自动停片,基本上达到了德国产禄莱福莱(Rolleiflex)相机50年代初期的水平。业余甚至小报专业记者都用,质量还可以,价格比上海58-II相机要便宜一半以上,因为底片尺寸60mmX60mm较大,印出照片夠大不须放大也能看淸楚,当时投放市场很受欢迎。那台58-II上海牌135相机在1970年也到了寿终正寝,其帘布式快门出现霉点(或蛀点),拍出的底片竟呈现白点斑斑,于是用了十年后终于丢弃了。
    
    图10海鴎4A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当年禄莱福莱相机被当作记者机用,相当普遍。我们在街上背着禄莱福莱的山寨-海鸥4型,在公园里装腔作势对着美女创作着“作品”,于是当记者的的感觉就来了,那怕是山寨。在以后的20年中我一直背着海鸥相机,记录了多个方面的人生。
    
    图11海鴎4A型相机成为六、七十年代摄影爱好者的新宠(网络照片)
    
    拍了几張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其中有1966年我们结婚前后的照片。新婚燕尔但短暂的相聚,接着又是長达一年多的分离。
    
    
    图12,13一九六六年初新婚燕尔
    
    我给母亲拍了一張坐象,把母亲的雍荣华贵,慈祥可亲形象尽显在照片上。三十年后这幅照片选为她的大理石墓碑上的遗像。
    
    图14我的母亲
    
    1972年初我买了平生第一个彩色膠卷,趁短暂的探親假给女儿和家人拍照,为的是留下彩色的记忆,我女儿的这張彩照多年后我妻又为她放大一次,于是萌萌达的形象就此定格。
    
    图15二岁半女儿在上海人民公园
    
    “文化大革命”时期摄影活动
    
    “文革”前夕,我们被林业部从沈阳林土所要了去,“发配”到了遍远的北大荒,建立森林保护研究所,幸运的是全套暗室设备也都带了去。“文革”初期我被以莫须有的“罪行”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关“牛棚”,又送农场喂猪,直到林彪事件发生,才恢复了正常生活。“文革”中后期我成了“逍遥派”,逍遥派其实並不逍遥,除了分配我做子弟学校老师外,业余时间还忙着做三件事:理发、修收音机和摄影。摄影活动包括给人照相、冲洗膠卷、放印照片。
    
    这时期自己配制显影和定影液,自己冲洗膠卷,自己洗印或放大照片。显影液对温度要求特高,特别是冲膠卷,一般在20度上下不能超出半度。尤其冬天北大荒一般用煤焼热了“火牆”取煖,室内温度较难控制,于是在显影罐外再用一盆近20度的清水控制温度。
    
    对于摄影啚象能做十分有限的PS处理。一是放大机下的成象的啚象作构啚要求的裁剪,如黄金分割、主体运动方向、留白等等;二是调整啚象时控制反差,反差过强的㡳片就需用反差弱的相纸,反之亦然,使用某一反差级别的相纸来控制,标有0号或1号的相纸反差最小,2号或3号相纸的反差正常,而4号相纸的反差最大。比如阴天、雨天拍摄的底片都呈弱反差,配上4号硬性相纸,得出软硬适中的啚象。在强阳光下拍摄反差过强底片,配上0、1号相纸,就得到中性反差的啚象。实践中还发现显影液温度和浓淡也会对图像的的色调和层次产生影响,利用了这奌,微调药液浓淡和温度,以及显印时间,就能多少控制的质量。
    
    段岳衡老师历经过传统暗房(dark room)和数字亮房(light room)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他的体会,也是我在传统暗房中的经历和体验。段先生说“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工具应用而已。从发明摄影术开始,选择胶卷的反差,感光度的高低,这其实就是一种PS。还有就是温度的控制,药水的浓淡度,也就是完成我们现在的曲线,色阶,是一个原理。如果你有深厚的传统影像的功底,再带到数字影像里面,那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对一张高质量黑白照片的整个的影调也好,层次也好,我能把握得比较准确。”
    
    血溅暗房,乐此不疲
    
    有时整亱的暗室里忙碌着,往往要洗印一大臉盆大小照片。不幸有天深夜,左手食指尖被裁照相纸的大切刀,不小心切去四分之一,伤到了骨头,顿时鲜血直流,但在北大荒四周是农田又是深夜,祇能自己揑紧流血的手指止血,过了好久终于止住了。
    
    这时期用于照相的活动的时间虽多,大多是给单位同事和近邻居住的亲朋洗洗相片,为北大荒群众理个发,修个收暗机,特别是洗印放大照片,都会得到回报,少则三五个鸡蛋,好点请吃一顿带喝酒的晚飯,这对在食堂吃饭的单身的我是弥足珍贵的福利。
    
    要说那时最“出色”的作品是一張侧逆光摄影,是给一个小名叫小三的男婴拍的,逆光勾画岀人物的轮廓,用大光圈虚化背景,曝光量增一档,冲洗得到较软底片,再配用4号放大纸,得到人物轮廓和细节表现俱隹的照片,现将当年照片扫描于下:
    
    图16一幅侧逆光的人像摄影作品 
    
    这孩子名趙鹏后来在北京航空学院就读,毕业后当了新飞机试飞员,某年看CCTV 4,刚完成新飞机的试飞,正在接受采访。又听说就任飞机试飞学院付院长呢。最近报导他担承大飞机919的首席试飞员了。
    
    改革开放初期的摄影活动(1979-1989)
    
    这个时期是我科研工作最忙的时期,无暇顾及我的兴趣爱好摄影。1979年第一次作为森林防火考察团赴加拿大访问,当时还没有直飞加拿大的航线,我们选择北京-巴黎、巴黎-蒙特利尔,然而横跨加拿大考察,经过渥太华、佩塔娃娃、苏圣玛利、埃德蒙顿、最美的旅游胜地班芙以及维克多利亚,最后从温哥华返国飞东京,再从东京飞返.北京。一次完整的环球飞行,本来会有许异国风情人文轶事能收入镜头,可我没有把太次的海鸥牌相机带出国,而团長却背了一个进口相机,访问期间他胡乱拍了不少照片,却因为拍过的几卷膠卷有的又二次装入相机,损失了大半,而且当时少有的彩色膠卷。
    
    1986年第二次作为访问学者去加拿大,工作和生活在一处100公顷大原始森林,而著名的阿岗昆(Alqanquin)省立公园就在几十公里以外,我在有限的生活费用中省一下部份买了一架儍瓜机,因为相机焦距很短,成象质量特别棒,至1988初途经香港回国,拍了许多异域风情和工作照片,因为研究工作和学习特别忙,用傻瓜机也根本没法搞摄影创作,祗是随身记录了身边的人和景。
    
    八十年代末移民加拿大,这次出国带了一架 Canon AE-1,50mm f/1.8,后来陆续配了变焦镜头 vital 28-85mm f/3.5-4.5,和Canon Zoom FD 75-200mm f/4.5。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买了 Canon EOS ELAN 7,EF 28-90mm f/4-5.6。因为没高人指导,刚移民到加拿大囊中羞涩,买得都是乱七八糟不配套的设备。
    
    1998年朋友为交換我给他的一台传真机,他送给了我一架hp数码相机,时值300美元,但祇有1 Megapixel,800X600象素。这是我第一架数码相机,比我们摄影大师段岳衡先生早了六年(哈哈)!失敬失敬,与大师做一件事相同,拉抬了自己的身份,要不谁知道你是谁呀。虽然是低端数码相机,但彩色还是比较逼真,而在光线较暗环境下,如在有灯光的亱晚,设定有限高的ISO,也能照相,当然噪点较多,而且用膠卷相机,即使花昂贵的高价,ISO达到800,不一定达到效果。
    
    图17. 2001使用数码相机hp一百万象数,马里兰大学校园
    
    从九十代到2010前我对摄影还是处在懵懵懂懂状态,胡乱地拍下一此江湖河海历史名胜的照片,从传统的基础膠卷照相过渡到数码相机,还以为进入了摄影創作,太可笑了,比起当今任何一位严肃的摄影师,我都是小学新生的水平。那个时期我拿出四張照片作为这20年的努力的交待。
    
    
    
    
    图18,19,20,21九十年代用胶卷相机拍摄的四幅作品
    
    加入了组织 - 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 现代摄影重头学
    
    直到2010年偶然机会加入“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才是重头学习现代摄影开始。我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摄影设备和PS的后处理软件。这十年来先后从Canon EOS Rebel XTi(2008),更新到Canon 60D(2011),直到2016再更新到Canon EOS 6D,全幅,广角镜头16-35mm,1:2.8L,标准鏡头24-105mm,IS f/4L,以及長焦镜头70-200mm, IS 1:2.8L 和 70-300mm,IS f/4-5.6。后处理PS软件从最初的Microsoft Office附带的Microsoft Office Picture Manager,到Photoshop Element 7,目前使用的是今年才装上的PhotoShop CS6,因此使用RAW格式,PS处理图像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从我加入摄影学会才知我的摄影水平和摄影艺朮修养有多大的差距。因此凡是学会有活动,办讲座,去外拍,开年会我尽可能参加。虽然我家住多伦多东郊40公里外,无论多早去外拍,无论多晚活动结束,有时清晨一点到家。各种场合讲座認真聆听,常常是不耻下问。有时为了比较我的某一摄影経验(如相机参数设定,或某一景像是取捨),找岀与资深摄影师的差异,或当面提问,或背后認真思考。有时会有一些奇怪的idea想挑战一下常规的想法,多半是想而不敢提出,于是找人问去Google搜索。経过这么多年的薰淘,加上过去学的大气光学知识和多年遥感领域的工作経验,建立了学习现代摄影或数码摄影理论基础。
    
    獲得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年度摄影比赛二次三等奖
    
    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獲得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年度摄影比赛的第三名,对现代摄影祇能算作新手的我,感受到了学会对我的厚爱。学会名誉会长段岳衡大师给我颂奖,我一个箭步上去拥抱段大師,兴奋得使劲地拍打大师的背部,事后我听说大师在一次摄影創作时摔倒使二根肋骨骨折,我想我那次重击大师背脊,是否早巳造成大师“先前性”骨折?同段大师的唯一一次亲密接触,我将终生难忘。
    
    图22. 2013年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年度摄影比赛三等奖:枫糖美女


    图23. 2014年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年度摄影比赛三等奖:鸽子
    
    八幅作品收入回忆录


    我真诚希望把以下八幅作品呈献给大家,作为我重新入门摄影几年的汇报,但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评判这是些作品,都是极其一般水平的图片,因为要收入自己的回忆录,因此是 My baby,也请各位读者就当着是我的孩子喜欢吧。

 



26 .jpg





    24,25,26,27,28,29,30,31. 2010年加入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后八幅摄影作品
    
    荣获多伦多国际摄影节先锋摄影师 
    
    2014年底我们杜兰地区(Durham region)長青欢乐会,一个中老年娱乐组织,搞了第一届摄影展。这个影展我心中已有好几年的想法,对要组织这样多大多小多高档次多低水平的影展,起初毫无经验,就靠筹备组的几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刁桂年、潘瑞龙、陈巧生、铁白鴿和我,加上两位年轻女性Jessie和Jane。我们没有办摄影展的経验,而仅有200加元的起动经费,展品作者都是相当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影展选出26位作者50幅作品,其中袁承业、李少敏、曾南和我是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会员。开幕式请不到社会名流和摄影大咖,但是我们硬是撑起了一个有点规模、有点水平的摄影展。我在开幕式上作了《相机镜头后面的故事》主题发言,各筹备组成员作了全程记录,当地一家英文媒体作了啚文报道。
    
    展会后在2016举行的多伦多国际摄影节(TIPF)上,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时任学会秘书长高春推荐我为24名“先鎽摄影师”之一,我認为是对我们举办这个草根影展最好的表彰。
    
    
    图32,33. 2014年杜兰华人摄影展览会海报和览会花絮
    
    我和鲁总对摄影学会的建议
    
    我和鲁景程在学会里不是最老也是之一,他退休前是深圳电力公司的总裁,几次外拍摄影活动使我们成了有相同理念的老朋友。在2017年学会领导改选前,我们出于对学会的热爱,对学会发展的期望,共同起草了一份《加拿大中国摄影学会的工作建议》。
    
    建议书说“本不该由我们两老朽提些建议,我们既不是摄影界的先进的成就,又没有摄影后启之秀創新作品,但我们对摄影有追求对学会有感情,也想提几点外行人的建议,起一个抛砖引玉的的作用。…本学会的创始就创造了若干第一,创始人团队集中了囯内外的精华,在这批摄影精英的培养培训下,后启之秀不断湧现,以及不断又有各路精锐加入,使学会有了雄厚的人材基础。…为本会会员提高摄影技术和艺术水平学会,大可不必追求表面上高大洋,做点实惠于会员的实事,本会在其他协会学会之中具有特色的摄影团体。例如开全会时不一定要搞聚歺,每次充分利用难得机会,搞讲座、影展和自由讲评。…套用川普一句话,让我们学会再次伟大!”。时任学会秘书长高春将建议书在选举会上宣读了。也就这样把我们俩老头选进了理事会。我知道这头御对我是名不符实的,但学会总有导演、主角、配角和龙套,我很高兴做一个快乐的跑龙套吧。
    
    图34. 2017年庆祝加拿大150周年国庆日,《O CANADA》摄影展入围作品
    
    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


    目前摄影界各流派纷呈,风光人文历史现代新闻广告,各大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的分支。但是国人的摄影家们似乎并不过多的涉及新闻摄影,尤其是敏感新闻的摄影报道。

    
    学会名誉会長古大彦,是我国著名摄影家。他总是把镜头对准那些乞儿、吸毒者、失业人群,反映洋人社会的阴暗面。他说:“中国人对外国有一种误解,以为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我把镜头对准这些底层的真实人群,就是想让人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痛苦与挣扎,都有人性的阴暗与温暖。” 那么现实社会的天朝呢?摄影圈里有多少有成就的国人摄影家,将镜头对准真实的底层人群所谓“低端人口”?
    
    美国的普利策奖中(Pulitzer Prize),有现场新闻摄影奨和特写摄影奨,每年选出的摄影作品都会震撼读者的心灵。例如,2016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奨获奨系列作品《难民的逃亡之路》(组图)http://www1.guancha.cn/america/2016_04_19_357552_s.shtml  引发人道救助和恐怖袭击的大争论。反观刚结朿的《第二届多伦多国际摄影节》,几十个门类奖就是没有新闻摄影奖,是疏忽或是廻避?
    
    图35. 2016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奨获奨作品《难民的逃亡之路》(组图)首页
    
    摄影人生没有终点
    
    移民到北美,个人的发展有了无限的空间,利用有限的个人能力和机遇,摄影便成了我的爱好或事业。
    
    我的摄影使我快乐,也使親人朋友快乐,快乐的摄影已经永远成为我滄桑人生的一部分。当我老了,当我不能用双脚站稳身体时,我将用三角架作为我的第三个支撑点,继续在摄影路一直前行永无终点。
    
    谨以作者自拍肖像献给关爱我的摄影界朋友们。
    
    图36. 2017年10月20日生日自拍肖象 
    
    在回忆录撰写中,竹韵女士和叶家兴先生,对图象的后期处理,提供了很大邦助,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