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这个市名太响亮了,无论是否去过巴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巴黎印象。
上篇讲到这次自由行,巴黎是第一站,但只给巴黎安排了三天半的时间。巴黎景点那么多,如何安排其实没有费什么脑筋。网上浏览了几个当地人拍的视频,其中有一个的视频将三天的活动时间精确到小时,这个比较符合我家计划行程的特点,从路线到订的旅馆和吃饭的餐馆就基本照搬了这个,十五分钟就做好了攻略。 也正是因为巴黎的著名景点多,三天肯定扫不完,第一次到巴黎怎么安排都不会错。
3月15号的清晨,飞机顺利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机场里等入境的人头涌动。拿欧共体成员国护照的旅客有特别通道,安全门自动扫描护照,五分钟就过关了。其它国家的公民就没有这么幸运。等着人工过关的队伍,里三圈,外三圈慢慢地往前涌动着,好在有几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维持次序,你去这儿,你去那儿,井然有序,效率不低。
等到了我们,移民官把我们的护照在手边的机器上一划,感觉都没有拿正眼看看我们,抬手一按,咔嚓一声,一个大章盖在了护照页上,放行。
也有让签证官大费周章的。排在我们前面几个,一位皮肤黝黑,穿着紫丁香色长袍,光脚拖鞋,戴着圆顶彩带编织小帽的皮肤黝黑的老者站在窗口向坐在里面的移民官解释着。签证官手里拿着他的护照,又叫来他的同事,两人低声商量着。正拿眼观察他的同时,另外一个窗口又排了一队从国内来的旅行团,服饰显眼,兴高采烈,叽叽喳喳,签证官一律放行。后来在卢浮宫又遇到从中国大陆来的旅行团,听口音是江浙一带,衣裳光鲜,穿旗袍,带女呢礼帽,珍珠项链。能量高,嗓门大,到那儿都是不容忽视的一群。
出机场,跟着带着埃菲尔铁塔的标识走,就能找到去巴黎市区的区域快车,RER(Réseau Express Régional)。在机场人工售票台服务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买一张机场到市中心区的区域快车票和在巴黎市区的一天通票。一天的时间是从当天午夜零点算起,不是买票那一刻的24小时。通票的价钱等于花钱买五张巴黎市区的单张地铁票。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次买10张地铁票用于三天的行程更为划算。
从机场到市中心坐RER B,再转 RER A或其它地铁(Metro),要大约一个小时。RER 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上走,钻到地下的路程不长。三月的早上寒风迎面吹来还有些刺骨,春寒料峭。太阳没有完全出来,灰蒙蒙的天色,站台,沿路的建筑也是一片瓦灰色,看着有点单调但不刺眼。尽管网络上说兰色和红色是巴黎特有的颜色,但在我路过的三天里,巴黎是兰灰色的,厚重,沉着,耐看。
RER车厢里的座位,既脏又破,布料的罩子都磨秃了毛,看不太出来原本的颜色和图样。对了,这些老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建不是它们的重点,要是在破旧的公交上纠结,那你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我们住的旅馆在巴黎歌剧院(Opéra Garnier)附近,步行去巴黎歌剧院,老佛爷百货五分钟,离卢浮宫,香榭丽舍大街都近,交通非常方便。一路顺利,早上九点左右,我们俩摸到了旅馆。入住的时间是下午两点,房间还没有准备好。放下行李,先请前台客服帮我们在附近找一家可以吃到地道牛角面包的咖啡馆。
在法国如果你能说一两句法语,哪怕就是一句打招呼,Bonjour, 都能立马赢得笑容和好感。法国人的英语说得很不好,正常交流需要加上手势和表情,连旅馆里的前台服务员都是如此。法国人喜欢异乡客说法语,他们自己不喜欢学英文,嗯,这肯定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兴许是肚子饿了,也可能是新鲜劲儿,印象中,后来在巴黎吃过的牛角面包都没有第一次吃到新鲜,香脆可口。正宗的牛角面包只用四种食材,面粉,黄油,奶和蛋,是一层一层的起酥包裹,烘烤而成。咖啡馆里端出来的牛角面包,形状不完美,一看就是手工做的,拿在手上很轻,掰开一块,有数不清层的酥皮。表面那一层酥皮是脆的,一碰就掉渣,而内芯却松软而有韧劲,奶油香味儿浓郁。牛角面包堪称世间美味,就是吃起来有些麻烦。酥皮渣掉的,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
在巴黎歌剧院附近还有一家面包连锁店,名叫Paul,他们也卖牛角面包和各种加馅儿的起酥点心。Paul的第一家店开于1889年,是个百年老店。我们在巴黎的三天,店门口来回过了几次,只是没有机会进去品尝。 在巴黎的几天,每天早上,下午都吃牛角面包。吃的太多,把嘴吃刁了,回美国后,不到迫不得已,绝不碰美国的牛角面包。
我们每天的行程虽然排的满满地,但每天必看的景点一般只有两三个。只要重点照顾到了,其它的随兴而为。 第一天,我们去看埃菲尔铁塔,逛特罗卡德罗花园(Jardins du Trocadéro)和在塞纳河岸边流连忘返。
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是巴黎和法国文化的象征,也是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塔高312米,曾经占据世界最高人造建筑的位置长达四十年之久,直到纽约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现。
埃菲尔铁塔在设计,筹建阶段受到过广泛的批评和抗议,由于过于前卫,不为当时的艺术家们所接受。但如今,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它壮观,挺拔,秀丽,精致,独树一帜,135岁的高龄,没有一丝老态龙钟的作派,值得实地体验,到此一游。 从远处看不过瘾,我们又围着铁塔转了一圈,只是没有上到铁塔上的观景台,下次有时间再安排吧。埃菲尔铁塔游完,家领导和我对巴黎的印象有所改观,开始喜欢上了巴黎。
特罗卡德罗花园面积很大,但可能是季节不对,喷泉池里没有水。花园里的树木修剪得很整齐,但三月中旬,都还是光秃秃的,想必夏天的时候一定很美。
第二天一早去卢浮宫报道,从卢浮宫出来,沿着香榭丽舍大街走到凯旋门。
为了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在这次旅行之前,我特意做了一些功课,提前一个星期就在卢浮宫官网上订了门票。博物馆九点开门,我们的票九点半入场,希望可以避开一些人潮。博物馆有几个入口,我们走了人最少的Porte des Lions。这个入口门前有两个大狮子,可以用Porte des Lions,这个名字让Google地图指路。 从这个入口进馆,好处就是入场的人真的很少,当时除了我们俩,还有一对年轻的夫妇跟着一位导游。 想走这个门,抄近路的同学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这个入口不卖票,要事先买好票。还有就是这个入口没有客服,拿不到馆里的路线图,对惯于按图索骥的同学需要事先有所准备。
卢浮宫是一座有八百年历史的建筑,从城堡、皇宫,一步步演变成了现在的博物馆。来巴黎玩千万不要错过。论藏品,卢浮宫整体水平要比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大都会的藏品有点树小房新画不古的感觉),论规模要比西班牙马德里的Prado(Museo Nacional del Prado)大,论观赏环境体验要比弗洛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好,更不要说梵蒂冈的博物馆,大概只有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可以与之比肩。
这么大的博物馆,如果想把每样展品都看一遍,大概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计划早来,只是准备在参观人群大部队到来之前,挑几样镇馆之宝好好端详一下。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听有些人说过,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画作尺寸不大,什么时候都围着里三层,外三层举着手机拍照的人。我们幸好没有被这些言论劝退。Gioconda是这幅画的意大利名字,在意大利语中意为喜悦,欢愉,微笑(的妇人)。有学者也由此认为蒙娜丽莎嘴角的微笑有可能在传达一种幸福的感觉。观赏这幅画作不需要走的太近,就会觉得它不出自于人间。画作的整体效果所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仿佛是画家将上帝所在的世界揭开了一角,让我们偷窥了一下。
保罗·委罗内塞迦拿的婚宴
在同一间展室,蒙娜丽莎的对面是一副巨大的油画(6.77米×9.94米),画的是在迦拿的婚宴上,主耶稣基督将水变酒的神迹。这件神迹记载在约翰福音书上,是使徒约翰记录的主耶稣行的第一个神迹。与欢愉,安详的蒙娜丽莎相比,这幅画,动感十足,充满张力。
米洛的维纳斯
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米洛的维纳斯有着完美的头身比,头肩比。肩膀宽阔有力,腹部的肌肉分明,富于弹性。肌肤细腻光滑,既有力量又不失柔美,是最美的人体。
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雕像
在达鲁阶梯顶层,《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居高临下俯瞰众生。这座《胜利女神》是卢浮宫最著名的雕像藏品之一。如何才能充分展现这一古希腊艺术杰作的巍峨气势和迷人魅力?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达鲁阶梯荣幸入选,古典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协调混搭,使达鲁阶梯成为卢浮宫最具代表性的场所之一。 这座雕像展现了带翼的胜利女神尼凯飞降船头的瞬间。
虽然胜利女神头颅已经丢失,但身体的缺陷反而让人浮想联翩,更加突出了女神飞扬的神采和磅礴的气势。迎风飘起的衣裙活化在观众的眼前,仿佛有精灵藏身于石像,实在是人间少有的艺术珍品。
所遇之物皆是精品
凯旋门
两个大胆的大陆人跑到路中间拍照,
第三天去看巴黎圣母院的外围和圣日耳曼德佩区闲逛(Saint-Germain-des-Prés)。
修缮中的巴黎圣母院,还是有很多人在工地的外围参观。这是巴黎圣母院历史中一个特殊的时期,有必要将一切修缮过程记录下来。
圣母院里的怪兽从破洞中俯视烧焦的废墟,让人格外心酸。
众多的脚手架
修复教堂中管风琴上的巨大神像
第三天正好是周日,天气不好,下雨,又湿又冷。在圣日耳曼德佩区闲逛的时候,为了躲雨,走进一家教堂。正好有崇拜活动,于是坐下来听,法语唱诗,读经,一句都没听懂。实在有些无聊,崇拜没结束,就提前遛了出来。出来后才发现,这家是巴黎最古老的中世纪教堂——圣日耳曼德佩教堂 (Eglise Saint-Germain-des-Prés),其历史可追溯至 543 年,也是一大景点。
塞纳河
在花神咖啡馆叫的一些吃的,
旅馆附近当地人去的餐馆叫的冷肉和cheese拼盘,味道不错。
新鲜的水果
谢谢临帖,我们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