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道还的博客
  纪念李宗吾
网络日志正文
《老子》中道的“常”与“恒” 2017-06-09 11:52:31

“常”与“恒”

 

杨道还

 

6/9/2017

 

《老子》通行本中,“道可道,非常道”一句,“常”本作“恒”。马王堆帛书中,此句即为“非恒道”。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通行本中,“恒”被改写为“常”。所以这一句应该按照“恒”字解。类似地,饶宗颐“帛书《系辞传》‘大恒’说”一文中讲,马王堆本《系辞传》中,“‘易有太极’一句在帛书原作‘易有大恒’”。这里的改动不小,据说也是因为刘恒。(这引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说后来《系辞传》也是因为避讳,改“大恒”为“太极”;那么易经中的“恒”卦,却为何没有改?或者当时人认为《易》有神,又或者当时人认为“文王作易”,这两者犹在天子的等级之上,无须避讳。这个疑问,还有待方家解答。)

 

1.

饶宗颐在“帛书《系辞传》‘大恒’说”一文中,对恒字解释极为详备。他说:“恒字渊源甚古,殷墟文字里有先公名曰王恒,其字做亘(“二”部首中间夹一如字母D的形状)”。又说:“《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毛《传》:‘恒,弦。’郑《笺》:‘月上弦而就盈。’”“如月之恒”一句,按照饶宗颐的解释,很明白:恒字的上下两横,是上天下地,中间从月。这样毛郑之说都容易理解了:字源,象,形,和本意可以交融。

 

《老子》中用“恒”,当然是引申出来的“象意”,是指着这象而生出来的意义。月的弦是变动而长存的,“恒”字里面的常久就包含了变动的意思:变而存,存而变。恒字在经典中,引申出的意义有,久,常,坚固等(详见上述饶文)。恒又用于有弦之物,如弓之弦。

 

我在以前的博文中提到,老庄所讲的道和德都包含时间。道包含时间,意味着道包含着变化和变动。道包含时间,就不被时间所包含——即,道是无待的,不需要先有时间这个概念,然后才能讲到道,道的概念在时间之先。在时间之先的道,不管时间意义上有何化,动,迁,运,逆行等都不受影响,这就是那个“恒道”。


对于“道是无待的”这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有直接说明。有待,是先有某种框架,然后去将道套在里面。这样难以得到对恒道的认识。这就如那个如何将大象放到冰箱里的问题。心里有了这样一个冰箱,如量子这个,上帝粒子那个什么的,可以将大象放进去,但鲸鱼怎么办,鲲鹏怎么办?能将过去放进去,如何把将来放进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夸夸其谈冰箱制造者如何高明,有名,用户好评如潮等得到灵感。所以这样的思路,不如老庄所讲的虚极静笃。虚其心,就像野生动物园,心外的一切动物和万物,都可涵盖。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至少让人落下个开放的心态,而不是“自闭”。

 

2.

常字的来源,没有恒那么久远。常从巾,有方正的意思。常在时间意义上,有不变动的意思,如五常,常识,常言,一直到现在讲的常数。相对常来讲,恒有在变化中,牢固存在的意义;在时间上,不一定需要时时刻刻不变。(拙著《结构》中,有对道的“或然”表现的解析,即是从这个意象而来。)如,持之以恒,不是不停息地做一件事情,而是有条件有隙即做,即使存在间断也没有关系。恒德,恒心也有此类的意思。又如,数学上有常量变量,也有恒等式,这个恒可以将常变量都联系起来。

 

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区分恒和常,以卵击石,卵一定会破,是常;但水滴石穿,是恒。又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七十八》)这句话中,水的柔弱是常,但一旦有恒,则没有什么能够代替水冲激坚强(的效果)。恒有其生生不息的来源。常往往只是指一种不变的状态。(《列子》愚公移山是寓意恒还是常,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恒与常的区别或者可以这样归结:恒描述道,而常描述大德。用常来代替恒,是将常提高了一层使用。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大德之物或人有其常,如“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三十九》)。这里的一,就是那个常,那个有常的。天和地都是大德,但这里的地是从天的一中分出来的,“地法天”。

 

苏辙解道可道章,已经参破恒与常。他说:“今夫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不可道,然后在仁为仁,在义为义,在礼为礼,在智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变,不可道之能常如此。”仁义礼智信,在儒家是五常,属于常。苏辙特别提出,这些“常”并非常道。这就将“恒意义上的常”与“儒家和通行意义上的常”分开了。苏辙的这一理解,只能是基于常之上,仍有恒这一道理。

 

仁义礼智信的常,是德惟一的保证,不能随便地二三其德,去改变。但这些常用之于天下,在纷繁复杂的天下,用起来却又不足,因为不够完整。秉持这些,只是贵德,还缺乏尊道的意蕴。只有刚毅木讷,而没有通达,通达还需尊道之后方才得到。有人讲中国的学问就是教人做人,这个认识是不对的。做人只是贵德,就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贵德并没有错,但不去尊道,“会做人”的人,只是一些乡愿,只是“惟手熟尔”。只能说,从中国学问中可以得到作人(作为一个人)的道理,这个道理的核心就是尊道贵德。

 

尊道和贵德是一体的,“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五十一》)只有尊道,没有贵德也非自然。违背常或违背一,损害常或损害一,不是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这样的行为会有损自身的德。有损于德,即便以道为籍口,也非自然(效法自身)。

 

3.

帛书《老子·二》说:“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

 

这一章,很多人误解为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的解释,截断道流,讲一个凝固片段的现象,与老庄所讲的流化不息的意蕴是格格不入的。帛书一出,这样看法的错误就非常明显。这句的关键在于“恒也”,不是讲二,而是重心在讲,有个恒在里面。如王夫之解此章所讲:“要归于两端生于一致,故方有美方有恶”。即,美和恶虽然“异名”,但此章重心在于讲两者“同出”于恒道。从美丑的相对性追究,就背离了老子的意旨,越说越远,这就像哲学家拿杯子举例,有人却要问杯子是钧窑还是定窑的,这样的考证除了证明哲学家没有关于杯子的学问,得不到其他有意义结果。


老子举出这些例子,类似于讲“能量守恒”的意思:不管你表现为何,如何消涨变化,那个同出里总还有那个恒。这就如琴弦在弹奏的时候,虽然总是在动,但存在个平衡的位置;宇宙万物也是类似的以道为弦的乐章。

 

《老子·七十七》中有:“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有的解,如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将张弓等同于射箭,认为此句是(射箭的人),低了则向上,高了则向下。这个解隐约有“有的放矢”的意思,或者至少,有个目标性或方向性。我很怀疑老子此章包含此类的意思,原因很简单,如果有个目标,何不谈这个目标,而去谈如何摆弄弓弦?!我以为,这里的张弓意为,引弦时,弓稍在下者会被拉向上,向上者被拉向下,出于自然而不是有意抬举或压低。(详见《结构》)万物如弓稍一样,在时间上,有张有弛。天时趋前,总是使得“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此章中的“人”,不同于尊道贵德的圣人或王,而是脱离天,“与人为徒”的人。这些人倾向于。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是恶的,只是“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庄子大宗师》)人道的恒,处于这张弛之间。此章包含弦的意象,所以顺便记于此。

 

 

(wiki老子 (帛書本)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8%80%81%E5%AD%90_(%E5%B8%9B%E6%9B%B8%E6%9C%AC))


浏览(1478) (5)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道还
注册日期: 2016-01-10
访问总量: 194,49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中国传统学术之结构:从道德到厚黑学》近日开始发行
杨道还的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最新发布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不”与“弗”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 善
友好链接
· 老几:老几的博客
· jingchen:陈京的博客
分类目录
【书海偶识】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新书简介】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善
· 体用
· 灵感非直觉小议
· 思维的本质
· 现实世界是半开半闭的
· 哲学家的工厂
· 传统学术与个人修养
【得支离】
· “不”与“弗”
· “有教无类”的英文翻译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杂谈《老子》与老子
· 《老子》中道的“常”与“恒”
【随感】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也说木心:千里之行,始于竹下
· 玉帝遣神 等(二则)
· 敝帚自珍(二) 2019-11
· 无题
· 金庸及其他
· “封建二字不可滥用”一文读后
· 2017岁末感怀
· 读“越狱:徐洪慈——中国版肖申克
· 文化差异之一斑:中国绘画有没有
【诸子偶拾】
· 君子不器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三十而立
· 庄子与理工男
【杂谈】
· 贼
· 不轮回,也成佛
· 金庸及其他
· 在魏中军博文章后的回复
· 关于“有”的哲学
· 中国传统学术是必由之路--对嘎拉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下)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中)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上)
· 中国人的性格:明恩溥篇
【中国学术视角】
· 经济的两重性
· 《中国哲学之结构》内容简介
· 人之德,人生目的,论命——略论老
· 道与德的关系--略论老庄异同(之
· 老庄与西方--略论老庄异同(之三)
· 通老必先通庄--略论老庄异同(之
· 略论老庄异同(之一)
· 道德谈略
· 在老几,润涛阎,慕容博主的文章
· 人道的完整循环
【中国学术泛论】
· “不”与“弗”
· “听专家的”,有毛病么?
·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五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无字天书虽好,可人读得懂吗?——
· 谈谈无字天书
·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四
· 丸之走盘(三)
· 政治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一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
存档目录
2021-06-11 - 2021-06-11
2021-03-07 - 2021-03-12
2021-02-15 - 2021-02-15
2021-01-11 - 2021-01-11
2020-12-13 - 2020-12-29
2020-11-05 - 2020-11-05
2020-10-08 - 2020-10-08
2020-09-05 - 2020-09-30
2020-05-06 - 2020-05-06
2020-04-12 - 2020-04-12
2019-11-10 - 2019-11-10
2019-08-14 - 2019-08-14
2019-05-27 - 2019-05-27
2019-04-20 - 2019-04-20
2019-03-20 - 2019-03-20
2019-01-27 - 2019-01-27
2018-12-12 - 2018-12-30
2018-11-03 - 2018-11-03
2018-02-28 - 2018-02-28
2017-12-24 - 2017-12-24
2017-11-30 - 2017-11-30
2017-07-05 - 2017-07-05
2017-06-09 - 2017-06-09
2017-05-13 - 2017-05-13
2017-04-04 - 2017-04-28
2017-02-08 - 2017-02-08
2017-01-01 - 2017-01-01
2016-12-10 - 2016-12-29
2016-09-04 - 2016-09-19
2016-08-14 - 2016-08-14
2016-07-06 - 2016-07-30
2016-05-06 - 2016-05-21
2016-04-05 - 2016-04-23
2016-03-01 - 2016-03-26
2016-02-07 - 2016-02-14
2016-01-17 - 2016-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