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道还的博客
  纪念李宗吾
网络日志正文
君子不器 2016-05-06 08:04:04

君子不器


杨道还


(1)

孔子讲:“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形而下谓之器,器是有形有用的,但孔子认为君子学而不厌,不应该以成为一器为目的,或者说以致用为学习的目的。孔子学术的根本立足点是仁,而仁基本的意思即是以他人为人,而非一器。这是君子不器的理论上的原因。不视人为器,自己如何能够以器自矜呢?所以与现代教育使人为一器不同,孔子的教育是使人为人。


孔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专业人士,樊迟请学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又说:“小人哉,樊须也“(《论语·子路》)。孔子种地不如老农是大实话,后一句是孔子的气话,这一句经常被误解为孔子蔑视体力劳动。向孔子学种地这种话,就如同对希尔伯特,高斯这样高傲的数学家说,要向他们学记账,他们如何反应可想而知。学农是想成为一种社会中有用的器或人才,孔子已经言之在先,君子不器,那么樊迟就不得不归于小人一类。


比樊迟更等而下之的追求功名利禄,就更不是孔子的教学目的。不以利禄为念的人难得,所以孔子感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论语·泰伯》)。钱穆解“不至于谷”为,向学之心不转到谷禄上去。即是一个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意思。当孔子让漆雕开出仕,漆雕开说:“吾斯之未能信”(《论语·公冶长》)。孔子对此回答很高兴,就是因为漆雕开这种学生不易得。这里信是不疑,不疑则无惑的意思,钱穆解为漆雕开说自己未能自信,也是同一个意思。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人总是要做事情的,不器的人在社会中,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做什么有随缘和选择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不得不卷入社会机器,被裹胁而行,更是如此。在孔子的时代,孔子讲,自己在家里种地,就不会有饥荒的问题,这是退可守;出去做事,自然有俸禄,这是进可攻。一开始就必定要如何,反而限制了自己。做到了“忧道不忧贫”,就有了君子的基础。


诸葛亮《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是不轻用其身,俭是不以外在享受为念。“富润屋,德润身”(《大学》),外在的东西不属于自己,不能润身生色,转生负担而减色。修身先慎行,然后以内在的德来滋养,即“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孟子·告子上》)。不静就会引起不必要地“外来铄我”,这样得到的东西不是我的,不是属于我的真正的仁义礼智;已经静,又摒除外在的诱惑,德才能开始涵养生长,起到作用。澹泊明志,则不急功近利;宁静致远,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之意,也有“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即可无远弗届的意思。这里的静不是能够安静地看书上网,但一天没有书没有网络,就郁燥如狂;而是得到自在的安详。诸葛亮这几句话深合孔孟之道,也通向释家道家。


(2)

钱穆说,孔子的教育是一种德性的教育。这是对孔子教育的高度概括。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志于道,只能自发愿心,是无法教育的。而德,则是教育所能达到的最深层次。即学生用自心将教育的内容接应进去,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样的习得不是外来的,侵入性的,强迫性的,僵死的。那样的教学结果只会引起异化,也会被自心轻视和不容,心无所容就容易遗忘。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这里孔子将德放在学之前,即是德又是学的前提的意思。诸葛亮《诫子书》也说“夫学须静也”,是同类的意思。


德是人修养身心得到的完整状态的描述,德性是人臻于德的身心之功用。“以有积为不足”(《庄子·天下》),即是德不同于德性。如,一个人可能既学识渊博又刚愎自用,前者是已成之德的丰厚,后者是德性的欠缺。孔子的教育是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就需要德性总是活泼泼的。这样一来,一个人的成德才能逐渐“践形”(《孟子·尽心上》),而不是成为一个异化的人。异化的人,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器,但当其完全成为一个器,就成了失去了人的意味的四不像,成了《变形记》里的怪物。但当人能够“践形”,天生我才必有用,就不愁没有作为器的根本。


常有人批评说中国学术只知道教人做人,因而将人教成无用的人。这些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无用的人并不是真正知道如何做人的人。而有用的人才,必然对如何做人有所领悟。与此相反的才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样的人做恶也不能自知,但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真正的人才或天才,对人的领悟比一般人是更为深刻的,也更倾向于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从历史上看,先秦诸子都不是孱弱之辈,皆有豪杰气概和事业。直至宋末,中国学术仍然人才辈出。书生给人孱弱无用的印象,主要在元以后。这个时期是中国学术的低谷,也是异族统治和帝王专制最为残酷的朝代,尤其蒙满朝廷对中国学术始终有其戒备和敌视。但清廷一旦垮台,中国学术又立刻勃兴。近代史上值得一提的人物和大师,无不是旧学养成的,即便新文化运动的鼓吹者,也是如此。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学术在专制糟粕和西学夹攻之下,又转入低谷。此后的新文化培养出的人物,大多只有大师皮相,而缺乏真正风骨,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今日。看中国文化,应从这一短暂时期涌现出来的人物那里去看,应该考究在那样的贫弱,动荡和混乱的社会中,中国学术如何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


以毅力为例,有毅力的人未必是能“用”毅力。在某一事上的毅力,可能是外铄的模式,而非自心的执行,这样的人在另一事上或许不能有毅力。有意思地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试炼毅力,不一定导致能“用”毅力,反而疲惫或迷失本性,因为这样的事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当有需要,就能意识到此时当用,而即刻能用毅力,才算是有了毅力这一德,产生了真的毅力。这三个层次,即是普通人,人才,和天才的差别。


人材在真正的德之下就转成天材。普通人有了真正的德就直接届于天才,其间不容器。孔子已得这个源流,随心用之,这是孔子为伟大的教育家之原因。上面所讲的毅力,可以不是天生的,但看去自然天成,与其人天生的气质秉性须臾不可分而妙合。民国初期人物众多,不是那个时代偏得,有天分的人众多,而是旧学培养出的天材的显露。由此更进一步,对自己是否得到了真的毅力或其他的德的问题,一个人真正地自省,依赖于自心的诚德,即能否“用”诚,因此诚是德的根本,即使仁也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天材又由有诚无诚而高下或者善恶分流。从孔子到理学都反复强调“诚”,诚对善恶的决定性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再进一步,则属于道家的境地,那是另外的一大块,这里不便赘述。


(3)

在具体教学中,孔子也是针对德性而施教。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即,学生不至周思不得的时候,不去提示;不到达意乏辞时,不加引导。这样的方法能够竭尽学生的德性之用和对自己德性的体悟。至于死的知识,则属末节,可以随取随用。这是对于不足的情形,对于“兼人”的情形,即天才或者冒进的人,孔子采取抑制的方法,“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这很符合老子的反之则大顺的意味。这是从德的整体观入手,用这样方法得到的德性是完整的。某一方面特长的发展,不能协调,“揣而棁(锐)之,不可长保”(《老子·第九章》),“峣峣者易缺”,“欲速则不达”;不是必然如此,只是容易发生。


现代人一边伤仲永,一边将孩子送进大学的少年班,忽视了育人与成器的区别。父母欲使孩子成人,大学却欲使学生成器;父母欲使孩子自己幸福,大学却欲使其对别人有用,这两者有所交叉,但并非完全叠合。孔子的师道则得二者之要领。从现实的情形看,以这种冒进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少年天才,很难说比同龄人更为出类拔萃,“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这种情形有其必然的因素。而因此发生的悲剧,却或可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后,家庭与学校的代价也是不一样的。


现代的教师对如何能使后进的学生“进之”各显神通,即使揠苗助长,也自有办法。讨论此中利弊,就必须知道如何是人之用。现代人认为人尽其才是好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发展上就会缺乏余力而难以为继。中国古人则有培养元气,储才养望的观点,这是一种天下观,是“常使有余,毋使不足”的意思。这样,在社会演进或有动荡的时候,人才就不会捉襟见肘。老子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老子·二十九章》)。对于天下的发展只能引而不发,积存一个势在那里,待其自然发展。所以器尽其用,人却不可尽其用,这是人之用与器之用的差别。一个充斥揠苗助长人才的社会,又比人尽其才更加棘手了。过度教育的问题不在于表面上的人才过剩,而在于实质上的人才虚亏。


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引而不发,常使有余,才能立足而有所发展。一个人学业事业有成,却需要每天绞尽脑汁,穷于奔命地去维持,就只能守成,无选择,不仅难以应对任何改变和有发展,而且有才尽的忧虑。如能随时而静尚可,不能达到这样的境地,无余地,也就不能静,德性即会渐失。而游刃有余的人,则常有生力和预备,一旦处于囊中时,即可露出锋芒。


儒家讲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将这两者推向极致,用之有功天下,隐之藏于无名,而决定在我,就成了道家。道家有这样的宏愿,人数比儒家就较为稀少。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是君子不器的。道家与儒家肯出来出仕不同,道家只肯在用天下的时候出来做事情,而这又只是其中一个选项,还有无所用天下的另一个选项,所以在历史上只有部分道家是显现出来的。


浏览(1835) (7) 评论(2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道还 回复 公道说黑白 留言时间:2016-05-07 15:29:01
谢谢公道说黑白的热心。我无意挤排行。回完你这一帖。我就shut up了。我必须承认,君子是啥东西,成问题呀成问题。呵呵,同喜。
回复 | 2
作者:道还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5-07 15:19:56
呵呵,这句也有人解释为吃不到葡萄说酸的。还好有这一句,不然从食色性也,国人能科学地推出孔子是个吃到葡萄的老淫棍来。其实你一讲“女子与小人”这一句,我就心虚啦:盖政治正确,一抓就灵,无论东西。国学讲到这个份上,就可以打住了。
回复 | 0
作者:公道说黑白 留言时间:2016-05-07 13:55:28

【答道还】

我已邀请楼上彼德来聊聊。

关于“标准答案”,我说的是蒋氏的“标准答案”。现在台湾的“标准答案”是什麽?我不知。说不定台湾已经把“标准答案”这个概念作废了。

一般而言,碰到醉汉,我学夫子,子不语。楼主要我参见其语,我勉为其难。

参见之后发现,其人没(全)醉,哇啦哇啦,醉言醉语一大堆。关键是一大堆,这样就把阿妞挤下Top 10,“一周回复最多的博文”。

为什麽要挤阿妞?我点到为止吧。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QWE 留言时间:2016-05-07 13:08:01
QWE你好。下面讲了,孔子的君子是他提出的一个特别的带有哲学意味的词。这个与柏拉图讲的哲学家类似。你这样混着说,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子如何能撇得清白。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5-07 12:51:49
wow,很长,你这个应该写博文。良知天下古今之所同,为什么孔子就与王阳明不同了呢?孔子时代接触不到王阳明得到启发的那种思想么?你赶走心中贼了吗?你打算用什么具体行动“提醒”别人呢?
回复 | 0
作者:QWE 留言时间:2016-05-07 11:30:19
《左传襄公九年》知武子:“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孟子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论断。形而下谓之器相对应的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从各方面的论述看,就是君子劳心,君子谋道,君子不器就是不要去干简单的粗活力气活去谋生,那是小人的作为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pia@ 留言时间:2016-05-07 07:46:10
pia兄许久不见。你说的很对。自心的觉悟就是人格的实质和仁之方,有了仁就不会毁人成器而有艺术。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05-07 07:24:26
欢迎嘎拉哈来访。你说的素颜也是我想找到的,只是太古远,难得一窥。距离产生美感,不仅是中国人如此,这个是人性的,可以理解。距离产生丑感,反而需要反省。另外,你不是总批义和团么,大师兄和小将不很像么?那时的“人们”的“理解”里面,只怕既没有人们,也没有理解。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6-05-07 07:11:55
不器方有独立人格,有觉有悟之前提。完全器化是异化。用器而不器,也是分寸。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公道说黑白 留言时间:2016-05-07 06:56:58
欢 迎公道说黑白来访。对标准答案如何看,可参见上面嘎拉哈所讲。彼德若能分享一下台湾高中里有多少人不是痛恨这门课的,倒是很有意思。 - See more at: http://blog.creaders.net/u/10781/201605/255489.html#sthash.1IXQcsja.dpuf
回复 | 0
作者:公道说黑白 留言时间:2016-05-06 21:10:28

君子不器?

可以找那位台湾彼德问问看。

据我所知,台湾蒋家时代,高中都要学《论语》,月考、期考、联考都要考。“君子不器”就在《论语》中。

又据我所知,台湾“君子不器”的“标准”答案,还没有出现在这里。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海天 留言时间:2016-05-06 20:59:14
多谢海天的鼓励。你说的对。专业也可以成为天然无矫饰的人的一部分。齐白石即是一例。他不是个奇画家,可能也不是君子,但的确是个奇人。人们也接受这样的奇人,认为他是大师,有可法之处,这大概就是因为他将画家融在了他这个人里,有了他,人们才打开眼界,才知道人还可以是这样的,道在其中矣。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安博 留言时间:2016-05-06 20:40:13
安博,你说的“糟粕”很好。我对糟粕也感触颇深。中国学术的核心是做人,也高明在做人,西方没有替代品,而西方人也渐渐认识到人的问题是学术的核心问题。但几千年的积淀,载清载浊,学说鱼目混珠,需要很大的力气清理。泼水不能将婴儿一起泼掉的话,对中国学术不适用,这里的情况复杂得多,多数人对其中有婴儿的可能存疑。要进行清理,一方面要抵住对传统全盘接受,一方面要抵住来自西方的批评和诱惑,如同在夹缝中工作。这个工作又像清理古树的根,需要将过时腐烂的部分,病态的部分,枝指型的孽生,似是而非的寄生物这些都是糟粕,搜剔出去。庄子云,易之者,天不宜。要有耐心和容忍才行。此外,孔子讲的君子是特别塑成的带有哲学意味的君子,与君子通常的用法有所不同。人们对此理解混乱可以理解,现在的学者理解混乱的东西也多的是,这个也需要耐心。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老几 留言时间:2016-05-06 20:00:57
几兄最近沉潜,必有所获,等着看你的好文。这篇文章匆匆写就,点到即走,几个地方有所指但只留头绪,有点乱。但确实用力在认识方法上,你看出来了这一点,令我甚为高兴。看来大家“君子情结”较深,都去注意君子了。这里其实不必君子,改成古之人不器也可。
回复 | 0
作者:海天 留言时间:2016-05-06 19:53:34
道还先生好文,读后甚受教益。在现代社会里,专业知识与技能不一定是“器”的园囿,也可以是悟”道”的门径。我理解"君子不器",指的是人的格局。君子不器君子不器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老豆子 留言时间:2016-05-06 19:47:18
多谢老豆子谬赞。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QWE 留言时间:2016-05-06 19:46:33
欢迎QWE来访。宰予是孔门管理型人才中之翘楚,却是孔子最看不上眼的。你大概需要再找一个角度来区分君子小人才行。
回复 | 0
作者:安博 回复 道还 留言时间:2016-05-06 16:11:10
我并不是说博主的文章有问题,而是不认同国人孜孜不倦的“做人”学问,特别是儒家的“君子”“小人”之辩,和整个一个阶层的人以“君子”的名义寄生千年之久。另一方面,“君子”从精神上否认人的平等性,是个人崇拜的基础,早该扔掉了。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6-05-06 15:51:42
真正通透之论!君子不器四个字,既包括了康德的“不要把人作为工具”这一人本主义的宏旨,又含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论基础。与“空空如也,执其两端”表述的思想是一致的。一以贯之!
回复 | 0
作者:老豆子 留言时间:2016-05-06 14:35:04
回复 | 0
作者:QWE 留言时间:2016-05-06 12:13:41
我理解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高层管理人才是君子,下层普通劳动者是小人。孔子希望他的学生都学成高级管理人才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安博 留言时间:2016-05-06 11:25:49
欢迎安博来访。这个只怕还不是最顶层的,呵呵。这个也不是很多人践行,而是绝迹了,譬如羊头狗肉。我不认识任何人是儒家或者旧学培养出来的。我也没有看到任何人在论真或者德,只看到一些“西方”人讨论存在和得。你若周末有空,请你静下来再读一遍(2)罢。
回复 | 0
作者:道还 留言时间:2016-05-06 10:48:59
欢迎秋念11来访。我觉得你讲的也对。孔门德行一科,子张,子思,孟子等大概是按照你讲的来理解这句话。我刚看到首页你的新博文题目正接上这篇的题目,很有喜感。呵呵呵呵。给你点个赞!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6-05-06 09:21:37

这大概是中国文化里最顶层的糟粕,至今还有许多人在践行。离开了“真”的“德”只能以“用”为标准,所以儒生都是读书做官,许多人最终走向了“仁”“德”的反面。

孔子的“君子”与“小人”之辩,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如果和基督教的“富人要上天堂比骆驼过针眼还难”相比较,就明显地区别了儒家的上层路线与基督教的平民意识。

平民化的今天还有甚么样的“君子”可以“不器”?大概只有政工干部,他们是新时代的专业“君子”。他们并不知“道”,因为“道”是求“真”的。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6-05-06 09:11:33

君子不器可能不是值不做专业人士,而是指不能成为一个(别人的)工具。就是要有自己的看法,不盲目服从。

回复 | 1
我的名片
道还
注册日期: 2016-01-10
访问总量: 204,91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中国传统学术之结构:从道德到厚黑学》近日开始发行
杨道还的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最新发布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不”与“弗”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 善
友好链接
· 老几:老几的博客
· jingchen:陈京的博客
分类目录
【书海偶识】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新书简介】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善
· 体用
· 灵感非直觉小议
· 思维的本质
· 现实世界是半开半闭的
· 哲学家的工厂
· 传统学术与个人修养
【得支离】
· “不”与“弗”
· “有教无类”的英文翻译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杂谈《老子》与老子
· 《老子》中道的“常”与“恒”
【随感】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也说木心:千里之行,始于竹下
· 玉帝遣神 等(二则)
· 敝帚自珍(二) 2019-11
· 无题
· 金庸及其他
· “封建二字不可滥用”一文读后
· 2017岁末感怀
· 读“越狱:徐洪慈——中国版肖申克
· 文化差异之一斑:中国绘画有没有
【诸子偶拾】
· 君子不器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三十而立
· 庄子与理工男
【杂谈】
· 贼
· 不轮回,也成佛
· 金庸及其他
· 在魏中军博文章后的回复
· 关于“有”的哲学
· 中国传统学术是必由之路--对嘎拉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下)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中)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上)
· 中国人的性格:明恩溥篇
【中国学术视角】
· 经济的两重性
· 《中国哲学之结构》内容简介
· 人之德,人生目的,论命——略论老
· 道与德的关系--略论老庄异同(之
· 老庄与西方--略论老庄异同(之三)
· 通老必先通庄--略论老庄异同(之
· 略论老庄异同(之一)
· 道德谈略
· 在老几,润涛阎,慕容博主的文章
· 人道的完整循环
【中国学术泛论】
· “不”与“弗”
· “听专家的”,有毛病么?
·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五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无字天书虽好,可人读得懂吗?——
· 谈谈无字天书
·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四
· 丸之走盘(三)
· 政治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一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
存档目录
2021-06-11 - 2021-06-11
2021-03-07 - 2021-03-12
2021-02-15 - 2021-02-15
2021-01-11 - 2021-01-11
2020-12-13 - 2020-12-29
2020-11-05 - 2020-11-05
2020-10-08 - 2020-10-08
2020-09-05 - 2020-09-30
2020-05-06 - 2020-05-06
2020-04-12 - 2020-04-12
2019-11-10 - 2019-11-10
2019-08-14 - 2019-08-14
2019-05-27 - 2019-05-27
2019-04-20 - 2019-04-20
2019-03-20 - 2019-03-20
2019-01-27 - 2019-01-27
2018-12-12 - 2018-12-30
2018-11-03 - 2018-11-03
2018-02-28 - 2018-02-28
2017-12-24 - 2017-12-24
2017-11-30 - 2017-11-30
2017-07-05 - 2017-07-05
2017-06-09 - 2017-06-09
2017-05-13 - 2017-05-13
2017-04-04 - 2017-04-28
2017-02-08 - 2017-02-08
2017-01-01 - 2017-01-01
2016-12-10 - 2016-12-29
2016-09-04 - 2016-09-19
2016-08-14 - 2016-08-14
2016-07-06 - 2016-07-30
2016-05-06 - 2016-05-21
2016-04-05 - 2016-04-23
2016-03-01 - 2016-03-26
2016-02-07 - 2016-02-14
2016-01-17 - 2016-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