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网上读到一篇“中国‘琴妈’疯狂到何时”的博文,心里感慨颇多。咱家里就有两个孩子在学习钢琴,所以咱是名副其实的“琴妈”,不禁问了自己这个问题:我是疯狂的“琴妈”吗?
要看咱是不是疯狂的“琴妈”,那还得看看孩子们学琴所走过的路。儿子才刚刚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走的路太短,还不知道以后的路会走多远;那么女儿已经学习钢琴七年了,那就说说女儿的学琴之路吧。
女儿开始学习钢琴,说是我们替她作的选择,一点不假,六岁的孩子哪里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乐器(又不是天才之类的)?那时候,我们刚刚把生活的吃住给解决好,在美国安营扎寨了,下一步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可我们什么都不懂。看看周围的中国孩子都在学习乐器,总觉得也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培养一个兴趣爱好,都说学习键盘乐器相对容易些,那就钢琴吧!
女儿的第一个老师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她虽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对孩子有绝对的耐心和爱心,女儿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进步是很明显的,凭着一股子的新鲜劲,练琴基本是不用我们督促,我们也没有特别的认真,所以学习过程相对是轻松的。一年以后,老师跟我们说,她只能把咱的女儿领到这儿啦,再往下教就误人子弟了。现在回头看,领引孩子入门的老师很重要,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让孩子保持兴趣是最主要的,这一点我们算是找对老师了。(根据这个经验,给儿子选老师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老师的耐心和孩子的交流、互动,能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等)。
在选第二个老师的时候,很是费了一番脑子,考虑作长远打算,给孩子找一个相对稳定能持久些的老师(都知道,每转换一次老师,孩子和老师之间都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摆在面前的有三条路线可以走:一条是,中国的家庭式的私人老师,人选其实只有一个,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对孩子的技巧训练很有招数,她教的孩子,有不少获奖的,可有一点让咱望而却步的是:这老师很凶,很厉害,还会骂孩子(如果没有好好练习的话),甚至把家长捎带上一起骂(所以这条路在咱这儿不通);第二条路是,美国的家庭式的私人老师,人选很多,老师都很nice,但水平参差不齐,找到好的老师不容易;第三条是,我们所在城市的 Vanderbilt大学的音乐学院设置的 Pre-college Program(我想相当于我们俗称的音乐学院附中吧),这个Program很正规,但学费昂贵(七年前,大概50刀一小时,现在是90刀一小时),里面教钢琴的老师不少,真正受大家一致推崇的好老师也就那么几个,其中一个就是键盘乐器的Director --- Roland。
我们带着孩子去面试,见了不同的老师。最后选择了音乐学院的附中,是因为女儿很幸运的被Roland收纳为他的旗下弟子。Roland的教学声誉在本地是响当当的,孩子能送到他手里那是最让人放心不过的了,可他收学生很挑剔,且不收太小的孩子,所以当时也没抱什么希望能被他录取。可他为什么收了咱的女儿呢?咱知道不是因为女儿的琴弹得好,后来Roland告诉我们:咱女儿面试时甜甜的、天真的笑容感染了他!那可是咱没有预料到的。
女儿学琴之路这就算是踏上了正轨。在开始的头几年,孩子还小,Roland建议我跟着一起听课,作笔记,回家后可以提醒孩子需要改正和提高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Roland很注重孩子弹琴时对音乐的感觉和表达,这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可是个挑战,难度也大,孩子领悟不到那么个层次,那时候孩子弹琴多是一种机械化的僵硬动作。再加上,附中每个学期结束,学生都得经过三个考官同时在场的期末考试(必须保持B的成绩,才能继续下一年的学习),还有每年的考级考试,学期结束时Roland的所有学生在音乐学院 演奏大厅的汇报演出等等,对我们和孩子都是个很大的挑战,也是无形中的压力。总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太不应该。能做好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可对孩子来说,正是玩的年龄,但是在我们的要求下,每天必须坚持重复的练习,其实这是个漫长痛苦的磨练过程,这个中的辛苦和酸甜苦辣也只有我们和孩子心里最明白了。那时候说孩子是为了我们、是被动的练琴真是不假。好像是有点疯了,不是吗?
付出的辛苦代价,也有回报的时候。在女儿三年级的时候(Roland 要求孩子跟他学习至少一年以上再出去比赛),第一次参加一个不大不小的钢琴比赛,没有刻意的准备,只是想出去开开眼界,可没有想到的是,女儿过五关、斩六将很幸运地获得了她年级组的冠军,那可是个意外的惊喜和收获,也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鼓励和信心。可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随后的几年中,仍是练琴,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地区性的和州级的),也偶有收获,但比赛的竞争是残酷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孩子有时也觉得沮丧和失望,包括我们。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练,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也开始反思,我们有没有急功近利的成份?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学琴呢?渐渐的调整心态,慢慢的也想通了,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乐器,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拓宽孩子的发展空间,只要孩子喜欢,有一个兴趣爱好,能受益一生该是我们的愿望,至于能不能获奖那是次要的。有了平和的心态和明确的目标,孩子练琴轻松了,我的负担也轻了,再加上女儿也大了,在她上五年级初中的时候(在我们这儿,五年级已划在初中部),为了参加学校的乐队,又新增加了一个乐器 ---长笛,这时候问她:要不要放弃钢琴?回答是:Absolutely not(绝对不)。
从五年级的那个时候起,能感觉到女儿是真正的喜欢上了钢琴,学习也从被动变为主动。尽管功课是越来越多,时间是越来越不够用,可她仍自觉自愿挤出练习钢琴的时间,且每学习一个新曲子,让我们帮她从网上找来录好的样板,先听,再练。不自觉中,女儿弹琴时,她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已通过手指尖慢慢地流淌了出来。其间,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带女儿去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钢琴独奏、交响乐团的演奏(免费的,收费的)等等,在那样的氛围的熏陶中,对提高她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们感到很欣慰的是,女儿去年11月在音乐学院附中举行的第一届钢琴大赛上夺得她年级组的第一名,她的老师Roland也坐在台下助阵,女儿能从那么多的强手中胜出,从Roland过后跟我的谈话中,能感觉到他很是为女儿的成绩自豪和骄傲了一把。女儿获奖我们当然高兴,可也很坦然,那毕竟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目标。有时侯还真是这样,期望值越高,失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把期望值降到最低后,反而会有些意外的惊喜。
现在回头看,女儿如果没有前几年被动的学习,也许不会有今天主动的前进。尽管学习钢琴的路还很长,但我们都有信心女儿会坚持下去的。 (这篇有点长,读累了吧?来个“寿司”尝尝,慰劳一下自己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