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卢岩的回忆录  
自己的回忆录以及自己对宗教的研究成果  
https://blog.creaders.net/u/328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15.1 大乘果 Great Vehicle Fruit 2023-08-17 05:47:59

什么是大乘教?东西南北上下,过去及未来均至于极处,此体量之所以为大,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总束为一,是之所谓大乘教,亦作牛车、一乘、金刚乘、和梵语的摩诃衍那(Mahayana)等。

15.1 大乘果 Great Vehicle Fruit.jpg

大乘教最高觉悟的梵语是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汉语义是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插图15.1-2所示的无所有天),常简被称作菩提和正等明。此命名是根据人生主要追求的序列:一平等,二正确,三生老病死,四性高潮,等等。古人用人生的第一和第二追求命名此觉悟为正等明,包括正觉和等觉。

一、等觉,心常处于正等明的状态,即处于毕竟空的状态。此空即是缘起的空集。缘起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集起(参见14.1);而对于觉悟之人来说是等起,因为毕竟空的性质是等,是众生平等之因。即本心事实地处于正等明状态的人取得了等觉。

二、正觉,当体验了涅槃是最幸福的地方,地狱(如插图15.1-22)是最不幸福的地方,而导致这两极分化的原因是对戒律或违或顺行为习气的积累,修习者就采用了戒律为行为准绳,于一切时、一切地、一切事都会立刻知道正确与否;这就是正觉。此戒律即人神契约,华人称之为天条,佛教称之为具足戒、最胜真如等,西方人称为约柜。参见16.2节。

正等明被命名后,古人发现,如果一个人取得了正等明后,他或她没有教授它人,那他的觉悟不符合事物存在的法则,即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有才是真实的存在。所以,古人补充了对最高觉悟的定义,即不但自己神通正等明,还要教导他人才算是真正的正等明之人,即佛。正等明的墨西哥纳瓦特尔(Nahuatl)语是奥林·托纳修(Ollin Tonatiuh,如插图18.0),义为正等明的他或她出来照耀,所以正等明、菩提、和奥林是同义词。

下文分别从涅槃果和智慧果两个方面来谈正等明。

15.1.1、涅槃果

梵语涅槃义为圆寂,圆满的寂静,是苦或烦恼全部被消灭后的身心清净状态,故亦名无所有。玄奘法师和弟子窥基在《成唯识论》中从四个方面谈涅槃,一无余依涅槃,二有余依涅槃,三自性涅槃,四无住涅槃。

一、无余依涅槃

玄奘说,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真如即离系果节中的七种真如,参见11.6.4。余依,即依之而灭苦的依靠,是依善灭恶的善。余依亦灭,是说善恶两灭。

无余依涅槃是什么样儿?即是苦谛中谈的大千世界的无所有天,即插图中的2。此天无自无它,唯是现量,不可言说,因为语言是喻量。本文略说,读者当知,所说的不是事实。无所有天是常(色)遍处,即青、或黄、或赤、或白等无意义的常(色)遍处,所以亦作常寂光天。因为整个世界或青一(色),或白(色)弥漫,境不变,故无想。想以取相为性。无想故无受,所以无所有天亦作灭受想定。常(色)无名、无数、无量,故无所有天亦作毕竟空。因为毕竟空中绝对的没烦恼、没糊涂,故无所有天亦作悉知悉见,亦作俱知根,亦作无上正等正觉,亦作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作奥林·托纳修,亦作正等觉,亦作菩提,亦作奥林(Ollin),亦作觉悟之心,亦作菩提心,亦作奥林心。

佛教的神佛人架构是从常寂光天演化而来的。常寂光天中的所见即是自己的真心,即是无意识,即是神识,无业。业是身口意的行为习气,即是身口意的行为。无所有天中没有身口意行为。古德由此分无意识和前意识为三,纯净识(神识,包括净业)为白色,佛识(不净业)为黑色,前意识为绿色。佛是觉义,感知、觉悟义。大日如来是纯净识的化身,即如来,即神,即上帝,白色。佛是佛识(佛教作阿赖耶识)的化身,所以亦作大黑天,亦作金童,即亚当。前意识可以辨别善恶美丑,润色和维系生命的概念,故亦作众生。观世音菩萨是前意识的化身,所以在佛教中她是众生,是众生之母,是佛母,亦作绿渡母,亦作玉女,即夏娃,即行天。菩萨是梵语,汉语义为真人。

大日如来其人用自己的生命著写了《无字天书》,即他或她的无字墓碑,代表常寂光天,是灯塔,不说话。金童玉女是大日如来的教子教女,长大、觉悟后,改邪归正,都皈依了大日如来,成为了释迦牟尼和观世音菩萨,所以人们说:常寂光天,诸佛所依。释迦摩尼为大日如来著写了墓志铭,即《死亡之书》;观世音菩萨做了后半部分的墓志铭,即《生命之书》,他们二人代表大日如来说法传教。

佛教有这样的传统:大日如来,即上帝,是如来,是世尊;佛(包括释迦牟尼)和菩萨(包括观世音菩萨)只有在代表大日如来说法传教时才被称为如来或世尊。

二、有余依涅槃

玄奘说: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句中的所依是异生性(参见11.4.4.2节)中的烦恼障,即集谛中的八十一品思惑(参见14.3.3节)。懂得四圣谛,见道时,异生性中的见惑(参见14.3.2节)就灭亡了,得有余依涅槃。此说择灭无为,即有选择地消灭了某些烦恼,如下文中四种离系果中的前三果,和道谛菩萨十地中的前七地都是择灭无为,所处的境界都是不同程度的有余依涅槃。

三、自性涅槃

玄奘说:本来自性清淨涅槃(注1),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淨,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注2),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注3),寻思路绝,名言道断(注4),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1,如前无余依涅槃所说,涅槃是无意识的自性,是心停住不动了,休息了。无意识是法识,清净是法的自性,是心理机制的自然性质。

2,无意识以它自有的方式,在生活中提取出了法,并且负责执行,但是它不障碍任何事物,像是虚空一样。又,无意识只与舍性相应;客观上,它与虚空相应。

3,涅槃中只有心的常量,没有变量(即无业),所以它是所有人的共性。又众生无数,无意识成熟之后都很相似,找不出不同个体无意识的差别,所以说它是众生平等共有。常量只在有变量时,与变量一起发挥功能;在生命的方程式中,常只在有业时,在业中有所作为,故说自性涅槃与一切法不一不异。

4,涅槃是纯净识(神识)在休息;寻思和演讲时心在工作,所以思想和说话的境界一定在涅槃之外。涅盘是道,是极依,你说话时,心在动,不是心在休息的涅槃状态了,所以说:名言道断。

四、无住涅槃

玄奘说: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句中大悲的本义是释迦摩尼发现他神父的死因中有诸多自己的过错,悲伤不已,以至于他的后半生中想起大日如来其人之死就悲伤落泪。大日如来的自我牺牲是为了拯救众生。释迦摩尼继承了大日如来的事业,哀愍众生就变成了佛教的大悲般若。大悲般若契合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中的悲心,是佛教的立教之本。

生死涅槃的生死,这里用作形容词,是说,进入涅槃后,人就消失了,从涅盘中出来,人又存在了,此种生灭如同生死。

玄奘的旨义是,由于此人不停运用等起智,就在前意识里形成了一个常驻的空集,或说此人在他自己的前意识里建立了一个毕竟空;这种现象就是无住涅槃。等起即集起(参见14.1节),此处在谈涅槃,涅槃具有等性,舍性,与集起的集性不符,所以此说等起。等起的空集即是毕竟空,即空集,即正等明。

15.1.2、智慧果

前面涅槃谈得解脱后,身体轻松得像儿童一样,没什么感觉了。智慧果谈佛的智慧心得和世界观,有三义:种子成就,种子现行成就,和自在成就。种子成就说八地及以上的大菩萨,即大真人,即佛,已经拥有了生命之树的种子,即智慧树的种子。种子现行成就是说在生活中,运用菩提智慧,大菩萨处理问题事故都不怎么用脑,但是看问题深入本质,作法远虑周详。自在成就是说,大菩萨胸中自有生命之树,生活自给自足,清闲自在。下面再从三身、四智,分别谈佛的智慧心得。

三身

身除指体相外,还有智慧和功德之积聚义。

(一)自性身,玄奘说,谓诸佛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大功德法所依止,即此自性亦名法身。

自性身是什么?答:常寂光天中的常,由于其不障性与虚空相似,又其性质与虚空相应,故古人常用东西南北上下的十方虚空比喻其形象。佛教亦由此得异名:空门。

(二)受用身,玄奘说,有二种,合而名受用身。一自受用,谓诸佛经历三大阿僧脂劫,修集无量福德所起的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谓诸佛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八至十地的大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自受用身是什么?佛在世时的身体和他所处的房屋、大地、山川河流等;又此四圣谛是佛在世时,他或她的识的自体。

他受用身是什么?佛把自己的生平事迹和所学集注成经书,流传后世千年万年;以及寺庙、佛像、法器等。

(三)变化身,玄奘说,谓诸佛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土秽土为诸菩萨及异生众,机宜说法,令各得诸利乐。

什么是变化身?由皈依和变性而得的身体。此中的异生性,即一个人个体性是他的烦恼和所知之和。佛的化身诸如,寺庙,佛像、法器等常驻物,在家出家的弟子等善男信女。此类化身在于人趣之外,还存在于饿鬼趣和修罗趣等多种类众生中。

四智

(一)大圆镜智,亦作显了智,玄奘说:此心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注1);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注2);纯净圆德,现众依持(注3);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注4),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15.1.2 great mirror.jpg

1,人们的所见所感是由无意识变现的,那无意识的所缘,变现之前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只能认为无意识(即如来识)所变现的是真实。

2,经过修炼,对大千世界(参见第13)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出尘后,即去除污染之后(即道谛中菩萨七地的金刚道后),真实清净的大千世界呈现了。

3,纯净是说去除污染后,三千大千世界无尘垢;圆德是说具足生命树的22根和苦谛中的25有。由此,修习者获得了智自在和业自在的所依,堪为众生所依。插图上左是墨西哥特拉洛克的黑曜石境;上右是中国传统的大圆镜智象征图。插图下左显示顽固不化,中图显示混沌初开,右图显示万象皆现的大圆镜智。

4,身土亦作国土,即觉,即人对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的感觉。此说成佛后,佛的肉身功能正常,能够体察人间的疾苦,体悟10类群生(参见13.4节)的感受。

换一种说法,大圆镜即是灵犀。人的三魂是无意识的纯净部分(即神识),无意识的污染部分(即阿赖耶识或亚当识),和前意识(即末那识或夏娃识)。三魂都是由很多灵构成的。众多的灵就是生命之树章讲的百法。三魂和众灵合在一起是灵魂。人者意也,凡人做事,必有意图、计划在先。意即是前意识,即是夏娃识。当遇到问题,夏娃识望亚当识,如14.1节所讲的集起,亚当识随着等流缘,众灵集结,呈现出夏娃所望的境界。如果亚当识的灵少,且被污染了,夏娃识(即人)望见的是多雾或昏暗世界。这时,人就处在糊涂,闹心的状态,不知所措。经过修炼,大千世界被建立起来了,清除了污染之后,再有问题,夏娃识望亚当识,亚当识立刻变现为清楚且深入本质的境界。这时的人就处于觉悟的状态:身有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就类似于插图中万象皆现的大圆镜智了。

(二)平等性智,亦作无差别智,玄奘说,此心观一切法,自它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1);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注2),无住涅盘之所建立(注3);一味相续,穷未来际。

1,此说前意识,前意识遇空则止。由于心空无物,就能切实地照见对方。而前意识不动,不胡乱联系,追溯既往,就能平等地看待对方和自己。

2,前意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的工作平台;一般情况下,前意识只服务于前六识中的一两个识在做主流工作,所以前意识是前六识的不共所依。

3,前意识是无住涅盘的形成处所。

(三)妙观察智,玄奘说,此心擅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妙观察智亦作正观智,亦作回观智,此中,看见客体的一瞬间的所观是正观;观察客体所考虑的时间跨度从出生到死亡是回观。摄观无量总持定门,是说佛正观有情后,即刻回观自身经历,找到与彼有情相应的境界,瞬间之后,已经对彼有情的性质和迷惑了如指掌;确认后,予以深入本质的解答。妙观察智是由眼耳鼻舌身识及意识转识成智而得,即是以佛在三大阿僧脂劫中所经历的八十一种灾难性经历为根本的。

(四)成所作智,亦作做事智,玄奘说,此心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身口意三业变化,成就本愿力所应作事。

本愿即菩萨于初地所立下的四宏誓言(参见16.1节)。本书作者认为四无所畏最能体现成所作智的强大。

1)正等觉无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

2)漏永尽无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

3)说障法无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

4)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戒定慧等诸尽苦之正道而无畏心。

15.1.3 十八神佛不共法 Eighteen Buddha Uncommon Laws

此十八法是神佛自我约束的戒律,只适用于八地至十地的大菩萨,故称不共法,不与二乘人及人天乘人分享。

01)身无失,佛自无始劫以来,持戒清淨,行住坐卧具足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由此功德圆满故,一切烦恼不打搅,杂染劣种出尽,故于身无失。

02)口无失,佛已修满三大阿僧祇劫,具足亲身经验,于无为法和有为解脱法理论醇熟,故于大众中说法,以清净法眼洞察机缘,慧眼裂解结症,有的放矢,言简意赅,随口而言,没有错误,使闻言者皆依自根力而有所证悟。

03)念无失,佛的念力深厚,于大众中说法,若有插问或反驳,心不散乱,佛无所畏惧地回答插问,驳斥悖论。转回来,佛就继续讲,不会失念,没有停住了反问,我们刚才讨论什么来着?我讲到哪了?没有这事。

04)无歧视,佛已证得平等性智,于大众中说法,平等普渡,心无拣择,不会厚此薄彼。

05)无不定心,佛于行住坐卧,或于众中说法时,悉皆具足三千威仪,心常不离甚深胜定。

06)无不知而舍,无知而不舍。

07)欲无减,佛具足四无量心,具有无穷的力量,由是佛常欲度诸众生,心无厌足。四无量心是,常怀慈心,对众生的烦恼苦处感通身受;常怀悲心,对众生受到生老病死魔的伤害,深感悲伤;常怀随喜心,对众生的欢笑喜庆,佛与众同乐,在喜庆中吸收能量;常怀舍心,等心是舍性,佛常怀平等待人之心。

08)精进无减,佛自觉觉它,教学相长,如是佛常精进,普渡众生,尽未来际。

09)慧无减,佛已经掌握了心理机制学,以至圆融,具有了一切慧,又在普渡众生中千锤百炼,愈发精锐,如是佛于慧随机而说,不会减少,更没有尽。

10)念无减,佛于心理机制学已经形成了体系,以四无碍解总持一切佛法,如是佛对佛法的所有理论和能解决的现实问题了然于胸,随意起念(即咒),以念持心,深口意业随念而来,不会丢失或减少。

11)解脱无减,佛已经证得了有为解脱和无为解脱,又在普渡众生中反复实践,如是佛的解脱已至于无缚无解。

12)解脱知见无减,佛建设起了佛法的架构体系,如生命之树,四圣谛,五眼通(参见第17章)等,如是佛对于法能够提纲挈领,开合自如,其所知不会被疏漏遗忘,能够维持解脱知见明了。

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的身业以智为导首,随念而行,示现各种殊胜形相,师范于众。

14)一切语业随智慧行,佛的语业以智为导首,微妙清净语言随智慧而转,口吐莲花,饶益有情。

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的意业以智为导首,随智而转,入众生心而为说法,除灭痴惑无明黑暗。

16)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过去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

17)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

18)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的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若有情法,若无情法,皆无障碍。

↪️返回第15章《灭谛》的目录 ↪️Back to Catalog of Chapter 15 Salvation Crux


浏览(2039)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卢岩 ,54岁
来自: 加拿大
注册日期: 2023-06-20
访问总量: 616,27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分类目录
【11-18 佛学概论 Introduction t】
· 16 道谛 Path Crux
· 15 灭谛 Salvation Crux
· 14 集谛 Aggregate Crux
· 13 苦谛 Bitter Crux
· 12 禅 Meditation
· 11 生命之树 Tree of Life
【1-10 卢岩的回忆录】
· 10 宿命通 Fate Through
· 9 青中年 Middle Age
· 8 死不瞑目
· 7 东北大学
· 6 沈阳和平房产局
· 5 辽宁分院 Liaoning Branch
· 4 少青年 Youth
· 3 肉眼通 Flesh Eye Through
· 2 启蒙 Revelation
· 1 娃娃婚约 Children Marriage C
【太阳石文件夹】
· 18.2 风劫 Wind Catastrophe
· 18.1.6 金童
· 18.1.5 第一颗太阳
· 18.1.4 诏告天下
· 18.1.3 裸体婚礼
· 18.1.2 舍利王求婚
· 18.1.1 貌合神也合
· 18.1 虎劫 Tiger Catastrophe
【佛学文件夹】
· 16.10 法云地 Juristic Clouds H
· 16.9 善慧地 Benevolent Gnosis
· 16.8 不动地 Immovability Heart
· 16.7 远行地 Hike heartland
· 16.6 现前地 Manifestation Hear
· 16.5 难胜地 Onerous Heartland
· 16.4 焰慧地 Flaming Gnosis Hea
· 16.3 发光地 Glory Heartland
· 16.2 离垢地 Leaving Filth Hear
· 15.3.6 暇满人身 Leisure Fulfil
【回忆录文件夹】
· 5.3 威仪路 Majesty Road
· 5.1 性格测试 Personality Test
· 10.10 灵魂转世的本质 Nature of
· 10.9 三位一体 Godly Trinity
· 10.8 神的外貌 Godly Appearance
· 10.7 宿命智 Fate Intelligence
· 10.6 治疗心理疾病的原则 Princi
· 10.5 宿命通 Fate Through
· 10.4 刘团长的遗言 Troupe Leade
· 10.3 去找刘健君结婚 Went to Ma
【垃圾箱】
· 18 太阳石 The Sun Stone
· 17 金刚经释 Philosopher-Stone
· 16 道谛 Path Crux
· 15 灭谛 Salvation Crux
· 5.3 威仪路
· 14 集谛 Aggregate Crux
· 12.3 四空定 Four Empty Stillne
· 11.6.2 等流果 Equally Stream F
· 11.5 四食谛 Four Foods Crux
· 11.4.5 识蕴 Sense Node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