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晚成的博客  
杂草园―兼收并蓄  
网络日志正文
《足迹-难忘的岁月》第五章“大革命”中小人物(1966-1976)第十六节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 2023-11-07 05:23:36

十六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七十年代初林彪出逃机毁人亡,毛泽东亲自发动,“四人帮”拼命推行的“文革”似乎到了彻底失败的尽头,我个人在“文革”初被打成反革命之后,巳开始了平反的过程,夫妻在两地生活九年后,我调南方工作无望情况下,韵倩就义无反顾地来到黑龙江“北大荒”与我团聚。生活就相对安定了些,就按着所里安排,想着科研工作的发展了。

红外技术“大会战以大吃大喝开场

   随着邓小平的第二次复岀,“抓革命,促生产”被第一次提到日程。那时的军工研究除了“二弹一星”所在单位(二机部的原子能、七机部的航天技术)人员还在不间断地“促”着生产外,大部分象一机部(民用)、三机部(空军)、四机部(电子)、五机部(常规武器)、六机部(海军)研发人员都停止了工作,光干革命不促生产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这些科技人员大都是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眼看青春大好时光一天天的溜走,大家都焦急等待想干点什么。

   “文革”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机关都给打乱打散甚至不知打到哪里去了。老毛说了“煤炭部就一个煤炭科行了”。到七十年代初,要“抓革命,促生产”了,就不得不恢复政府机构,但是谈何容易。国务院把科技部、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等统统撤消不要,不伦不类地弄一个“国务院科教组”,把前国家科委、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等部委都归了“科教组”领导,好在当时全国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少得可怜,不是今天能同日而语的。

   不知上层哪个领导知道国外用红外线技朮能探测森林火情,红外线技术在当时听起来十分先进,听说可解决森林火灾及早发现及早扑救问题,而我国森林复盖面积既少(当时数据仅佔16%),毎年林火发生数量和过火的面积又很大,于是领导脑门子一拍就来个全囯红外技术科研单位的“大会战”。现实情况是,我国要治理严重的森林火灾,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林火管理体系,要增加予防经费和措施的投入,组织必要扑火交通和工具等资源,当时扑火队员几乎徒歩追赶林火,用树条作为扑火工具,当林火蔓延后如何运用适当的战术、合理的调配扑火人员把林火扑灭。这些问题基层防火领导和扑火队员都知道,而做决策的高层领导却沉缅于靠先进的红外技朮去解决森林防火的关键问题。

   既然囯务院科教组已定下红外技术探测林火,並采用了“大会战”形式来攻关,于是把全国红外技朮有关的军用和民用的科技单位邀请来,从铁路部门包了一节卧舖车厢,把他们统统都请到林区参观。我所在的森林保护研究所,当时号称全国唯一搞森林防火研究的机构,理所当然地(沒什么能耐也只能)作“大会战”的后勤工作,从省商业局请示特批肉类和细粮供应,到大兴安岭林业局的伙食安排,住宿和接送汽车保障等等。

   全国各地来的科研单位,先到哈尔滨报到,再从哈尔滨出发,乘着包的卧舖车厢,我和韵倩也参加了这个聚会,登上了列车。这趟专列直接开到大兴安岭林区,毎到一个林业局就停下来参观,各单位科技人员停停走走前后逛荡了近一周,所到的各林业局,一天三餐都是大魚大肉红酒白酒的招待,那时的科技人员都比较实在,心想无功受禄,大吃大喝之后怎么向各林业局领导交待?我在这种可以狂饮烂醉的场合,从来不参与喝酒,怕醉酒后放荡起来口无遮拦,冒出对毛对党不敬的言语。

   其实大兴安岭各林业局领导才不管那些讲究,趁着这大好的吃喝机会先来个一醉方休,“文化大革命”当时在这边陲林区生活还是相当艰苦,一般平头百姓毎天都是土豆白菜大萝卜,逢年过节包个饺子,或者酸菜粉条炖大白肉片子。其时北京上海广卅等大城市一月才半斤猪肉、四两食油一人,至于中小城镇一人每月才三、四两猪肉、二、三两油。大兴安岭林区的各级机关,门口挂的都是共产党的牌子,如果那天把牌子摘了,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土匪窝。头头们成天成夜的宴请酒桌,开始还人模狗样地装一阵,到后来行令划拳推杯换盏,面呈赤色酒气冲天,大声嚷嚷,废话连篇,活象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鵰搞的百鸡宴。

知青样板下掩盖着多少心酸事

   一边是醉生梦死的“天堂”盛宴,另一边是女知青们为了天堂主人的荣耀,在冰天雪地里挣扎,形成鲜明的对照。

   大兴安岭的领导为了炫耀本地区贯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把女子采伐连和女子架桥连拿出来给大家参观。大约一九七零年代初期,在黑龙江省西北端大兴安岭林区,有支红遍全国的女子采伐连,清一色由上海支边的女知识青年组成,按军事化组织“战斗”在林业战线最前线(常规应由青壮年的男子作业),却在冰天雪地零下三、四十度天气下,全由不到二十岁的女知识青年,承担着伐木、运输、清理森林采伐现场繁重的体力劳动。相隔不远处有一个女子架桥连,与女子采伐连几乎以同样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同样闻名于全国,成为大兴安岭地区领导的两个耀眼的样板。

   哈尔滨气候的寒冷在全国是闻名的,而其西北500公里的北大荒比起哈尔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说到大兴安岭又向北深入300多公里,滴水成冰呼出气立刻变成冰雾,与俄国的西伯利亚同属极寒帶气候。上海女知青长年住在棉帐篷里,三十多人就分二侧搭起的木板作床睡觉,帐篷内外均没有也不可能有厕所,帐篷中央用砖砌的底座架一个截成一半的大油桶,整天烧着大木头作为取暖,烧生活和食用水,水源来自帐篷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冰块,没有新鲜蔬菜祇有土豆酸菜萝卜最多大白菜,主食是窝窝头大渣子,偶尔有小米白麺等细粮。几乎所有女孩子都从上海带回大米咸肉醤菜糖果之类,但终究不能维持长年营养所需,特别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我在“文革”早期“牛棚”生话,和眼前见到上海女知青类似,而她们的苦日子更甚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盼何时是尽头,却是漫漫長夜无尽期。

   我和韵倩也一同参观了由上海知青女子采伐连的连队,因为我俩同她们是上海同乡,比他们也就大了十来岁,她们见到我们大吐苦水,诉说着种种委屈,任由连長向参观者大谈战天斗地的辉煌战绩…。现在这些老知青也有六十出头了吧,他们的孩子大概巳经到了父辈们当年上山下乡的年龄,他们可曾记得父輩们曾经的斗天斗地的“战斗”经历?

领导树立的样板-上海知青女子采伐连(图略)

我们二家知青遭遇

   “文革”时期差不多每个普通的上海家庭,凡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知識青年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被迫离开上海,近到安徽江苏浙江农村“插队落户”,远的到黑龙江、云南和新疆等偏远省份或揷队或去所谓“生产建设兵团”,几乎绝大多数家庭都有儿女远离上海,骨肉分离的家庭随处可见。那时从上海—昆明,上海—哈尔滨,上海—乌鲁木齐的火车常年拥挤不堪,大半都是背井离乡的知青,这些旅客列车从上海站开车前几小时,知青们就排队等候进场,一开闸门知青奋踊上车抢占行李架,拼命把带去的大米咸肉豆油,以及一切家里能省下的食物放上空间很小的行李架上,为了争抢这有限的空间,经常会大打出手。等到列车一开动,车上的知青和站台上去送别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哭声喊声响彻整个月台,这样悲惨的场景每日都在上海火车站重演着。

   由于我和韵倩二家都是上海人,我家兄弟姐妹八个,年龄跨度很大,大哥家五个子女有二个被迫到江西安徽挿队,大姐家二个孩子有一个挿队安徽,二姐三姐和我有幸上了大学有幸上了大学却分配在外地,四妹及五妹被迫到江西就业,最小的六妹不能幸免到了黄山茶林却分配在外地,四妹及五妹被迫到江西就业,最小的六妹不能幸免到了黄山茶林场挿队。韵倩家有兄弟姐妹四人,除韵倩上大学分配去湖南外,大弟到江西挿队,妹妹到新疆阿克苏建设兵团,小弟被迫去兰州当学陡。我们二家既无背景更无后台,被弄得家庭如此离散,上海一般家庭可想而知的了。

   韵倩的一位闺密的家庭,有兄弟姐妹六人,其中“适龄”上山下乡的有三个弟妹,她的母亲硬是挺住各方压力,把三个本来要上山下乡的子女留在了身边。那时候居民委员会的大妈们一天到晚逼着当妈的放人,甚至不让做家务不让做饭甚至不让吃饭,这位英雄母亲受尽磨难,终于所有子女都留在了上海。改革开放后有三女一男分别移居国外,其中小弟获得博士学位。留在国内的二姐弟,大弟从街道工厂的小工人到大学生,再从一般的职员升任中百公司的总经理,这是我见过的同命运抗争最成功的母亲,但是在“文革”中这种例子是少而又少。

山下乡运动以彻底失败告终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一千六百多万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对一代青年的愚弄,甚至林立果林彪之子)等起草的反对毛泽东的纲领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纪要”都指出,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

   到七十年代后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卧轨、甚至绝食等方式强烈要求回城,其中以在西双版纳的抗争最为出名。

   一九七八年十月,全国知识青年工作会议上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一九七九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也有部分人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有人害怕不被政府允许返回城市,所以即使和人同居并有了孩子也不登记结婚。也有很多知青,为了回到原来的城市,和在当地结婚的丈夫或妻子离婚。以后他们的孩子又回到城市寻亲,造成很多悲欢离合。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孽债》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描写由返城一方的父亲或母亲抛弃在农村的子女,去上海寻亲的悲喜的历程。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滞留农村边疆的知青约有数十万人。

   不知他们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毛左愤青们,还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来就是好”,到底有何感想?


浏览(5304) (3)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晚成
来自: Canada
注册日期: 2013-08-03
访问总量: 614,09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欢迎 阅读 分享 批评 指正
最新发布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友好链接
· 韵茜:韵茜的博客
· 安水如:安水如的博客
· 竹韵:cqs408738769
分类目录
【生活在自由的国度里 (1989- )】
· 五 重返大湖林业中心
· 四 美国,马里兰大学
· 三 我的 Honourable 母亲
· 二 渥太华,加拿大遥感中心
· 一 苏圣玛利,定居后艰辛岁月
【转发朋友博文 2】
· 北欧七国行(9)邮轮和船上生活
【亇人回忆录 2】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第七章奔向自由(1988-1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小说 2】
· 渥太华之秋
【“思想解放”年代回忆录】
· 《足迹…》六章“思想解放”年代(78
· 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三)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下)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中)
· 首次出国考察记(上)
· 一封通天投诉信
【摄影 3】
· 我和摄影六十年
· 四川自贡元宵灯会 - 凤凰城展出
· 云山雾罩阿拉斯加 — 邮轮七日游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英国、西班牙、法国三国行 (5)
· 安大略省牛仔竞技-2016.6.17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4)
【“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2】
· 《足迹-难忘的岁月》 第三章 南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6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5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4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3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2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1
【文献资料】
· 浅谈全球气候变暖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上)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中)
· 评论毛泽东汇编(下)
· 文革道县大屠杀骇人听闻 青年妇
【摄影 2】
· 小草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3)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2)
· 我家孙女初成長
· 英国、西班牙和法国三国行(1)
· 聖彼得堡(1)冬宫 俄罗斯艺术魄
· 聖彼得堡(2)叶卡捷琳娜行宫 宫
· 聖彼得堡(3)东正教堂的前世今
· 聖彼得堡(5)随笔及摄影拾遗
· 聖彼得堡(4)彼得大帝夏宫
【文献转发】
· 50祭:文革是中国人民5000年灾难
· 老百姓这样评价2015年
【从擉栽走向民主】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六 – 东欧剧变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五 – 苏联解体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四 – 红色高棉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三 – 韓国光州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二 – 德国柏林
· 从獨裁走向民主之一 — 1989罗马
【“文化大革命"回忆录 1】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0
· 小人物“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录(9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8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7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6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5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4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3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2
· 小人物的“文化大革命”回忆录(1
【南大旧事】
· 南大旧事(0)-气象系1958级同学
· 南大旧事(1)1958年‘大跃进’的
· 南大旧事(2)郭校長说:‘坐下来
· 南大旧事(3)飢餓的校园
· 南大旧事(4)校园恋爱面面覌
· 南大旧事(5)最后的围捕
· 南大旧事(6)后记
【转发朋友博文 1】
· 北欧七国行(9)邮轮和船上生活
· 北欧七囯行(8)瑞典-斯德哥尔摩
· 北欧七国行(7)芬兰-赫尔辛基
· 北欧七国行(6)俄罗斯-聖彼得堡
· 北欧七国行(5) 爱沙尼亚-塔林
· 北欧七国行(4) 德国-柏林
· 北欧七国行(3) 丹麦-奥胡斯
· 北欧七国行(2) 挪威-奥斯陆
· 北欧七国行(1)丹麦-哥本哈根(
· 北欧七国行(1)丹麦-哥本哈根(
【摄影 1】
· 安大略省姗姗来迟的春天
· 初秋阿岗昆公园
· 凤凰城夏日清晨 - 鳥比人起早
· 跟着外公学拍照
· 凤凰城夏日清晨拾零
· 枫景这边独好—安大略之秋
· 嬉水的孩子和他们的妈妈们
· 小小“画家”作画
· 拉斯維加斯-賭城大道的山寨世界
· 拉斯维加斯五花八门的广告
【亇人回忆录 1】
· 我学英语六十年
· 五十年前我们的结婚进行曲
· 晓钟一家和我五十年(上)
· 晓钟一家和我五十年(下)
· 我的足球少年的回忆
· 25年前在加拿大小镇,看天安门“6
· 爱的苦旅(3)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爱的苦旅(2)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爱的苦旅(1) 历史给我们作证
· 相 亲 - 献给我妻秋韵
【散文】
· 我的一个童年的记忆片段
· 外婆的背影
【小说 1】
· 和一个中德混血女孩的情缘 (小说
存档目录
2023-11-01 - 2023-11-29
2023-10-01 - 2023-10-31
2023-09-13 - 2023-09-29
2020-09-02 - 2020-09-08
2020-08-31 - 2020-08-31
2020-06-25 - 2020-06-25
2019-04-10 - 2019-04-10
2019-03-13 - 2019-03-13
2019-01-21 - 2019-01-21
2018-11-13 - 2018-11-27
2018-10-26 - 2018-10-26
2018-08-06 - 2018-08-06
2018-07-25 - 2018-07-25
2018-06-28 - 2018-06-28
2018-01-05 - 2018-01-14
2017-08-03 - 2017-08-03
2017-06-01 - 2017-06-08
2017-04-14 - 2017-04-14
2017-02-07 - 2017-02-21
2017-01-30 - 2017-01-30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6 - 2016-10-06
2016-09-22 - 2016-09-22
2016-07-02 - 2016-07-02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5 - 2016-05-16
2016-04-15 - 2016-04-28
2016-01-19 - 2016-01-19
2015-12-11 - 2015-12-18
2015-11-06 - 2015-11-30
2015-10-18 - 2015-10-18
2015-09-13 - 2015-09-13
2015-08-21 - 2015-08-21
2015-07-09 - 2015-07-12
2015-06-02 - 2015-06-30
2015-05-11 - 2015-05-28
2015-04-05 - 2015-04-10
2015-03-29 - 2015-03-29
2014-11-07 - 2014-11-07
2014-10-25 - 2014-10-25
2014-09-15 - 2014-09-15
2014-08-06 - 2014-08-23
2014-07-03 - 2014-07-14
2014-06-09 - 2014-06-26
2014-05-29 - 2014-05-29
2014-01-05 - 2014-01-2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