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红外技术“大会战” 经过这番林区的大会战前的火力侦察,不经开题的可行性讨论,不顾林区技术一穷二白的实际情况,成果应用林区现实可能性,最后国务院科教组匆匆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三个课题,它们是:由第四机械工业部北京11所承担的《红外线地面探火仪》。由第六机械工业部天津302所承担的《红外线空中探火仪》。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机载红外双光谱扫描仪》。该仪器可多种用途,森林探火和红外火场成像是用途之一。 许多单位由于没有抓到课题,表示即便不给经费白干也干,比如三机部昆明某所,是硏制飞机对飞机的红外导弹,我特地去昆明看了红外探头的样机模型。 平心而论,凡是参加红外探火课题的三个所的领导和科技人员,对于完成课题是尽心尽责的,但各个红外探火装置能否在林区应用,就有得商榷了。林区的现实是技术相当落后,当时讲红外技术确实相当先进,但一旦到应用就败阵下来。好比一个吃大楂子还吃不饱的穷人,让他成天喝油汪汪的鸡汤,吃不出病才怪呢! 时间过了三、四年,经过多次研制和试验后,终于迎来了最后课题鉴定,地点定在风景秀丽的湖南衡山,结果如下: 11所的《红外线地面探火仪》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同类水平”。但是地面探火仪限于地面使用,地球的曲率,复杂地形起伏,即使探测灵敏度达0.1平方米,达到直线距离三十公里探火范围,使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地面探火仪先进复杂,要使用的高压氮气,要在几百公里外的哈尔滨才有供应,而且消耗量很大,几天就用去一瓶,仪器维护必须有专业人员,正常使用也得专门培训。通过了国家林业部鉴定的这装置后来就成了摆设。 302所的《红外线空中探火仪》没有通过鉴定,后由他们自行经过一年修补,自行作了鉴定,结果不详。七十年代末我在去加拿大林火考察时,加拿大早巳放弃了性能有限、操作复杂的《红外线空中探火仪》了。 上海技术物理所的《机载红外双光谱扫描仪》,这种仪器比较接近探小火和显示大火火场地位置。通过对国外文献搜索,美国在全国才有两台在为林区防火扑火应用,直到二零零一年我去参观爱达荷美国林火管理中心时,该两台仪器还在应用,祇是仪器增加了不少外围设备,火场显示及指挥扑救应用更完善。此仪器早期为美国U-2侦察机的《机载红外成象扫描仪》简称红外相机,六十年代初,台湾的U-2高空侦察飞机为大陆地空导弹所击落,在飞机坠落时红外相机损坏严重,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人员奇绩般修复,並从单一光谱段(3-5微米),发展出双光譜(3-5微米、10-12微米),之后为八十、九十年代发展多光譜卫星传感器打下了基础。一九七六年改造后的《机载红外双光谱扫描仪》在森林防火上的应用通过了国家林业部的鉴定。 七十年代我国森林防火还处在十分原始落后阶段,火情探测靠地面和飞机空中瞭望,巳足夠满足森林防火的需要,而林业部不顾一九七三到一九七六年红外探火“大会战”失败的教训,于一九八零年又从美国引进从直升机传输图象的750二维扫描的仪器,用于探火和火场成像,花费宝贵的二十九万美元引进后,由大兴安岭防火部门当宝贝一样锁在仓库,等到叫我们森林保护研究所科技人员去接收时,又过了六七年,已成了无法维修的废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