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调纪念胡耀邦与封杀民间祭毛以及重审谷薄案 连线一周特约网评(网评第十七周) 2013/4/29 2013年的4月即将过去了,4月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4月中的15号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逝世的日子,4月20日的凌晨四川雅安发生七级大地震伤亡惨重,真是一个多事的月份呀。连线网站已对清明节官媒封锁民间祭毛,以及雅安大地震分别发表了相应的网评,本周的网评聚焦中共官媒高调纪念胡耀邦和封杀民间祭毛,还有重审谷案薄案之间的相互关联。 今年的4月15日,中共官媒纪念胡耀邦的高分贝,可以说是历年来最高调的,海外媒体尤其是不少港台媒体都发表了相关的评论由此推测习李新政府的施政方向。连线网评认为,以中共文化的角度,从官媒4月初全力封杀民间拜祭毛泽东的全部信息来参考,4月中高调纪念胡耀邦是官方对月初民间毛泽东热大升温的一种隐晦回应,用大陆时髦的话语来说,高分贝纪念胡耀邦是官方的一种“软维稳” ,软维稳的含义直指毛泽东热是当前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须用纪念胡耀邦的软维稳来加以冲和减温。 然而, 如果稍作深入讨论就会发现,近年大陆民间越演越烈的毛泽东热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泛的民意支撑,不是中宣部门使用简单化高调纪念胡耀邦重提暗指毛曾犯过很多的错误就能有效对应的,更无法用纪念胡耀邦来为节节升温的毛泽东热降温解套。 首先, 自从由党内右派主导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坚持社会主义称号中国社会的贫富悬殊越拉越大,已经被公认超过了实行资本主义的港澳台社会,2011年 更登上了联合国基尼系数的全球首位,房产教育医疗早成了压在普罗大众头上难以承受的新三座大山。贫富如此悬殊国情之下的百姓普遍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不断加剧的反抗情绪变成了一种正常的民之常情了。在共和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当年打着为劳苦大众翻身谋利益的口号成功推翻过国民党的由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内的左派力量,再次被广大民众视为重新奋斗捍卫自身被侵占的权益的一面旗帜,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政治选择了。 没错,胡耀邦任总书记期间平反了大量的毛泽东时代的冤假错案,但重提毛的 历史错误是无法缓解当今贫富悬殊之下阶级已经分化的社会现实的,更不能感动今天决心高举毛旗帜要求保障起码的社会平等和公义的中下层民众回心转意认同今天的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失衡和不公。因而,中宣部主导在4月初官媒封杀所有民间祭毛信息,4月中再主导官媒大力高调纪念胡耀邦,一封一捧、一杀一扬凸显中共特别是中宣部在面对攸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民间毛泽东热持续升温的真实内涵的时候,是持有一种掩耳盗铃的鸵鸟心态。 所以,中宣部这种坐在办公室里设计的使用迂回交锋的手法高调纪念胡耀邦,对于今天怀念毛泽东的广大民众而言,不是对牛弹琴就是隔靴抓痒,不但缺乏可以减缓毛泽东热带来的不稳定的正面能量,还会加重民众对官媒宣传习惯性的蛮之以鼻,致使当局背负的官意与民愿越走越远的负能量包袱愈发沉重,拉开了党群关系拉大了官民距离。 其次,胡耀邦当年是使用了和毛泽东相同的手法,对一大批被毛加罪的人进行 免罪的,都是用一党权威下的圣旨般的红头文件对党内外的大批不同意见者加罪或除罪。正因为如此,在胡耀邦日以继夜披星戴月地平反大批冤假错案之后,中共党内外的冤假错案并没有因此而消失或明显减少,反而以新形式不断招摇重演,比如各地上诉的民众被各级政府冤打错抓,各级官员被结党营私的一把手当权者用反腐 的名义横加栽赃迫害,可以说胡耀邦以后中共党内外冤假错案的程度和数量与毛时代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相差的仅仅是有无大规模的群众互斗运动之分罢了。 现在中共权力的世代交接已经延转到了第五代的领导人了,如果中共的新生代 领导人今天执意高调纪念胡耀邦却还停留在简单重提当年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不能或者根本没有意愿把胡耀邦做过的巨大努力来一个全盘总结,提高到把党内外的异见分歧逐步纳入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请问第五代领导人的胸襟视野格局何在? 最后,连线网评认为,由上届胡温党中央使用一连几个以公开违法乱纪著称的倒薄中央决议产生的谷薄案,若用官方至今公布的信息对照现行的党章国法来衡量,无论谷案还是薄案,都属於中央倒行逆施地对中共党史大倒退的新时期的新冤案,因而引发党内干部和国内民意的巨大反弹,一场前所未有的追求正义呼唤执政党纠正错误平反新冤案的挺薄民间运动,一路走来此起彼伏呈现步步燎原之势,这说明广大的党员干部和国民不再全盘接受党中央靠着发放圣旨然后封网噤声来制造新的冤案,毫无疑问这是庞大的党员和民众主人意识的新觉醒。今年清明民间展现的毛泽东热持续升温和一年来星火燎原的挺薄运动更有相呼相应的趋势。 在这种党情民意之下高调纪念胡耀邦,当局更需要用行动来履行胡耀邦留下的政治遗产,即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党政当权者手中的权力来重新公开审理谷案薄案,更不该放任诸如公开非法禁止谷母探监,此类以权压法以权毁法政治丑剧在神舟大地招摇过市持续加剧地重伤党的信誉,让生前大力倡导执政党必须有错必改有冤必申的胡耀邦,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