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秋石客:中国左派、右派和反动派
当今的中国,至少在网上,左派、右派的概念异常活跃着,但什么是左派,什么是右派,怎样划分,很多人不明白, 至于什么是反动派概念更是如此。本文就此做一个大致分析,正确与否,有待网友评判。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从文字上是不反映左、右派的,但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凡是站在少数人力场,因循守旧,阻挠社会创新发展,发挥人性恶的一面的都属于右派;反之,凡是站在多数人力场,破旧布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发挥人性善的一面的都属于左派。
自从资本主义新政治登上历史舞台,法国大革命时出现了不同政见的议员扎堆现象,凡站在多数穷人立场的居左,反之站在少数富人立场的居右,于是左右派概念和话语符号产生了。
左右派划分是分层次的, 在社会政治层面有左右, 如文革时毛主席是左派, 邓小平是右派。在左右內部中还可继续分左右, 如毛派是左派,
但毛左派中还分左右。中共会议中周恩来的英雄座次排位法最为生动:毛泽东居中,左边坐着林彪、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等;右边坐着周恩来、朱德、叶剑
英、李先念、陈云等。明眼人一看就知谁是毛派中的左派和右派。
那么,左右派的实质怎样划分呢?
先说右派
拿中国现代为例,凡是主张独裁专制政体,主张农村个体经营,钟情城市工业类由大变小
的,神化私有化和市场经济,鼓吹卖国文化,充当帝国主义走狗、欺压百姓为权贵资本服务的是第一等的右派,是右派的右翼,也是反动派。这种极右派是中华民族
最凶恶的敌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全力讨之、诛之。
凡是主张政治上美国式民主化,经济上彻底私有化和市场化,文化上西化和自由化的
是第二等的右派,是右派的中翼。右派的中翼在反封建的立场上所做所为值得肯定,但在其他方面缺乏独立思考,美国情结太重,不是站在中国多数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多
数人到头来还是要走到反动卖国。
右派的中翼不明白美国方式不是中国掘起最佳选择,不知中国根本无法学习美国人生活方
式。例如能源一项,美国两亿人口,却消耗量达全球百分之四十以上能源,中国欲达美国人水平,需要两个半地球才行。至于说全世界都达美国化,更是白日做梦,
美国化就是毁灭地球,事实就是如此。中国人应该有充分理由对右派中翼主张说不。
凡是主张以资本主义为主,社会主义为副,在政治上搞程序
民主,在经济上搞国有私有相结
合、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资本和福利相结合、效律和么公平相结合的资本社会主义的人是第三等右派,是右派的左翼。右派左翼对当前中国有一定可行性,有其积极性一面,但不是最好的选择,中国人应该对其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次说左派
同样拿现代中国为例,凡是高度评价文革,
否定改革,主张政治上彻底民主化,还权于民,由具备有对各级政府首脑、企事业首脑、科研院校首脑等的选举、监督、罢免权过渡到直接管理,朝消灭国家方向的;在经济上朝计划、平衡、公平、公有方向努力的;在文化上宣传利他主义和真、善、美的都是第一等的左派,是左派中的左翼。左派的左翼虽然是少数派,但代表了人类的未来,最终将赢得整个世界。
凡是主张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基本复活斯大林主义的,既在政治上坚持一党制,反对建立民主制,经济上主张公有制、计划、按劳分配,文化上主张高度控制的,都是第二等左派,是左派的中翼。左派中翼是教条化的左派,由于不重视民主,早晚要被边缘化,是没有前途的。但就目前来讲,左派中翼是反右的重要力量。
凡是主张社会资本主义的,即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改良;经济上主张公有制为主、私有制为副,计划为主、市场为副,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副;文化上以社会主义为主导、兼顾百家的,都是第三等的左派,是左派的右翼。左派的右翼也叫新左派,对
右派冲击效果最大,有很大的发展势头,是中国未来夺得先机最有可能的派别,尽管是暂时的。
后说反动派
反动派是指沒有自由主义理想也沒有社会主义理想的利益集团,他们政治上要独裁、经济上要发财,文化上要控制,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是最反动的一帮,是中国人民的死敌,也是各派政治力量的共同敌人!不打倒反动派,中国就沒有出路!
左、右派是转化的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左右两派都没有定型,变化易位空间很大,左右要不断重新排队。最终未来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主导中国,要看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有一条是肯定的,改革开放试验失败己成定局,不能在走下去了,至少要调整。
左、右的历史地位
左中右是人类阶级社会历史的组成部分, 是消灭不了的,
是对立统一矛盾体。一般来说,左是先进的,右是落后的,中是摇摆不定的。极左是有害的,极右是反动的。极左和极右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转化。所以,
对左派正确路线方略而言, 应该坚持左的,团结中的,争取右的,反对极左和极右的。
中国的政治学者及政治家,应该放弃左右一切教条思维,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大众立场上,紧密联系中国及世界实际,登高望远,吸取古今中外一切先进政治智慧,固守为人民服务根本,勇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到把中国与世界引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2013-1-13语音频道讲座稿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