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归来,说不尽的薄熙来 陈石宇
前不久,一位刚回老家重庆探亲访友后归来的朋友,在谈到重庆见闻时,感慨万千的说了一句令人十分震撼和深思的话。他说这次回老家重庆,住了十多天,接触不少人,听他们讲了不少重庆新闻,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说不尽的薄熙来。他说这次见到的人有工人、农民、出租車司机、学生、在职人员、退休干部和老板,全是赞扬薄熙来的,尚未听见谁说他的不是。 在说到具体事实时,他讲了以下一些见闻。 他在由重庆城区去他家乡的公共汽车上,因前面出现车祸而临时停在路途中,在静等道路疏通的过程中,突然有人提到前几年的“畅通重庆”,全车几十个人中大部分都纷纷不约而同的讲到薄熙来治理重庆时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正在大家说得很起劲的时候,一个一直沉默不语的女性突然不无感叹的加入进来说:可惜好人命不长。一句话说得全车人顿时鸦雀无声,一些人还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动情的声音。 在渝北区,他听到了在渝北区某个镇发生的一条横幅的故事,横幅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押韵,却令人匪夷所思。拉出横幅的人出于何种原因不得而知,而横幅的内容却明显表现出对现任领导人的批评和对前几年领导人的怀念,横幅的内容是:“十个孙政才,赶不上半个薄熙来”。据说区领导因此受到严厉批评,涉事的某镇领导也下了课,可见,真要执行群众路线还是很不容易,口头上说说可以,实际上干起来却比较难。这件事让人们深感中央下决心要全面从严治党,还是很有针对性的。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党中央在延安时发生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天延安召开一个会议时,某县领导人被雷击身亡,一个农妇听到后说:雷公不长眼睛,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 保卫部门知道后,定其为反革命言论,准备捕人。此事被毛主席知道了,立即阻止保卫部门抓人,亲自倾听农妇的意见,发现是因为党在日寇加紧进攻解放区而造成严重困难时,征了过头粮,引起群众不满,便立即召集会议研究,降低征粮标准,减轻群众负担,并号召全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随即开展大生产运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如果现在的各级领导人能如当年毛主席那样听到群众对自己的意见后,不是把个人的尊严看得如何高不可攀,而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群众谈到此事也必会好评如潮。 由于这位朋友在重庆到处都听到对薄熙来的赞扬声,在一次交谈时,他向对方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有人说重庆人赞扬薄熙来,是因为他善于收买民心,给重庆人办了些好事,收买了民心的缘故! 这个问题立即引来对方强烈的反感,他们反问他说:如果全国各地共产党的官员,都像BO在重庆那样“收买”民心,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早就可以恢复如常了吗? 这有什么不好! 一句反问,使人哑然无语。在场的人还说,现在做人真难哪! 把党和群众关系搞好了叫做“收买民心”,难道硬要把党群关系搞得很糟才合符要求,那样的党还是共产党吗? 他们中一位前不久去过大连的人问这位朋友近年去过大连没有,他说他在大连听到对BO的反映与从重庆人口中听到的几乎一样,这是民心的反映,不是任何人可以编出来的,也不是仅仅用“收买”的办法能凑效的,“收买”可以起作用于一时,但不能长久,薄熙来在重庆人心中的形象,会长期留在人们心中。 在两江新区,我的朋友听说前几年这里变化很快,这两年慢下来了,有的投资方已经将资金撤走,不准备再在这里投资。如果照前几年的速度进行下去,两江新区肯定不是今天这个状况。谈话的人无不遗憾,朋友早已听他人说过撤资的事。 在一次交谈中,有人问他关注过对BO的庭审过程没有? 他回答说他对整个庭审过程都很关心,听得很认真。那人接着再问他,此案所涉及的经济问题,有无发生在重庆的事? 还不等这位老年朋友回答,他便明确的回答说一个也没有,在经济方面,他在重庆是干干净净的。他还说在大连的那些所谓问题,将来也自会有大白于天下之时。 离开重庆的时候,他由沙坪坝乘出租车,过嘉陵江至江北区重庆北站,最近的路是由沙坪坝的石门大桥过河,但因那里堵车严重而改走化龙桥的嘉华大桥绕行,路虽多走一点,但时间却可以节省不少。此事,到达重庆时他就已经知道了,并非司机妄言。不过,司机却由“畅通重庆”不畅通说到“五个重庆”,并断然说“过去提的五个重庆,对重庆人来说关系都很大,印象也很深,可是,现在这五个重庆一个都没有了。”接着,她逐一的向他说明了“五个重庆”在前几年的进展情况和现状,以证明她所说的现在“五个重庆一个都没有了”的结论是正确的。出租车司机是一个较年轻的女性,特别看重平安重庆,她告诉他,过去沿途都有许多治安亭,有警察执勤,任何坏人都不敢再干坏事,十几二十多岁的女孩半夜都敢上下班,平平安安,可是这几年这些治安亭一个都没有了,执勤的警察也不见了,见到的或听到的是扒手、小偷和其他坏人又回来了,到处作案,平安重庆已经很不太平,早都烟消云散了。 朋友最后还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前听到一些人议论,说重庆人如何喜欢薄熙来,还不敢相信是真的,这次耳闻目见,不能不承认过去的传言真还确有其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心所向,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大意的。事实胜于雄辩,如实反映所见所闻,是做人的本份,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上述那些反映,一切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认真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