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之后,谁是输家?水落石出后的推理和判断
作者: 天水茫茫09/22/2013
第一回答,当然是薄,在监狱度过终生,一些人说会有优待,会很快保外就医出来等,这一是猜测, 二是对薄来说,无济于事。因为,薄在乎的,不是这个。
薄在乎什么?这是我在这里表达的一贯观点:不是吃喝,甚至不是入常,而是开创历史事业的成就。 如果2009年开始就追踪薄在重庆的实践及其意义,就知道,在几乎无可调和的公平和效率之间,在资本主义能发展(放)缺公平和社会主义有公平但缺发展的世纪矛盾,人类疑难之间,如果能实践重庆的经济大发展,又能兼顾公平共富,两者结合起来,那么,这个成功,是世界的,世纪的功劳。
一切对这个问题有思考的知识分子都知道它的分量。当时很多左翼的知识分子,都兴奋的看着重庆 实践。著名的专家们称之为“社会主义3.0”版本的尝试。这个名称本身,俗人不会关心,但到了一定的思考层次的人,就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是面对和解决马克思亚当斯等等一切思想家终生萦绕的根本问题。是过去两百年人类社会集团国家阵营残酷斗争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做了这样一件事,那怕是有机会尝试它,即使不能完全成功,但也推进了思考,取得了经验,获得教训,为未来的进一步尝试提升了一个台阶,这也是此生不悔的事业。
如果假设薄不是笨人,他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事的意义,和自己的历史地位。区区政治局常委,十年后谁会记得?入常做大官只是做伟业的更好机会罢了。市井小人们不会理解,不足与之论理。
所以,即使很快减刑保外就医之类的东西有,他丧失的,也是他的对手处心积虑要搞定的,是政治生命,是继续实践这个理想的机会。这是他的真正的“输”。
但是,在这个最高理想无法达到的前提下,从求次的方向看,他却是赢家。最大可能的赢家。
首先,虽然重庆实践被腰斩,但是,它的已有成就,使右派们至今只能靠造谣才能诋毁,比如债务问题。它给社会主义者们新的鼓舞,代表着值得继续尝试的道路。薄在这个上面的一切宣传和张扬,对他的仕途是毒药,对这个思想和实践的传播是必要。不能假设薄笨到不知道在中国官场上收敛锋芒就能“上位”的道理,但他一是本性不在此,二是志向不在此,三,很可能他知道,这样的改革者,动了每个人的利益,时日本身就不多。所以,只争朝夕吧。
他没有完成,但留下的念想,当会是历史进程中的笼罩一笔,鼓舞后人前进。
第二,就谈这一场为了自己自由的法律战斗上,他其实赢了。当然,这也在于对手再次低估了他的智力、人格和勇气。
这次公审的进程,检方的证据如此之弱,一开始给许多人们的印象竟然是公审是习有意安排帮薄的忙的。因为一个正常,中立的人,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百姓,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人士,都看到,这样的证据不能定罪。如果这样可以,一是法治笑话,二是很危险,一个国家政权弄几个人的口供,这不需要一顿饭的资源,不需要一顿饭的功夫。我想右派人士未必愿意看到这样定罪的先例出现。因为这一是太赤裸裸的非专业,二是可以拿来判他们自己。
所以,这就有一段时间内的对薄的命运的乐观情绪,因为还有一些迹象(比如专案组的人一起“因年龄而退休”)。都说明,这戏如果不是弄巧成拙,那么一定是高手写成,成为一个更多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巧妙而关键的转折点和动力。
我一开始也把这个可能性保留了。因为,如果戏演成这样,还是要重判薄,那么,道义、法治、人心、政治和国家形象,都会重挫。 我还设想了,即使一开始不是这样设计的,习本人一开始对证据有信心,但既然到了这一步,证据不能定罪这个结论几乎天下大白,那么如果他从善如流,有法治之心,对天下为公有感觉,那么也应该,如果考虑政治平衡,轻判,如果决心按法治开创新局面,无罪释放。
所以,我说了,9月22日,其实不是一个判决薄的日子。
真相大白:公审这戏还真是弄巧成拙了。原来就是想用已有证据通过公审来“服天下”。结果,他们再一次发现自己不和薄在一个层次。原来他们应该有所安排,薄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政治生命,但刑期会根据他的“认罪”而有所限定甚至最后真有保外就医的默契。但是,薄的志向和意愿,早就不在这里。
他要的是历史地位,即使把牢坐穿。他在公审中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这个清名和形象。他不是贪腐分子。他甚至不是那样在乎滥用权力的指控。他要在自己的历史未来剧中完整的带上爱民和英烈的忠臣的冠冕。而不是不伦不类的中间状态什么三七四五开的形象。
公审让他成功了。他达到了这个目的。他的完美表现,既是战士,又是智者,使右派都惊叹这个人并非浪得虚名。 他们一定会想到,如果这个人在台上,那些王八蛋就会有蟑螂般的逃逸方式。
一些人认为,在中共历史上,恐怕只有毛、周在他的智力之上。
是的,他没有得到最佳,但得到了其他所有人都没有得到的历史地位。大丈夫人生一世,夫复何求?
谁将是这个历史剧中的白脸和小丑们?
这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也超出了我这个小文的范围。他们自己琢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