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木桩的博客
  我来自金星
我的名片
木桩
注册日期: 2014-11-04
访问总量: 558,4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一只小鸟的咏叹
· 爱吧!能爱就爱吧!—- 李斯特的
· 飞机安全吗?--- 分析几次重大空
· 谈谈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排名榜
· 为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祈祷 !
· 天鹅的梦呓
· 深秋的祭念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教育与学术-1】
· 格林威治 -- 国际标准时间
· 美国的福利保险费是怎样算出来的
· 美国的401(K)养老金
· 关于量子保密通讯
· 揭露中国学者在期刊上造假作弊
· 中国和美国教育学术界的若干比较
· 计算数学家在干些什么?
· 学术杂志的“影响因子”
· 有感中国人的高校情结
· 首尔-2014世界数学家大会
【教育与科学 - 2】
· 飞机安全吗?--- 分析几次重大空
· 谈谈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排名榜
· 公益贴 --- 再谈疫苗
· 公益帖 --- 新冠疫苗的最新发展
· 公益贴 --- 谈谈疫苗
· 科学计算 (Scientific Computing
· 从三峡大坝想到水利工程
· 检测新冠病毒的3 种方法 --- 分
· 波音737- MAX8 出事原因在哪里?
· 介绍一个美国顶级应用数学系
【教育与学术 - 3】
【回国感想】
· 北京感想
· 2016 - 相会在上海
· 2015 回国见闻 - 爽爽贵阳
· 2015 回国见闻 - 贵州织金洞
· 2015 回国见闻-黄果树大瀑布
· 2015 回国见闻 -云南石林
· 回国见闻 -上海受骗上当记
· 回国见闻 -国内的几个有趣现象
【芸芸众生】
· 一只小鸟的咏叹
· 为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祈祷 !
· 深秋的祭念
· Memorial Day - 告慰全世界新冠
· 20世纪最大的艺术伪造案 -米格伦
· 先生已逝,精神长存 --- 怀念张
· “天鹅之死” -我的油画
· 庞氏骗局
· 从数学家纳什联想到 。。。
· 我的露露和咪咪
【茗香茶语】
· 天鹅的梦呓
· 母亲节,樱花又开了
· 礼轻情意重
【回忆录】
· 童年的回忆
· 西南联大逸闻轶事
· 魂萦上海滩(5)-文革中的那些邻居
· 魂萦上海滩(4)--我的母亲
· 魂萦上海滩(3)-妈妈给我的礼物
· 魂萦上海滩(2)–绿房子里的故事
· 魂萦上海滩(1)-万航渡路
· 童年旧事 -我的小提琴老师
· 父亲留下的传家宝
· 父亲的住房情结
【艺术-1】
· 艺术座谈 (2) - 艺术的两重性
· 艺术座谈 (1) --- 怎样理解音乐
· 艺术也能变戏法
· 我的艺术创作 --- 雕塑, 油画,
· 话说故宫
· 漫谈艺术——西方画 vs 中国画
· 装修设计 - 让电脑为人类服务
· 家庭住宅的装修和设计
· 浅谈人体雕塑
【艺术-2】
· 芭蕾舞 --- 四只小天鹅翩翩起舞
· 摄影练习 — 日本的风俗人情
【钢琴演奏】
· 爱吧!能爱就爱吧!—- 李斯特的
· 聆听古典音乐,欣赏现代建筑
· 肖邦夜曲,情愁凄美,孤独浪漫
· 介绍钢琴夜曲的祖宗 John Field
· 舒曼的钢琴曲--《异国陌人》
· 音乐和数学 - 十二平均律
· 2015 圣诞之夜-《少女的祈祷》
· 钢琴独奏 -《 梦幻》
【钢琴演奏 -2】
【世界各地】
· 伦敦白金汉宫皇家卫队换岗仪式
· 希腊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失踪之谜
· 巴西--写在2016 夏季奥运会之前
· 西班牙的小偷和斗牛士
· 法国的香农舍 -女人的城堡
· 印度的硅谷
· 莫斯科之行
· 巴黎的墓地
【歌剧】
· 庚子年 --- 妈妈,生日快乐!
· 二首上海经典老歌给万维朋友拜年
· 祝万维朋友 平安夜好!圣诞快乐
· 歌剧中的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
· 歌剧欣赏 (2)-我听歌剧的体会
· 歌剧欣赏(1)- 什么是歌剧
· 一首日本民歌 —《爱的礼物》
【诗词歌赋】
· 七言绝句三首 -《春天的思念》
· 七言绝句二首 - 《访友》
· 枫叶又红了 ---- 七言 . 思君
· 名家诵读 --- 唐诗二首
【高山流水论坛年庆】
· 【金牛贺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 【金猪贺岁】上海怀旧老歌《月圆
· 【金狗旺旺】— 献给爱丽丝
· 【高山年庆】-- 向朋友们致敬!
【核桃树 --- 万维博客科学沙龙】
· 艺术也能变戏法
· 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三十周年:
· 疯子数学家 -- 约翰.纳什
存档目录
04/01/2024 - 04/30/2024
04/01/2022 - 04/30/2022
03/01/2022 - 03/31/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魂萦上海滩(2)–绿房子里的故事
   

   1963的冬天,我家搬进了万航渡路 426103号。这栋花园洋房的房主是建筑商,1949 年前去了美国,留下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在中国。花园洋房的四周有很高的水泥围墙,围墙上布满了青苔和长青藤,把围墙染成了绿色,周围的居民给这栋洋房起了个雅名 --- 绿房子。 

   我们搬进去之前绿房子里住着三个人:房东老太太,她的大女儿小儿子;她的二女儿和三女儿在外地工作。我父亲被打成右派后, 工资严重降低,再也无法维持建国西路懿园每月100块房租,只好搬出,另找地方居住。而房东老太要维持一栋花园洋房,开销很大,正想着接纳一家房客,收每月50块的房租,补贴家用,就这样,两得其所,我们搬了进去,租下了花园洋房的二层楼。

   房东太太是旧式人,大户人家出生的小姐,学问并不高,但很注重礼节和打扮,平时头发梳得溜光,脑勾后一个发结,盘成个横S,我曾经站在老太太身背后,看她如何把一束长发盘拢成一个横S的,结果发现,那个发结是假的,现成做好了的,用发夹左右固定住就是了。老太太穿着斜襟衣服,一排精致的盘花蝴蝶纽扣,一串珠珠花那是保姆王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白色的,颗颗有黄豆般大小,一排五六个,好香好香 。老太太戴着满口假牙,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大女儿小儿子,后来我搞明白,那对应着英文名字 “Anna” “Peter”

   王妈是绿房子里最好的人,有一次我生病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王妈拿了些纸片,一个簸箕,坐在小板凳上,边烧纸边喋喋咕咕:“老头子啊,你要钱就跟我来要,别去吓唬小孩子”,说着说着,把纸灰往空中一撒,说,“喏,就这点了,买点香烟老酒,不够了再跟我要”。接着,王妈从厨房里拿来三根毛竹筷,一个碗,碗里放了半碗水, 毛竹筷拧在一起,一只手扶着筷子,竖立在碗中央,另一只手用碗里的水不停地往毛竹筷的顶上浇水,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三根毛竹筷竟然竖立在碗的中央,巍然不动,象一柱香。我一边看着,觉得有趣好奇,想试一试。有一天,我如法炮制,悄悄地拿了一个碗,放了半碗水,抓了三根筷子,用碗里的水不停地往筷子上浇, 不一会儿,果然,三根筷子竖立在碗中央了,我瞪着惊讶的眼睛望着自己的杰作,王妈进来了,她看到此景,脸色一沉,压低嗓子,严肃地问我:“你刚才说了些什么?”,然后手一挥,啪,把竖立在碗中央的筷子打翻在地。

   房东家亲戚朋友很多大人们在客厅里聚会,搓搓麻将,打桥牌, 咖啡。男士们点燃雪茄,女士们热烈地讨论着最新的时装款式互相称呼英文名字:叫鸡(George),妹累 Marry),害人(Helen),开瘟(Kevin)。时侯, 绅士淑女牵手行礼,双双起对,蓬差差蓬差差,跳起了交谊舞。留声机里,咿咿呀呀地发出靡靡之音,很好听,我常常在边看,看得出神。

   “屁头(屁头=彼德=Peter我叫他舅舅。舅舅很英俊,身高八尺(古人的尺)。舅舅在学校里除了体育课,门门功课不及格,成绩单上经常有大鸭蛋。我自告奋勇地帮助舅舅修改成绩单,我还没上小学,不认识字,但会画图,舅舅知道的,让我做实验。我在零分的左边加个1,右边画个鸭蛋,变成一百分了。任务完成得很好,骗过了老太太的老花眼。舅舅大喜,为了奖励我,把美国寄来的奶油夹心饼干和巧克力偷了出来给我吃,香喷喷的,好吃极了,想再吃当然也懂得无功不受禄,提醒舅舅,有没有大鸭蛋需要我修改。有一天,老太太要请客人吃点心,打开糖果盒,发现里面的糖果剩下寥寥无几,老太太眼睛一瞪, 我躲在犄角旮旯里,做贼心虚,感到大事不妙,慌忙溜走了。 舅舅也实在不争气,听说他还是留级了,怕娘骂,悄悄地在留级前面放个字,变成了不留级,这件事不是我干的。

   舅舅本该去新疆的,他不肯去,说他有关节炎,賴在家里。让他去里弄生产组,糊糊纸盒绕绕线圈,他不愿意,他说,成天和一批大妈混在一起,会变得娘娘腔的,美国人叫 sissy舅舅是个典型的上海小开上海人叫“克拉”,英文中 classic 的意思。他穿着美国寄来的花衬衫,西装裤子的两道逢烫得笔挺,皮鞋擦得铮亮,梳着飞机头有时侯用一眼睛向我眨眨,表示得意高兴时,两手插在裤袋里,歪的脑袋,眯着眼睛,怂怂肩膀,吹起了口哨,那个样子很迷人,很性感,用现在的语言,那就是酷。会吹哨子的男人很酷,会吹哨子的女人就更酷了,我一直想学口哨,始终没学会

   上海人是讲究精致的,穿要穿出个派头,戴要戴出个名堂。他们对发型和鞋子情有独衷。有句街头语:“噱头噱头,噱了一只头,蹩脚蹩脚,蹩了一只脚”。出门时头发一定要搞好,女人不能乱蓬蓬的,男人不能像刺猬似的横七竖八;皮鞋一定要名牌,擦得铮亮。一头一脚,这两样搞定了,其他地方倒是不重要了。穿着衣服看上去不经意,陈旧些,过时些的,没有关系。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罩衫,一条退了色的青布长裙,烫韵的平平整整,一条围巾脖子上一绕,胸前背后挂着,倒反显得儒雅清高,妙就妙在那不经意里带着经意,上海人的“玩世甚恭”,在此可窥见一斑。

   有一天,来了一个穿白色制服,头戴大盖帽的人,据说是派出所来的,那时叫户籍警。我先生在北京出生长大,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非常好听。他听我绘声绘色地讲这些往事时,说听不懂,因为上海式普通话四音不准,户籍警被北京人听成狐狸精。 这个狐狸精在客厅里和老太太谈话,他走后,老太太眼圈红红的,像是哭过的样子。又过了些日子,绿房子里又来了几个狐狸精,男的女的都有,拥着舅舅,把他带走了。后来再也没见到舅舅,大人告诉我,舅舅是流氓阿飞,被抓进监狱,去劳动改造了。

   “奶=安娜=Anna),大人让我叫她寄娘,她是中学的英文老师。 她曾经给我制作一件连衣裙,照着一本英文杂志上的时装,上身是白色的,连着的裙子则是五彩缤纷的印花布。用这花布的边角零碎部分,剪裁了三个英文字母,是我名字的宿写,缝贴在胸前,别出心裁,不少女孩的妈妈趋之若鹜,学着这款式样给自己的女儿做裙子,上海人很喜欢跟风的。 当时的上海,市面上流行的裙子,不管老的少的,都超过膝盖以下好几寸,说好听,那是保守,说难听,那就是土了。我穿的裙子却很短,盖过三角裤以下四寸,像现在流行的超短裙(mini skirt),那年代这就是“奇装异服”, 同学说我是“小妖精”。现在回上海,看到满街的“小妖精”和“老妖精”,我也从“小妖精”脱变成了“老妖精”。现在开放了,美国流行什么,上海也流行什么,爱怎么穿就怎么穿,美国的“老妖精”比起上海的“老妖精”还差一个数量级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