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道还的博客
  纪念李宗吾
网络日志正文
前贤对传统学术结构的认识 2016-12-17 07:06:00

前贤对传统学术结构的认识——新书简介:《中国哲学之结构》之二


(本书目前在以下平台有售,链接:

lulu.com http://tinyurl.com/gng64as 

亚马逊 https://www.amazon.com/Structure-Chinese-Philosophy-Thick-Theory/dp/1365466531/ 

Google内容预览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QC-DQAAQBAJ


先秦的中国学术,表面看起来是百家争鸣,其底层却实际上是学术的分化和流变,百家有共同的起源——道。这种分化,正如《庄子·天下》篇所说:“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先秦诸家,大多都以尊道为准则。后世的学术也继承了这一点,如韩愈即以“传道”为师道的最重要部分。如果将先秦学术比作河流,道就是发源地,其他各家都是从这一活水源头流变分化出来的支流。


《天下》篇是一篇道家学术批评史。这一篇概述了道家的各个学术分支,包括了墨子。《天下》篇末,也有对名家的批评,指出名家对名实逻辑的追求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迷失。这些人的学术,《天下》篇的作者认为都是古道术的流觞,他们学术的根本都是“道”。这些人的不同是因为“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即从同样的道,这些人所得(德)却不同,多数人的所得不完备。这些人以自己得到的一曲之见为是,而以他人为非,互相批评。


《淮南子·要略》则从历史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儒,墨,纵横,和法家的先后继起。《要略》认为,各家的学说是“与世推移”。因为时代变迁,新的问题和情况引起了新学术的出现,各家相继出现,后者是对前者流弊的纠正和补救,例如“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这种观点认为诸家有继承性,因外部背景变迁而分化和形成。


《天下》篇所言,属于一种“内因”说。学术有其假设,也有内部逻辑自洽的愿望,所以内因,从基本假设的推衍推广和逐渐纠正是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略》篇所言,属于一种“外因”说。新的问题发出的挑战,需要学术去回应,去处理,然后纳入自身的框架,这是学术发展的外在动力。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五十一章》)这里老子所讲的是万物中任何一物从道发端到成熟的一般情形。《天下》篇所讲的“道德不一”,是从道而来的德不一,即“道同,德有差异”的意思,这就引出了道这一源头之下的第一个分叉点,德。德是道生万物的第一步,学术作为一物也不例外,也是一种德。《天下》篇所讲正是“德畜之”,德是个立足点,“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管子·心术上》);而《要略》篇所讲正是“物形之”。即学人有这样的德,有这样的社会情况,学术就顺理而成章,得以形成而被提出来。但老子又有“势成之”一句。学术的发展和成熟,又需要有人的采用和运用。没有得到采用和运用,学术就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天下》篇和《要略》篇所讲,是学术之“体”的两个方面。没有任何学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必须有人之用,然后学术才可以解决问题,顺势而发展成熟。没有人之用的学术,只是故纸,死文字,流传尚不可得,更遑论解决问题或发展成熟。所以传统学术所讲的体用范畴,是道术(术是邑中小路)和德行(有德在心的行为)合一,隐含着人这一因素,而不是纯乎客观的。这一原理也适合于任何学术。(注3)


《天下》篇和《要略》篇所讲,似乎不是有意识地将各家总归在一起,当然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那时的学术家流并没有现在人所设想地那么分明。汉儒回溯先秦学术,旁观者清,就有意识地将所有诸子组合在一起,以显出其中的结构,这是一种分而又合的发展,也是汉儒对先秦学术整体性的内在要求的回应。汉代出现了“诸子出于王官”的观点。此说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等等。近代章太炎认同此说,但胡适反对此说,他说:“古者学在王官是一事,诸子之学是否出于王官又是一事”。(胡适《诸子不出于王官论》,注4) 。胡适此论,非常中肯。学术之体并不在王官,但学术可以指导王官;学术之用可以在政府具官分职中表现出来,这是显而易见的。外在功用与体的起源并非一回事。汉儒并非毫无所见,汉儒窥到了先秦学术在用这一方面的某种整体,但汉儒所讲带有大一统的意味,隐隐带有学术在政统之下的意思,这是明显的错误。《天下》篇,《要略》篇,和“诸子出于王官论”,合在一起,就覆盖了先秦学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讲的体用,得到了一个粗陋的轮廓。


近代钱穆主张学术应该重会通,他说:“非通百家,亦不足以通一家”。(钱穆《庄老通辨》自序)钱穆此言也是着眼于先秦学术的整体结构。没有整体观,有如盲人摸象,摸到象牙的人尽可以熟知象牙的形状,但对于自己所知为何却没有头绪。又如一个眼科专家,如果他竟不知道眼睛处在什么部位和作何用途,他尽可以精熟自己的所知,但不可能有真正理解。所以钱穆接着又说:“清儒考据,其失在于各别求之,而不务于会通。”(同上)现代人用分析的方法解释中国人的道,或者讲西方哲学,喜欢罗列出一二三四,以分得细致为能——这正是钱穆所指出的误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将道分成阴阳,本体论和认识论,就已经是“二”的层次的东西,愈分愈多,更是愈讲愈远,是向“三”和“万物”层次的南辕北辙。这样的解道,一无所获可想而知。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西方哲学。现在的西方哲学,几乎碎片化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将西方学术收拾起来,对中国人来说唯一的途径就是从先秦学术的结构出发去认知和整理;这或许对所有人来说,也是唯一的途径。《结构》一书,与以往单纯讨论中国哲学,向隅独说,不涉及西方哲学的书不同;也与用西方哲学整理中国哲学的书不同。《结构》兼及内外因和体用,从多方面,多点用中国哲学去分解和渗透西方哲学和文化。其中包括了,西方哲学,宗教,政治,商业,和科学在先秦学术结构中各自所处,所对应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西方的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其实质是中国哲学中的名实关系中的名实相符和正名而用。前者对应着实证的知识和逻辑,后者对应着常识和良知。又如,西方哲学中名实的分析,因为缺乏时间一维,造成诸多名,实,真混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德与名关系中,可以充分展开而得到厘清。


备注

3.

《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其从义理,兆形于民心,则民反道矣。”


体用这一新模型,即(内涵-人-外延)->用,在《结构》中第十三章(解德(上):名实,体用)中首次提出,并有详尽的讨论。朱熹和陈荣捷总结和综合了六种体用关系,这一体用模型揭示了所有体用关系的内在联系。这一新的体用模型包括了形式逻辑中内涵和外延的动态和动力学,只有在动态而非静态的内涵和外延中,才能解释道和德的特性。否则以无内涵和无限外延去看,道就是死寂的空空如也,如冯友兰《中国哲学书新编》中的解释——显然这种解释与道的生生不息是相悖的。


4.

关于这个公案,可以参见刘巍《“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一文。以下转引了此文中钱穆和冯友兰对此的看法。


钱穆说:“尝谓近人自胡适之先生造《诸子不出王官之论》,而考辨诸子学术源流者,其途辙远异于昔。《汉志》所列九流十家,决非一源异流,同时并出,此即观于各家立名之不同而可见。……儒者乃当时社会生活一流品,正犹墨为刑徒苦役,亦当时社会生活一流品也”。


冯友兰说:“……看见傅斯年的一篇稿子 ,其中说:‘诸子不同 ,由于他们的职业不同’。这个说法给了我启发。


道还按:以体用来讲,这几个人的见解,包括章太炎,皆可以成立。他们所述都是同一体用的某一个侧面。所谓兼听则明,将他们所讲按照先秦学术体用结合在一起,就都可解,都有意义。而如果专同一家,这一家也难以成立。这是庄子所讲的“两行之”,两行并非乡愿或调和能达到的。


胡适此言的逻辑,见于《管子·说符》,“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同理可问,人是为了社会或资本主义而生么?人是为科学,真理或理想而生么?

浏览(2177) (4)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道还 回复 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6-12-17 18:00:42

嘎兄好。看得出你对这类问题有很多严肃地思考,我也是如此,所得与你所讲颇有些一致的地方。我在这本书中写了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东西:“在人类的蒙昧阶段,人神相混。这种相混,并不是人不能区分人和神,而是人不能区分出人与神之间存在物理世界这一层次。在中国,老子的学说,开始引入了自然。所谓自然是指自身对自身的规定,自身按照自身的性质变动,而不是被操纵,被驱使。这就将神和人的意志从自然界驱除出去,从此神人两分,就转变为神,自然,人三分。人的认识这一发展,在古希腊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从神追溯,在尽头就得到一神论;从自然追溯,在尽头就得到不可致诘;从人追溯,在尽头就得到古圣王。显然这三种认识的空间逐层减小。在中国学术中,释道儒是这三个层次的代表。”(216-217页)从黄老到老庄这个转变,是“自然”的发展到独立的阶段。但老庄并没有将宗教驱除出去,实际上他们认为道是一扇门。老子说“众妙之门”,庄子说“天门”。这表现出连接,而非隔断,非常中国。西方人认为隔断,隔离和剃刀很好用,但世界上有一类东西是不能隔断的,不巧的是这一类问题是可隔断可隔离问题的基础。例如所谓唯物与唯心,从本质上讲,是一回事,隔断不了,不存在彻底的客观唯物,只有主观唯物。又如马克思主义定义物质,要先说它是非精神的,这个隔离哪里说得上彻底。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道还
注册日期: 2016-01-10
访问总量: 206,96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中国传统学术之结构:从道德到厚黑学》近日开始发行
杨道还的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链接!
最新发布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不”与“弗”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 善
友好链接
· 老几:老几的博客
· jingchen:陈京的博客
分类目录
【书海偶识】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两个版本
【新书简介】
· 御梦人
· 杨道还的“吾”“我”之辨
· 黄鹤升:古人“吾”与“我”之义不同
· 善
· 体用
· 灵感非直觉小议
· 思维的本质
· 现实世界是半开半闭的
· 哲学家的工厂
· 传统学术与个人修养
【得支离】
· “不”与“弗”
· “有教无类”的英文翻译
·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杂谈《老子》与老子
· 《老子》中道的“常”与“恒”
【随感】
· 去中国化,内卷也
· 也说木心:千里之行,始于竹下
· 玉帝遣神 等(二则)
· 敝帚自珍(二) 2019-11
· 无题
· 金庸及其他
· “封建二字不可滥用”一文读后
· 2017岁末感怀
· 读“越狱:徐洪慈——中国版肖申克
· 文化差异之一斑:中国绘画有没有
【诸子偶拾】
· 君子不器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三十而立
· 庄子与理工男
【杂谈】
· 贼
· 不轮回,也成佛
· 金庸及其他
· 在魏中军博文章后的回复
· 关于“有”的哲学
· 中国传统学术是必由之路--对嘎拉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下)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中)
· 中国人的性格:风气篇(上)
· 中国人的性格:明恩溥篇
【中国学术视角】
· 经济的两重性
· 《中国哲学之结构》内容简介
· 人之德,人生目的,论命——略论老
· 道与德的关系--略论老庄异同(之
· 老庄与西方--略论老庄异同(之三)
· 通老必先通庄--略论老庄异同(之
· 略论老庄异同(之一)
· 道德谈略
· 在老几,润涛阎,慕容博主的文章
· 人道的完整循环
【中国学术泛论】
· “不”与“弗”
· “听专家的”,有毛病么?
·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五
· 识与见——读罗素的《如何避免愚蠢
· 无字天书虽好,可人读得懂吗?——
· 谈谈无字天书
·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四
· 丸之走盘(三)
· 政治由于人才,人才由于学术(一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
存档目录
2021-06-11 - 2021-06-11
2021-03-07 - 2021-03-12
2021-02-15 - 2021-02-15
2021-01-11 - 2021-01-11
2020-12-13 - 2020-12-29
2020-11-05 - 2020-11-05
2020-10-08 - 2020-10-08
2020-09-05 - 2020-09-30
2020-05-06 - 2020-05-06
2020-04-12 - 2020-04-12
2019-11-10 - 2019-11-10
2019-08-14 - 2019-08-14
2019-05-27 - 2019-05-27
2019-04-20 - 2019-04-20
2019-03-20 - 2019-03-20
2019-01-27 - 2019-01-27
2018-12-12 - 2018-12-30
2018-11-03 - 2018-11-03
2018-02-28 - 2018-02-28
2017-12-24 - 2017-12-24
2017-11-30 - 2017-11-30
2017-07-05 - 2017-07-05
2017-06-09 - 2017-06-09
2017-05-13 - 2017-05-13
2017-04-04 - 2017-04-28
2017-02-08 - 2017-02-08
2017-01-01 - 2017-01-01
2016-12-10 - 2016-12-29
2016-09-04 - 2016-09-19
2016-08-14 - 2016-08-14
2016-07-06 - 2016-07-30
2016-05-06 - 2016-05-21
2016-04-05 - 2016-04-23
2016-03-01 - 2016-03-26
2016-02-07 - 2016-02-14
2016-01-17 - 2016-01-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