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很多年前,我看到上述这些话时,不能理解其含义,因为我知道在毛泽东讲这些话时,东北已发生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了东北,而红军长征的路线却与抗日前线差之千里,又该如何实现抗日的宣言书和宣传队,又如何做得抗日的播种机? 多年后,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我感悟到其中的含义,特别是看了本文附带的台湾方面的视频后,了解到当时蒋介石的抗日战略意图,我顿然有所感悟,毛蒋之间实质上不是敌我,而是在合作,直至他们都撒手人寰。这里,我就说说这长征的伟大意义,同时,请大家看视频,以作进一步的了解。 日本攻陷下东北,对蒋介石进逼,逼其投降,否则,日军将南下灭了蒋的国民政府。而蒋介石牢记孙中山的遗嘱,要为中华负起责任,已置个人生死度外。他的那个为国家不顾生死的座右铭此刻就陈列在台北中正纪念堂中。但是,作为军事家出身的蒋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当时的中国贫弱,根本无法对付相对强盛的日军,若开仗,中方必败。既然如此,那就采取另种战术,即,拖的办法,因为蒋很清楚地知道日本地域狭小,根本经不起打长期的战争,所以,他决定要与日本持久战,以时间换取最后的胜利。他对日本的劝降采取暧昧的方式,以争取时间和机会。另外,首都南京易攻难守,所以,蒋介石必须找到一陪都,以实现持久战,他看好四川的地理条件,俗话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这个道理,让日军难以进入四川。但是,当时的四川实际是在四川军阀的控制中,国民政府的中央军根本进不了四川,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在四川建立陪都。这时,蒋介石想到了在江西的红军,他认为那里的红军能为他打开通往四川的大门。其实,蒋介石对共产党是很了解的,知道共产党有国民党不具备的优点。 为实现让红军为其打开进入四川的大门,蒋介石设计出第五次对红军的围剿,对红军进行三面如铁桶似的包围,只留下一个缺口,即,围三缺一的战术。那个唯一的缺口就是江西会昌,毛泽东当时就在那里坚守,似乎他已感觉到了蒋介石的战略意图。 红军开始长征后,一路向西,本想到西边再建根据地,而并没有一定北上的意图。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回到军事领导岗位上,从此带领红军一路北上,并与张国焘的南下的错误路线作斗争。只有北上才是救国之路。 到了大渡河边,毛泽东花了些时间用仅有的一条木船让刘伯承带领一个师兵力先渡过河,然后,就去飞夺泸定桥,进入了四川腹地。这里,要说一下,毛让刘伯承先过河,就是要为即将继续的北上加一道保险。毛泽东对刘伯承说,如果中央红军最后没能过河,刘伯承的部队就是余下的火种。 我以前一直有个疑问,既然中央军要歼灭红军,怎会给红军用一条小船过河的时间?答案现在知晓,这就是,不是中央军要歼灭红军,而是中央军一定要让红军渡过大渡河,更没想让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在整个的路上,中央军都是紧尾随红军,并保持一定距离,目的就是随红军进入四川。最后,蒋介石实现了自己的意图,在重庆建立陪都,坚持抗战,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的那一天,使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进入联合国五常。这里面不仅有国军的功劳,更有毛泽东所领导的红军的功劳,工农红军的长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打下决定性的基础。不仅如此,红军进入陕西省,还解决了西北军阀的问题。长征不仅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更是解决军阀问题的灵丹妙药。 其实,蒋介石的骨子里并不反共,反共只是个表面文章,在后来的重庆谈判时,蒋介石曾与毛泽东进行过密谈。在密谈的最后,蒋介石对毛泽东说:“共产党有共产党的优点,如果你我能一起合作就好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3CQ_c7B36M&ab_channel=TVBS%E5%84%AA%E9%81%B8%E9%A0%BB%E9%8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