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昨天,世人瞩目的美国情报部门对武汉病毒起源调查报告,已经到了期限,但没有什么动静。这和我当初的预期差不多。以软弱如泥的伪总统拜登的性格,不可能对这种硬碰硬的事情,尝试任何举动。摆个姿态安抚舆论,仅此而已,不会再多了。白宫发言人萨琪星期一说,拜登总统下令情报部门展开的新冠病毒溯源调查预计会在90天期限星期二(2021年8月24日)到期时完成。但在星期二的例行记者会上,萨琪没有主动提到总统是否看过了这份报告,也没有记者就这个问题提问。民主党左派和各大媒体,已经到了如此无耻不要脸面的地步。90天前,拜登向美国情报机构发出命令,要求它们在90天内拿出一个可信的研究报告,确认这场祸及全球的疫情究竟源自中国一个实验室,还是从动物例如蝙蝠传播到人类。 当前,全人类都还没有意识到这场疫情会给自己带来多大危害,多长时间。对于眼下的这场疫情,几乎没有人做过一次深刻、全面而又富具前瞻性的理性分析。因为病毒太新、太奇特,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力。我所在的加拿大西部,已经进入第四波疫情爆发,不得不全面推迟了一个多月前的重启计划。所有社区又重新回到半休眠状态。 焦虑和紧张,显然对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在慢性折磨中摧毁各自所剩无几的人体抵抗力,为突如其来的病毒入侵打开大门。而且,所有的对外部的指望和依赖,注定都靠不住。比如,依赖政府,依赖疫苗,依赖医生,依赖科学的新发现,依赖运气,等等。在一场全球性的大灾难中,正如千百年来的前人经历过的一样,只有每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强大意志力,才能拯救自己,渡过鬼门关。 我个人以为,有几件事情需要着重加以关注,才能保持清醒和镇定。 第一是认清病毒的真相。依照病毒COVID-19凶残而狡诈的特性来看,人类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将其彻底消灭。可以预料,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整个地球都会在COVID-19及其各级变异后代的轮番进攻的滚滚狼烟之中瑟瑟发抖。 从能得到的公开信息来看,COVID并不像是一个自然产生的病毒,它所具备的许多特性让它更像是一个极微小(125纳米)的智能机器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人体的细胞内穿梭巡游。人的肺脏、肝脏、肾脏、大脑、免疫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统统都是它的攻击目标。而在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还可以轻松躲过药物对它的追杀,直到与宿主同归于尽。 有人分析出病毒有如下特点: 它有超强的耐心,可以在人体内无症状潜伏14天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就是要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最大程度地传染给它能接触到的人。 它有惊人的谋略。病死率不高不低,与超长潜伏期结合得恰到好处,既不能让宿主很快病死,又能在被发现之前尽可能传染更多的人。 它有神鬼莫测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空气、触摸、饮食、粪便传播,甚至根据上海瑞金医院的解剖报告来看,病毒完全有可能通过大面积暴露和有损伤的皮肤传播。它有闪展腾挪的攻击路径。科学家原来以为COVID病毒主要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来建立对人体的攻击路径,但是其后出现的变异,又发展出三条新的攻击路径FURIN、GRP78和 CD 147,让他们哑然失色。 它实际上具备了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与功能,又能以流感的方式大范围内传播,即使是宿主通过治疗恢复了健康,病毒可能还会终身寄生在宿主体内,等到各种条件具备的时候,它将再度生机萌发、兴风作浪。这就像是原本就十分凶恶无比的老虎,现在又突然长出了翅膀,而且还成了隐身,由此,各种现代化武器武装到了牙齿的人类,才会在第一时间被打得溃不成军,狼狈不堪。 此外,病毒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是一个单链的RNA冠状病毒,极不稳定,非常容易出现变异(病毒的设计者在一开始看中的就是冠状病毒这个特性)。仅仅是在2020年2月12日之前,病毒的进化树上最少就已经有了5个单倍型。 第二,准备好人类的另一种生存模式。由于COVID病毒以“候鸟模式”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流行传播,“断航”、“封国”、“封城”与“蛰居”将成常态。不过,想一想我们的祖先穴居时代的生活条件,或许还能有点自我安慰。不管怎样,那种快节奏,高消费,尽情享乐的现代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在与人类告别。不愿意接受的人,也只得接受病毒的挑战,试试看自己有多少神力打败它。失败了也别后悔,自己承担后果。 在愈演愈烈的疫情背景下,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将出现一轮又一轮的重新洗牌。大规模的战争和大批量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可能缩减。当然也包括碳排。大自然将淘汰数亿以上的人口。生活节奏放慢,再生产速度降低,资本将长时期萎缩,处于低靡水平。不过,天空将变蓝,海水将变清,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回馈或者说安慰。 第三,如何善待自己,也许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可能没有被人们注意到,即,再也别等待,心存侥幸,盼望早日回到疫情前的思维和价值观中去。比如,拼命赚钱,有朝一日家财万贯,出人头地;或者苦心经营,省吃俭用,为子女后代付出一切。佛学的“四大皆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这种出世哲学,会离人们越来越近。 病毒逼得每个人从外视转向内视。过去总观看周围,谁谁有什么时髦,有什么成就,有多少钱财?现在都不重要了。因为谁都没法保证,他明天会不会上呼吸机,进ICU,进而化作一钵骨灰?相比之下,关注自己,自己的健康膳食,充沛睡眠,强健体魄,平和心情,成为更重要的价值。而在从前,这些选项,则远远落在快速赚钱之后。 看物理学之父牛顿的传记,一个有趣细节。1665年英国剑桥爆发鼠疫,教职员、学生、居民纷纷走避郊区,实施“社交隔离”。年轻的学士艾萨克.牛顿也是其中之一,那年他22岁,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伍尔索普庄园。日后他回忆这段时光,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代”(拉丁文:Annus Mirobilis, 英文:Years of Wonders)——“那段日子是我发明的巅峰时期,我对数学与哲学的深度关注是空前绝后的。” 简言之,如果现在的你,经过一番灵魂的扬升,告别了过去的你,则有希望平安地渡过几年时间的世纪大灾难,有一个良好的劫后余生。当然,也可以按你过去的状态保持下去。不过,世界却已经向前跨步,疫情前的日子不会再有了。为什么?因为人类如不改变,病毒会一而再再而三逼着你非变不可! 2021-08-25 附录:一个在美临床医生的建议(转) 作为在美国抗疫一线医生,亲自参与治了几十个新冠病人,把心得和建议给大家报告如下: 新冠的神药近期内是不可能有的。中国试药比美国宽松得多,试过了无数的药。之前中国呼声最高的是抗爱滋病药 (克立芝) ,但随后中国医生自己做的双盲实验证明了它没用,这结论3月18日发表后克立芝立刻打入冷宫。氯喹的前景更不乐观。 很多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病人长期服用氯喹,但并没有报告说这类病人就不容易得新冠或者变成重症。因为氯喹没太大的副作用(但也是有的),我所在医院给所有住院病人都用上了,但我没有感受到它有减少转成重症的作用。人民的希望双盲实验已经做了很久,如果很有效的话肯定会提前揭盲结束(早结束可以早卖早赚钱),所以估计也没多大的希望。 从流感的经验来看,传统的疫苗效果也不会很大。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搞的全新型mRNA疫苗,但效果也难以预计。医院虽然没有神药,但是靠氧气和呼吸机这两样法宝,还是可以挽救一些生命的。 轻症去医院的主要目的是吸氧,所以居家隔离恢复,在确认不缺氧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确认不缺氧要靠指尖血氧计(pulse oximeter),但很可惜这个神器远不如体温计普及,虽然它在正常价格的时候跟体温计一样便宜 (< $20),也一样好用。因为没有普及 pulse ox,所以美国医生经常只能告诉病人有了呼吸急促(shortness of breath)再去医院,但是不同人对缺氧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有少数人血氧非常低了也不呼吸急促,等到去医院已经晚了。这应该是这次新冠得病有人"扑街"或者在家猝死的主要原因。 因为血氧计相当便宜,不少美国家庭尤其是本来就有慢性肺病的还是有它的,或者至少现在买个贵的也来得及($100以内在local药店还是能买得到的)。但是不少美国穷人家庭甚至连个$10称体重的秤都买不起,也就没有自己测血氧的能力。 不论如何造成的,今天COVID已经在全美广泛流传了,而且已知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也就基本上不可能扑灭了。 所以象流感一样,大部分人在接下来的有生之年,迟早都会得上一次,而且得了一次也不保证过几年不再得一次。这是人类医疗水平决定的,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虽然现在貌似扑灭了,但一旦打开国门还是会要面对。所以,你我将来多半都会得上COVID,但如下所述,对此完全不必恐慌。 如果你将来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发烧干咳嗓子痛),可以就当作你得了COVID或流感。 居家休息,和家人严格隔离,电话告知医生,加上自我密切测量血氧 (每4小时测一次,保证 >95%),就足够了。因为没有神药特效药,所以不必纠结于去核酸测试。去测试并不能改变什么,顶多满足一下你自己的好奇心。即使测出来是阴性,如果你症状很象,那测试也可能是假阴性,你还是该隔离和密切监测。如果发烧,只吃 Tylenol (acetaminophen),按瓶子上所写计量吃。如果吃了药烧退了,血氧也保持在95%以上,就不必看医生。 此外,我觉得治疗一般会有两个误区: 第一,狂喝水。这个病在医院治疗的时候是要尽量少给水的,以避免肺积水 (pulmonary edema),所以在家喝水喝到满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够了,不要刻意多喝水,象国内那种动不动吊瓶水更是不可取的。喝水要保持盐分,所以chicken soup比白水更好。 第二,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这个病多睡觉多休息很有利康复,但是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血淤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在医院都是给注射化血淤的药避免这点,在家则可通过多运动来避免。建议至少每四个小时起床一次在家慢走个一刻钟,而且卧床时也多动动腿,多变换变换姿势(时不时趴着睡也有疗效,即所谓proning)。 从长期来讲,COVID的确是象个大号的流感,它的总体致死率大概也就是流感的几倍。绝大多数得了新冠的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就自愈了,也没什么后遗症。我亲眼所见,即使需要住院的病人大概四分之三都出院直接回家了。因为美国已知COVID是无法扑灭的,所以出院标准远比中国宽松,例如不发烧不需要吸氧48小时即可出院,不需要重复做核酸检测,医嘱在家继续隔离14天即可。这不是因为没床位,事实上我院普通床位现在一点都不紧张,而是因为呆在医院里没必要了,毕竟医院没有家干净。 但是为什么近期内我们还是要严格停工隔离呢?因为COVID它是全新的,而不是象流感一直都在。在美国,流感每年死几万人(这点绝无高估,每个医院里的医生每年都实际感受得到),但是疫情把这一年的病压缩到几个星期里发,造成单日发病数很高,医院爆棚。Flatten the curve的意思只是把单日发病数压下去,对这个flattened curve做积分的总发病人数还是不会少的。但只要每天医院不爆,就能保证该给氧的给氧,该上呼吸机的上呼吸机,就能救回一些命。 COVID严重到要进ICU上呼吸机的是极少数,但如果上了呼吸机,不说九死一生,活下来的可能也最多只有一半了,这也是人类目前医疗水平决定的。 所谓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我院也用,效果貌似很有限。病情严重到要上呼吸机一般都不是因为病毒本身,而是因为ARDS,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肺的过激反应。各种病毒和细菌,乃至一些非感染类的病,都可以导致ARDS。 如何避免ARDS一直是老大难问题,重点研究几十年了没有很多进展,不是近期可以解决的。就我这次亲眼所见,也只能说,会不会变成ARDS全都是靠命。虽然统计上来说有基础病的更容易得ARDS,但确实有年轻没有基础病的病人也得ARDS然后去世了,而有些高龄病人有很多很重的基础病,比如肾衰长期靠透析,心衰,肺阻滞,因为他们的基础病严重了要住院,然后医院几乎给每个病人都查新冠也查出来他们得了,但他们只是轻症,过几天也就出院了。 因为COVID在美国已不可能扑灭,而且致死率低,我认为只要疫情控制到平时流感的程度,也就是正常运转的医院能有床位接纳需要住院的新冠病人,就可以复工了。象中国那样一直停工直到几乎没有新病人,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比如像华盛顿州目前的情况,貌似就可以在保持social distance的前提下在一两周内逐步复工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COVID作为呼吸道病毒的一种,在半年之后秋冬季时还会来犯。所以这半年里可以开始谋划如何应对第二波了。我建议等到这波疫情过去,夏天东西不那么贵的时候,屯好:血氧计(每个人都学会如何自己使用),体温计,Tylenol,鸡汤 (罐装可长期保存的)。如果工作需要经常旅行或者去人群密集处的话,根据风险程度屯好普通口罩,N95,护目镜不等。能复工的时候多挣点钱存着,做好再次居家隔离的准备。 美国12天已经更新了6代新冠肺炎检测试剂,从当初的检测时间:2天-1天—6小时—3.5小时—1.5小时—5分钟,准确率均大于95%。现在不用纠结于谁的作业该抄,也不用纠结于哪国的感染人数最多,不在一个平台上比较,这些数字都毫无意义。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