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宝珠的博客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网络日志正文
纠结的中国孝道 2013-07-17 19:42:35
燕子妈妈孵出雏燕,每天要飞出去为它们找食,直到孩子们长大飞出巢。纵观动物世界,繁衍传系大致如此。人类由于具有情感喜好, 飞出去之后还可能回来探望。又由于人缺少动物的敏感且有惰性,人类政府得为他们规定在“窝里”呆够十八年之后就得飞出去“觅食”。

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家长对孩子在十八年内的抚养义务是不能不尽的。过了这个年龄之后的抚养则不是义务而是自愿帮助,不受法律限制。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法律中并没有要求成年子女赡养生父生母或养父养母的条例。 中国的孝道与赡养老人本来也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强调那个特定文化的“道德”,而后者则带有强制性。

美国的“鸟”长大了飞出去是本性,中国的“鸟”未必就喜欢永远呆在妈妈的窝里。我在美国看到很多高中毕业的孩子,情愿半工半读地完成学业,也要搬离父母的家去享受自由。中国大陆的孩子是在父辈的家里住得久了点儿,但是我料定他们并不以此为快乐,他们也有自尊,也认同没有自由的幸福指数不高。

美国的老“鸟” 们一般不会去找到儿女的新家等候喂食,中国的老鸟也未必那么喜欢到成人孩子那里找回他们养育的“旧账”。不同的是如果美国老人生活费用不足,他们就会去找政府。而中国老人不够或没有的时候靠不上政府,中国占一半的农业人口不能在国家那里拿到任何保障,只能去孩子那里要。美国政府愿意担当那个责任,而中国政府担当不起,所以把赡养父母写进法律条文。当我看到孩子们围在生病的父辈床前日夜轮流守候时,心里总在哀叹。把自己交给医院多踏实!让有工作的孩子陪着,父母就那么心安理得吗?连他们自个儿也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还报自己呢?

美国晚辈对父母的爱和亲情绝不比中国老人对孩子的少,确切地说,正因为他们的彼此独立,所以才更好地保全了这种正常的亲情关系。世上有多少关系,是由于人要把它们拉得太紧而最终解套。

许多中国来美留学生的家长在探亲期间得了病,在没有购买医疗保险的情况下,医院先为他们看病,之后病人收到账单,只要证明自己没有收入(没有报税记录),费用就会被免去。不会因为孩子的收入年薪十几万而转给孩子支付,除非孩子乐意。中国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在退休后看病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就需要家庭其他成员补充。

要说纠结,就纠结在政府一边推脱责任,一边利用中国传统美德施放烟雾弹。看到广场上摆着上万个脚盆,让儿童们跪下来为长辈洗脚,你觉得那到底是美还是丑?政府强奸民意时间太长了,百姓们也就习惯用政府指引的轨道思维了。政府的目的既不是唤起孩子对长辈的真爱,也不是要弘扬传统文化,洗脚一类的事只能把孩子本来对长辈的尊敬转为怨、厌和反抗。西方人一提“人道”“人性”就让中国人反感,凭什么认为洗脚就是人性的光辉呢。

再看看那些为孩子倾其所有的父辈吧。他们到了孩子十八岁时不肯放手,到了他们能够独立时,依然不肯放手,把自己的晚年非同孩子拴在一起不可。目前在美国看到很多由此产生的两代人的纠结,让我觉得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人们正视和理顺。孩子们苦读出来有了工作、房子、绿卡或公民身份,然后就面临给国内父母办理移民的问题。他们之间由此产生的感情纠结,我听了觉得两边都有理。结论是:当人们企图把两种价值观相加时,问题就更加复杂。请看以下间接的对话 (这样的对话只有第三者有幸听到,当事人绝不可能直接讲给对方,讲出来结果更糟)。

家长:他们有今天,是因为我们在他们小时候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是我们省吃俭用为他们创造的学习条件才换来的。

孩子:家长为了让我们实现他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不惜毁掉我们本来可以快乐的童年,每天逼迫我们加班加点地读书,没有娱乐,没有谈笑,只有读书、考试、上重点学校。

家长:他们去美国读书十年,我们在国内守着空巢和寂寞,现在他们终于出头了,住进大房子,年薪十万以上,我们的寂寞也该结束了吧?

孩子:我们苦读了那么多年,今天有收入有房子不假,但是谁敢说自己出头了?父母不知我们在工作上仍然有很大的压力和竞争,况且房子还是分期付款买的。

家长:他们在美国生孩子的时候,需要我们帮助带孩子。现在孩子大了,我们觉得自己不是那么被需要了。

孩子:我们非常感谢家长的帮助,就像他们总是我们的后盾一样。但是现在不需要他们带孩子了,最好他们不要住在这里太久。他们回中国,或者住在别的地方。我们自己的小家应该有我们的空间。

家长:当初要料到今天,就让身边至少留一个孩子。

孩子:当初他们逼我们出去时说,"只要你们活得比我们好”。

家长:我们自己有钱,我们并不想靠孩子养活。 就是我们没有,可以去美国政府那里申请政府住房,还可以免费看病,每月有几百美元的零花钱和食品劵。我们要和他们在一起,可以帮他们做做饭、后院种点菜、每天能看到孩子孙子。当然万一我们病了,他们得把我们送到医院去。

孩子:他们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总不能让他们过每月几百美金的日子,所有花费实际上得由我们承担。我们不需要别人做饭(事实上他们吃的饭并不是我们喜欢的),也不需要他们种菜(市场上的菜很便宜)。可他们生病我们没办法,最好是要救护车和医护人员,我们自己病了也要去医院。另外我们根本不能设想跟老板请假去长期陪伴父母。

家长:我们来了美国,虽然空气好,食品干净,但是我们既不开车又不讲英文,觉得很寂寞。盼望孩子们下班回来讲讲话,可是他们似乎没什么话跟我们讲。美国自然风光那么好,可是他们也没有带我们去多少地方。

孩子:我们累了一天,除了想跟孩子讲话,哪里有劲儿听父母那套车轱辘话?我们自己旅游都困难,怎么能陪父母去呢?再说即使我们有计划旅游,更希望和配偶和孩子去。跟老人旅游,那还不如不去呢。

家长:我们年轻时上养老下养小,到了老龄却是年轻人不给养老的尴尬,生不逢时呀!

孩子:看人家美国老人多自立!他们从不干扰下一代人的生活,自己活得健康潇洒。孩子们照样爱戴他们,每逢过节聚到一起照样有天伦之乐。

家长:我们年轻在中国,对上辈人进孝道。老年到了美国这个崇尚独立的国度,在两个国度里都是要付出的一代。而我们的下一代小时候得到我们无条件的资助,长大了来到美国这个不抚养老人的国度,在两个国度里都是只索取不回报的。我们觉得不公平。

孩子:家长一直说是为了我们,可现在看起来他们所有的付出是为了最后的回报。重要的是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无法“和睦”相处。我们不自由,他们也不自由。我们不快乐,他们也不会快乐。妈妈年轻时并不喜欢同她的婆婆在一起生活,到自己老的时候却要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太自私了吧?

家长:孩子们要用钱回报我们,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孩子:钱的确是我们最容易拿出来的回报。如果要求我们拿出时间和其他的,对我们很难。

家长:我们如果能够开车和讲英文,也可以单独居住。

孩子:没有人逼他们一定在美国讲英文,在中国居住就不需要。中国的文化氛围对他们更合适。

家长:我们可以考虑在孩子的附近住下来。

孩子:他们住在附近给我们的压力一样很大。他们生活的各种账单处理就够我们受的。

家长:我们最后只能选择回中国,在养老院度过最后的日子。

孩子:那样很好,我们可以支付部分开支。我们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听到以上间接对话,我分别对他们说出自己的意见。我对老人说:“你们既然不缺钱,既然还想旅游,就找自己的老伴儿和朋友去吧。不要因为自己退休寂寞了,就去找孩子的麻烦。如果没有钱花,可以直接找就了业的美国的孩子要。最好说明这笔支出作何用途。另外把自己中国的家当作大本营,在适当的时候来美国探望一两个月不是问题,最好不要拿绿卡。然后我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为你们付出了一切,你们是他们老年的精神支柱。如果你们希望他们退休后活得轻松,最好不要让他们来当保姆带你们的孩子。今后不管自己多忙多累,仍要关心长辈的生活和健康,做你们能做的。不要冷淡他们,让他们伤心。作为中国人的后代,你们要保证家长晚年有足够的钱花。”

最后我对自己说,虽然儿子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我跟他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要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如果有一天他有了异性生活伴侣,我们就分开生活。要让儿子看到妈妈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要让他天然的对妈妈的爱受到任何“传统文化”的干扰而失去真实。我爱儿子,就要保持我与他的合适空间,毕竟在所有的幸福当中,自由是最最重要和最最珍贵的。

浏览(264)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宝珠
注册日期: 2013-07-16
访问总量: 207,43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情归来处 (5)
· 情归来处 (4)
· 情归来处 (3)
· 情归来处 (2)
· 集体主义是专制基础,个人主义是
· 人生的采蜜哲学 李银河
· 人生的密度 李银河
分类目录
【情归来处】
· 情归来处 (1)
【我的杂文】
· 憧憬晚年
· 论在中国当贵族
· 不做债主
· AA制让爱情友情去伪存真
· 不在人生的路上划圈儿
· 理解万岁
· 不与小人同行
· 哪儿是你的家
· 精神食粮
· 无奈的牧羊人
【海外见闻】
· 隔壁的人和狗
· 今天我当陪审员
· 驱赶蝙蝠
· 《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读后感
· Irene飓风
· Richard Bennett
· 肠镜检查
· 难忘的乌特勒支
· 荷兰的浙江人家
· 皮实的美国病人
【我的故事】
· 情归来处 (5)
· 情归来处 (4)
· 情归来处 (3)
· 情归来处 (2)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一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十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十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九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八
· 接受国内杂志社的采访摘录 (七
【我推荐的文章】
· 面试 - 这个人要定了
· 中国男人择偶“潜规则”
· 美国人的幽默
· 能受用终身的十大原理
· 美国公务员能收什么样的礼物
· 中美两个父亲给孩子的信
· 老年人法
· 论智慧
· 成功的定义 ------ 兼谈中国社会
·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
【智者的话】
· 智者的话(3)
· 智者的话 (2)
· 智者的话(1)
【开心一笑】
· 面试 - 这个人要定了
【我推荐的文章(二)】
· 集体主义是专制基础,个人主义是
· 人生的采蜜哲学 李银河
· 人生的密度 李银河
· 首先你要有钱
· 大多数美国人和大多数中国人行程
· 无法抗拒的心理学效应
· 值得思考的美国意识
· 见解独到一针见血(3)
· 見解獨到一針見血(2)
· 見解獨到一針見血(1)
【海外见闻(二)】
· 给逝者的信
· 女人具备什么素质最重要
【我的杂文(二)】
· 人以类聚
· 用什么交换信誉
· 理解写在脸上的“自信”
·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
· 骗和被骗
· 国人的礼尚
· 活得简单而快乐
· 做快乐的自己
· 惹不起也躲不起的邻居
· 纠结的中国孝道
【我的故事(二)】
· 两个我
· 志愿军外祖父和美军外孙
· 95年新疆行日记
· 同桌的你
· 接受国内某杂志社就《我在美国航
· 儿子的信
· 继父
· 母亲
· 回去的路
· 戈壁的矮墙
存档目录
2019-07-04 - 2019-07-04
2016-03-02 - 2016-03-02
2015-06-19 - 2015-06-22
2015-05-25 - 2015-05-26
2014-12-30 - 2014-12-30
2013-10-14 - 2013-10-26
2013-09-02 - 2013-09-24
2013-08-01 - 2013-08-30
2013-07-17 - 2013-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